數字經濟知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16:39: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數字經濟知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理論分析
【背景材料】
數字經濟,主要是指將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當前和今后,數字經濟的理念和生產方式應被應用到各個領域,這是時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產業是經濟的核心,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必須落腳在產業的深度融合上,把重點放在提升產業層面的經濟功能上。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使產業由原來的上下游、產供銷的線性關系向立體的、多維的網絡化和生態化方向發展。
【理論分析】
一、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1.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創新+實體經濟“融”出新動能。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萍紕撔乱殉蔀橥苿咏洕哔|量發展的重要變量。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融合,以創新賦能實體經濟制造業,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產業提質增效。2.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科技創新和實體制造業融合的方式,締造中國全新的發展模式,優化中國經濟的結構,促進中國經濟穩步增長。3.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線上線下融合提速,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起,數字化浪潮正在帶動新業態經濟蓬勃發展。以網絡購物、新零售等為代表的新型消費規模不斷擴大,不僅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也推動了國內消費恢復,促進經濟企穩回升。4.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助企紓困、提振信心,注入發展新動能。2020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相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激發企業新動能,力促經濟向好發展。5.提高生產效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本質功能在于通過實體經濟數字化變革帶來全社會、全產業、全要素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價值創造模式的改進,以實現經濟整體效能的放大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6.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產業生態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核心路徑,平臺是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要不斷推動企業與企業之間從競爭轉變為相互連接、相互賦能,放大經濟效能。
二、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分析
摘要: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它在世界各地也在不斷發展之中,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較快,已在較多行業展開,應更好促進智能化與產業化的融合,應更好地對數字經濟進入研究。
關鍵詞:數字經濟;智能化;產業化;研究
進入新時期以來,數字經濟不斷發展,已經從理論層面發展到社會實際之中。數字經濟已經從概念走向實際操作,已經從理論內涵走向了本地化的具體操作?,F在我國國民對數字經濟的認識都有了明顯的認知,數字經濟正在引領經濟的新發展。
一、世界范圍內數字經濟發展情況
去年以來,數字經濟在世界范圍內進入了普及和推廣階段,尤其是2018年,這一年數字經濟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大范圍的普及,國際各方面組織也開始關注數字經濟的發展情況。國際組織也通過多種方式在世界各地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在未來的幾年內,世界各國會從不同層面,加強數字經濟的建設,如從信息、技術、人才等方面。通過這些方式,可以促進地區之間數字經濟共同體的發展。國際組織自2018年以來,不斷聚焦數字經濟。G20峰會,2018年在阿根廷召開時對數字經濟的發展進行了探討。此次探討關注了五個方面: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測度、數字經濟工作技能、縮小性別數字化鴻溝和數字政府。2018年5月,歐洲聯盟也關注了數字經濟的情況,主要是從整個歐洲聯盟的角度探討數字化與其社會發展的關系。同年11月,亞太組織也第一次關注了數字經濟,并對其進行了探討。在以后的幾年中,國際各組織仍然會持續關注數字經濟,并適時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較快發展,我國成為歐洲各國關注的對象,成為數字經濟聚焦的中心之一。
二、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情況
數字經濟背景市場營銷人才培養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字經濟這一概念應運而生,而在數字經濟的影響下,原有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式日漸落后,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所以高校必須要調整人才培養策略,加強人才能力構建,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工作環境。
一、數字經濟背景下加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能力構建的必要性
數字經濟是指借由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支持,對信息進行識別、選擇、過濾、儲存、使用,實現優化資源配置或是再生資源,且能創造價值效益的一種新型經濟運行模式。數字經濟概念于2016年被正式提出,隨之被列為我國G20創新增長藍圖中的一個重大議題。目前數字經濟規模日益擴大,超過了我國年GDP總量的三分之一,而且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正盛,已開始向經濟社會各環節和各行各業滲透。此外,數字經濟作為一種生態和思維,其價值意義毋庸置疑。尤其是它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營銷組合,使得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提供技術服務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在此背景下,高校應緊密結合新文科人才要求和新經濟發展模式對人才的需求,重構市場營銷人才能力,培養智慧型人才,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變化下的新環境,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二、數字經濟背景下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分析
