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4 22:10: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化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化學論文

文化學思考研究論文

任何一種經濟政治制度的產生、存在、發展,都有相應的文化形態作為條件;同時,任何一種文化的存在和發展,都有相應的、特定經濟政治制度的歷史形態作出基礎。不過,文化與具體的經濟政治制度的發展規律不同,因為,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文化中的精髓——價值因素,不會由于具體的經濟政治制度的消失而同時消失。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文化歷史形態,由于它與其相應的經濟政治制度,處在特殊的矛盾之中,最后,這種特殊歷史形態的文化,便與其相應的經濟政治制度同歸于盡了。這種特殊的歷史文化現象,給我們提供了深入探討蘇聯和蘇聯共產黨解體原因的新領域——文化學上的思考。

在蘇聯解體以后,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事實:即伴隨著蘇聯的解體,原來的蘇聯哲學、蘇聯政治學、蘇聯經濟學、蘇聯社會學等等,即所謂蘇聯文化也終結了。這就意味著,對于前蘇聯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來說,這種“蘇聯文化”還是外在的東西,始終沒有內化為他們的價值觀、道德觀,沒有成為該社會一種內在的人文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蘇聯存在的歷史時期,始終沒有形成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人文科學。這樣,由于社會文化的發展有自己的本質規律,就使它與特定的政治制度始終處在尖銳地對立之中。所以這種政治制度與文化發展客觀規律之間的這種對抗性矛盾的解決,便成為這種政治制度解體的文化原因;而那種特定歷史形態的文化,也就只能隨著它附著之上的政權的解體而一起終結了。

蘇聯和蘇聯共產黨的解體與“蘇聯文化”終結的同時性,特定歷史形態的文化與相應的政治制度的這種特殊關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值得認真研究的文化現象;而對這個特殊文化現象的研究,則會使我們對蘇聯和蘇聯共產黨解體的原因,有更深刻的文化學的認識。對蘇聯和蘇聯共產黨解體原因的文化學思考,這對于我們總結經驗教訓,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肯定會是有益處的。

以下,我們對蘇聯共產黨統治時期,蘇聯社會中文化發展與政治統治之間的尖銳對立現象,進行一些分析,從文化學研究的角度,進一步探討蘇聯和蘇聯共產黨解體的歷史原因。

1.文化的多元性本質與政治體制高度集權性的尖銳對立

大量的事實說明,蘇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它的后期,文化和政治之間的矛盾日益深刻、日益尖銳,而政治體制本身的各種弊端,又使它無法解決這樣的矛盾。因此,政治和文化之間對抗性矛盾的進一步激化,就成為導致政治體制本身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從蘇聯產生到解體的過程中,政治和文化之間的矛盾為什么這樣突出,并且最后變得不能相容了呢?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社會文化的多元性本質與政治體制高度集權性之間的尖銳對立。

查看全文

影視藝術文化學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構成,因此藝術研究不能缺乏文化視角,對現代影視藝術的研究同樣如此。本文根據影視藝術的特點和功能探討其特定文化屬性,從其大眾文化屬性出發揭示其創作機制和發展規律,及其與精英—雅文化和經典藝術的關系,并聯系我國影視藝術創作的實際,試圖為國內影視業找到一條走出低谷的有效途徑。本文為筆者關于影視藝術的文化學研究系列論文之一。

