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優化研究
時間:2022-04-28 16:24:15
導語: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優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經濟新常態下,數字經濟優勢逐漸顯現,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社會進入萬物智聯時代,在數字化基礎上,“數智化”形成了更高的轉型發展訴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也推動企業的數字化建設向數智融合方向轉型,這樣的社會轉變,使人才需求發生巨大變革,對高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數智化”時代人才需求為導向,對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原會計)專業課程進行優化研究。首先,對“數智化”時代出現的新技術的含義進行理解,了解其社會發展現狀;其次,對現階段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踐行“數智化”人才培養工作開展現狀進行了解;再次,在了解現狀基礎上,發現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數智化”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現階段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探索優化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路徑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云計算;大數據;“數智化”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3月12日,教育部印發《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以下簡稱《目錄》)。新版《目錄》按照“十四五”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2035年遠景目標對職業教育的要求,在科學分析產業、職業、崗位、專業關系基礎上,對接現代產業體系,服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統一采用專業大類、專業類、專業三級分類,一體化設計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本科不同層次專業,共設置19個專業大類、97個專業類、1349個專業,其中中職專業358個、高職專科專業744個、高職本科專業247個?!赌夸洝纷园l布之日起施行。2021年起,職業院校擬招生專業設置與管理工作按《目錄》及相應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執行。其中,原會計專業更名為大數據與會計(530302),專業更名反映了社會形勢的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日漸成熟導致企業財務工作模式及內容都發生了極大的變革,會計行業進入了“數智化”時代,并向“實時會計、智能財務”方向發展。此時,社會對財務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改變,這就對職業院校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嚴峻的考驗。針對這樣的社會現狀,本文以“數智化”時代為背景,對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原會計)專業課程進行優化研究,有利于職業教育更符合社會要求;有利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與時俱進;有利于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綜合素質;有利于數智化人才的培養;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進步。
一、“數智化”時代財務工作變革
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2021年4月25日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在數字時代,數字技術也正在重塑商業環境,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只有實現數字化轉型,才能抓住發展新機遇。新的商業環境,導致企業財務工作發生巨大變革,越來越多的集團性質企業建設了財務共享中心,以期實現財務價值更大幅度的提升。就現階段而言,企業財務數智化改革并沒有完全實現業務流、現金流與財務流的完美融合,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也只是簡化了財務核算環節工作內容,提高了財務信息匯總的速度,使得財務分析工作更好推進。雖然如此,“數智化”時代的來臨依然導致企業財務工作各方面都發生極大的變化,具體總結如下:
(一)工作模式發生改變
“數智化”時代,企業財務數據鏈更完整,更能反映企業的真實業務情況。傳統財務工作中,財務人員有較多的時間進行核算工作,需要一定數量的基層財務工作者做好基礎的財務工作,而財務分析主要依賴企業高層、有限的高級財務管理人員,比較來說,財務分析可以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而“數智化”時代的來臨,使得財務核算工作由機器人替代,只需要安排極少數人員進行票據的整理即可,并且,人工智能可以處理相較于人員操作更多的財務數據。此時,更多的財務人員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進行財務分析工作,對人工智能提供的數據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后,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從而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和改善企業效益。
(二)對人才需求發生轉變
“數智化”時代的來臨,導致財務工作發生極大的變革,將直接導致企業對財務人員的需求發生改變,按會計準則的規定,財務核算工作一般有較為固定的處理模式,“數智化”使得這種類型的工作由人工智能來完成,財務機器人掃描原始單據即可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步到位生成記賬憑證、相關賬簿及報表,因此,對于財務核算型人才的需求將會減弱。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需要融入較多的主觀思想,人工智能只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進行相關操作,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比較高級的財務分析人員將會更加被企業所需要。
(三)工作側重點發生傾斜
人工智能穿插于財務工作后,企業財務工作會由傳統的“核算+分析”,轉換為“程序設計+設備維護+數據分析”。專業的軟件開發人員將既定的程序設置好,企業財務人員只需要將相關票據錄入設備即可完成多半的財務核算,在日常工作中,只需要做好設備維護,并根據人工智能導出的財務數據進行一系列分析,得出結論即可。此時,企業財務工作重心就越來越傾向于數據分析,財務人員除需要掌握必需的財務基本技能外,還需掌握大數據分析的技術,這對于現有財務工作者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二、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踐行“數智化”人才培養工作開展現狀
《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的修改,反映了國家經濟發展方向,會計??聘麨榇髷祿c會計專業,就是“數智化”發展的時代產物。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高校教育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現階段,該專業人才培養基本處于傳統職業教育模式。面對社會的變革,高校需對自身人才培養思路及模式做出一定調整,使自身教學效果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F階段,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踐行“數智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尚處于初級階段,基本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理論教學與課程實踐相結合
