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分析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03:46: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藥物分析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抗結核藥物研究分析論文
抗結核藥物是結核病化學治療(簡稱化療)的基礎,而結核病的化學治療是人類控制結核病的主要手段。結核病化療的出現使結核病的控制有了劃時代的改變,全球結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論文。最早出現的有效抗結核藥物當數鏈霉素(SM)。它發現于20世紀40年代,當時單用SM治療肺結核2~3個月后就可使臨床癥狀和X線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暫獲痰菌陰轉。對氨水楊酸(PAS)被應用于臨床后發現,SM加PAS的治療效果優于單一用藥,而且可以防止結核分支桿菌產生耐藥性[1]。發明異煙肼(INH)后,有人單用INH和聯用INH+PAS或SM進行對比治療試驗,再一次證明了聯合用藥的優勢[2]。于是在此基礎上產生了著名的結核病“標準”化療方案,即SM+INH+PAS,療程18個月~2年,并可根據藥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將PAS替換為乙胺丁醇(EMB)或氨硫脲(TB1),俗稱“老三化”[3]。70年代隨著利福平(RFP)在臨床上的應用以及對吡嗪酰胺(PZA)的重新認識,在經過大量的實驗后,短程化療成為結核病治療的最大熱點,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4,5]。當人類邁入2000年的今天,抗結核藥物的研究已經獲得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喹諾酮這兩大類藥物,尤以后者更為突出。
一、利福霉素類
在結核病的化療史上,利福霉素類藥物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躍。隨著RFP的發現,世界各國出現了研制本類新衍生物的浪潮,相繼產生了數個具有抗結核活性的利福霉素衍生物,但殺菌效果都不如RFP,RFP仍是利福霉素類藥物中最經典的抗結核藥物。
1.利福布?。╮ifabutin,RFB,RBU):RBU對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是低的(<0.06μg/ml),而對RFP耐藥菌株的MIC明顯增高(0.25~16.0μg/ml)。此結果顯示RFP與RBU存在交叉耐藥;這么寬的MIC范圍,又提示RFP耐藥菌株對RBU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敏感比例高達31%。在MIC<0.5μg/ml的結核分支桿菌株,或許可把RBU考慮為中度敏感[6]。RBU的親脂性、透過細胞壁和干擾DN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夠集中分布在巨噬細胞內而具有較強的活性。
RBU也有其不足之處。如RBU的早期殺菌作用不如RFP[7],可能與其血漿濃度低有關。有研究結果表明,RBU口服劑量300mg4h后的峰值濃度僅為0.49μg/ml,比同劑量RFP的峰值約低10倍。究其原因,可能與RBU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血清蛋白結合率均低有關,前者只有12%~20%,后者僅為RFP的25%。
臨床上已將RBU試用于不同類型的結核病人。香港胸腔協會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治療同時耐INH、SM和RFP的結核病患者中,RBU和RFP的效果幾乎相等[8]。但已有研究表明,RBU對鳥分支桿菌復合群有明顯的作用。
藥物不良反應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回顧性的總結我院上半年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為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提供警示。方法對168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進行分析評價。結果抗菌藥物的ADR發生率最高,有122例,占72.62%。ADR的臨床表現以皮膚系統損害最為常見,有127例,占75.60%,經過相應的治療均恢復正常。結論我院發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藥物,其中以頭孢菌素類占首位,提示臨床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臨床表現以皮膚損害為主;聯合用藥應注意配伍禁忌;兒童使用中藥注射劑應慎重。用藥前要詢問患者的過敏史,用藥后認真觀察,減少不良反應發生。
【關鍵詞】藥物不良反應;回顧性總結;系列病例分析
本文對我院2006年上半年168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了解引起不良反應的藥物及臨床表現,為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資料來源與方法
對我院2006年上半年門診及病房收集上報的藥物不良反應報告168例,按患者性別、年齡、藥物類別以及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類型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短期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抗體,抗核;甲狀腺拮抗藥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患者治療前后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檢出情況及其與短期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的關系。方法將60例初診Graves病甲亢患者治療前作為未治療組(n=60),治療后歸為治療組(n=10),40例非甲亢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n=40)。用間接免疫熒光法(IIF)檢測血清ANCA及抗核抗體(ANA)。結果2例初診未治療甲亢患者ANCA-IIF陽性,10例治療前ANCA陰性患者藥物治療6個月后及健康人群未檢測出ANCA,患者與健康人群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血清ANA均陰性。結論ANCA與Craves病本身可能無關,以及短期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可能不誘發ANCA。
