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舌診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3 09:12: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中醫舌診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醫舌診教學

中醫診斷學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

摘要:課程思政能實現專業課教學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為構建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多方協同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奠定基礎。文章就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環節融入思政元素,探討抗“疫”期間中醫診斷學課程思政線上教學的效果,以及對于提升學生專業認同感、激發愛國情懷的意義。

關鍵詞:中醫診斷學;課程思政;線上教學;教學改革

2016年12月,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重要內容,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要求各類課程以“立德樹人”為價值旨歸,通過挖掘、提煉課程內蘊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倫理規范、科學和人文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進而構建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多方協同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1-3]。中醫診斷學是中醫學專業的基礎課,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之間的橋梁,是中醫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主干課程。在中醫診斷學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將該課程建設成為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重要載體,符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要求,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2020年的疫情使高校春季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受到影響,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教高廳〔2020〕2號)[4],要求開展線上教學,“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教學團隊根據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和學校部署,通過校內課程中心平臺、直播平臺、課程微信群等方式開展線上教學,并積極探索將專業課教學與課程思政在線上教學模式下相互融合,發揮“協同育人,全方位育人”效應[5]。

1教學內容融入思政元素

1.1愛國情懷

突如其來的病毒疫情席卷全國,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眾志成城、英勇奮戰,抗“疫”成效舉世稱贊。中醫藥在此次抗擊疫情中也發揮了獨特優勢。線上教學期間,教學團隊通過視頻、圖片資料積極宣傳全民戰“疫”的精神,學習全國及我校系統各附屬醫院中醫人在雷神山醫院、武漢方艙醫院、各發熱門診等抗“疫”一線的案例事跡及中醫藥療效。同學們通過視頻、圖片資料,能深刻體會全國人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不畏艱難的戰“疫”精神,堅定中醫藥專業自信,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查看全文

中醫望診訓練系統論文

【論文關鍵詞】望診中醫教學訓練系統

【論文摘要】目的增強學生對中醫望診的直觀認識。方法根據教材編排體例,分章節收集相關病理圖片1630張,采用MicrosoftPowerPoint文件格式制成電子幻燈片,存儲于計算機,讓學生自主的點擊文件,觀察常見病癥的形態學特征;并拍攝名老中醫臨證視頻10例患者,動態記錄其診療過程。結果提高了中醫望診的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視覺在病理圖片中得到客觀訓練。結論本系統對強化中醫診斷技能訓練,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有一定輔助意義。

1引言

中醫的實驗教學究竟應如何完善?至今尚無統一的標準。在望診的課堂教學中,仍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對中醫望診之病變形態學的描述,往往是教師講得繪聲繪色,口干舌燥,學生則聽得云里霧里,不得要領。缺乏一種生動具體、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為解決中醫望診教學“光說不練”的窘境,我們研制了“中醫望診訓練系統”(國家專利申請號200820053104.9),旨在加強學生對中醫望診的直觀感覺能力,為今后的臨床診療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具體方法報告如下。

2研制方法

2.1研制目的

查看全文

內科臨床帶教認識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實現基礎理論知識向臨床實踐過渡的重要環節,是對其在校期間基礎理論知識、臨床理論知識、思維判斷分析能力的綜合檢驗,也是實習生走向臨床工作前的最關鍵的塑型和訓練[1]。帶教查房是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的結合,是臨床實習的重要環節,在每一位醫學生成長為臨床醫師的過程中都會留下深刻的烙印,關系到學生向醫師“轉變”的速度與質量。我院為三級甲等大型綜合醫院,也是一家重要的教學中醫院,每年都有大量的實習醫師入院培訓。中醫教學醫院同時要承擔中醫和西醫的臨床教學,任務繁重。且內科涉及的醫學基礎知識多,病種復雜,理論更新快,給臨床帶教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何在臨床帶教中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讓學生同時掌握運用中西醫知識和技能,是中醫教學醫院臨床教學的核心問題,也是每一位內科帶教醫師所面對的難題。本人通過近年的內科臨床帶教,有以下體會,撰寫如下。

