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有效防護對策

時間:2022-04-29 11:52:14

導語: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有效防護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有效防護對策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條件下,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社會主流應用方案,走進了各行各業并得到充分應用。通過合理應用計算機網絡,可以進一步拓展信息傳播渠道,提高其整合效率,具有節約人力成本、提高工作質量的重要用途。但是,計算機網絡信息應用普遍存在風險問題,若未采取可靠防護方案,便有可能導致負面問題產生,引發不必要的損失出現。本文探討了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意義與核心內容,分析了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了計算機網絡防護信息安全對策,以供參考。由于網絡本身存在的主要特性,計算機應用階段可能會面臨大量信息安全問題。為確保相關方案能夠正常部署,降低風險因素出現概率,需要采取科學防護措施,使網絡信息安全能夠得到最佳保障,實現理想發展目標。

1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意義與核心內容

1.1意義

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拓展數據的共享途徑與傳播范圍,同時還可以通過整合方式,使信息內在價值得到充分挖掘,進而為其他任務活動提供重要參考。在進入信息化時代后,計算機網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其使工作管理效率得到顯著增強,同時為企業運營與社會活動帶來了全新控制模式,整體應用便捷性高且成本低。但是,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過程中,由于其方案本身存在的限制,經常會導致安全問題出現,包括信息泄露、違規入侵等[1]。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不必要的損失出現,部分情況下還有可能導致工作活動遇到困難,不利于未來進一步開展相關活動。因此,對于計算機網絡信息應用而言,安全防范策略具有較為關鍵的影響意義。通過科學部署相關措施,能夠最大限度降低計算機網絡應用風險,有利于保障信息安全,對于未來社會發展與建設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1.2核心內容

(1)系統。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本身存在多種核心構成,包括系統、網絡、信息傳遞、內容安全[2]。系統安全內容屬于計算機網絡應用的關鍵之一,其所代指的模塊不僅包括計算機平臺本身,同時還包括硬件、軟件體系等。在確保系統安全的情況下,計算機網絡能夠在理想框架內運行,最大限度提高信息傳遞可靠性與穩定性。在實踐工作中,計算機網絡信息體系可能會面臨大量威脅,包括電磁信號破解、社工入侵等。為避免此類問題影響計算機網絡應用質量,需要從系統安全層面入手,確保相關策略能夠得到充分應用,實現理想管理目標。(2)網絡。計算機網絡由計算機平臺體系與網絡兩者構成,因此網絡安全同樣屬于核心影響內容。通常情況下,網絡的訪問與存取需要通過權限、口令、數據檢驗等方式進行控制。通過合理應用相關應對策略,能夠有效降低網絡安全受到威脅的可能性,對未來進一步強化計算機網絡應用功能具有重要影響意義。除此之外,網絡安全可能會受到連接協議與外界入侵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活動中,需要將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與檢測技術相整合,及時發現存在的風險因素,確保其得到正確排除,為后續網絡應用提供最佳條件。(3)信息傳遞。信息傳遞安全主要代指計算機網絡在傳輸數據內容場景下的安全問題,通常數據在經過整合與加密處理后,傳播泄露造成的危害會受到有效控制。但是,若未正確部署安全防范措施,則有可能導致信息在傳遞加密前出現泄露,或出現加密不完整等問題,最終引發不必要的應用損失。因此,在計算機網絡信息防護過程中,導致數據泄露承擔嚴重損失。(4)內容安全。內容安全本質上與計算機平臺存在較為密切的關系,在這一條件下,網絡信息技術僅具有提供侵入渠道與破壞條件的作用,與內容安全的控制措施無關。通常本地環境下的內容信息遭到泄露或出現意外受損的概率較低,通過應用科學線下防控措施,即可達到理想安全級別。但在計算機系統與網絡環境相融合后,傳統防控策略便會出現漏洞,導致意外泄露等情況出現。因此,在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要求下,內容安全屬于較為關鍵的控制部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2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

