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創新發展路徑

時間:2022-04-21 08:35:08

導語:農村經濟創新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創新發展路徑

摘要:現代農業產業化規模不斷擴大,逐漸構建起互聯網+農業模式。在現代化信息技術支持下,大數據技術、遙感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前沿技術,被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中,拉動了農村經濟增長,為鄉村振興發展夯實了基礎?;诋斍鞍l展形勢,針對智慧農業下農村經濟的創新發展路徑進行探討,以進一步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關鍵詞:智慧農業;農村經濟;創新發展;現代農業;路徑

智慧農業是智慧經濟和分享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經濟和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智慧農業作為一種新興的業態模式,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需要不斷提升現代農業技術水平,加強技術儲備。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有必要加快推廣智慧農業,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資金、技術、人才投入力度,切實促使智慧農業惠及“三農”。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確保在智慧農業普及下,實現農業科學現代化,全面實現鄉村振興。

1分析智慧農業特征以及智慧農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

1.1智慧農業特征

智慧農業背景下,要求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創新、創造意識,將智力作為農業科技化發展的原創動力[1]。智慧農業發展核心,是將現代信息技術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并在云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實現農業集約化發展,更加精準地作出農業生產決策,進而更好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智慧農業具有系統規劃特征,在前沿技術支持下,構建了農業生產、銷售、物流配送、倉儲一體化模式;同時,智慧農業發展安全保障體系健全,支持農產品追溯,實施動態監控和跟蹤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另外,智慧農業具有多元發展特征,可滿足農業現代化生產需求,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1.2智慧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意義

1.2.1加快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智慧農業為我國農業現代化、信息化、規?;l展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下,可精準收集農業生產等環節的數據信息,并根據監測數據,分析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2]。在專業咨詢服務平臺搭建下,加大農業資源開發,加強農業資源整合,實現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1.2.2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在農業綜合運營系統構建下,實現一體化管理目標,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科學、精準地作決策,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增加了農戶收入,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智慧農業在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中,傳播海量信息,將獲取到的市場信息進行傳輸,加強農業生產、經營、銷售等方面的指導,幫助農戶科學決策,最大程度上保證供需平衡,為農業創新發展提供網絡技術支撐,促使農業生產者提質增效[3]。1.2.3優化農業發展結構智慧農業的發展,打破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發展了創新性、創造性農業,優化了農業發展結構,大大提升了農副產品的附加值,打造了安全、高效的農業生產模式,推動了農業經濟發展,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保障。

2農業發展現狀

2.1困境

2.1.1存在農產品供需不匹配現象就我國農產品供需情況看,存在供需不匹配的問題,農產品供給結構亟需調整;部分農產品供不應求,而部分農產品出現滯銷現象,拉大了地區經濟發展差異性,導致經濟發展不平衡。2.1.2經濟效益不高農業與其他產業相比,成本投入較高,然而實際取得的收益較低,加之,我國農產品出口量少,進一步縮小了農業生產的利潤空間。2.1.3發展潛力有待于挖掘我國智慧農業起步較晚,農業現代化、科技化發展水平不高,針對新型農產品,開發程度不足。在供給側背景下,農業生產觀念有所轉變,但仍然存在“輕質量”的問題,降低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難以挖掘我國農業發展潛力,制約了地區經濟發展。2.1.4生態環境污染問題農業規模化生產過程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未規范化使用化肥、農藥,以及焚燒秸稈等現象,嚴重污染了地下水環境,降低了大氣質量。加之,農業現代化技術水平較低,制約了農業生產經營水平,未能實現農業資源優化配置,甚至造成資源緊張。2.1.5人才儲備不足智慧農業發展,需要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素質農業技術人才的支撐,然而,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缺乏創新人才,制約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究其原因發現,現有的農技人員專業技能水平不高,缺乏農業生產經驗,對智慧農業認識不足;青年群體更傾向于城市,不愿參與農業生產工作,人才流失嚴重。

2.2機遇

2.2.1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于現代農業全產業鏈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持為智慧農業發展夯實了基礎,將農業與智能信息技術相結合,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支持下,建立了農業生產信息數據庫,加強對農業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更好感知數據信息,減少了人力資源的投入,強化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干預效果。通過物聯網平臺,加大農業相關知識的普及,幫助農業生產者積累農業生產經驗,實現農業資源信息共享,將信息技術滲透在農業產業鏈中,將碎片化的農業資源信息進行整合,提高了農業資源利用率,增加了農業生產收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更好驅動新業態農業發展,加快推動農業向智慧農業升級轉型發展[4]。2.2.2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驅動農業發展互聯網+背景下,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掀起了農業技術革命,在農業生產中,確保農業資源分配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實現農業自動化生產、種植以及自動化管理等。例如“番茄水肥一體化智慧種植”按需施肥,雄蜂授粉,通過環境自動調控,生產出品質、數量可觀的番茄產品。目前,番茄水肥一體化智慧種植技術,成為發展精準農業的重要力量,為番茄栽培、管理、發育、生長等環節的研究提供了借鑒和參考。例如馬鐵民推動企業向“數字農業”轉型,成為數字智慧產業的先行者,構建了“服務+產品”的應收模式,并在溫室生產中,將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投入應用,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智能化控制目標。2020年天貓“618”,馬鐵民創立的“綠行者”蔬菜品牌,日銷售量達到了1萬棵生菜,年銷售額近10億元,為中國“三農”改變貢獻了力量。5G技術的發展掀起一站式農業生產服務的浪潮,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內在動力,推動中國種植業從傳統經營模式逐漸走向智慧農業新業態[5]。2.2.3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精準農業、智慧農業將進一步加強創新和創業,不斷拓寬農業新業態發展空間。就數字孿生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情況看,可有效推動生態化農業發展,打破時空局限,實現對農業產生基地的遠程監控,收集和監測農業生產信息,獲取更多的農業資源,有效預測農作物的產量,精準決策,并借助孿生技術優勢,搭建虛擬模型,加強對農作物的健康管理,實現與產品供應鏈的互聯互通。例如有研究人員借助數字孿生技術,設計了一套適用于養蜂場的監控系統,實現對蜜蜂疾病的防控,全程監控農藥毒性,遠程指導養蜂的精準決策。