1合適病例著重講解

內科是一門理論知識運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對病例進行反復的分析、觀察才能培養較好的臨床思維能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我們經??梢月牭綄嵙曖t學生抱怨“實習三部曲”:被動地跟著帶教老師詢問病史,抱著病歷查房,僵硬地書寫病程記錄。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成就感而增加其學習興趣,是每一位帶教老師首要思考的問題。選擇合適的臨床病例進行教學,能使課本上枯燥的知識變成活生生的事實,形象生動,易于理解,記憶深刻,然而臨床病例多而雜亂,帶教查房的時間又有限,選擇少數合適的病例著重講解尤為重要。首先應選擇常見病、多發病中病情較為典型的病人,且具備比較完整的病案、相應的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典型病案完成從問診、查體、診斷、鑒別診斷到治療、預后這樣一個完整的臨床過程,基本掌握此類疾病的發病特點、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等,遇到類似病例時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其次要注意選擇難易適中的病例,過于簡單,難以給學生討論和鑒別診斷的空間;如果過于復雜或罕見,則會使帶教查房變成填鴨式的教學講課,不利于激發學生對疾病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還要注意病例選擇的中醫特色,可安排一些多證型相兼或者是可以從不同角度辨證的案例,培養學生基本的辨證思路,使學生逐漸認識并掌握臨證時應有的思維技巧和治療思路。此外,還可以選擇中醫和西醫兩方面都具有可爭議性的病例,爭議性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思考并展開討論。當然,查房前應提前告知第2天的查房內容,讓學生翻閱病例,熟悉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情況,并事先查閱該類疾病診斷和治療的相關知識,對需解決的問題有初步的了解及疑問,有利于查房時的師生互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問診體查樣樣基本

疾病都具有一定的病史、癥狀和體征,病史、癥狀的收集在于醫生的“問功”,而陽性體征的發現在于體格檢查的正確與否。進入實習階段的學生,面對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問題的脫節,在問診時常常思路不清,主次不分。帶教老師應針對學生缺乏臨床實踐經驗及應變能力、缺乏獨立性的弱點,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多練習、多思考、多總結,增強其臨床實踐的思想性和科學性,避免隨意、盲目性。另一方面,由于臨床思維的對象是不同的病人及其不斷變化的病情,要認識到觀察和判斷有明顯的動態性[2]。學生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習如何尊重病人,如何把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如何引導病人述說病史,這對培養學生的職業態度、醫德醫風,獲得可靠的病史資料,都有切實有效的幫助。體格檢查手法生疏且不規范,檢測順序錯誤,遺漏陽性體征是醫學生的常見表現。帶教查房時對每個病人都進行系統全面的體檢示范是難以辦到的,帶教老師可以對輪科的每一批學生作一次全面的體檢示范,以后每一天的查房中有順序地針對某一個體檢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的講解和示范操作,次日再對另一個體檢內容進行講解和示范,如此連續進行,把眾多的內容分解消化在每一天的查房之中,學生容易消化,老師也不用屢次示范操作[3]。在實習生進行專科檢查時,帶教老師及時糾正學生操作錯誤的同時,要特別引導學生注意所查病人重要的陽性體征及其在病程演進中的變化,培養學生操作的細心、耐心,學會從體查中尋找臨床診療的線索。善于運用舌象與脈象尋找辨證依據,是中醫院內科帶教的特色和重點。剛進入實習期的學生常會感到難以掌握舌象、脈象的辨證要素??墒紫茸寣W生結合八綱辨證,學會用舌象辨寒熱、脈象辨虛實的基本運用,再逐步深入。舌診時注意提示學生從舌形、舌態、舌質、苔色、苔質、舌底絡脈等各個角度觀察、比較;切診時一邊結合患者的典型脈象,一邊讓學生默默回憶相關脈象的文字描述,讓學生通過親身體會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臨床技能。

