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在當代油畫的影響
時間:2022-04-27 15:58:35
導語:科技發展在當代油畫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技的發展推動了社會各方面的進步。在藝術方面,其發展改變了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觀念和形態,拓寬了藝術家的視野和思維,并為油畫提供了更廣闊的表現空間。同時,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它雖然為藝術提供了新的創作手段,打破了油畫發展上的某些局限性,但是也容易讓畫家對其過度依賴,導致他們觀察能力的逐漸衰弱。因此,藝術家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科技只是更加便捷地創造藝術的輔助性手段。藝術的發展需要科技注入新的營養,科技的發展需要藝術增添亮色,它們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本文以科技進步為背景,以中國當代油畫為切入點,著重分析攝影技術、計算機技術對油畫創作的影響,探討國內當下油畫的發展特點以及科技時代下中國當代油畫的創作、發展理念。
現代科技加速了社會變革,影響著人們生活、學習、生產的方方面面。技術是人類長期不斷地進行勞動生產所積累的經驗總結。從工業革命時期的機械化大生產技術,到二十世紀中期出現的電子信息技術,再到如今的計算機網絡傳媒技術,科技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通過勞動技術產生的文化和藝術也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內涵或外在形式上有了巨大的改變。盡管藝術在時代發展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其創新和發展始終以人為出發點,是滿足人類高層次審美需求而產生的社會意識形態,其核心是藝術作品,即精神文化產品。如今,科技與藝術、文化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其中“油畫藝術自產生就和科學技術緊密聯系在一起: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油畫藝術的材料變革和表現技法的創新具有無可否認的推動作用;同時,油畫藝術對科學技術的過分依賴也導致了業內對寫實油畫藝術的詬病”。因此,油畫家在創作過程中要清晰地認識科學技術與藝術的關系,要自覺地保持藝術的文化屬性以及油畫本身的格調與品位。
(一)攝影技術的影響
在油畫寫生中,對光與影關系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大自然的光與影將森林、城市、海洋等交織成變化莫測的秘境,而畫家在繪畫中想要生動地表現某一瞬間比較困難,影像技術的便捷捕捉能力便在此刻大顯身手。如果繪畫創作或寫生的對象不能作為有效參照物,那么攝影將成為收集素材的最佳手段。攝影照片展現的是自然狀態下的人和物,定格的往往是精彩一瞬,畫家可以從照片中篩選所需素材,通過整理、組合、加工后進行繪畫創作。如今油畫的傳統創作思路逐漸被打破,有的畫家延續傳統速寫的方式來累積素材,有的畫家憑借高超的記憶力將情景再現到畫面中,但大部分畫家是將照片記錄的景物經加工后再創作,現在部分油畫作品的形式效果趨向于影像式。不可否認的是,攝影技術大大提高了油畫的創作效率,它的出現突破了繪畫過程中的很多束縛,固定化的圖片基本能將物體之間的透視關系表達清楚。但畫家對攝影技術的過度依賴讓人的眼睛被相機鏡頭取代,這必然導致繪畫基礎能力的減弱。攝影技術只能體現人類技術的高超,它不能代替藝術表現人類永恒的人文精神。
(二)計算機技術的影響
