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階段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4-28 16:31:56

導語:本科階段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科階段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

一、學生基本情況

宜興中等專業學校和武進中等專業學校2所學校2016年成功轉入本科學習的學生是85人,并拆分后編班為16計4ZD(41人)和16計5ZD(44人),目前同學們已經畢業,在這四年的大學生活中同學們完全能適應大學的生活與學習。同學們變得更加團結友愛,每個同學也在這個集體中經過自身的努力成長了許多、成熟了許多。在學習、工作、娛樂等方面能夠合理安排時間。在學習上,同學能夠適應大學特有的學習模式。有部分同學自行組成學習團隊,結伴上圖書館,共同探討學習問題、相互鼓勵、交流學習心得。成績優異的同學與落后生結成一對一輔導組幫助其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掛科嚴重的同學,面臨畢業危機,也能及時意識到嚴重后果,在大三與大四期間學習態度逐步端正,積極主動找老師答疑。大四實訓期間有8名同學選擇校外實訓,大部分同學留在校內參加學校不同方向的項目學習。經過大四同學們的發憤圖強,畢業設計兩班同學都順利通過,并且在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表現優秀,尤其答辯在環節中表現突出,得到了指導教師們的一致肯定。就業率兩班同學在畢業離校時也高達95%以上,遠超統招班;更有3位同學考取研究生,2位同學參加學校蒙莫斯項目赴美讀研。

二、學生特點總結

以2016級“3+4”分段培養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這些學生分別來自宜興和常州,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出自這些家庭的孩子大都嬌生慣養且我行我素,在行動方面不受約束,各方面素質良莠不齊。經過調研及四年的班主任工作,可將同學們大體分為被動學習型和主動學習型。前一類型同學在進入大學前沒得到正確引導,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目標,被動地接受所學內容從而導致知識掌握不夠透徹,當遇到學習困難很容易便放棄鉆研,久而久之出現對學習消極對待、打不起精神的狀態。后一種類型學生體現出很好的動手能力,有明確的專業喜好,但盡管是主動學習,轉段后大學授課內容偏向學術性,此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出現了成績滑坡現象。其特點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行為習慣缺乏規范性。有些學生缺乏必要的自律意識和自制力,缺乏對學習生活的規劃及明確的目標,對是非辨別能力較差,極容易出現隨波逐流的問題,甚至有些學生終日無所事事。(二)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學生不愿意進行課上互動,聽課效率低且十分不認真,有超過70%的學生難以主動融入課堂互動,很大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習態度不端正,經常出現心不在焉和作業馬虎的現象。(三)思想活躍度較高,且能積極參加活動。雖然這些學生存在一定問題,但對社會活動的積極性較高,不僅參與度高,而且思想活躍能夠出的主意也多。因此這些學生更加關注各類活動和體育賽事。因此在實施“3+4”學生管理過程中,可以將這些學生及其特點視為切入點,以此逐步推廣該模式。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2016級“3+4”學生的主要特點可以總結為:缺乏積極勤奮學習和必要的自控力,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習行為,但對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較高,對生活充滿熱情。

三、實施方案及效果

(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導向。通過對“3+4”分段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可知,有些學生在思想上存在一定誤區。要通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導向,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強化思政課和理論課的內容,同時可以將其內容貫穿到每門課程并滲透到對學生的日常教學中。(二)注重學生專業興趣的培育。在新生入學教育階段,學院專門召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新生專業介紹會,邀請本專業教師參加,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與溝通,使學生了解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辦學實力,及計算機行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性,對專業培養目標、就業前景及專業課程體系等形成系統認識。(三)加強專業指導。為幫助“3+4”學生能完成中職到本科的順利過渡,學院為此加強了專業指導。(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使“3+4”學生快速適應新的環境,引導他們展望未來,長遠規劃個人的發展。學校要制定完善的規劃,為“3+4”學生組織注入報告講座、文體競賽、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等各類課外活動,不斷拓寬其知識面和認知范圍,同時使其能夠清晰了解到各行業及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開展各類活動過程中必須要促使學生能夠對自身思想和行為進行時刻反思,以求不斷改進。(五)融入情感教育。學校對學生除了加強制度管理外,還采取了實施情感教育的方式,對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學校建設的穩步發展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借助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引導和尊重學生,給予其必要的人文關懷,掌握其思想動態,使其能夠積極接受教師的指導和建議。從實際情況來看“3+4”學生情感穩定性不足,因此要采取差異化的情感教育舉措,比如要充分肯定先進學生,并鼓勵其積極奮進,時刻提醒后進學生,敦促其改進;對自尊心較強和較敏感的學生要以溫和委婉的情感教育為主,對自控力弱且頑皮的學生則要強化督促管理。(六)借助新媒體進行教學。學校要通過開展校內外各類實踐活動,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接觸社會并強化其情感體驗。教師要對學生的實踐給予必要指導,并借助微信、QQ等新媒體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并以此傳遞正能量情感體驗,全面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行為,實現健康發展。