3師生互動好問連連

查看全文

虛擬仿真技術與中醫思維訓練系統研究

摘要: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分析四診信息進行辨證論治的能力,解決當前中醫實訓規范化不足、中醫思維能力訓練欠缺的問題,研究團隊圍繞中醫思維特點,以證素辨證原理為指導,采用虛擬仿真技術模擬真實世界中醫臨床辨證論治的全過程,開展中醫思維訓練虛擬仿真系統研究,通過設置四診歸類、證素辨證、綜合案例三個模塊,為學生搭建起一個涵蓋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中醫辨證思維培養和臨床實踐技能訓練的現代化中醫實訓平臺。

關鍵詞:虛擬仿真技術;中醫思維;證素辨證

當代醫學發展迅猛,醫療水平不斷提升,這些離不開理論創新與科技成果的深度融合。虛擬仿真技術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代表,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與可替代性,被認為是三大發展前景最好的計算機技術之一。隨著虛擬仿真技術不斷成熟和使用成本不斷降低,該技術已經被成功應用到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2018年教育部為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等發生革命性變化的要求,決定開展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工作,全國高校隨即紛紛響應,掀起了研究虛擬仿真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熱潮。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科作為國家級教學團隊,立足于學科優勢、人才優勢,深入開展探索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研究工作,致力于中醫診斷學課程體系和實驗教學方式的創新。研究團隊圍繞中醫思維特點,以中醫思維訓練為核心,以證素辨證原理為指導,以虛擬仿真技術為支撐,通過與夢宇三維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中醫思維訓練虛擬仿真系統研究,現將研究情況介紹如下。

1系統的研究意義

1.1緊抓中醫思維訓練的核心

中醫學專業的培養內容主要包括中醫理論的學習、中醫思維的培養和臨床實踐與技能訓練等。其中,中醫思維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關鍵,中醫人才培養的重點就是養成中醫思維[1]。中醫思維貫穿于整個臨床實踐的全過程,是中醫學的靈魂,其核心內涵包括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李燦東等[2]學者也強調準確把握中醫思維是理解、傳承和發展中醫的關鍵。根據臨床實踐過程,中醫思維可分為診斷思維與治療思維[3],其中中醫診斷思維體現在四診和辨證兩個過程,辨證論治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維方式,辨證所依據的原則有整體合參、動靜統一等[4];中醫治療思維則體現在理、法、藥、方、技的實踐運用。因此,研究團隊緊抓中醫思維的特點和訓練的核心,圍繞診斷和治療兩大訓練重點,開展研究既有中醫思維特點又能訓練中醫思維能力的訓練系統。

查看全文

診斷學綜合運用混合教學模式探討

【摘要】“金課”是各門課程建設的目標與方向,為此我們應用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POC)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從學習前端、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課前線上學習、課中線下學習、課后線上學習)、教學重點與難點、課堂設計、教學互動環節設計、課外自主學習設計、學習資源、教學測量與評價等多個方面重新凝練《中醫診斷學》中“診斷綜合運用”知識點,并以此為肇端,實現中醫診斷學“金點”到“金課”的實現。

【關鍵詞】金課;混合式教學模式;中醫診斷學;診斷綜合運用

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是高校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迫切需要[1]。所謂金課,就是將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進行有機融合,為學生和老師提出高要求的新型課堂[2]。為此,我們在已開展的SPOC基礎之上以“金課”為導向,進一步開掘知識要點,形成“金點”,由多個“金點”構建中醫診斷學“金課”。中醫診斷學是中醫學的基礎課、專業課、橋梁課,主要包含診法、辨證、診斷綜合三部分內容。其中診斷綜合運用是將病情資料采集與判斷病、證結論兩個基本環節有機糅合的關鍵章節,為此我們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重新凝練診斷綜合運用知識點,并以此為肇端,實現中醫診斷學“金點”到“金課”的實現。