【關鍵詞】影視藝術/大眾文化/讀者性文本

當我們試圖深入影視藝術,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和批評的時候,我們首先會遇到它的文化屬性問題。因為藝術是文化的特定表現,它“雙重地歸屬于文化:一方面,作為文化所產生的并且在文化中發展的藝術活動方式,作為由藝術創造者和藝術消費者的共同努力而實現的人對世界的藝術形象掌握的方式歸屬于文化,另一方面,作為在文化中對象化的、固定的、得到儲存的具有藝術價值的藝術活動成果歸屬于文化”。(注:[蘇]莫伊謝依·薩莫伊洛維奇·卡岡《美學和系統方法》,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第114頁。)實際上,藝術既是文化的表現,也以文化為表現對象。那么,何為文化呢?文化是一個古已有之卻又長期爭論的概念。關于文化的定義,據不完全統計,已有二百個之多。從詞義學的角度看,“文化”一詞在西方主要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指耕作、培養、教育、發展出來的事物,是與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對而言的。在漢語中,“文”是一個象形字,它的原始形象是表示許多裝飾花紋相互交叉,富麗而不單調?!墩f文解字》即是這樣解釋的:“文,錯畫也,象交文?!薄兑住は缔o下》也說:“物相雜,故曰文?!薄抖Y記·樂記》中則有這樣的句子:“五色成文而不亂?!薄盎笔且粋€會意字,從“人”從“匕”,“匕”乃回首從人之意,表示引導從善;也可解釋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態或性質的改變。如《莊子·逍遙游》:“化而為鳥,其名為鵬?!薄兑住は缔o下》:“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薄饵S帝內經·素問》:“化不可代,時不可違?!薄抖Y記·中庸》:“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薄斑@里,文化實際上被理解為一個過程性的動作,這個動作既指涉人有意識地作用自然世界的活動,又包含了原有的自然物根據人的活動改變面貌和秩序,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成為屬人的,從自然物變為文化物,從自然秩序變為文化秩序的過程?!保ㄗⅲ憾喥健端囆g文化學》,文化藝術出版社,第31—32頁。)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含義也在不斷地演進,不斷地擴展,由人對自然的改變性活動和自然的人化到人的社會活動及由此而形成的組織、制度、思想與各種意識形態結構都成為文化的表述對象。正如薩姆瓦所說:“文化是一種積淀物,是知識、經驗、信仰、價值觀、處世態度、賦義方法、社會階層的結構、宗教、時間觀念、社會角色、空間關系觀念、宇宙觀以及物質財富等等的積淀,是一個大的群體通過若干代的個人和群體努力而獲取的?!保ㄗⅲ核_姆瓦等《跨文化傳通》,三聯書店,第28頁。)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伯內特·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書中更為明確地指出:文化“是人類在自身的歷史經驗中創造的‘包羅萬象的復合體’”,“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的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顯然,文化的范域是極其寬泛的,其所有構成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即物質層次、精神層次和藝術層次?!拔镔|生產的產品和方式屬于文化,以‘天然’向‘文化’的轉化正是在物質水平上開始為限。而至于精神生產,它則形成精神文化的層次。只是必須預先說明,不應該在那種涵義上理解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區分:仿佛前者是某種純物質的和只限于物質的東西,后者則是某種純精神的和只限于精神的東西。而應該理解為:在文化的這些層次中,精神因素和物質因素的相互關系正相反——物質文化根據自己的內容和發揮功用的方式是物質的,精神文化在這些決定性的方面是精神的,然而它的所有產品是被物化的,否則,這些產品就根本不可能存在;而物質文化的全部過程表現精神的目的、計劃和模式?!保ㄗⅲ海厶K]莫伊謝依·薩莫伊洛維奇·卡岡《美學和系統方法》,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第88頁。)人類全部的藝術創作及其作品構成文化的藝術層次或稱藝術文化。藝術文化在人類總體文化中處于一種特殊地帶,它介于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之間,既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又分別延射、滲透于物質和精神文化,以“邊緣藝術”的形態與物質文化或精神文化交叉、交融,如建筑藝術、工業品藝術設計、演說藝術及藝術政論作品等。實際上,即使是處于獨立空間的純粹的藝術創作,也與物質和精神文化領域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因為無論多么純粹的藝術創作都離不開以特定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主體的生成和生存環境,并且不可能不表現和反映特定物質和精神文化的狀態和內涵。由此可見,藝術不僅是文化的重要構成,而且成為文化的一種生動而有意味的表達。

