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護士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8 04:50: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級護士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基層醫院量化計分考核中級職稱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崗位現狀及參加競聘條件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醫院,有護理人員220人,其中已聘高級職稱9人,已聘中級職稱51人,護理師48人,護士112人,待聘中級職稱崗位28人。參加的基本條件:
1.1.1凡取得相應護理專業技術職稱任職資格,能履行本崗位職責,遵守職業道德規范,身體良好均可參加競聘。
1.1.2護理管理人員不參加競聘,可聘相應崗位級別。
1.1.345歲(當年滿45歲)以上的護士可不參加專業考試,成績按5分計算。
初級職稱護士編寫論文影響因素
近年來,我們對某三級甲等醫院10名老年監護室初級職稱在職護士進行深入訪談,以了解影響老年監護室初級職稱護士撰寫論文的因素?,F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取立意取樣(目的抽樣),根據定性研究樣本充分性原則,以資料重復出現達到飽和為標準,從某三級甲等醫院的3個老年監護室抽取10名護士作樣本[1]。入選標準:①老年監護室護士,全國統招護理專業畢業,初級職稱。②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③閱讀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后,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外院進修及實習護士等非本院在職護士和護生。均為女性,年齡23~31歲;工作年限2~10年;監護室工作年限1~9年;本科學歷7名,大專3名;監護室工作年限1~9年;已婚6名,未婚4名。用編碼代替姓名,10名訪談對象的一般資料見表1。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方法與設計以EdmundHusserl觀點構成的現象學方法為指導,采用面對面、半結構、深度訪談方式收集資料[2]。訪談前與受訪者溝通,發放知情同意書,說明研究目的、方法和內容,告知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對談話進行記錄和錄音,征得同意并簽字后,開始訪談。具體步驟:①預選擬定訪談提綱,在文獻檢索的基礎上,通過咨詢專家,根據研究目的設計訪談提綱并由研究組成員共同討論后確定。訪談內容:一般資料;對護理這個職業的看法;對護理論文寫作的了解;對護士做科研或撰寫專業論文的看法;撰寫論文有無優勢;撰寫論文的頻率、周期;選題的體會;撰寫論文遇到的問題;文獻資料和實驗設計的來源;論文投稿情況和發表情況;對護理論文撰寫的建議或希望??梢詮摹白罱袥]有寫論文?哪方面的論文好投?”開始交流,然后視具體情況調整提問的問題,逐步啟發受訪者開放式闡述。②做好訪談的準備工作,事先與被訪者預約訪談的時間、地點。選相對比較安靜、私密性較好的護士休息室或會議室,每次訪談30~60min。訪談前,與被訪者建立信任與分享的關系。訪談中,運用刺探和引導的方法,使受訪者深入表達自己的看法、感受,直至受訪者認為無新的內容為止,且受訪者有權因任何原因拒絕談論某個問題或錄音。
1.2.2資料收集和分析以Giorgi的現象學研究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3]。訪談結束后,及時整理錄音和筆錄資料,并記錄被訪者的非語言行為及相關資料。按照受訪者編碼依次給每位訪談對象的訪談記錄建立各自獨立的文檔。而后對文字進行分類、編碼、登錄,最后形成主題。在研究過程中,多次采用合眾法,即在不同的時間點和不同場合所收集資料,由2名研究人員分析同一資料,并不斷與原資料進行對比,并將資料整理的最終結果進行對比,將資料整理的最終結果返回受訪者處,進行反饋,核對資料的真實性,如有異議再次探討核實[4]。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研究組成員聆聽并分析上一次訪談的內容,反思訪談中存在的問題,以期在下一次訪談中能夠避免[5]。
競選護士長優秀演說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同事:下午好!
