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時間:2022-04-28 15:17:26

導語:財務分析課程思政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分析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摘要:本文以財務分析課程為例,根據教學中存在的思政建設問題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案進行重新規劃。在教學內容上,以案例討論的方式將課程知識點與思政因素相結合;在教學方法上,以新媒體優勢完善課程的思政教育體系;在教學考核上,重視過程考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財務分析;課程思政;教學建設

一、引言

起源于2014年上海市高校改革的課程思政改革,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核心的教育方向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德育一體的教育理念。此后,課程思政改革先后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被作為重點內容提出;2020年,《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深刻地提出要在所有高校和學科專業中全面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管理學類課程作為主要的專業課程之一,是發揮思政教育的重要田地,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幫助學生去對社會現實問題進行科學的思考和理性的批判。財務分析課程的思政建設以此為鑒,擬在財務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中嘗試性地融入課程思政,借助多渠道路徑,努力在無形之中幫助學生同步實現專業教學和思政教育提升。

二、財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意義

(一)財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政治意義

思政教學不僅對學生的培養很重要,對國家的未來發展也很重要。財會課程的思政教學,將國家理想和個人品質結合起來,將社會責任和個人素養結合起來,促使財會知識和價值引導協同發展。財務分析課程是財會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主要講授如何解讀公司財務報表并對其財務能力進行分析,這些都是與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中豐富的思政元素的挖掘都需要我們通過專業課程教育去開展課程思政建設。

(二)財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教育意義

在新經濟時代下,財會專業的學生有必要去學習和了解所處的經濟環境和稅收政策,對金融環境的變化也要有所知悉。在這樣的背景下,財務分析課程涉及會計法、公司法、證券法和企業財務通則等各項財務法規,通過在財務分析的專業課程中加入相關的法制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相關的法律思維,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明確違紀的嚴重后果,引導學生遵紀守法。

(三)財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社會意義

財會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大部分都會涉及社會的經濟發展,因而財會人才的職業素養和思想品德至關重要。歷年來,大型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事件層出不窮,不僅損壞了當事人和公司的利益,也對社會的經濟秩序產生了巨大影響。雖然通過法律的制裁,當事人會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要想杜絕此類現象,還是要從根本上加強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而這就要從高校的大學生教育開始,在專業課教育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們將職業道德內化為行動綱領,對利益的誘惑說“不”,嚴守執業的準則。

(四)財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發展意義

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的青年群體,往往都能最早發現社會熱點問題,但在網絡亂象之下,其往往會成為被影響者,進而片面地思考問題,忽略思想政治方面的提高,長此以往,很多大學生的價值觀開始出現偏離。高校雖然都會開設思政課程作為學生們的必修課,但僅設置在大一、大二學年,而對作為準畢業生的大三甚至大四畢業生卻沒有進行持續的教育和引導。實際上,對這兩個年級學生的價值觀和職業素養的培育是最為重要的。這就要求對他們進行課程思政的同步教育,使得他們在求學階段中都能處于一個受教育的狀態,實現全過程育人。

三、財會專業課程思政開展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教師思政教育知識缺乏

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教書育人”,教書和育人要相統一。因此,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為學,更重要的是要為人。但長期以來,為了完成學科指標,大部分專業教師在授課中只培養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而對其身為財會人員道德價值觀的樹立卻少之又少。但實際上,財會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究竟能走多遠多深,除了必需的專業知識,更多的是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因此,專業課教師應該豐富自己的思政教育知識,在上好專業知識課的同時,還需將政治思想教育融入課堂,讓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品德均得以很好地培養和提升。

(二)課程思政的地位不夠明確

專業課教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軍,專業課教學是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其中專業課的課堂是最主要的渠道。目前,財會課程的教學大綱很少出現“思政教學”的身影,相較于專業課程的安排,課程思政往往處于“隱形”的地位,沒有被挖掘出來。實際上,課程思政屬于“隱性”而非“隱形”,在實際的教學安排上,很多教師都沒能正確處理好“顯性”的專業課程和“隱性”的課程思政之間的關系,無法達到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課程思政建設制度還不夠完善