正是由于藝術既是文化的表現,也表現文化,所以文化便從根本上決定著藝術的性質與特征。蘇珊·朗格指出:“常說的藝術基本統一性,并非在于各類藝術形成要素的相同和技術的相似,而主要在于它們特有含義的唯一性,即在于全部藝術‘意味’的意義?!幸馕兜男问健ㄆ浯_實有意味)是各類藝術的本質,也是我們所以把某些東西稱為‘藝術品’的原因所在?!保ㄗⅲ海勖溃萏K珊·朗格《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33頁。)這里的“有意味的形式”即是情感的形式,或稱人類情感的符號,它是“一種情感的描繪性表現,它反映著難于言表從而無法確認的感覺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概念,起碼為上述要求提供了出發點。所有的描繪方式都是復雜的、準確的和微妙的。符號的制造,就像制造一個便當的碗,一支順手的槳那樣,要求著高明的技術。表達的技術是比自衛技能更為重要的社會傳統?!囆g,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注:[美]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50—51頁。)作為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藝術無疑是為人類情感的表達需要而誕生的,同時也會隨著這種表達需要的變化而變化。而無論人類情感抑或這種情感的表達,都在文化的范疇,且既為其它文化形式所影響和制約,也影響、制約著其它文化形式。因此,在特定的區域,特定的時代,由于這一區域、時代的特定的文化環境及生成于斯的人類的特定情感的決定,藝術便誕生了它的特定風格。當然,這種風格不僅表現在藝術家身上和藝術作品中,同時也表現在藝術符號-形式方面。如所周知,東方寫意的文化土壤誕生了以虛擬、程式為基本特征的中國傳統戲曲,而寫實的話劇只能由與之相適應的西方文化所孕育:至于話劇在中國的移植,則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文化的“西風東漸”。所以,不僅一個藝術家、一件藝術作品的出現與一種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即使是一種藝術樣式,也可以看作是特定文化的產物。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難從藝術符號上找到其特定的文化信息;反過來,我們研究一種藝術樣式,顯然也必須首先考慮其文化屬性。只有把握了文化屬性,或者說,只有搞清楚了這種藝術樣式賴以產生和發展的文化背景,才有可能找到接近它、了解它、并深入研究它的有效路徑,才有可能對它作出實事求是的確切評價。對影視藝術的研究、批評便是如此。

查看全文

大學文化學校德育論文

一、學校德的道德教育

(一)德育課程,要讓學生深入探究道德教育的實際意義

在學校里開展德育課程是很必要的,在入學之初,真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館,道德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階段,在這個時期,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些觀念形成的動向。這樣做并不是要對學生進行洗腦,讓他們有相同的觀點,而是要引導學生走向道德的正規。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在課程上要有鮮明對比的案例,讓學生們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并對結果進行引導式的分析。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的思路活躍起來,并且有各式各樣的思維展現在當下,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扮演一個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正確引領的領路人。

(二)校園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德育趣味活動

在學校組織德育教育主題活動,例如對于被人遺失的一塊錢和一百元錢的態度;對于竊取他人科研成果,商業信息等事件的態度等等。這些活動可以以辯論會的形式出現,可以以小型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出現,無論以哪種形式出現,其目的都是在于要對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行實時掌握,并且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適時糾正。在這里就簡單的舉個實際例子來進行一個小小的深化研究:學??梢越M織一次這樣的活動,由一家公司提出一些要求,讓學生做出一個可以實行的方案,學生可以自由組合人員配備,寫出執行方案。如果有兩份一樣的方案出現,那么就要求學生說明自己的方案設想思路,和方案定稿的背景。如果有一方出現說不出思路,或者對方案沒有更好的設想,那么就可以判定這一方是屬于抄襲或者說是竊取。對于這樣的行為,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是要對其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對其采取處罰措施。要讓學生在大學文化的視域中,找到對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社會實踐,讓學生走向社會,關注道德

查看全文

漢字的文化學價值研究論文

一造字法之文化學價值

文字本是記錄語言的符號,僅作為一種交際的工具。唯有漢字,“交際”只是其價值系統的一個方面。它既是史前文明的高度結晶,又隨文明進化而進化,并成為進化的內動力。通過它可以譯解史前文明之謎。同時,充分發掘和利用其多維文化價值,將使中華民族不斷創造輝煌。