出于個人理想的追求,出于對醫院改革的積極參與,出于對外科的深厚感情我來到了今天的競聘現場,我竟聘的崗位是外科護士長。在此謝謝院領導給我這次展示的機會。
我是外科護士,生于年,黨員,大專學歷,于1990年7月畢業云南省衛生學校,1990年7月31日分配到本院外科開始護士生涯至今20年。期間六次評為最佳護士,兩次履職優秀,1996年論文護士應謹慎語言,1997外科應該加強TCU病房質量管理獲院三等獎,2002年前列腺等離子切割術后并發癥預防及護理、三腔球囊尿管用于膀胱造瘺術的護理兩篇論文獲院2等獎。1997年曾被科室派往云大醫院外3科進修重癥監護?;貋砗蠓e極投入外科臨床護理中,隨著臨床護理的迅速發展,唯有不斷學習才不至落后,于2006年通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三年??谱o理,取得大專文憑,2007年通過了中級職稱考試,取得主管護理師資格。通過學習從中找到了樂趣用理論指導實踐,也升華了我的服務理念和對專業的濃厚興趣。長達20年的磨練我已經成為具有豐富經驗的護師,能熟練掌握外科各項護理常規和操作規程,能熟練應用外科現有的儀器,熟知外科每個人的脾氣性格,能和大家和睦共處。工作期間曾協助護士長帶教護生,目前還協助護士長管理科室帳目。積極參加醫院組織各種活動,豐富醫院文化的過程中,我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具備了一定的協調溝通和組織管理能力。在院黨委,外系支部的幫助關懷下,我由一個靦腆,沉默寡言,不管閑事的人,變成了一個有思想,有行動有主見的人,我覺得自己真的成熟了,對外科的愛超越了一切,外科興旺的時候我為它高興,衰退的時候我難過。目前外科精神渙散,護士付出得不到回報,工作積極性不高,但依然能履行各班職責,我希望改變這種現狀,通過努力創造一個積極,進取團結和睦的大家庭,我想是黨考驗我的時候了,我應該站出來,說我能行。
如果我當選,我將做好各方面、各層次的溝通和協調工作,盡力化解科室、醫護、及護患間的矛盾;以謙虛、謹慎和積極工作的態度對待領導;以和睦相處、取長補短的態度處理與兄弟科室間的關系;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對待病人及家屬;以博愛之心和心理感悟來體察、理解科室的每位護士和其他工作人員。我知道,只有關心、體貼、理解護士,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她們的潛能和創造性。也只有做好溝通與協調、團結工作,才能把科室方方面面有限的資源用于最需要的地方。我的新浪博客里的座右銘是認真去做每一件事,用心去感受每一人,別計較得失。
如果我當選,我將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在外科科主任業務指導下,按照護理質量標準,制定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具體工作,認真履行護士長職責和義務。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為患者提供優質、便捷、高效、文明服務”的服務理念,把好入院宣教與出院指導關,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做好出院訪視工作。
醫院燒傷科個人工作總結
一、主要工作及成績:
1、病人收容情況: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共收容病人402人,其中地方病人391人,***,經濟毛收入290萬,與去年同期相比多收容病人42人,經濟毛收入多90萬。搶救病重、病危47人,無一例死亡,全部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100%,治愈好轉率100%。同時我們還成功治愈了一批燒傷病人。特護1人,護理天數4天,一級護理150人,護理天數840天,二級護理479人,護理天數4064天,輸液3613次,輸血226次,無醫療差錯事故發生。
2.科研論文:全科共3篇。
3.獲得醫院獎勵:3月份我科被評為“三學”先進單位,7月份我科支部被評為“先進黨支部”。護士操作考核中,***護士獲第二名,***護士獲第三名,全院護士理論考核總評成績第二名。
二、好的方面:
1、愛崗敬業,強化職業道德和無私奉獻精神。
腫瘤科護士效果觀察分析
【摘要】目的改進腫瘤科護士能級進階培訓模式。方法采取該模式15名護士實施培訓,對改進培訓模式前后護理質量,醫護患三方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改進培訓模式后護理質量,醫護患三方滿意度高于培訓前。結論改進能級培訓模式后,能有效提升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提升護士護理專業素質,改善護理服務質量,全面提高患者、醫生和護士滿意度。
【關鍵詞】腫瘤科:護士:能級進階模式
護士能級進階計劃是一種系統性的面向護士專業能力培養和評價機制,是護理管理人員使用核心護理能力而不是傳統的職稱、資歷等來評價護士護理水平的新型管理機制。通過護士能級進階計劃的實施,對護士進行分層次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培訓,對護士按照不同能級進行定崗、定薪的新型護理管理方式[1]。目前,護士能級進階計劃在我國已經得到實施,并且取得很好效果。為此,我院腫瘤科2013年開始實施護士能級進階計劃,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匯報如下:
1研究對象
目前,我院腫瘤科現有48張床位,16名護士。其中護士長1名,護士15名。年齡為20-44歲,平均年齡31.93歲。工作時間10年及以上5人,5-9年7人,1-5年4人。本科學歷6人,大專學歷6人,??茖W歷4人。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8人。以往護士培訓模式主要由護士長和總帶教面向全體護士采用相同的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這種培訓模式由于不考慮培訓對象的不同護理水平,導致新來護士無法把握培訓重點,而年資較高的護士對基礎培訓已熟練,而一味地進行基礎培訓,結果造成人員以及時間浪費,從而影響護士發展潛能和工作積極性。
2培訓模式的方法
護士參與分級護理決策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分級護理決策深度訪談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醫院中分級護理醫囑的現狀及醫生和護士是否認同護士參與分級護理決策及有無能力參與。[方法]選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科室的10名護士長和8名科主任為訪談對象。[結果]8名護士長不認同醫生下達的分級護理醫囑,醫生認為分級護理醫囑沒有疑問;在護士決策分級護理的可行性問題,護士持肯定和否認態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訪談醫生并不反對護士決策分級護理,不過7名醫生對護士決策分級護理的能力表示質疑,6名護士長認為自身已經具備下達分級護理的能力;在參與方式上,8名醫生和7名護士長認為醫護合作是比較理想的決策方式。[結論]對于分級護理由誰決策的問題上,護士持肯定和否認態度各占一半,而醫生則采取默認態度,不過對護士的能力表示質疑,而大多數護士認為已經具備下達分級護理的能力;醫護合作是醫生和護士都認為比較理想的方式。
分級護理,又叫等級護理,1956年由張開秀、黎秀芳前輩倡導提出,是按照衛生部統一制定的分級護理標準和要求,對不同病情的病人實施相應的護理和照顧的制度。分級護理在規范臨床醫療護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執行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很多專家認為分級護理是護士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護理服務的依據,應由護士在對病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做出[1-4]。為了調查醫護人員對這一觀點的認同情況,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對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進行了訪談,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與方法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科室10名護士長和8名科主任為訪談對象。收集資料采用面對面訪談法,訪談前向受訪者詳細說明研究的內容、目的和方法,獲得理解和同意,討論并選擇適當的訪談時間和地點,并承諾用編碼替代姓名,以保護隱私;訪談時注意觀察對方的表情變化,并認真記錄。時間在30min左右,每例進行l次或2次;訪談結束后,及時整理訪談內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給每位受訪者(護士和醫生)的訪談記錄編序并建立各自獨立的文檔。
1.2訪談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稱、職務等);您對分級護理醫囑現狀的認識;您認為護士是否可以參與分級護理;您認為護士是否有能力參與分級護理決策。訪談中視具體情況和個案的情緒適當調整內容和數量。
護士參與分級護理決策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分級護理決策深度訪談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醫院中分級護理醫囑的現狀及醫生和護士是否認同護士參與分級護理決策及有無能力參與。[方法]選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科室的10名護士長和8名科主任為訪談對象。[結果]8名護士長不認同醫生下達的分級護理醫囑,醫生認為分級護理醫囑沒有疑問;在護士決策分級護理的可行性問題,護士持肯定和否認態度各占一半,所有接受訪談醫生并不反對護士決策分級護理,不過7名醫生對護士決策分級護理的能力表示質疑,6名護士長認為自身已經具備下達分級護理的能力;在參與方式上,8名醫生和7名護士長認為醫護合作是比較理想的決策方式。[結論]對于分級護理由誰決策的問題上,護士持肯定和否認態度各占一半,而醫生則采取默認態度,不過對護士的能力表示質疑,而大多數護士認為已經具備下達分級護理的能力;醫護合作是醫生和護士都認為比較理想的方式。