在油畫主題創作時,選擇題材和收集素材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它們是畫面內容最直觀的體現,也是畫家思想的承載。在使用相機收集素材的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拍攝的照片不符合創作主題或者尋找不到合適的素材進行拍攝,這時就可以通過計算機在互聯網上篩選和下載自己所需的素材。畫家在前期對創作畫面所作的設想也可以通過計算機直觀呈現,如用繪圖軟件的移動、裁切、縮放、復制等功能對畫面進行自定義編輯,根據畫面需求來搭配色彩或調整色彩的純度和明度。畫家在這樣快速、便利的操作中可以迅速得到多種效果,直到將畫面調整到滿意為止。對比傳統的草圖,這能更具體地呈現畫家腦海里的虛擬畫面并使之成為創作的“藍本”。現在,通過計算機技術衍生了很多藝術形式,但其需要藝術家的探索與實驗以使其變得科學化、合理化、藝術化。科技的發展解決了繪畫中的很多難題,如“化學工業提供了色彩繽紛的顏料,解剖學提供了人體的準確形象,光學知識為畫家觀察世界、表現世界開拓了新天地”。因此,計算機技術在藝術中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要適度、合理地將其運用在油畫創作中。
二、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特征
(一)平面性發展
如今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圖像信息瞬息萬變,視覺文化形態多姿多彩,這一趨勢對油畫的發展有著較為強烈的沖擊和影響。真實感和立體感不再是油畫創作的追求,二維平面性成為其本質,平面化的視覺效果成了表現時代高速發展的主題。新一代的畫家們在作品中使用極簡的造型和大面積的單色平涂,使主體在畫面中能一目了然地顯現出來。他們用電腦后期將圖片作一定程度的扁平處理,來增強畫面的視覺張力和感染力。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他們借鑒和參照現代主義藝術,力圖掙脫傳統油畫創作的束縛,強調藝術本身的形式感。在創作理念上,他們關注個體的生存和表達對眼下時代的自我感受,而平面性的油畫創作更能在精神層面將個人對現實的真實體驗表現出來。如王懷慶的《雙椅》(圖一),將原本立體的建筑或家具拍成平面,將結構轉化為構成,使得畫面效果更為強烈。
(二)補充性挪用
藝術的發展不會在一種風格中一成不變地延續下去,受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中國當代油畫與世界接軌并在碰撞和借鑒中成長。補充繪畫可以理解為戲仿,它借鑒或挪用原作包括經典藝術品的造型、意境、符號,利用科學技術選擇、搬用、竄改、調換等手段加入自己的目的和想法來重新塑造藝術形象,從中表達自我情感和對社會的認識,這些作品往往傳達出一種荒誕意味的文化體驗。自《蒙娜麗莎》在杜尚的畫筆下驚現兩瞥胡子后,我國也相繼出現這種具有沖擊力的藝術創作和作品,一部分藝術家是對原作進行夸張處理,另一部分是借景抒情。李卓的作品《茶色黃昏》就是對經典油畫的重新建構,通過描繪人在歷史與現實之間的徘徊、對話,表達出了一種迷茫、惆悵、焦慮的情緒。這種對原作進行大膽改寫的繪畫,在發展中一直飽受爭議,一些人認為是對原作有意義的延伸,一些認為是對經典藝術的不尊重,但都引人深思。
(三)圖片性創作
圖片性創作就是基于現有的各種圖片進行藝術再創作,典型的代表是美國波普藝術,它將生活中物品的圖像,如廣告、海報、影視圖片等,通過拆解、重組、拼貼的手法進行藝術創作,創作過程中常伴隨著令人驚奇的偶然性?,F在攝影和電腦的普及讓圖像的生產變得更為普遍,人人都能成為圖片的制造者。當代畫家通過拍攝收集大量圖片素材,對這些圖片進行重組、編輯,營造合適的氛圍,以展現他們的創作理念和情感態度。圖片性油畫創作不會設計明顯的情節,常用模糊化的處理手法,不會直接寫生現實生活,而是基于現實生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加入作者自己的聯想使畫面呈現夸張、喜劇、虛幻的效果,在構圖形式、藝術語言、表現手法上都是煥然一新的。如鐘飚《公元2020》以浩瀚的宇宙空間為背景,將疫情涉及的國家以歷史人文建筑圖像的形式組合在畫面中,把主體物口罩襯托為防疫衛士,將“無形”的病毒化為“有形”。
三、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觀念
(一)堅守畫家的初心
科技時代的到來,打破了藝術原有的界限,拓寬了油畫表現領域,使油畫創新在理論觀念、表現形式、創作手法上都得到了空前解放。但自由創新不是改變油畫的價值和意義,而是要成為繼承與革新之間的橋梁,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才能堅守油畫的藝術性,這便需要畫家自身有堅實的繪畫基礎、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態度。畫家要時常更新觀念,用新的觀察視角去認識和感受生活,關注人們的心理和外在表征的轉變,對事物的生存姿態變化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以把握住新的時代特征。將客觀事物描繪成美術作品,是畫家上百年來的繪畫經驗累積圖一王懷慶《雙椅》1991年形成的一種傳統,它的傳承關鍵在于畫家的掌握和把控。畫家在科技的使用上要掌握適度原則,在注重繪畫藝術理念的同時也要牢記藝術家的身份,這樣才能堅守油畫藝術的發展陣地。