(一)造字法與方法論

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文字以漢字為最古老,生命力最強。其他民族的原始象形文字早已隨著文化的進化而湮沒無傳。漢字所以能歷盡滄桑猶青春依舊,主要在其獨特的造字參照系,造字原則,造字方法;構字參照系,構字原則,構字技法;書寫參照系,書寫原則,書寫技法,書寫個性等。

漢字最大的特點是象形,具有鮮明的“繪畫性”,但它和繪畫——非邏輯的個體的以形寓意的藝術有質的區別。就結果看,繪畫重在“形”,漢字重在“象”。是忠實于對象的本來面目,通過集中、概括、加工等典型化的方法,抓住對象的典型特征,約定俗成地賦予對象特定的“含義”。字形上既有現實的“形似”,又帶浪漫的“神如”。從總的哲學方法而言,漢字遵循現實主義的創造方法,具體地說,“象形”、“指事”主要是現實主義的;“會意”、“形聲”是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有機溶入浪漫主義的方法。這兩大方法相結合的創造方法,通過漫長的文字進化,潛移默化地作用于多維價值取向的漢文化,或者說,漢字創造所蘊含的這一方法論成為漢民族的集體元意識,使傳統藝術——美的創造明顯帶著以現實主義為主旋律,同時輔之以浪漫主義的色彩。

漢字以現實主義為方法形象地描繪對象,這個“對象系統”即是‘造’字參照系”。它決定著漢字的本質特征。許慎說:“古者庖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1]“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保?]并據此推斷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保?]說“八卦”先于漢字產生,漢字為倉頡所造,都欠科學。若將二說有機綜合以論漢字,便可得到漢字的造字參照系:(附圖略)

查看全文

文化學派研究管理論文

[摘要]文化研究學派是電視研究中頗為重要的一脈,與傳統實證研究相比,它以文化為軸心,重新探討了電視作為一種技術,作為一種承載特殊意義的文化產品,在其生產及消費過程中與諸多社會要素的復雜關系及可能性。在文化研究學派中,威廉斯、霍爾、莫利及費斯克的電視研究一脈相承卻又各具新意,共同造就了電視文化研究的繁榮局面。

[關鍵詞]文化研究學派;文化社會學;符號學;民族志;電視文化

Abstract:paringwithtraditionalempiricalresearch,itre-exploredthecomprehensiverelationandfeasibilityintelevisionproductionandconsumingprocesswithmanysocialfactorasatechniqueandacultureproductionwhichbearsofspecialsignificancewiththeaxesofculture.Inthecultureresearchschool,theresearchesofWilliams,Hall,MorleyandFiskearecomedowninonecontinuouslinebutalsowithnewideasandmadetheprosperousphaseoftelevisioncultureresearchtogether.

Keywords:CultureResearchSchool,CultureSociology,Semeiology,Ethnography,TelevisionCulture

20世紀50年代,電視的出現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影響了他們的休閑活動及對其他媒介的使用。政府、廣告商、受眾對電視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影響力充滿好奇,于是學者們依循北美功能理論之傳統,開始對電視的效果進行實證和量化的科學研究。他們運用統計學的方法來測量電視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如電視如何影響政治競選活動,它所展示的暴力內容會不會影響觀眾的日常行為,它對兒童與青少年會有什么負面影響,等等。這構成了電視研究早期的經驗主義傳統,也成了美國電視研究的主流范式。

但是,作為一個必要起點的經驗主義傳統卻并沒有窮盡電視研究的全部任務。從研究方法來看,實證的量化方法在分析電視對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時顯得無能為力。從研究意圖來看,它更多地從維系現存社會秩序的立場出發,來尋求說服及控制大眾的手段。這些局限性使得該類研究往往從表面探討電視現象,回避了更為深入的意識問題,即文化價值問題。與之相較,20世紀60年代在英國興起的文化研究學派則選取了不同的研究路徑。詹姆斯·凱里指出:“文化研究沒有試圖預測人類的行為,而是試圖診斷人類的意義。更明確地說,它試圖繞過行為研究那種比較抽象的經驗主義以及正規理論那些飄忽不定的建構,從而更深地進入經驗世界。”[1]為此,它將電視技術的發明、電視節目的制作及受眾的收視行為都放在一種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語境中來考察,引入了符號學、意識形態霸權理論及民族志等諸多理論資源及研究方法,在電視研究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本文依據文化研究學派發展的歷史脈絡,在該學派中選取了先后從事電視研究的四位代表人物,闡釋其對電視研究的主要貢獻,并由此展示文化研究學派的研究方法對我們現今電視研究的借鑒意義。