1.數字化營銷人才緊缺。數字經濟概念被提出后,發展趨勢明顯,倒逼高校要向社會輸出越來越多的數字人才。有研究數據顯示,當前的數字人才發展過度趨向產品研發,而數字營銷人才在各類人才種類中占據比例最小,只有0.35%,這說明數字化的市場營銷專業出現較大缺口,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用人需求不匹配,造成了數字化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緊缺性日益凸顯,高校應加強數字化營銷人才的輸出。2.數據分析、媒體運用能力弱。數字經濟作為新興產物,在傳統市場營銷人才培養中融合度有待提升。有研究顯示,與企業用人單位訪談結果顯示傳統市場營銷人才計算機應用基礎薄弱,數據分析、媒體運用能力不足,導致無法滿足新經濟社會企業的用人需要,因此為了滿足社會用人需要,高校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應該強化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3.客戶關系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市場營銷被賦予了新的要求和內容,即必須要處理好客戶關系管理工作。所謂的客戶關系管理即能否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能否與客戶構建長期的友誼,能否實現客戶價值效益最大化和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平衡。在該背景下,市場營銷人員需要掌握更多的數字化手段,與消費者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通過了解其喜好和需求,主動積累相關數據,不斷為客戶提供讓渡價值,以建立持續穩定的客戶關系。而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建設需要結合數字經濟特征,加強相關理論和實踐,培養學生客戶關系管理能力。
三、數字經濟背景下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物流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摘要]面對經濟環境日益復雜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需要對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設計。本文通過分析數字經濟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研究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如何創新性地培養人才,有效地通過模式設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并給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作出有價值的指導。
[關鍵詞]數字經濟;物流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消費模式的服務化、銷售市場的分散化與智慧物流的普及化帶來了復雜結構的物流需求,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成熟,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物流各項指標隨著大數據產業發展呈現翻倍增長態勢,同時,對于“大數據”技術的充分應用,物流路線、選址及倉儲等,都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從而達到即時服務的終極目標。數字經濟作為經濟的一個新業態,已經成為新舊動能轉換中非常重要的驅動力,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同時改變著工作和職業的性質,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領域提供的就業崗位為1.91億個,占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4.6%,同比增長11.5%,數字技術在提高勞動效率的同時,也會減少對于勞動力的需求,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估計,到2030年,可能有多達2.2億中國工人需要換工作,占中國總勞動力的30%,而物流一直被視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面臨這樣的沖擊,勢必需要快速的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空間布局、教學組織模式、教學方法與技術等已經無法適應工業4.0背景下物流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1.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模式創新體系缺乏系統性
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總體思想要求突出培養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新文科建設要求通過跨專業、跨學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壘,運用“新”(新經濟、新技術)、“融”(嵌入式、交融感)、“通”(跨學科、跨領域)、“特”(有特色、很特別)的新文科思維,創新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產學合作協同優化、創新設計新時代文科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內容體系、教育教學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學評價機制等,推動跨學科深入交叉互滲、跨領域深度融合貫通。這與物流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不謀而合,因此融合新文科建設思路是深化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物流觀看了創新教育需要將改革策略及具體舉措集成在一個系統的、立體的、全面的適應性體系建設上,只是通過增加課程的實踐環節無法形成一體化的課程計劃;單純運用一些類似翻轉課堂、課堂APP等授課技巧也只是舊有教學模式的完善。
財會類專業教師能力提升的SWOT分析
【內容摘要】數字經濟時代對財會行業帶來了沖擊,也對財會類專業的教育帶來了沖擊,這使得財會類專業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本文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數字經濟時代財會類專業教師能力提升的優勢、劣勢、機遇與威脅,指出在教師能力提升方面,高校應重視財會類專業教師能力提升的體系構建與路徑設計、教師應自身加強對綜合能力提升的訴求、應鼓勵教師利用現代化技術提升綜合能力。
【關鍵詞】教師能力;財會類專業;數字經濟;SWOT分析