1學習前端

1.1教學需求

1.1.1內部需求①課程要求:在病情資料的采集過程中,不僅將望、聞、問、切四診技法綜合運用,還必須將收集資料與分析思考同時進行,分析這些信息可能的表里、寒熱、虛實,以及病因、病機、病性、病位,從而進一步指導資料的收集,使學習者熟悉診斷綜合運用的根本意義。②章節要求:此篇內容在學習完上篇診法、下篇辨證之后。1.1.2社會需求中醫診斷學是臨床與基礎之間的橋梁課,臨床診斷思維的培養對于其后開設的中醫臨床各課具有重要的意義。

查看全文

“中醫護理”實踐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中醫護理”以其悠久的歷史和顯著的療效,日益受到國內外護理學界的重視。我國護理學教學體系中均要求開設該課程,尤其在2011年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中首次將中醫護理學納入考試科目,由此可見國家對中醫護理的重視程度。中職教育應該突出職業化特點,其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因此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中醫護理;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由于中醫護理的內容抽象難懂,課時安排偏少,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求知欲望不強、動手機會不多已經成為當前中醫護理教學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中醫護理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課程內容多,課時安排少

廣西梧州市衛生學校(以下簡稱“我?!保┠壳八褂玫慕滩氖怯山逃柯殬I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及全國衛生職業院校規劃教材之一的《中醫護理基礎》,全書內容分為中醫學基礎理論、中醫護理理論與養生、中醫護理技術三部分,幾乎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護理學基礎、針灸推拿等內容??傉n時為54學時,其中理論課為48學時,實踐課為6學時;但在實際的課程安排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校只能安排36個課時。

查看全文

中醫學情景教學論文

1創設背景圖形,激發學習興趣

萬事開頭難,怎樣講好第一堂課關系到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激情和態度。中醫學和現代醫學是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的學科,且學生已有2年多西醫基礎知識,現代醫學的理念早已先入為主。怎樣消除學生的排斥心理,讓其相信中醫、走進中醫,激發對中醫的興趣,精心設計第一堂《緒論》課顯得至關重要。例如,從一個輕松的話題開始:“大家看過中醫、服過中藥,印象中的中醫是什么?”當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時,一副清晰的畫面展現出來:一位神情嚴肅的白胡子老者,右手指放在一位表情痛苦老嫗的左手腕上,下面有一個藍色的小枕頭。采藥、煎藥,實施針刺、艾灸、推拿,煉丹,創傷手術等一幅幅畫面展現出來,學生一下子明白,這就是中醫。自然而然地引入正題,變枯燥乏味的中醫學的概念和理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現實,不僅僅完成了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更為重要的是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熱情。

2引入生活情景,化解教學難度

中醫學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沉淀,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與天地人,與文史哲,與儒道佛,與政經社等形成了一個帶有明顯人文內容的,融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醫學理論、哲學與傳統文化為一體的綜合體系。中醫學吸收了古代哲學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將氣的一元論和陰陽五行學說等哲學內容來闡明中醫學的一系列問題,構成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哲學的內容以“抽象深奧、晦澀難懂”而著稱,五行學說是先民們認識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怎樣將復雜抽象的五行生克關系直觀地展現在學生們面前?通過情景教學引入大家生活中熟悉的“金木水火土”5種具體物質,聯想現實生活中木材點燃產生火焰,即木生火;火燃盡后變成灰燼即火生土;大量的礦石通過冶煉變成少量純的金屬,即革土成金;金屬熔化后變成液體類似于水,即金生水;雨水充足,樹木生長茂盛,即水生木。即為五行中相生關系。水可滅火,即水克火;高溫燃燒可使金屬熔化,即火克金;金屬制成的工具斧子可砍樹,制成各種模具,即金克木;大量的植樹造林可防止水土流失,即木克土;都江堰解釋了土克水。而且生中有克,克中有生,達到制則生化。自然界就是按照五行之間生克制化關系達到動態平衡,生生不息,變化發展。學生恍然大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掌握了五行的生克關系,激發了其學習中醫的激情和興趣。