查看全文

漢字的文化學價值分析論文

1構字法之文化學價值

構字法指的是具體建構漢字的技法。它是造字法的一個子系統,由構字參照系、構字原則、構字技巧三個有機關聯的層次組成。

(一)構字參照系的文化學價值

構字參照系是漢字具體的線條構建的技巧之師法體系。造字方法的參照系是天、地、人三才,物質態與精神態的自在客體,師法其“然”,是客體在一定時空背景中某一條件下的存在態或特征。構字法參照系是對象的這種存在態或特征的構成邏輯或規律,即師法其“所以然”。

在系統的哲學與自然科學的基礎上師法其“所以然”的參照系。

西方哲學及其他科學的原始面貌只能考諸有關著述;中國哲學及其他科學的早期特征即使無書可考,也能從文字的構造中窺探其靈魂。因為漢字界定對象是主觀見諸客觀的精神活動,它能呈現“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三維價值意義。

查看全文

校園文化學校管理論文

一、構建和諧的學校文化

1.賦予校園設施硬件以生命

硬件在這里是指學校的設備設施。學校要充分利用文化資源的教育優勢,讓高尚文化體現到校容校貌上,讓學校的每一個地方、每一處建筑都會“說話”,成為學校的教育之源。如學校的校門有文化感,學校的教室有育人感。在教學樓內有天井,植樹種花,搭建葡萄架,增設拉近人的心理距離的半圓形條凳,擺上石板棋盤,修建數字化小道,并將名人名言融入其中,成為溫馨的“敏行園”。在教室、辦公室的門上張貼經過篩選、增加內容簡介且放大后的圖書封面,既美化了校園,又為師生提供了新書初讀的機會,同時激發了師生借閱新書的欲望。學生享受輕松愜意的讀書與休閑時光的同時,也受到教育的熏陶。

2.賦予校園文化軟件以靈魂

軟件在這里是指一所學校的管理。我認為在學校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首先要確定好獨具個性、特色鮮明辦學理念。用理念指導學校辦學,用理念做強學校特色,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和空間。我校就確定了“享受教育,夯實健康人生基礎”的辦學理念?!跋硎芙逃笔且环N情懷,一種態度,一種核心價值觀,“為人的成長奠基”是學校的育人目標。它包含三層含義:一是一種感恩和創新的樸素情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享受著人類智慧的結晶,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感恩前人、報效當今的情懷激發而生,前人的智慧和教訓又是師生不斷創新的基礎,正所謂站在巨人的肩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二是一種獨到視角下的苦樂觀。享受教育的“享受”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超越職業感和任務感而共同形成的工作學習的愉悅,讓師生在教育的過程當中體會一種快樂和愉悅,反映的是一種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人生追求和精神滿足。三是一種崇高的境界修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將教育活動看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教與學超越了功利成為自我實現的需要,展示著崇高的人生境界。

3.賦予學校潛件以活力

查看全文

馬克思社會發展現代性和文化學維度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現代性”“文化學”

論文摘要: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蘊涵著深刻的“現代性”和“文化學”維度。澄清該問題有利于更為深刻地理解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馬克思雖然沒有直接提出“現代性”和“文化學”兩個概念,但從他有關社會發展理論的相關論述看,“現代性”和“文化學”維度已經內涵在其理論中。

近年來,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日益成為一門顯學,對該問題的論述散見于各種報刊、雜志上。筆者試從“現代性”和“文化學”兩個視角和維度來闡發馬克思的社會發展理論,認為“現代性”和“文化學”維度是我們深層次理解、建構當代中國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重要路徑。