一、引言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對社會經濟發展及人們的生活都帶來了影響。一方面,數字經濟帶來了人們生活的便利化,如快捷支付、數字貨幣、移動互聯網技術等極大程度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數字經濟也帶來了傳統產業與傳統工藝的轉型升級,使得企業需要認識數字經濟、了解數字經濟、適應數字經濟、使用數字經濟。而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也同樣涉及到教育行業,一方面,在數字經濟的新科技時代,教育從之前的封閉狀態走向當前的開放時代,學生學習的途徑越來越廣,獲得知識的來源越來越廣,使得教師也同樣需要不斷的了解新知識,講授新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利用新科技賦予教育的新手段,包括在線課程、虛擬仿真實驗等一系列新的授課方式的出現,都要求教師需要用更多、更新穎的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這也就意味著,在數字經濟時代,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提升自身能力,從而保證自身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教育環境與新的教育要求,這不但將影響高校整體的教學質量與發展質量,也順應了當前整個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張紅巖等,2021)。作為傳統生產要素所依賴的工具和手段都發生明顯變化的行業,財會行業是受到數字經濟時代沖擊較大的行業之一。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金融科技等新技術的出現,促進了財會工作的提質增效,財會類人力資本管理的升級也對財會人員的能力配置提出了新要求。于是,這就要求傳統的財會類教育需要進行要素結構的創新,而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加強財會類師資隊伍建設的升級與創新,既要優化財會類專業教師的資本增量,也要優化資本存量(唐大鵬等,2020)。也就是說,數字經濟帶給了財會類教師轉型升級與能力提升良好的機遇,但也對傳統財會類教師帶來了挑戰。曹前(2019)指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商科背景下財會專業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培訓力度,尤其是需要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馬慧穎(2020)指出數字經濟時代高校財會類專業教師需要轉變觀念,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在教學理念與方法方面進行創新;王愛國(2021)指出數字經濟時代財會專業的建設需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需要鼓勵教師提升自身雙師雙能的能力。在數字經濟時代,財會類專業教師提升自身能力面臨著機遇與調整,那么財會類專業教師將面臨什么樣的外部條件與內部條件,以及如何在不同條件下做出相應的決策,本文將針對數字經濟時代財會類專業教師能力提升進行相應的SWOT分析。
二、財會類專業教師能力提升的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1.教師自身主動學習是能力提升最大的訴求。每名教師都具有主動學習的訴求,以及很多高校都為教師提供主動學習的環境與條件,從而很多教師就會主動在數字經濟時代對數字經濟對社會的影響以及數字技術進行學習。尤其是財會類教師,其自身會充分感受到數字經濟時代財會類行業的變化,從而就會積極地主動學習,這不但有利于教師充分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師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2.財會類教師的雙師型技能使其具有能力提升的基礎。由于財會類行業的特殊性,使得財會類教師往往具有雙師型的基礎,也就是說財會類教師往往與企業之間具有良好的關系。于是,在數字經濟時代,伴隨著財會類行業發生的變化,財會類教師往往會較快地發現行業的變化,這也就是有利于財會類教師能夠盡快地融入新的行業。通常,在與行業接觸的過程中,財會類教師通過發現的問題,主動尋求自身能力的提升,這不僅包括教學能力的提升,也包括財會類教師對自身科研能力、國際化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二)劣勢分析。1.教師現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字技術能力提升的程度?,F有財會類教師,尤其是年齡相對較大的財會類專業教師,往往是傳統財會類專業的學習出身,對于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技術、新方法等并不熟悉。而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技術,如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都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與計算機基礎,這對于傳統的財會類教師就具有較大的難度。一方面,很多教師并不具備這一方面的學習基礎,如很多財會類教師是傳統的文科出身,數學基礎與計算機基礎相對薄弱;另一方面,即使部分教師曾經具備這些基礎,多年都未再進行進一步的學習,也使其無法快速掌握數字經濟的新技術。因此,這些教師在對數字經濟時代財會行業新技術掌握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耗費更大的成本。2.教師自身惰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綜合能力提升的積極性。教師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不但是需要對現有能力進行提升,還需要學習新的能力,這就使得教學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成本等,尤其是可能需要拋棄原先已經定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然而,由于人自身具備的惰性,使得教師在接受新鮮事物,在要求自身進行能力提升時,就會打“退堂鼓”。尤其是財會類專業教師,一方面,對數字經濟部分內容的學習與能力提升,是對自身傳統知識的一種顛覆,這需要其耗費大量的時間;另一方面,對新課堂技術的掌握,同樣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塊的轉化,例如錄制在線課程,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從而自身的惰性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教師能力提升的積極性。(三)機會分析。1.數字經濟為教師主動尋求綜合能力提升提出了時代要求。數字經濟時代,財會類行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出現使得事后會計轉變為實時會計,傳統會計也轉化為智能會計(趙珂昕,2021),這些新技術在會計行業的應用,促使教師比較主動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新內容,才能夠有效地將新知識講授到課程中。于是,財會類教師必須主動學習,主動提升自身能力。尤其是,數字經濟帶來的財會行業的變化,這些新知識往往是現有教材中并未涉及的,從而使得教師需要通過各種其他途徑學習,否則教師依然只教授傳統的教材內容,不但無法“站住”課堂,所傳授的知識也無法讓學生能夠應用到日后的實際工作中。2.數字經濟為教師提升核心能力提供了新的方向。終身學習是教師的責任與義務,教師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提升,有效地適應社會發展與教育發展,這也有利于提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關系,并保證教育的持續發展。數字經濟的出現,為教師,尤其是財會類教師提供了進一步學習與提升能力的方向。教師通過掌握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知識,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不但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能夠提升教師適應行業變化的實踐能力,也有利于為教師提供在科研方面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技術,從而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核心能力,保證教師能夠抓住時代的脈絡。3.