3再現歷史畫面,豐富教學內容

中醫學包含了大量的歷史典故,如神農嘗百草,一天而遇七十毒,反映了當時先民們積累藥物學知識的艱辛。在講《黃帝內經》這部醫學巨著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其歷史地位的認識,穿插“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的典故。古代大的游牧部落黃帝聯合炎帝,與九黎族大酋長蚩尤決戰于涿鹿,即逐鹿之戰。蚩尤戰敗而亡。黃帝打敗炎帝,兩部落融合為統一部落。同時發現中原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特別適合于人類的生存。他們決定定居中原,統稱為華夏族,用龍作為圖騰,故其子孫后代被稱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龍的傳人。在面對外國強敵侵略而處于亡國亡種的危機下,以“炎黃子孫”為旗幟凝聚中華力量,驅逐侵略,戰勝列強。這樣再現歷史畫面,既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又潛移默化地激勵學生們發奮圖強,傳承和創新中醫,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

查看全文

西醫高校的中醫學教學思索

《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診斷和防治的一門傳統醫學課程。該課程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指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以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為特點的一門獨特的醫學理論教程,也是西醫院校學生的必修課。如何做好對西醫院校學生的中醫教學,歷來都是西醫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東西。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和體會,對該門課程在教學上有一些淺薄的看法,管窺之見,希冀拋磚引玉,現敘述如下。

一、培養興趣很關鍵

1.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科學文化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它與學習的積極性成正比關系,當學生對某門學科產生興趣時,總能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學習它、了解它、掌握它,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組織病案分析:通過聘請一些著名的中醫學專家、學者或教授,開展相關知識講座,既能夠彌補中醫學課堂教學的不足,又能夠拓展西醫院校的中醫教學文化環境,進而激發了學生們對中醫學的學習熱情。

二、抓住重點是基本

內容多、課時少、實踐機會少,是西醫院校中醫學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F在通行的《中醫學》課程包括了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及臨床各科和針灸等,這些內容在中醫院校大約要花4年時間,上課時數不少于700學時;但是這一合編本在??圃盒J谡n時間僅約36學時,本科院校約60學時,根本無法圓滿完成教學任務。西醫院校學生以學西醫為主,教師要在西醫院校有限的中醫學課程教學中,將中醫學龐大的理論知識體系及臨床各學科一一介紹給學生,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教學中突出重點,精選教學內容,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最基礎和較為難懂的部分,力爭將中醫學的精髓、重點向學生講深講透,弘揚祖國的傳統醫學。

查看全文

醫師規范化培訓三優教學團隊建設特色

【摘要】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實訓教學團隊重視中醫學臨床實踐教學的整體布局和頂層設計,以培養規培生臨床綜合能力為目標,不斷發展完善,于2017年獲評“北京市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三優教學團隊”。團隊建設方面完善人員配置,培養穩定骨干力量,實訓隊伍與基地建設相輔相成;教學特色為創建良性循環培養模式、加強核心優質課程建設、運用高級模擬仿真設備輔助實訓教學、定制開發名老中醫病案采集系統、建設科學客觀評價標準;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通過整合實訓項目創新建立了“以器官為中心、以臨床需要為目的”的實訓科目,注重實訓教學體現中醫特色,通過“模型(模擬人)-標準化病人-患者”的實踐過程,在中醫內、外、婦、兒、針、推、骨傷等模擬問診、查體、制定診療方案和操作的練習中,實現了真實臨床情景的模擬訓練,加強虛擬仿真課程建設,倡導信息技術與中醫實訓教學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訓教學;團隊建設

2014年8月25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辦法(試行)》的出臺,標志著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下簡稱“規培”)工作進入新的里程[1]。2014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衛生計生委、教育部組織制定了《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施辦法(試行)》《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試行)》《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認定標準(試行)》,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進入實施階段[2]。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我國中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合格臨床中醫師的必由之路。在中醫規培過程中,對中醫臨床基本技能的培養尤為重要,是中醫學生畢業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醫臨床醫師隊伍建設的基礎環節?!吨嗅t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試行)》中就明確指出:中醫規培重在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技能的培養[3]。為適應當前的醫療環境,既保證醫療安全又能夠有效提高住院醫師的臨床基本操作技能,實訓教學已逐步成為中醫規培臨床基本技能培訓的主要方式[4]。以中醫規培教學改革為契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以國家級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平臺為依托,重視中醫學臨床實踐教學的整體布局和頂層設計,以培養規培生臨床綜合能力為目標,打造了一支北京市中醫臨床實訓優秀教學團隊,為北京市中醫規培臨床思維及臨床技能培養的成功開展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現將團隊建設經驗與思考總結如下。