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兩味藥,聯合用藥才能雙管齊下。前者是關鍵課程,后者是關鍵環節。目前,基本每所學校都會把思政課程作為學生的必修課,而課程思政改革至今已有幾年,但現實中,高校對課程思政的建設還未形成一個完備的體制,仍處于探索和實踐之中,并且對目前已經設立的財會專業課程還沒有形成合理的考核制度,重形式輕內容,無法及時、真實地反饋課程思政建設的成果,不利于長遠推動財會專業課程思政的發展。

四、財務分析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究

(一)財務分析課程思政的定位

財務分析作為財會類專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主要講授的是財務報表的基本知識,并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技術方法對財務報表中的數據進行解讀和分析,評估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政策。此外,它在財務報表分析的基礎之上教授學生進行企業四大能力的評估和計算,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通過對財務分析課程的內容研究和實踐探索,專業教師應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考核等方面逐漸探索和學習將思政融入課堂的具體路徑和方法。通過此種無形的方式,財會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財務分析課程的同時又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政治素養,這對促進學生們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財務分析課程思政建設具體實施路徑

1.財務分析的教學內容專業教師需要深入剖析財務分析課程的具體知識點,找到能夠將思政元素與知識點結合的地方。比如,在財務報表分析教學中,以2020年的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說明企業財務造假的嚴重后果,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在財務能力分析的教學中,以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為例,通過讓學生計算不同行業企業的財務指標并進行對比,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在財務報表粉飾分析的教學中,對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因康美藥業造假被罰的案例進行分析,樹立學生正確的法治觀念。2.財務分析的教學方法在財務分析的教學方法上,可以充分借助新媒體的優勢,使線上和線下教學相結合,將思政內容與財務分析課程體系相整合。課前可以利用本校的慕課資源,讓學生提前進行課程的自我學習,使之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課中對財務分析課程中的報表分析,可以借助財務管理的實訓軟件,讓學生真正地把理論知識融入實踐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課后布置相關的財務案例分析任務,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培養自己的獨立思維和批判意識。3.財務分析的教學考核為了檢驗教學效果,測試整體教學質量,課程考核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傳統方式中,大部分考核方式都是以考試題形式來完成的。但是基于財務分析這門課程的特點,大部分的知識點都是和財會實務緊密相連的,僅通過幾道題目是無法讓學生完全消化和運用知識點的。因此,專業課教師有必要提高過程考核在財務分析成績中的占比,嘗試運用小組案例討論、課外模擬情境教學等方式實現課堂反轉,讓學生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真正的全方面育人。

五、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財務分析課程對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乃至世界觀培養的重要性以及財務分析專業課程的屬性,本文對財務分析的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設計,主要從三個角度實現這門課程的育德育人意義。首先,教學內容需要從財務分析課程的知識點出發,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結合實際的案例分析,將思政元素嵌入財務分析課程的教學中傳授給學生;其次,教學方法上要促使線上和線下教學相結合,促使課程思政與財務分析課程體系相結合,完善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思政課程教育體系,促使財務分析課程的思政因素系統化;最后,教學考核上通過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大過程考核在整體考核中的比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考核三個方面對財務分析課程的教學方案進行重構,積極探索財務分析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完成了財務分析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的“協同前行”,使得大學生的個人素質、社會責任和國家責任相結合,進一步拓寬了財務分析課程思政的廣度和深度,努力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周謙,趙娟.“課程思政”視閾下財務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財會通訊,2021(11):165-168.

[2]蔣曉改.《財務管理》課程思政實踐路徑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10):388-389.

[3]謝長旺,劉新梅.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以“資產評估學”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43):81-83.

[4]王東清,劉靜靜,劉華南,等.基于協同育人理念下會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經濟師,2020(10):201-203.

[5]宋淑琴,劉凌冰.財務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研究——基于布魯姆教學理論[J].商業會計,2021(9):109-112.

作者:宗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