數字經濟為教師提升教學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手段。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不僅帶來了財會類行業的發展,還對教育基本手段也產生了影響,使得傳統教育手段已經在新時代中落后了。對于新的教育手段,教師應積極地適應并使用,這不但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也能夠保證學生更好地學習到知識。尤其是對于財會類專業,由于專業的實踐性較強,因此單純的通過傳統教學手段,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較慢,更加無法了解如何在實踐中進行操作(閆茜等,2020)。于是,新科技對于教學手段的賦能,促使財會類專業教師積極提升自身教學能力,鼓勵教師掌握包括在線課程、虛擬仿真實驗等教師手段以及一些新的教學軟件,以此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將新的教學技術運用到課堂中。尤其是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能夠融入到真實的財會行業中,能夠直接模擬真實的財會案例,這就縮短了學生與行業之間的距離。(四)威脅分析。1.行業競爭使得財會類教師面臨極大挑戰。財會類教育行業中的競爭較大,尤其是傳統財會類教師面臨著新教師的挑戰,這些新教師部分是財會類專業畢業的,也有部分是大數據類、數學類等專業畢業的。這些新教師不但具有較強的自我提升動力,對于數字經濟技術的掌握能力也更強,從而就會“威脅”到傳統財會類教師的位置,尤其是科技能力較強的年青教師,其對于新知識的掌握能力也較強。2.高校培訓模式的單一影響財會類教師能力提升的主動性。對于教師培訓,尤其是某個學科教師的能力培訓,高校往往不會進行統一培訓,而是由教師自我進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財會類教師能力提升的主動性。加之,當前社會層面組織的財會類教師能力培訓參差不齊,并不能夠完全起到提升教師能力的效果,從而使得財會類教師并不能夠完全達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融合發展對策
摘要:本文從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出發,說明當前農村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實踐情況。目前在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下,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相融合已經成為了改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的基本方式,也是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發展階段來看,還存在著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共享、人才培養和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問題。根據相關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力爭為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更多的理論和指導經驗。
關鍵詞:數字經濟;農村經濟;融合發展;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
數字經濟是利用數字化的技術和相關數字化的知識作為重要的生產角色,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及因特網作為發展的基石,從而為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重新注入活力。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而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更是重中之重,農業經濟是農業中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的總稱,農業經濟發展具有土地和勞動力優勢,但是發展過程中缺少信息支持和相關人才支持,所以要通過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相融合來改變現狀。農業經濟與數字經濟相融合可以解決相關信息不對稱,使農業提質增效,增加農民收入,改善鄉村狀況,建設新型城鎮。然而,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融合發展的模式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數據信息的基礎建設方面,數字經濟的科普、人才的儲備、工薪待遇、相關法律規定的制定等方面,還需不斷完善。目前,按我國發展趨勢來看,數字經濟與農村經濟融合發展的模式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2020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指出,在未來幾年數字農業農村經濟將為現代化農村的建設提供藍圖。因此,本文通過分析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融合發展的問題和阻礙,總結相關經驗,進一步為農業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提出建議,為實現農業經濟現代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更多的理論和經驗。
一、農業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背景
目前,推動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相融合發展是農業經濟向著現代化轉型的關鍵。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數字化已悄然融入各個領域和行業,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數量達到9.89億,手機網民9.86億,我國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4%,基本上實現了人人有網,農村網民更是占據30%左右,且網民數量還在繼續增長。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對于農村農民來說可以從農產品銷售、教育、醫療等各種方面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利與好處,農業經濟與數字經濟相融合下的新產物,農村電商,直播+賣貨等網絡交易新產業開始蓬勃發展,手機成為新型“農具”,做電商直播賣貨也成為農民的新職業。這種形式就是農業經濟與數字經濟相融合發展模式中的新興產物,更是一成功舉措。另外,數字化技術在農村醫療保險、養老服務、農村農業環境治理保護、新農村教育等方面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全民朝著數字化時代轉型將會成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笆奈濉币巹澨岢觯骸鞍l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這都為農業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政策機遇。數字經濟與農業經濟融合發展是數字化時代在農業經濟方面相應產生的新模式,是促進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鄉村振興、建設數字中國、進一步實現現代化農業強國的宏偉目標的重要保障。
二、關于農業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模式下的實踐