Thepreliminarystudyonrelationbetween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andagainst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gens
XUHua,CHILian-xiang,WENXing-zhu,etal.DepartmentoftheFhirdSurgerythePeoplesHospitalofBao’anShenzhen,ShenzhenGuangdongProvicne5181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etectionofAgainst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gens(ANCA)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patientswithhyperthyroidism,andtherelationwith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Methods60caseswithgravesdiseasebeforetreatmentwasuntreatedgroup(n=60),aftertreatingbyanti-thyroiddrugthese10caseswouldbeastreatmentgroup(n=10),40healthypeopleservedascontrolgroup(n=40).ANCAandANA(AntinuclearAntibody)weredetectedby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experiments.Results2caseswithgravesdiseasewhowerenewlydiagnosedwereANCA-IIF(+).ANCAhadnotbedetectedinboth40healthypeopleandthe10caseswhowereANCA-IIF(-)beforetreatingbyanti-thyroiddrugfor6months.ANAhadnotbedetectedinthese3groups.ConclusionANCAmayirrelevantwithgravesdisease,and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maynotinduceANCA.
藥物流產護理分析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1000例早孕婦女,自愿要求藥物流產,身體健康,月經周期正常,年齡18~42歲,停經≤49天。
1.2適應證:停經49天以內,B超顯示宮內妊娠,孕囊平均直徑≤20mm,無感染性病灶,血常規正常,無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禁忌證。藥物流產前應排除異位妊娠,否則異位妊娠誤行藥物流產可導致失血性休克[1]。
1.3方法:第1、2天每早8時各頓服米非司酮75mg,服藥前后2h須空腹,第3天8時空腹來院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并觀察4~6h。如果孕囊未排出,可重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直到胎囊完全排出。如果陰道出血量過多,即在無菌操作下行清宮術。
2結果
1000例患者用藥后5h內排出完整妊娠物973例,27例失敗,其中21例重復用米索前列醇后3h排出完整妊娠物,6例在嚴格無菌操作下行清宮術。在院觀察期間,全部病例陰道出血量相當于正常月經量。妊娠物排出后淋漓出血6~10天,月經復潮在藥流后28~40天。
藥物經濟學在控制中的作用分析研究論文
摘要如何控制藥品費用的上漲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藥物經濟學研究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工具。本文對藥物經濟學的定義、研究方法、實施步驟及作用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藥物經濟學藥品費用控制
近年來,我國的醫療費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遠遠地超出了國內生產總值10%左右的增長速度,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控制醫療費用的迅速增長已成為大家所關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藥品費用是醫療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醫療費用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影響醫療費用急劇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醫院的業務收入中有50%左右來源于藥品,因而醫療費用的控制焦點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藥品費用的迅速增長。
控制藥品費用迅速增長的關鍵是弄清楚藥品費用上漲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造成藥品費用迅速增長的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齡化、疾病譜改變、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識增加、藥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如價格管理存在漏洞,醫療補償機制不完善,以藥養醫、用藥管理松懈,現行的醫療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藥等。