分級護理,又叫等級護理,1956年由張開秀、黎秀芳前輩倡導提出,是按照衛生部統一制定的分級護理標準和要求,對不同病情的病人實施相應的護理和照顧的制度。分級護理在規范臨床醫療護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執行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很多專家認為分級護理是護士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護理服務的依據,應由護士在對病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做出[1-4]。為了調查醫護人員對這一觀點的認同情況,于2007年6月—2007年8月對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進行了訪談,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與方法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取山西省太原市某三級甲等醫院住院科室10名護士長和8名科主任為訪談對象。收集資料采用面對面訪談法,訪談前向受訪者詳細說明研究的內容、目的和方法,獲得理解和同意,討論并選擇適當的訪談時間和地點,并承諾用編碼替代姓名,以保護隱私;訪談時注意觀察對方的表情變化,并認真記錄。時間在30min左右,每例進行l次或2次;訪談結束后,及時整理訪談內容,按照N1~N14和D1~D9依次給每位受訪者(護士和醫生)的訪談記錄編序并建立各自獨立的文檔。
1.2訪談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文化程度、職稱、職務等);您對分級護理醫囑現狀的認識;您認為護士是否可以參與分級護理;您認為護士是否有能力參與分級護理決策。訪談中視具體情況和個案的情緒適當調整內容和數量。
護士下達分級護理護囑分析論文
1分級護理執行現狀
1.1存在問題
1.1.1分級護理醫囑的準確性肖小文[2]調查發現:一級、二級護理所占比例高,達43.2%、50.4%,比相關資料[3]高;一級護理符合率僅27.8%,二級護理符合率僅36.2%,護理級別實際評定符合率低;從入院到出院一直是一級護理者占38.5%,一直是二級護理者占40.0%,護理級別大多未能客觀反映病情變化;醫生下達的護理級別整體向一級護理偏移,而且多數護士認為醫生確定的護理級別與病情不符,畢慧敏等[4]調查結果是52.55%,具有大專學歷或中級職稱的護士持這一觀點的比例更高。畢慧敏等[5]將醫囑護理分級和標準護理分級作比較,發現兩者有統計學意義。王淑琴等[6,7]將醫囑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護理分級作比較,也得出同樣結論。
1.1.2護士落實分級護理的隨意性較大由于沒有明確的執行標準和護理級別的不確定性,使醫囑逐漸失去嚴肅性和應有的權威性[4,8];護士淡化分級護理并形成思維定勢,對不按相應護理級別護理司空見慣,對確需按規定執行的護理也敷衍了事,結果是分級護理對部分病人只是一種形式[2,8]。
1.1.3臨床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魏暢[9]調查發現,分級護理執行人員中有9.01%~58.57%是由分級護理服務體系規定的最低資質標準人員提供的;2.21%~87.96%是由低于規定的最低資質標準人員執行的;1.83%~41.68%是由超過最低資質標準人員執行的,這說明臨床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
1.2原因分析
護士下達分級護理護囑的可行性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護士護囑病人分級護理可行性
論文摘要:闡述現行分級護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原因,從護理學科的課程設置、高等護理教育發展現狀、醫院護士發展現狀、護理專業的自主性、護理倫理角度等分析由護士下達分級護理護囑的可行性。
分級護理是按照國家衛生部統一制定的分級護理標準和要求,對不同病情的病人實施相應的護理和照顧的制度,通常是在病人入院后由醫生下達、護士依據醫囑實施[1],目前已成為護理工作中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分級護理在規范臨床醫療護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執行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從而引發了護士下達分級護理的思考。
1分級護理執行現狀
1.1存在問題
1.1.1分級護理醫囑的準確性肖小文[2]調查發現:一級、二級護理所占比例高,達43.2%、50.4%,比相關資料[3]高;一級護理符合率僅27.8%,二級護理符合率僅36.2%,護理級別實際評定符合率低;從入院到出院一直是一級護理者占38.5%,一直是二級護理者占40.0%,護理級別大多未能客觀反映病情變化;醫生下達的護理級別整體向一級護理偏移,而且多數護士認為醫生確定的護理級別與病情不符,畢慧敏等[4]調查結果是52.55%,具有大專學歷或中級職稱的護士持這一觀點的比例更高。畢慧敏等[5]將醫囑護理分級和標準護理分級作比較,發現兩者有統計學意義。王淑琴等[6,7]將醫囑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護理分級作比較,也得出同樣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