??平逃⒅嘏囵B學生專業技能,因此,一般會在理論課程中配套加入相應的實踐環節課程,將理論授課環節的知識點進行實際應用。因此,??婆囵B方案的實踐課時比例一般會在50%以上。同時,鑒于??茖W生理解能力相對差一些,對于理論知識講解的范圍以及深度都會進行一定的調整,要與本科教育有一定的區分。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雖然都比較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但高職教育會增加一定程度的理論深化教學,因此,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相關課程在開展過程中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點應該要嚴格控制好,尤其大數據相關知識技能加入后,現有模式就會不太符合“數智化”教學。
(二)主修課程多為會計核算
現階段,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主要課程包括: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稅務會計、審計基礎知識等,均停留在以往的財務核算知識技能學習階段。2021年初,國家相關政策出臺后,高職院校適時對專業課程進行了調整,但大數據相關課程的加入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主修課程依然多為會計核算內容的現狀。部分院校選擇推行“1+X”制度,學生們通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考取,可以對大數據、機器人業務建模等“數智化”技能有所掌握,但現階段推行力度不夠,學生參考比例過低,同時,有部分院校不具備推行條件,該項工作實施效果并不好。
(三)社會實踐集中展開
會計??萍袑嵺`環節課程主要包括:手工賬實訓、財稅仿真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主要安排在第5學期集中進行。現在的實訓課程多為以案例為基礎進行綜合分析,由于財務工作的特殊性,相關實習工作也很難實現絕對的對口。此外,實踐環節課程依然是主要圍繞財務核算展開,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數智化”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數智化”相關課程開設過少
2021年新制定的培養方案大多只是簡單將“數智化”相關課程進行簡單的融入,且相關課程一般包括:大數據導論、大數據財務分析、大數據財務平臺等,這些課程沒有實現與會計相關課程的真正融合。大數據財務分析主要依托Python基礎來進行,但現在市面上真正投入使用并得到驗證教學效果的軟件平臺數量不多,教學內容接受難度較大,憑借現有的教學課時條件,無法讓學生真正掌握大數據相關分析技術。
(二)“1+X”工作展開存在一定困難
近些年“1+X”工作也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1”為學歷證書,“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但是,現階段,相關證書考取的相關規定對于某些缺乏相關財政支持的民辦院校來說,這一工作很難推進,該類院校中的學生想要考取“1+X”相關證書的可能性比較低。
(三)“數智化”師資力量不足
大數據技術與財務工作的融合,要求高校教師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既要懂會計相關基礎知識,還要掌握大數據相關技術,這對于現有的師資水平來說是極高的要求?,F階段的基本情況多為:懂財務的不懂代碼,懂代碼的不懂財務,要求現有財務類教師學習相關代碼知識,難度較高。師資力量的不足也會導致“數智化”時代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學工作的開展存在一定困難。
(四)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
“數智化”相關課程開設較少,并且現階段此類課程并沒有很好地與傳統會計教學內容進行融合,缺乏從始至終的系統性,還不能夠很好地將社會發展前沿技術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大數據相關課程與傳統會計專業課程關聯性不強,還處于機械式添加的階段。
四、優化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路徑
會計??聘麨榇髷祿c會計專業,作為實施職業教育的主體,職業院校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響應國家的號召,不斷探索專業建設的思路,使自身教育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作為高校,應注重做好以下四個方面:(一)借助共享平臺,打通業財經絡企業財務共享平臺一般會融合前端PMS項目管理系統與后端財務核算、報表處理系統,通過業務流、數據流、信息流的無縫流轉支撐起集團業務處理,實現業務端到財務端的全鏈接、財務端到業務端的全追溯,形成扁平化、開放共享的生態系統,推動業財處理安全、可持續發展。面對如此先進的企業財務工作手段,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應積極探索“數智化”相關教學平臺,將教學工作與工作實際接軌,使學生在校園即可對財務共享工作內容形成初步認知,為就業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明確教學定位,打造“數智化”教師團隊教師人才隊伍是做好“數智化”教學的基礎和保障,打造“數智化”教學團隊是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優化課程建設的關鍵環節。應利用課余時間,組織教師參加大數據、Python、機器人建模等先進技術的培訓,教師先以學生的身份感受新知識的難易程度,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這對于教師日后教學工作的展開有極大的意義。人工智能除了可以高效完成財務核算工作外,還可以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進行數據提取與清洗,而提取什么樣的數據,進行什么樣的分析,這些需要財務人員進行主觀判斷。因此,“數智化”只是工作手段,需要教師明確現階段教學定位應注重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更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任務。(三)適時調整課程框架本文初步構建“數智化”時代課程框架,通過在高校實踐案例發現較多問題,根據實踐結果,本文對課程框架進行優化調整,以適用更多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建設,具體課成框架如圖1所示:(四)打造“數智化”實驗室,助力職業化教育打造“數智化”實驗室可以極大地提升課堂效率,對企業財務工作做全真的模擬,在實驗室建設中融入智能財務相關技術的教學環節,積極探索財務“數智化”實踐教學,積極推動財務“數智化”教學盡快與社會實踐接軌,積極探索財務“數智化”應用,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打好堅實基礎。
結語
智能財務的發展導致社會經濟形態發生巨大改變,面對這樣的變革,高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必然要順應時代發展,進行一定的課程優化,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改進,“數智化”時代的到來,必會不斷更新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學模式,高職院校的教學成果也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張立軍.數智化時代企業人才培養新模式[J].人力資源,2020(07):26–31.
[2]奧海鋒.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數智化轉型,實現“十四五”改革發展高質量開局——中航電測召開2021年工作會暨十屆一次職工代表大會[J].衡器,2021(02):1–2.
[3]孫雪凌.高校教學質量內部治理的“數智化”轉型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35):157–160.
[4]黃麗麗.數智化時代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J].經濟師,2021(05):145–146.
作者:單位:王秀 周少燕 薄曉營 保定理工學院
- 上一篇:中職汽修專業校企合作策略
- 下一篇:光催化劑表征及光催化分析
精品范文
10大數據學習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