藥品費用控制要從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即醫院,付費方、需求方即病人等方面著手,重點是在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的基礎上控制費用上漲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衛生資源,保證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目前國內外在控制藥品費用方面采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如藥物利用評價[1],藥品價格控制,風險共擔合同[2],制定基本醫療目錄和醫療保險用藥目錄,實行“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改革城鎮職工醫療制度即費用共擔[3],以及職業道德教育。這些方法對控制藥品費用的上漲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但也存在著某些不足之處。一是它更多地考慮藥品的價格,而忽視了藥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藥品費用短期上漲的同時,可能帶來藥品費用的長期上漲;二是它對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帶有一定的強迫性,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藥物的經濟學評價可彌補這一缺陷,它從藥物的成本和治療效果兩個角度出發,綜合評價藥物治療的成本效益。
抗生素的藥物不良反應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幫助臨床醫生了解抗生素的藥物不良反應,促進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藥物,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復習文獻資料,從過敏反應、毒性反應、特異性反應、二重感染、聯合用藥引起或加重不良反應等幾個方面,綜述抗生素的藥物不良反應及臨床危害。結果抗生素的藥物不良反應可以預防和控制,應重視患者用藥過程中的臨床監護。結論抗生素的藥物不良反應應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抗生素;不良反應
藥物的不良反應是臨床用藥中的常見現象。它不僅指藥物的副作用,還包括藥物的毒性、特異性反應、過敏反應、繼發性反應等[1]??咕幬锸桥R床上最常用的一類用藥,包括抗生素類、抗真菌類、抗結核類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藥制劑類。其中以抗生素類在臨床使用的品種和數量最多。目前臨床常用抗生素品種有100多種??股赝炀攘藷o數生命,但其在臨床應用也引發了一些不良反應[2]??股厮幬锊涣挤磻呐R床危害后果是嚴重的。在用藥后數秒鐘至數小時乃至停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均可發生不良反應。常見的有過敏性休克、固定型藥疹、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性反應、胃腸道反應、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強臨床用藥過程中的監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對減少臨床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4]。
1過敏反應
抗生素引起的過敏反應最為常見[5],主要原因是藥品中可能存在的雜質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產物在體內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個體差異。發生過敏反應的患者多有變態反應性疾病,少數為特異高敏體質。
1.1過敏性休克此類反應屬Ⅰ型變態反應,所有的給藥途徑均可引起。如:青霉素類、氨基糖苷類、頭孢菌素類等可引起此類反應,頭孢菌素類與青霉素類之間還可發生交叉過敏反應。因此,在使用此類藥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試。
藥物分析教學建設論文
摘要:藥物分析是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主要研究和檢測各種藥物的質量,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強的綜合應用性學科。本文根據藥物分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改革創新了藥物分析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擬采用微課將理論知識點密切相關的實驗內容以視頻為載體進行情景的展現,為優化藥物分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藥物分析;微課;實驗教學;教學模式
藥物分析課程是藥學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綜合應用性學科,與分析化學、儀器分析、藥物化學等有關課程的知識點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藥物分析課程主要利用藥物的分析方法,圍繞藥物及其制劑的化學組成、理化性質、真偽鑒別、純度檢查及有效成分含量測定來研究藥物的質量,對藥物進行全面檢驗與控制的一門學科[1]。