1教學團隊建設

1.1完善人員配置,培養骨干力量

團隊管理部門為醫院教育處實訓中心,設置首席教師與教學秘書各1名,打破醫院科室壁壘,直接招募臨床醫教能力強、熱愛實訓教學的“雙師型”人才加入,并逐步形成了“核心教師-骨干教師-年輕教師”的三級梯隊。核心教師具備學歷層次高、學科背景多元、教學經驗豐富、樂于奉獻與合作、溝通能力強的特點;骨干、年輕教師們思維活躍、臨床專業知識更新快、可塑性強、潛力巨大。目前37名成員中,有博士20人,碩士13人,涵蓋中醫內、外、婦、兒、針、推、急診、骨傷、麻醉、影像診斷等多個學科。同時按照實訓課程、帶教、考核需求,不斷吸納臨床年輕教師加入實訓團隊。團隊順應中醫規培教學新形勢,建立了模塊化實訓教學團隊“傳、幫、帶”機制,包括針灸、推拿、四診、骨科、急救、穿刺、影像、心電圖、實驗診斷九大模塊,每個模塊師資配置及年齡結構合理。對新進入團隊的青年教師由核心教師進行為期1年的一對一指導,在核心教師指導下,青年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實訓教學等活動,迅速成長為團隊可持續發展的后備力量。有目的地培養骨干教師,除日常教學活動外,利用教學能力提升等牽引工程,讓其多參與北京市乃至全國的規培技能考核與教師培訓工作,逐步成長為能夠全面帶動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師資培訓的骨干導師。

查看全文

中醫藥優質資源輻射與實踐

摘要:中醫藥服務涉及預防、保健、養生、醫療、護理、康復全過程和全生命周期。我國中醫藥醫療資源供給相對不足,中醫醫院通過樹立互聯網思維,建設互聯網醫院,可以推動中醫藥優質資源輻射。常州市中醫醫院是江蘇省首批互聯網醫院試點單位,對建設中醫互聯網醫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如拓展互聯網醫院治未病服務、融合線上線下中醫醫療服務、優化全天候中醫在線復診、延伸“互聯網+護理”“互聯網+康復”“互聯網+中藥”服務、創新中醫藥文化傳播途徑等。通過這些實踐,打造具有中醫藥特色的互聯網醫院。下一步可從以下方面深化互聯網中醫醫院建設:注重互聯網中醫醫院與人工智能結合,進一步推進互聯網+名中醫診療模式運行;注重互聯網中醫醫院基于平臺建設的整合與運營;注重互聯網醫生的規范化培訓和互聯網醫院的監管。

關鍵詞:互聯網醫院;中醫藥資源;健康服務;知識傳播;資源配置

中醫藥具有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ヂ摼W現代信息化手段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常州市中醫醫院作為江蘇省首批互聯網醫院試點單位,于2019年11月取得互聯網醫院資質。依托互聯網醫院自建平臺,入駐江蘇健康通平臺建設,推動中醫藥優質資源輻射。一年多來,我們對建設中醫互聯網醫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做了深入思考,現總結如下。

1助推互聯網醫院的政策框架體系

2017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了《關于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大力拓展中醫藥健康服務與互聯網融合的廣度和深度,著力創新中醫藥健康服務模式,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2018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實施“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鼓勵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中醫醫院。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規范標準的指導下,病毒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推動下,全國互聯網醫院建設進入快車道。

2互聯網醫院提質擴容中醫藥服務的創新實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