2.1網絡

計算機網絡在應用過程中,往往面臨較為復雜的主要風險問題。例如,網絡本身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安全風險,其破除了原有脫機體系下存在的信息傳遞時間與空間限制,使相關數據的共享途徑得到顯著拓展。但是,這一特性同時也加大了信息泄露風險,容易導致不必要的損失出現。在強開放性特征下,計算機網絡傳遞途徑可能會被黑客所利用,通過系統漏洞侵入本地環境,最終導致數據泄露或損壞[3]。同時,一部分網絡出于成本或兼容性考慮,未設置身份驗證策略或設置不正確,導致不法分子利用簡單腳本軟件即可實現全自動掃描與入侵,大幅增加了計算機網絡環境整體風險,不利于信息安全保護理念的落實。因此,需要重視計算機網絡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范。

2.2軟硬件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體系下,軟硬件設施與相關條件本身存在較為顯著的風險問題。由于技術局限性因素,大部分行業在部署軟硬件設備時均沒有重視安全防護措施的應用,導致體系框架漏洞較多,入侵難度低同時容易造成嚴重破壞。計算機信息通過網絡傳輸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線路建立對應連接。這種物理線路屬于軟硬件設施的一種,若配置不當也有可能增加實際風險。例如,局域網絡配置不當或遭到ARP病毒入侵,便會造成廣播風暴,導致信息傳遞渠道癱瘓,最終影響正常使用甚至造成嚴重損失。除此之外,軟件平臺若未進行及時更新,也有可能增加網絡信息風險。例如,操作系統0Day漏洞,即正規條件發現但已被非法利用一段時間的漏洞,對網絡信息環境的威脅較為嚴重,其容易導致服務供應商或云端信息廠商被非法入侵,最終造成嚴重損失[4]。因此,需要重視計算機軟硬件體系存在的風險問題,確保網絡信息防護措施能夠有效解決相關因素。

2.3數據管理

數據管理風險屬于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較為常見的問題因素,由于網絡具有強開放性特征,大部分應用環境僅需簡單認證即可訪問相關內容,因此隱私或關鍵數據可能會在管理不完善的情況下出現意外泄露。同時,一部分數據管理沒有經過適當加密,或未采用正確隔離方式進行存儲,導致被病毒木馬破壞,最終造成嚴重損失。近年來,勒索病毒屬于計算機網絡信息面臨的典型風險之一。這種病毒能夠通過網絡途徑進行傳播,在進入本地環境后對用戶關鍵數據進行加密,要求支付比特幣勒索金。此類問題對計算機網絡造成了嚴重信息威脅,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數據管理可靠性,實現理想控制目標。

3計算機網絡防護信息安全對策研究

3.1網絡對策

(1)加強宣傳。網絡本身具有的強開放性對于信息安全防護而言屬于劣勢條件之一,因此為實現理想應對目標,需要從用戶安全意識角度出發,致力于提高相關認知水平,從根源層面強化網絡風險防控效果。計算機網絡應用環境需要重視宣傳措施,要求用戶在工作互動中避免風險問題,包括應用簡單密碼、未安裝防火墻軟件、沒有正確配置網絡等。通過建立相關準則,約束用戶風險行為,能夠顯著網絡應用安全水平,實現防控效果。此外,還需要強化對于網絡違規應用的治理力度。通過懲戒與責任追溯等措施,及時規范網絡環境,排除風險影響因素,實現理想防控目標。(2)重視賬號密碼管理。登錄賬戶與密碼屬于網絡認證的重要條件之一,其一旦出現泄露或配置不當等現象,便會導致計算機網絡信息面臨不良風險。因此,在設計安全對策的過程中,應當重視相關工作,確保賬戶與密碼信息得到充分保護,并強化其基礎構成,提高應用安全性。在網絡環境下,用戶往往需要多種賬號與密碼相互配合,實現應用多元化服務的目標,如WiFi賬號密碼、銀行賬號密碼、通訊賬號密碼等。為確保相關信息得到充分保護,應當設置強制密碼格式檢測,保證用戶能夠設計強度級別達到標準的密碼內容。同時,還需要針對后臺系統進行配置,嚴格執行信息加密流程,避免出現明文存儲等負面問題。