一、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現代性”維度

對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進行研究是國內理論界剛剛興起的一股研究熱潮,馬克思的這方面思想還有待于我們去深入研究?!啊R克思現代性理論的一個顯著特征,這就是它并非是一般意義的現代性哲學,而主要是一種理論性的社會理論。關于現代性理論的闡發是同對現代社會的研究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艾F代性”本身作為現代社會發展過程的基本特征和表現,涉及到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但從根本上說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有兩個主要來源,在闡發的過程中遵循著兩條基本的理論路徑:一是它本身所具有內在的理性思維傳統(批判地繼承了西方傳統哲學的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兩大傳統)。二是他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這一特定社會經濟形態的批判分析而使其“現代性”的思想得以展現。

“現代性”思想本身是一個包容性很大的思想領域。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是基于現代生產資本邏輯的內在批判,但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野的對現代生產和資本邏輯的批判并不排斥我們從其他的理論的維度展開其現代性思想的闡述。有這樣一種觀點即: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提出本身就是不科學的,它只強調了一個思想維度即理性、樂觀、肯定性的維度,而缺乏應有的否定性、批判性、反思性的維度。筆者不同意這一看法,恰恰相反,因為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本身就內在包含著否定、批判、反思性的維度,正是通過反思與批判,反思和理性、樂觀、建構相結合的雙重維度,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內在包含現代性的一切特征,同時又超越現代性的后現代性的理論特征,即我們所說的否定、批判性的維度。它本身就是一個內在地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理論結晶體。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是站在現代性的立場上而展開對現代性的反思和批判。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的根本價值取向是建構一種理想的現代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最高理論旨趣。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并不是一種理論空想,而是非常重視感性的現實世界的真實情況,立足于科學揭示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馬克思主義在贊美現代性的巨大成就方面超過了未來主義,同時以它對這一時代的無情譴責超過了反資本主義的浪漫派。它既是啟蒙主義的后裔又是對它的內在超越(批判者),不能用當前西方文化爭論中時髦的贊成或反對現代主義的現成用語對它作出輕易的界定?,F代主義本身在這個問題上就是非?;靵y的,它依賴著現代性,所以決不會真的反叛現代性。后現代主義要么使過去商品化,要么抹掉過去。唯獨馬克思鮮明地堅持了辯證法思想,就是說,現代歷史是文明和野蠻不可分割的歷史,既與浪漫主義懷舊思想相對立,也與現代化的自鳴得意相抵觸”?;诖?,有的學者認為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是與馬克思哲學本性相適應的本源性理論視域,是馬克思哲學與當代現實生活的內在結合點,是馬克思哲學參與當代重大思想論爭的切入口。因此,挖掘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對于梳理、反思和發展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查看全文

哲學人文教育管理論文

今年夏天,東京大學的池田知久教授來北京參加道家國際會議,見面便送給我一篇他新寫的文章,題目是“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大學院的亞洲研究”。我在去秋到今春在東京大學研究講學時,對東京大學近年的教育改革頗為留意,盡管如此,這篇文章的開場白仍然使我吃了一驚:“本文標題采用‘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大學院’,而不用‘東京大學文學部’,是因為1995年隨著大學院重點化的實施,‘大學院’已取代‘文學部’成為部門名稱?!边@是什么意思呢?舉個淺顯的例子來說,幾年前我們介紹池田教授,標準的表達是“這是東京大學文學部的池田教授”;而照今年改革后的精神,我們現在就應介紹說“這是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的池田教授”。

