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灌溉建設情況調查分析
時間:2022-05-05 15:06:05
導語:節水灌溉建設情況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東營市存在問題,總結工程建設、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建設成就,研究制定解決辦法及對策,探索出適合本地區節水灌溉工程體系建設方面的思路和措施。
【關鍵詞】東營市;節水灌溉
近年來,東營市通過實施灌區節水配套改造、節水灌溉、田間灌排配套改造及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等重點農田水利工程,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增加灌溉面積,優化用水結構和用水方式,農業用水效率效益不斷提高,農業抗旱減災成效顯著,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東營市自2013年已連續5年開展大規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成市、縣、鄉項目321項,涵蓋水源建設、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田間水利配套、澇洼地治理、河道綜合治理、農村飲水安全提升6大類工程,累計投資65.6億元,動用土方1.5億m3,全市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86萬hm2。全市共建成大中型灌區、泵站、機井、水庫等各類水利工程8800多處,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18.99萬hm2,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十二五”末0.6227提高到0.6400(2020年)?!笆奈濉逼陂g將繼續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實現農業高效節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有效避免頻繁發生自然災害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1建設成效
1.1實施節水配套改造工程,提高水環境承載力
東營市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建設,形成了引黃灌溉、井渠配套、溝河縱橫三位一體的立體抗旱除澇體系,具備了全市范圍內抵御嚴重水旱災害的能力。目前,東營市總耕地面積22.92萬hm2,總灌溉面積21.28萬hm2,有效灌溉面積17.20萬hm2。共建成萬畝以上引黃灌區15個,其中大型灌區3處,重點中型灌區9處。灌區干支渠道總長度2310.6km,其中干級渠道總長度578.9km,支級渠道總長度1731.7km,現已完成干渠襯砌長度436.7km,支級襯砌長度525.3km。閘、站設備基本完好,運行正常,基本解決了偏遠鄉鎮長期缺水問題,實現了黃河來水“引得出、調得動、送得快、用得上”的目標,全市輸水供水框架日臻完善。
1.2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水肥一體化
東營市水肥一體化主要推廣應用的是與田間節水相結合的膜下微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鋪設滴灌管、帶和配套相應的供水、混肥設備,實現定時定量灌溉施肥,達到節水、節肥目的。全市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總面積1510萬hm2,主要分布在廣饒的大王鎮、李鵲鎮、稻莊鎮、樂安街道、廣饒街道大棚蔬菜等設施農業種植區,以蔬菜和草莓應用面積最大,草莓使用率最高,安裝使用率達到50%;大田水肥一體化技術主要在廣饒縣的胡蘿卜種植區,小麥玉米有66.67hm2左右。截至目前新增600hm2左右,主要集中在廣饒縣井灌區,小清河以北受灌溉水源和土壤條件限制僅有少量應用,墾利區在林果蔬菜上新增面積有66.67hm2。
1.3配套農田水利設施,保障農業灌溉用水安全
1)農業生產能力增強。實施田間節水灌溉工程,低產田變成了穩產、高產田,田間配套齊全,渠道暢通,保證灌區達到“旱能澆、澇能排”,灌溉保證率的提高,促進了種植結構優化,由單純種植棉花、糧食向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轉變,形成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結合東營市的實際,管道化是最為適合的工程形式,與明渠相比,管道化灌溉的“五省”(省水、省地、省錢、省力、省心)優勢非常明顯。東營市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共鋪設輸水管道1836.7km,項目的實施提升了農田水利灌溉管理現代化水平,深受項目區群眾歡迎。2)節水效益顯著提高。通過斗渠預制板護坡防滲、農渠U形渠護砌和渠道建筑物改造工程,特別是管道輸水,渠道水利用系數大幅提高,較土渠輸水可提高30%左右。3)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小農水重點縣項目的實施使東營市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新增、改善灌溉面積2.53萬hm2,從根本上改變了項目區的用水條件,降低了灌溉成本,在促進糧食增產、節約水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產生了顯著的效益。4)管理模式科學先進。農民用水協會成立后,負責斗渠以下工程的管理、維護、使用、水費等,理順了政府、管理部門和農民三者之間的關系,解決了過去存在的“管水的不用水,用水的不管水”問題,扭轉了浪費水、用不到水的被動局面。末級渠系改造為全面實現灌溉用水“定額管理,按方計量收費”奠定了基礎。農民直接參與管理,提高了農民節約用水的積極性,形成了責任明確、權利義務平等、秩序井然的供水環境,為新農村建設創造了條件。
2存在的問題
2.1受限水資源制約
東營市人均水資源量約為296m3,屬北方典型的缺水城市。農業灌溉是用水大戶,用水效率總體不高。東營市缺水現象嚴重,沒有穩定的水源保障,引黃指標遠不能滿足農業發展需求,特別是在黃灌區沒有可靠穩定的水源,無法保證高效節水及水肥一體化系統的正常運行。小清河以北地區,地下水含鹽量高、地下水位高,灌水不當易造成次生鹽漬。
2.2沒有形成規模效應