通過藥物分析課程的系統學習,培養學生具備藥物分析的基本技能和強烈的藥物質量觀念,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因此理論教學必須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然而,傳統的藥物分析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為此,本文擬采用微課教學,針對性的將理論知識點密切相關的實驗內容以視頻為載體進行情景的展現,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與學習成效、促進學生深層次學習,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藥物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藥物分析課程具有應用性強,實踐能力要求高的特點,實驗課程是藥物分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藥物分析實驗要求學生扎實系統地學習中國藥典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實驗技術,熟練地掌握藥物分析中包括樣品處理、藥物鑒別、雜質檢查和含量測定等各項實驗技能以及常用分析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獨立的藥物分析能力,從而能熟練地借助藥典完成藥品質量檢驗工作,并初步具有能依據藥物的理化性質建立分析方法的能力[2]。然而,傳統的藥物分析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實驗教學內容滯后,實驗知識、操作過程的全程回顧難以重現,容易造成學用脫節[3]。藥物的質量直接關系著藥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課堂教學中對于藥物的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的三個方面講授的方式與內容較單一,學生不能快速的領會其中的知識技巧,更不能深入的理解如何操作,如何通過具體的檢驗保證藥物質量。比如,《中國藥典》(2015年版)對于大多數抗生素品種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質量分析,抗生素藥物分析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在課堂上舉例,教師的教育形式方法比較枯燥和單一,學生僅知道采用HPLC法分析抗生素類藥物的質量,但對于具體如何檢測并沒有感性認識,最終導致教學缺乏主體性、實踐性。
2微課在藥物分析教學中的意義
孢菌素藥物使用分析論文
【關鍵詞】頭孢菌素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我院2002~2004年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使用情況。方法采用用藥金額、用藥頻率(DDDs)、日用藥金額(DDDc)、使用數量等排序方法對我院2002~2004年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第一代頭孢使用數量最大,第三代頭孢用藥金額最大,第四代頭孢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趨勢。結論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使用基本正常。
【關鍵詞】頭孢菌素;使用分析
頭孢菌素類藥物,特別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的大量應用導致細菌耐藥性的問題日益嚴重,成為院內感染率急劇上升的主要誘因[1~3]。而通過控制或減少頭孢菌素等抗生素的應用,可明顯減少或延緩細菌耐藥性的發生。因此,了解頭孢菌素類藥物在臨床的應用情況,可為制訂其控制措施、促進其合理用藥提供科學依據。鑒于此,筆者對2002~2004年我院頭孢菌素類藥物的應用情況做一統計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頭孢菌素藥物使用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我院2002~2004年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使用情況。方法采用用藥金額、用藥頻率(DDDs)、日用藥金額(DDDc)、使用數量等排序方法對我院2002~2004年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第一代頭孢使用數量最大,第三代頭孢用藥金額最大,第四代頭孢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趨勢。結論頭孢菌素類藥物的使用基本正常。
【關鍵詞】頭孢菌素;使用分析
頭孢菌素類藥物,特別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藥物的大量應用導致細菌耐藥性的問題日益嚴重,成為院內感染率急劇上升的主要誘因[1~3]。而通過控制或減少頭孢菌素等抗生素的應用,可明顯減少或延緩細菌耐藥性的發生。因此,了解頭孢菌素類藥物在臨床的應用情況,可為制訂其控制措施、促進其合理用藥提供科學依據。鑒于此,筆者對2002~2004年我院頭孢菌素類藥物的應用情況做一統計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現為三乙醫院,2004年門診量為110萬人次,住院病人30758人次。頭孢菌素類藥物購藥數據來源于2002~2004年我院藥劑科所提供的資料。藥品數據包括藥名、規格、包裝、批發價、數量、生產公司等。
癌癥的藥物治療現狀分析論文
【關鍵詞】癌癥;生物技術;放射治療;免疫療法
由于抗生素的發明使得人類對感染性疾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人類的壽命因而也大大延長,然而隨著生命的延長,使得癌癥與心血管疾病躍升為20世紀末的主要死亡原因。由此可見,對癌癥的肆虐我們不可輕視。本文以近代重組基因工程技術及人類基因組譯碼為藥物發展界碑,逐一介紹癌癥藥物的演進,旨在為生物科技研發提供參考依據。
120世紀對癌癥的傳統療法
20世紀的癌癥治療主要還是以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為主,但嚴重的副作用使得病患畏于就醫,而致病情延誤,間接的造成治療效果不彰,疾病無法有效根治等情形。
1.1外科手術(Surgery)
利用手術將固性腫瘤摘除(Lumpectomy),而腫瘤的摘除須于癌癥的早期,癌細胞尚未轉移時進行,但大多數的癌癥未于早期發現,如胰腺癌、肝癌、肺癌、食道癌等,而且某些部位的癌癥手術非常困難,如頭頸癌及腦癌等;手術切除通常無法完全清除癌細胞,術后的復發可能性及導致癌細胞轉移可能性也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