要全面了解日本的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新變化,我們還得從頭說起。

東京大學(下簡稱東大)及日本大多數大學的建制與英美俄中皆不同,據說源出于德國的制度。東大文科的設置結構在歷史上變化甚大。東大初創期(1877—1884)文學部除哲學科外,包括政治學及理財學科、和漢文學科。1885年政治學、理財學編入法政學部,同年文學部和漢分家,分為和文學科和漢文學科。在帝國大學時代(1886—1895),人文學科已形成文、史、哲、語言的基本學科內容。到東京帝國大學(1897—1945)初期則明確確定文學科、哲學科、史學科三大學科的人文學科結構。這種結構一直維持到二戰結束,1946年時三大學科共21個專修科(專業)。1947年恢復東京大學,舊的專業名稱如“支那哲學”“支那文學”改稱“中國哲學”“中國文學”,取消了文史哲三“學科”,而使19個專修學科都自成為“學科”。中國哲學也成為19個學科之一。1963年,文學部的21個專修課程被重新歸入四個新的大類:第一類文化學,第二類史學,第三類語學文學,第四類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所包括的也就是以前哲學學科的內容,但從大類的名稱上說,“哲學”第一次消失了。90年代的改變也可以說在60年代已經開始。這樣的四大類結構至今未變,只是不斷加以局部的調整。1988年,把原屬“文化學”中的印度文學改入“語學文學”類,把原屬“文化學”的美術史改入“史學”類,又把第四類“心理學社會學”改稱為“行動學”。1994年,類與類名未變,但專修課程的名稱(相應地研究室的名稱)作了較大改變,“中國哲學”改為“中國思想文化學”,“國史學”改為“日本史學”,“國文學”改為“日本文學”,“印度哲學”改為“印度哲學佛學”等。此外還增設了朝鮮文化、澳洲語言(土著)等亞洲文化研究的課程。1995年,學科的四大類更名為:一思想文化學科,二歷史文化學科,三言語文化學科,四行動文化學科。四大學科共26種專修課程,如中國思想文化學專攻即26者之一。四大學科全部變為“文化學科”,這種名稱上的漢字形式的改變無疑體現了東大人文學研究注重向“文化研究”發展的一種變化動向。在1995年的“中國思想文化學”專業的“修習注意”中說:“本專修課程領域甚廣,研究時代可從上古(甲金文)至現代(、新儒家)各時代中選擇。領域包括中國思想、哲學,及其社會(政治、經濟、法律、道德)和文化(語言、藝術’風俗’生活史、女性史)、宗教(道教、佛教、民間宗教)、科技(天文、醫學、農學)背景,可從中選擇。強調思想史與社會史、思想史與文化史的溝通、中國與日本及中國與西洋思想之比較?!边@個的例子可以使我們具體地了解這種變化的內涵。

東京大學大學院各研究科以及各學部中,“綜合文化學科”可能是最具特色而且最值得注意的。東大各學部皆設在東京市內的本鄉校園,綜合文化學科則與各學部不同,設在距市中心較遠的駒場校區,屬教養學部。據說文部省新的政策精神是取消國立大學的教養學部,而東大的教養學部卻得以保存,此端賴其綜合文化學科的活力及表現。綜合文化學科的人文社會學科方面的碩士課程有七大類,其中“比較文學比較文化”專業設比較文學比較文化課程24門,“地域文化研究”專業設課程達48門,“文化人類學”專業設文化理論、文化過程、社會人類學等課程27門,雖然其中含有不少演習課程,但其課程開設的數量確實令人驚嘆。七類之外,在“廣域科學”專業中還有科學史、科學哲學及大量邊緣交叉學科。綜合文化學科產生的歷史也許有其特殊的緣由,而這一學科已經成為今天東大最具活力的一個部門,也是東大與外國特別是西方國家文教交流特別活躍的一個學科點,相當突出地體現了“文化研究”在現代教育中的巨大能量。