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探討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企業重要的戰略資產,數據應用不僅有助于企業經營決策,而且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發展。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如何應對數字經濟帶來的沖擊是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文章就數字經濟的特點,分析了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必要性,從財務管理理念、財務管理定位、財務風險管理、財務共享服務、業財融合、資金管理以及人才建設七個方面研究了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思路,旨在使企業適時而變,積極創新,提升財務管理價值。
【關鍵詞】數字經濟;財務管理轉型;必要性與思路;數據資源
一、引言
世界經濟正向數字化轉型。黨的報告提出要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壯大數字經濟。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有效融合了信息技術和經濟發展,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據世界銀行2018年調查和分析,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將增長0.5%~0.62%。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為31.3萬億元人民幣,占GDP的三分之一,其規模位居世界第二?!稊底纸洕灼凤@示,預計到2025年,數字技能和技術的應用使全球經濟總值的一半將來自于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是經濟增長的源動力,已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是提高全要素生產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最新的《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再一次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建立數據資源清單管理機制,完善數據權屬界定、開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標準和措施,發揮社會數據資源價值;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要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要建立加快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1]。這表明知識、數據、技術將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并與傳統生產要素勞動力、資本、土地等一同參與市場貢獻評價,參與市場收益分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技術正深刻變革著傳統經濟業態,塑造著數字經濟。我國數字經濟的演進主要經歷了以下五個形態,見圖1。(1)IT信息時代。20世紀80年代,隨著PC的快速普及,信息化成為這一時代的主要特征。(2)互聯網時代。20世紀90年代,隨著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信息共享成為時代主題。(3)移動互聯網時代。21世紀的前10年中,隨著智能手機的爆發和信息個性化的出現,互聯網+成為時代主題。(4)大數據時代。紐約時報2012年2月稱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里•金認為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各種決策將日益基于數據和分析而做出。(5)AI時代。2016年后,AI時代來臨,“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年會中,基于對全球企業戰略高管和個人調查的報告稱,未來五年,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將崛起,這將是互聯網誕生以來第二次技術社會形態在全球的萌芽。當今,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數字經濟也被稱為打開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門的鑰匙,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后的一種新社會經濟發展形態[2]。
二、數字經濟的特點
數字經濟是基于信息通信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以數據為基礎資源和引擎,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一種新經濟。數字經濟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實現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的優化[2]。其特征可概括為“1+2+3+4”?!?”是一要素,即數據是一種新型的生產要素;“2”是二部分,即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3”是三基礎,即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為“云—網—端”三位一體;“4”是四形態,即經濟組織形態平臺化、共享化、多元化和微型化。數字經濟的本質在于信息化,它是一種速度型經濟,具有快捷性、滲透性、經濟性、可持續性等特點。數字經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數字經濟包含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3],見圖2。數字經濟時代,資源共享和資源整合成為新的經營理念,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可以借助數字化平臺自由組合、自由流動、分工協作。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有力地推動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描繪著數字經濟的藍圖。
有關西部地區數字娛樂產業拓展研討
論文關鍵詞:數字娛樂產業化基地文化創意產業
論文摘要:數字娛樂產業作為信息技術和文化產業相結合的新興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本文通過對重慶市數字娛樂產業的研究分析,在分析重慶市乃至西部地區數字娛樂產業發展的優劣勢的基礎上,探討了重慶市的數字娛樂產業發展戰略。并針對重慶市在數字娛樂產業發展中所處的地位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措施。
數字娛樂狂潮正席卷著整個世界,并已成為當今信息產業中最具商業價值的新興產業。數字娛樂產業的發展研究是“十一五”規劃實施的主要內容之一,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推進,數字娛樂產業也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中一個新的增值點,西部地區如何縮小與我國發達地區的“數字鴻溝”已成為政府部門所關注的熱點。本文立足于數字娛樂產業涉及的各個層面,以重慶直轄市為例,對西部地區的數字娛樂產業發展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數字娛樂產業的發展現狀,為“十一五”建設期間的數字娛樂產業規劃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思路,并對如何提升西部省區數字娛樂產業競爭力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建議。