分散的小規模經營模式影響了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每家每戶建立獨立的灌水施肥系統成本太高,多家共用輸水系統在灌溉時間、用水量的分配與水電費繳納過程中容易形成扯皮,發生矛盾。目前推廣使用比較成功的多是管理相對集中、種植面積比較大的園區、合作社等。同時,基層技術人員少,技術力量薄弱,無法滿足大規模技術推廣的需要。
2.3資金投入不足
水利系統的節水灌溉工程畝均投資偏低?,F在水利系統的節水工程畝均投資在1300元左右,而國土及農開部門的工程畝均在2000元以上。由于畝均投資偏低,致使工程設計標準不高,影響工程使用壽命。目前較低端的水肥一體化設備每畝投入約千元以上,高端的要幾萬元,加上水源及外部輸水管道投入,一次性投資較大,農戶難于承擔。
2.4排堿方式單一
在排堿方式上僅僅利用大溝大渠排堿,占地多,并且極易淤積,而暗管排堿技術已經成熟。新疆石河子地區也屬于鹽堿地區,通過暗管排堿,新疆石河子地區已經沒有大溝大渠,地下水位得到有效控制。暗管排堿雖然初期投資大,但使用年限長、無占地,能夠有效控制地下水位?,F在東營市暗管排堿技術只在市政綠化工程中使用,在田間應用極少。
3措施及建議
3.1加快節水灌溉工程體系建設
一是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對主要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增加水環境容量,開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到2020年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體系和管理機制。二是對引黃灌區實施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提高渠道輸水效率,進一步提升灌區供水節水能力,以打造河口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契機,積極推廣高效節水新技術,在東營市率先實現節水農業現代化。三是結合本地實際,探索適合東營市不同區域、不同作物品種、不同土壤類型、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經濟條件下的田間節水及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模式。例如:根據分散經營模式,推廣設施蔬菜單井單棚滴灌施肥模式;針對水源不穩定的地區,推廣設施蔬菜重力滴灌施肥模式等,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認知程度。
3.2加快建立節水工程管護機制
深化工程體制及農業綜合水價改革,明晰工程產權和使用權,落實管護主體,設立節水農業維修養護專項資金,建立職能清晰、權責明確、管理規范的運行機制。鼓勵采取租賃、承包等方式,放活經營權、保障收益權,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探索社會化和專業化的多種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體制和良性運行機制,確保工程安全運行和效益充分發揮,促進農田水利設施良性運行、有效管護,推動小型水利工程建設進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3.3編制規劃,制定目標和保障措施
項目實施,規劃先行。農業節水灌溉規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地區農業節水灌溉的發展。強化規劃意識、提高規劃水平、堅持規劃先行、推動科學發展,在編制農業節水灌溉專項規劃時,進行中期和遠期規劃部署,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4強化政府主導,加大財政投資力度
發展節水農業是農業灌溉發展的主要模式,更是長期發展過程,投資大,低壓管道灌溉每畝投資在1200元左右,暗管排鹽技術每畝投資400元左右,再加上泵站及配套設施,總體每畝投資在1800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土地整平,投資會更大。利用好上級有關政策,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發揮政府在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整合相關涉農涉水政策、資金、項目等資源,向節水農業和水肥一體化工程適當傾斜。統籌考慮科學規劃,制定節水農業工程建設標準。設立節水農業專項資金,加大對節水裝備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將節水灌溉設施列入財政補貼目錄。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促進社會資本參與節水農業工程建設。
3.5強化培訓指導服務
加強對基層水利技術人員、農技推廣人員、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的技術培訓。進一步健全完善基層服務組織,落實服務責任,將節水農業和水肥一體化納入為農服務重點內容,組織專家、技術員進村入戶,面對面地對群眾進行技術培訓指導,實現“技術人員到戶、節水技術到田、技術要領到人”,提高群眾節水節肥操作使用水平。進一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搞好墑情監測發布,切實把服務延伸到戶、到田間地頭,解決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3.6轉變傳統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業
節水灌溉技術推廣,投資大,相對于傳統種植結構產出效益,給群眾帶來增收效益不明顯。在考察地區看到,通過承包、租賃、流轉,種植大戶(如新疆種棉大戶、甘肅玉米制種)、特色農業種植基地(如肥城草莓、茶葉、林果種植基地)的建設離不開農業灌溉,而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又有力地推進了種植大戶、特色農業種植基地的發展和效益增長,增產增收效益明顯,使得高效節水灌溉得到快速推廣。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壓縮農業用水,推進結構性節水,優化用水結構。引導農民積極培育和種植高效節水型作物,大力發展以“多采光、少用水、節省地、高效益”為基本特征的設施農業。鼓勵農民集中連片流轉土地,全面推行區域化種植。確立區域農業發展重點,支持特色林果、日光溫室蔬菜、設施葡萄等基地和節水設施配套建設。
作者:劉曉鴿 單位:東營市水務局
- 上一篇:學校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作用
- 下一篇:地鐵機電安裝工程總承包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