至少自1963年以來,東大的教育一直維持著“大學—學部—學科—專修課程”的主體結構,例如現在的文學部—思想文化學科—中國思想文化學專業。思想文化學科下有七個專業:哲學(專指西方哲學)、中國思想文化學、印度哲學佛學、倫理學、宗教學宗教史學、美學藝術學、伊斯蘭學。學部主要擔當本科教育的責任,故以學部為部門名稱的作法體現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的方針。東大的本科生考入后先在教養學部修完兩年前期課程,然后進入學部,選定一個專業修后期課程。如選定文學部的思想文化學科的中國思想文化學專業,就不必修思想文化學科的其他六種專業課程。每一專業都規定了后期課程在該專業應修的科目和學分,一般學生在三、四年級應修科目6—8項不等,需完成專業學分約40—44個。如中國思想文化學專業社七種必修科目:中國思想文化學概論、中國思想文化史概說、中國語中國文學、中國史、中國思想文化學特殊講義(專題課)、中國思想文化學演習(資料課)、畢業論文,共44學分,其中畢業論文12學分。此外還要必修東洋史、中國語中國文學等文學部的其他科目若干學分。在“學部—學科—專業”的結構下,專業與研究室相對應,如思想文化學科有七個專業,即有七個研究室,分別承擔其專業課程。整個文學部26個專業,即有26個研究室,類似我們的教研室。1995年全文學部各研究室共115人,其中教授77人,副教授33人,外國人教師5人。其中思想文化學科(哲學類)25人,教授19人,副教授6人。另外,每一研究室聘1—2名助手,一般聘期為2—4年,多由新畢業的博士生充任。教員的數量比我們(如北大)是要少得多了。

東京大學的文學部相當于中文一般說的“文學院”,現在臺灣的大學如臺大、政大、輔大等也還都有文學院,作為大學和系之間的一層機構。但日本的情形不同。首先本科學生一二年級在教養學部,三四年級便直接進入學部下的專業,由研究室來管理,這是教育上的最大不同。其次,文學部下面沒有“系”一級,學科或在名義上也可稱為系,但并不存在這樣的實體機構,學科或系亦無實體的功能,一切都是由文學部來管轄,而以研究室為教員人事和預算執行的基本單位,這是體制上的最大不同。在這種體制下面,顯然教育的重點是落實到專業的教育;由于較早進入專業,本科畢業時的專業水平比較高。但由于從教養學部一下子進入專業研究室,學科的統一性不被強調,學科的整合意義沒有了。一個后期學生從三年級起在專業研究室的團體中學習和活動,這是集體文化和專精技術結合的例子,但一個進入中國哲學專業的三年級學生,在此前和此后,似乎都沒有一個機制保證他學得必要的哲學類課程。從我們習慣的“哲學系”的立場來看,其長處和短處還值得研究。

查看全文

洗滌化學玻璃容器操作技巧探究論文

在化學實驗中,盛放化學論文化學化學論文反應物質的玻璃儀器經過化學反應后,往往有殘留物附著在儀器的內壁,一些經過高溫加熱或放置反應物質時間較長的玻璃儀器,還不易洗凈。使用不干凈的儀器,會影響實驗效果,甚至讓實驗者觀察到錯誤現象,歸納、推理出錯誤結論。因此,化學實驗使用的玻璃儀器必須洗滌干凈。下面結合實例,說明洗滌玻璃儀器的注意點,以便達到化難為易的洗滌效果。

一、選擇合適的洗滌劑

在一般情況下,可選用市售的合成洗滌劑,對玻璃儀器進行清洗。當儀器內壁附有難溶物質,用合成洗滌劑無法清洗干凈時,應根據附著物的性質,選用合適的洗滌劑。如附著物為堿性物質,可選用稀鹽酸或稀硫酸,使附著物發生反應而溶解;如附著物為酸性物質,可選用氫氧化鈉溶液,使附著物發生反應而溶解;若附著物為不易溶于酸或堿的物質,但易溶于某些有機溶劑,則選用這類有機溶劑作洗滌劑,使附著物溶解。

試舉幾例:久盛石灰水的容器內壁有白色附著物,選用稀鹽酸作洗滌劑;做碘升華實驗,盛放碘的容器底部附結了紫黑色的碘,用碘化學論文化學化學論文化鉀溶液或酒精浸洗;久盛高錳酸鉀溶液的容器壁上有黑褐色附著物,可選用濃鹽酸作洗滌劑;儀器的內壁附有銀鏡,選用硝酸作洗滌劑;儀器的內壁沾有油垢,選用熱的純堿溶液進行清洗。

在實驗室,還有專門配制的洗滌液,可供重復使用多次。

二、掌握洗滌玻璃儀器的操作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