(二)保持繪畫的藝術性
我們在欣賞大師的藝術作品時會感受到一種鮮活的靈氣,而用照片創作的油畫盡管接近現實卻與人的內心間隔一道鴻溝,達不到共鳴的情感交流。相機的優點是能將客觀生活抓拍得面面俱到,當畫家參照圖片作畫時很容易被細節帶偏,耗費時間在局部的精雕細琢上,而失去了畫面整體的節奏,這種機械性的刻畫也是導致靈動性流失的原因。因此藝術家要保持藝術的生氣,就不能過分追求無死角的細節,而是要用藝術的技巧和手法來處理畫面的“似”與“不似”,這樣的畫面整體統一,展現著不同于照片的審美價值。畫家要認識到油畫創作對照片的使用僅是一種輔助手段,照片信息是用來參考而不是復制的,畫家應該把精力放在個人情感和審美的表達上,使自己的作品在參考圖片的基礎上既能保持藝術審美品質又能展現藝術個性。
(三)合理利用科學技術
油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在中國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再發展壯大的數百年歷程,在我國藝術審美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必然給中國油畫發展壯大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藝術家要對科學技術有理性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恰當、合理地使科技服務于藝術創作,要借科技的優勢提升自我的創作水平,使藝術作品的精神與格調更上一層樓。新時代的油畫創作實踐者,一方面要堅持繪畫基本功的系統研習,另一方面也要深刻理解、學習科學文化,并盡可能多地對新興媒體技術進行嘗試、利用,探尋新穎的豐富畫面的表現手段和元素。藝術家要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念和人文精神,用包容的態度將科技的理性美和藝術的感性美相結合,豐富當代油畫的種類,保持中國當代油畫的穩定發展。
四、結語
科技讓藝術的創作源泉從大自然轉變為圖片,讓創作方式從手繪變成軟件編輯,讓創作觀念從傳統單一變得新潮多元。未來科技還會繼續創新發展,我們應該堅持正確的藝術發展觀念,科技不能代替人類的藝術,經久不衰的藝術同科技一樣是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和探索,它只能產生于較高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觀念中。我們不能片面地看待科技對藝術的影響,也不能盲目地認為科技是萬能的,雖然科學技術使人們的視覺體驗和藝術種類得到了豐富,但是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和審美尺度不能發生質變??萍紝τ谒囆g來說只是一種創作手段,它不是藝術形式的全部。因此,畫家在搭科技的便車發展油畫時應更多地關注現實生活,注重繪畫的手工性和真實性,創作出符合時代的人文精神藝術。油畫的現在和未來都會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在科技創新時代合理運用科技的力量服務油畫,使油畫健康發展是畫家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克軍.論油畫藝術和科學技術的依存關系[J].美術教育研究,2016(23):15-17.
[2]栗壯志.藝術的鏡像—繪畫藝術的技術化[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54-57.
[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尹吉男.獨自叩門:近觀中國當代文化與美術[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
作者:魏安惠 單位:寧夏大學美術學院
- 上一篇:克里姆特藝術風格演變探討
- 下一篇:林業技術在林業建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