1.數字娛樂產業與知識經濟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決定性作用越來越明顯。社會的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源泉,著力發展信息技術及其相關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的共同趨勢。信息技術不僅是未來知識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和推動力量,而且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先導和支柱,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和綜合實力的標志[1]。隨著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加速發展西部數字娛樂產業,是重慶和西部省區順應時代潮流,縮小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發展知識經濟的必然要求。
1.1精神文明需要發展數字娛樂產業
數字經濟背景商科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摘要: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湖南省經濟的新支點和新引擎,伴隨而來的人才需求也相應發生改變,湖南高職院校商科專業應抓住這個時機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應用型技能人才。本文從湖南高職商科專業人才培養瓶頸問題出發,從高職商科專業定位、人才培養、教師培養、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對策研究。
關鍵詞:數字經濟;湖南高職教育;商科專業;人才培養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數字經濟優勢不斷凸顯,成為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的重要推動力??倳浿赋觯耙七M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敝袊洕D型和產業升級離不開大量職業工人和職業技能人才,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不管是生產、流通還是消費環節,將會誕生出更多新的職業和職業技能要求,因此職業教育將會是中國未來高等教育中的兩條腿,要持續推動傳統職業教育向現代化職業教育轉化,為行業和企業供應大量符合時代要求的應用型復合技能人才。
1湖南省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從數字創新要素、數字基礎設施、核心數字產業、數字融合應用、數字經濟需求、數字政策環境等指標進行數據分析和研究,《中國區域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中指出,湖南在2019年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中位列全國第15位。湖南屬于中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呈現產業集群特點,長沙作為省會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初步形成了“一園五區兩山”的產業發展格局。2020年在疫情持續的背景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核心技術對湖南數字經濟發揮出了巨大作用,湘江鯤鵬首臺服務器下線、中國首條“智慧公交”投入使用、“和包支付產業園”的持續發展、長沙高新區互聯網企業的上市、5G技術在工程設施等方面的應用、傳統零售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獲批,使得湖南區域經濟轉危為機。2020年湖南移動電商、社交新零售、跨境電商、鄉村振興、電商扶貧、網絡視頻、在線教育、移動辦公等細分領域融合創新,逆勢上漲。2020年,為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推動湖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湖南省了《湖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年)》,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但是數字經濟在湖南省經濟總量中占比依舊相對較低,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問題主要集中在自主創新能力偏弱、高端復合型人才和應用技能型人才雙重短缺等方面。
2數字經濟對高職院校商科專業人才的需求
數字娛樂產業發展論文
1.數字娛樂產業與知識經濟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決定性作用越來越明顯。社會的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源泉,著力發展信息技術及其相關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的共同趨勢。信息技術不僅是未來知識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和推動力量,而且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先導和支柱,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和綜合實力的標志[1]。隨著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加速發展西部數字娛樂產業,是重慶和西部省區順應時代潮流,縮小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發展知識經濟的必然要求。
1.1精神文明需要發展數字娛樂產業
可持續的發展大局要求各個產業的發展更加有效、敏銳,其中也包括數字娛樂產業。我國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數字娛樂產業普遍存在著盲目性,大起大落的現象屢見不鮮,更重要的是,其興衰已經不僅僅是數字娛樂產業本身的、局部的、行業的事情,而與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加速發展西部地區數字娛樂產業,是“十一五”建設中數字娛樂產業乃至信息產業由大到強轉變的有力推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有助于確保重慶及西部省區城鄉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順利實施。
1.2協調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傳統工業經濟的增長是建立在大規模消耗自然資源的基礎之上,因此傳統經濟的增長不具有持續性。而信息產業作為一種高新技術產業,主要依靠知識資源來推動經濟增長,是一個與傳統產業完全不同、可節約資源、實現持續發展的產業,具有可持續增長的特點。加之,其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夠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節約資源,而且還能形成新的產業,開拓新的市場,勢必大力加快城市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的步伐。因此,重慶及西部省區數字娛樂產業的發展對促進該地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