3探究智慧農業下農村經濟的創新發展路徑

3.1加強頂層設計

3.1.1構建農業綜合運營系統智慧農業背景下,現代化農業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領域中,并在物聯網技術支持下建立了農業綜合運營系統,實現對農業生產全過程的動態化監控,操作靈活,決策精準。同時,農業綜合運營系統中各個子系統優勢顯著,具體如下。3.1.1.1種植與養殖監控系統種植與養殖監控系統,主要依托于無線傳感節點,支持對土壤、空氣溫度和濕度的監控,支持對植物養分等參數的監測,實時反饋監測到的信息數據,感知和收集更加完整的種植信息和養殖信息,幫助相關人員,更加精準施策。3.1.1.2物流管理系統農產品生產量不斷加大,建立完備的物流運營配送體系,可優化農產品銷售環節,提高農業生產運營效率,保證產品質量,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3.1.1.3產品營銷系統產品營銷系統的搭建,實現了線上+線下混合式銷售目的,保障了農產品的經濟效益,與智慧農業主張的“全方位營銷”理念相吻合。在線下銷售基礎上,拓寬了線上銷售渠道,依托互聯網平臺,建立了完善的電子商務銷售系統,進一步刺激市場需求,帶動經濟增長。3.1.2搭建農業支持服務平臺在智慧農業背景下,借助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搭建了完善的農業支持服務平臺。在專家咨詢平臺、資源環境檢測平臺支持下,加大農業相關專業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加強對農業生產者的技術指導,幫助其精準決策,從根本上滿足了農民基本生產需求。幫助農業生產者實時掌握相關的資源環境信息,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助力,為農村經濟發展,全面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支撐。

3.2加強資金支持

在智慧農業背景下,有必要加大資金投入,并聯合社會、企業投融資,發揮金融、保險等政策工具,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障,化解農業生產風險,切實為“三農”發展提供資金保障,確保盤活農業、農村經濟,更好地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增加農業生產者的收入。

3.3加強人才培養

3.3.1政策、資金扶持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大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總結農村地區人才流失的原因,通過加大補貼的方式留住人才。部分地區通過建立轉型資金,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扶持,培養農業創新型、創業型人才,提高青年群體參與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驅動青年人才駐守農村,致力于農業科技化、現代化生產,更好地帶動地區經濟發展。3.3.2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在智慧農業背景下,對農業創新型人才需求量較大,培養創新、創業型農業人才是發展智慧農業的核心。相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技人員、農戶的培訓,定期開展農業教育講座,強化農業生產者對智慧農業的認識,提升農業生產對現代化、機械化設備的操作技能,加快培養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切實培養出“新農人”。利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標準化管理手段,打造專業化產業工人。3.3.3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是培養農業人才的核心,為強化人才培養成效,需要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和客觀評價體系。通過完善的考評機制,在激勵機制作用下,加大資金鼓勵和補貼,引導農業人才大膽創新、創業。

3.4加強信息安全保障

基于農產品安全視角,建立了溯源管理系統,目的在于保證消費者的安全,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持下,實現對農產品生產、經營、銷售、物流配送等環節的追溯,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檔案,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功能,將更加安全、綠色、健康的農產品輸送到消費者手中。農業生產情況、農業資源數據信息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做好農業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尤為重要。為在智慧農業背景下,加快推動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部分農村地區在發展智慧農業過程中,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建立了完善的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信息系統和監管服務體系,將各級監管責任落到實處,旨在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將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信息系統和監管服務體系投入到蔬菜種植、加工中,投入到小雜糧種植和加工環節中,保證了農業資源信息互聯互通,實現了標準化生產,為農業產品生產夯實了基礎。將質量監管參與到農產品生產全過程中,實施監測和上傳農產品的生產相關數據信息,并對銷售產品粘貼溯源碼,消費者可通過網站查詢方式,了解農產品生產的相關信息,切實保障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4結語

農業農村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的潛力和希望,智慧農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發展智慧農業、現代化農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使命,有助于我國農業發展方式的轉型,改變了農業的服務模式和生產模式,推動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充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加強農業與科技的融合,不斷創新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式,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切實提高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李翼南.中聯重科打造湖南首家智慧農業示范基地[J].當代農機,2021(3):20.

[2]邢華華.馬鐵民.用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J].黨員干部之友,2021(3):36-37.

[3]李金印,郭文靜.科技賦能助力智慧農業騰飛[J].農業知識,2021(5):61.

[4]鄭闊實.智慧農業驅動農業現代化創新發展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6):30-31.

[5]殷浩棟,霍鵬,肖榮美,等.智慧農業發展的底層邏輯、現實約束與突破路徑[J].改革,2021(11):95-103.

作者:馮田 單位: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