四、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一)夯實基礎,進一步奠定理論基礎?!?+4”分段培養的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遠不如普通高中,然而大學基礎課程在整個計算機專業顯得尤為重要,如高等數學、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若不能理解和掌握其相關知識,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將變得十分困難,所以必須高度重視“3+4”分段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除了在中職階段加強基礎學科的教學深度,應調整“3+4”分段培養本科階段的培養方案。反復強化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程序設計等主要基礎學科中的關鍵知識點,編寫“3+4”培養模式下的學科課程大綱,使學生理論知識能滿足后續專業課程的需要。(二)發揮學生優勢,改革原有培養模式。因轉段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對他們而言,基礎理論課偏難,學生對知識難以消化和吸收。在中職階段已學習一部分專業課程,并且培養了學生較好的動手能力,因此對專業課的掌握情況整體較好。結合“3+4”學生的特點應調整“3+4”分段培養方案,揚長避短。任課教師也應考慮“3+4”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3+4”轉段學生的教材,適當增加基礎理論課課時量,課程實訓等環節應考慮學生在職業學校的訓練內容,結合工程實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進行應用,以充分滿足國家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三)修正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管理方法?!?+4”本科段學生的培養模式與普通本科的教學管理模式相同,但對“3+4”學生而言并不完全合適。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及自學能力都較差,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與教師的交流溝通較少,雖然學生有大量自由時間,但他們往往課后頻繁參加各類課外活動,能自覺學習的同學鳳毛麟角,更不會對上課內容進行復習鞏固。所以本科院校應改變學生管理思路,為“3+4”班級配備本科導師和輔導員及導生,從入學開始便開展一系列入學教育活動,全方位地規范學生生活作息時間,通過一系列嚴格的紀律規定,使學生形成晨讀和晚自習的習慣。共同幫助學生正確定位,明確學習目標。任課教師也應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按照“以人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養”的原則,進一步突出對標導向、實踐導向、卓業導向、分型培養導向、學生中心導向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為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應采用小班教學、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模式,教學內容應增加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和研討式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重構互聯網時代的師生學習共同體。(四)根據實際情況,改進考核模式?!?+4”轉段學生成績不甚理想,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現有的考核模式。轉段標準僅通過入學試卷為考核最終成績是不夠的。本科院校應該介入“3+4”分段培養中專段的日??己谁h節,考察可以介入中職階段核心課程的聽課、階段考試出題、監考、閱卷、隨機抽查試卷,參與實踐訓練考核等環節。對不合格的學生給以警告,若轉段考核不合格則取消其升入本科段的資格。使每一位轉入本科段的學生都能達到理論及實踐要求。升入本科段后,本科課程考核方式也應該發生變化。學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各門課程的考試方法,考核方式以過程性考核(“N+1”考核方式)為主,構建“以質論教”的教學評價體系,其中N可以是課堂作業、平時作業、課堂檢測,平時檢測、實踐檢測、期中檢測、期末考試等各個環節層層考核,以最終達到課程對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的有效支撐?!?+4”分段培養模式還處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中職和高校在合作的基礎上應各自發揮自身辦學模式的優勢,開創出對接現代產業要求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滿足社會對高素質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汪雪蔚.“3+4”中本貫通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4:50~55

[2]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Z].2014-05-02

作者:王堯 白鳳娥 羅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