3.2計算機軟硬件對策

(1)應用病毒防護與防火墻。計算機平臺軟硬件屬于網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架構,為盡可能提高安全級別,應當重視軟硬件平臺的防護對策部署,以確保相關體系具有健全特征,降低出現不良問題的概率。針對軟件平臺進行防護,可以通過安裝病毒防護軟件與防火墻軟件等途徑,強化計算機本地對于信息的保障力度。當前,病毒防護方案能夠集成入侵檢測、應用程序控制、啟發式分析等多種先進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軟件平臺應用安全性,使網絡信息傳遞能夠在理想條件下執行,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級別。除此之外,防火墻還可以部署硬件防護類型。硬件防火墻相對于軟件能夠承受較大的流量攻擊,如DDOS等,有利于保障計算機網絡應用可靠性,避免由于違規操作引發的癱瘓問題[5]。因此,需要重視軟硬件防護對策的應用,確保相關負面因素能夠得到排除,實現理想控制目標。(2)及時修補系統漏洞。漏洞屬于計算機系統與網絡系統不可避免的缺陷,其本質上與底層邏輯以及程序編寫方式存在關聯,無法預先解決。因此,為降低漏洞對計算機網絡信息產生的負面影響,應當采取漏洞同步修護策略,確保相關系統能夠及時獲取更新補丁,解決程序中存在的漏洞,避免受到針對性網絡攻擊。大部分網絡信息攻擊風險均需要利用潛在漏洞,使自身能夠獲得系統最高權限,進而執行破壞指令。通過設立相關條例規范漏洞更新,或定期檢查漏洞情況,可以避免漏洞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損害計算機網絡信息傳遞體系。因此,需要重視漏洞更新工作,確保系統能夠在理想條件下運行,提高網絡信息技術應用安全性。

3.3數據管理對策

(1)部署機密技術。為實現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防護目標,應當重視數據管理工作。通常情況下,數據管理可以采用加密處理方式進行規范,其能夠顯著提高應用與傳遞安全性,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意外損壞問題,對于提高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級別具有重要意義。網絡數據加密傳遞可采用線路處理或點對點處理兩種方式,通過合理配置公鑰與私鑰,能夠保證僅有傳遞雙方解密相關信息,從根源層面避免傳輸流程內被截獲引發的數據泄露問題。在實踐應用中,這種加密技術能夠與傳遞協議相結合,實現架構層面的高效率處理,如HTTPS傳輸協議等。除此之外,還可以應用全盤數字加密方式,使本地文件得到充分保護,在不獲取秘鑰的情況下無法讀取或更改文件,如Bitlocker技術等。(2)構建訪問控制體系。訪問控制屬于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應用方案,其能夠在信息傳遞與存儲過程中得到充分應用,使用戶群體在篩選過后進行讀取與更改,最大限度提高安全級別,并強化與現實體系的相容性。通常情況下,常用訪問控制方案包括三種基礎類型,即自主訪問、強制訪問、角色訪問。自主訪問允許計算機網絡信息用戶對目標對象制定個性化策略,使其能夠在后續得到充分保護,提高訪問規范性。強制訪問主要代指用戶無法針對策略進行更改,僅能在固定環境內執行訪問流程。該方案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護,但可能會導致信息共享受限。角色訪問將用戶對象與權限管理系統相整合,其能夠根據應用場景差異,創設不同訪問角色。通過此類方式,能夠進一步完善控制體系,并結合高級安全技術,如服務器屬性、目錄級別管理等,有效提高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性,實現理想管控目標。

4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應用階段,安全性屬于較為關鍵的發展任務之一。通過結合主要問題,部署實際應對方案,能夠最大限度提高網絡信息安全性,對未來進一步發展具有正面影響意義。

引用

[1]羅鍵新,陳嘉升.高校計算機網絡信息存在的安全問題及防范對策分析[J].信息記錄材料,2021,22(10):38-39.

[2]徐大海.數據加密技術應用在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0,22(10):88-89.

[3]周晶波.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研究:評《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提取、理解和預測》[J].安全與環境學報,2021,21(3):1388.

[4]楊佳.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及其安全防護策略[J].貴州農機化,2021(4):47-48+51.

[5]陳富斌.關于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措施的思考[J].電腦與電信,2016(12):84-85.

作者:羅瀟 單位:江蘇省揚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