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汽修專業雙循環育人模式與實踐

時間:2022-05-06 08:55:49

導語:中職汽修專業雙循環育人模式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汽修專業雙循環育人模式與實踐

摘要:“雙循環”育人模式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學校為主導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和企業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上,通過校企雙主體育人運行機制,更好地培養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雙循環”育人模式的實施依靠產教融合項目。作為項目實施的雙主體,校企雙方共同負責產教融合項目的運作和管理?!半p循環”育人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為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中職;汽修專業;“雙循環育人模式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職業教育的發展對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為了促進產教融合的開展,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意見與措施,要求各地各校不斷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隨著我國積極推進經濟結構和產業形式的轉型升級,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職業教育的作用在市場經濟中也越發顯得不可替代。然而,職業院校在實施產教融合過程中面臨著校企合作難以深入、無法形成雙主體育人機制、產教供需的雙向對接困難等問題。為推進校企深度合作,精準培養高技能人才,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基礎的“雙循環”育人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雙循環”育人模式的內涵

學校是教育教學的主體,企業是經濟生產的主體,產教融合以校企合作為基礎,校企合作是產教融合的具體外在形式,校企合作的深度決定了產教融合的成效。校企合作的含義為“學校與企業之間通過挖掘兩者之間的利益共同點,發揮各自的優勢而進行活動的過程”。因此,校企合作的本質在于把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實現互動雙贏,增強學校的辦學效益和企業的人才競爭優勢,最終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1]?!半p循環”育人模式是為深化校企合作,培養優秀技能人才而實施的產教融合新型育人模式(見圖1)。所謂“雙循環”,即專業實踐教學循環和企業生產循環,校企尋找各自的利益點,并將之作為循環的中心,實現共贏。汽修專業“雙循環”育人模式以完成維修車輛來實現校企雙方的雙贏。企業在提供待修車輛的同時,委派企業師傅協助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完成車輛維修工作及質量驗收,從而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學校通過改變教學組織形式,指派專職教師在企業師傅的協助下指導學生完成車輛維修,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就業競爭力。這種生產與教學緊密合作的“雙循環”育人模式,精準對接企業需求,開展技能人才培養,深化了校企合作,實現了校企互利共贏。

二、“雙循環”育人模式的現實意義

“雙循環”育人模式是基于產教融合的校企雙主體育人形式的創新,以校企共同利益為基礎,合作雙方在資源、優勢方面共享互補,并通過文化制度融合、師資隊伍共培、課程教學共定、生產基地共建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半p循環”育人模式的基礎是要有堅實和深入的校企合作。在“雙循環”中,校企雙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二為一,雙方資源相互轉化和支持,形成一種良性的產教循環系統。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途徑是創建產教融合利益共同體,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各方價值訴求,尋找利益共同點,以需求對接促成價值交換;另一方面,完善價值交換的頂層設計,搭建價值交換平臺,形成建立在利益共同體上的各方之間的長效合作機制[2]。為此,寧波市鎮海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劃出一塊教育用地,由合作單位投資興建對外營業的品牌4S店,校企雙方共建、共管、共享,使得合作雙方目標相近。校企通過參與專業規劃,共同實施人才培養。對于企業來說,其能夠較快獲得預期的經濟收益;對學校專業來說,有企業的加持,其能夠較快實現專業發展,由此取得了“1+1>2”的效果。

三、“雙循環”育人模式的管理架構

“雙循環”育人模式的實施依靠產教融合項目。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建產教融合項目工作組,其管理組織架構如圖2所示。首先,汽修專業與校園品牌4S店售后車間組建利益共同體,這個利益共同體的管理權隸屬于學校。其次,由利益共同體演變為可執行的產教融合項目工作組,確保合作雙方緊密且深入地開展各項合作,產生良好的合作效應。于企業來說,能夠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于學校來說,推進了專業實踐教學目標與企業崗位實踐能力的對接,提升了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由學校校長和企業負責人共同組成項目領導小組作為本項目的責任部門,總體負責產教融合項目發展方向,解決項目運行中存在的重大問題。企業的價值觀、管理方式與學校存在著很大的區別,需要有高效務實的協調方式。由校企雙方成員共同組成的產教融合項目工作組(下簡稱項目工作組),協商解決生產與教學中存在的矛盾,確保校企雙方的利益。項目工作組的主要作用是在校企合作的框架內,做好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分析“雙循環”育人模式當前的教學實施情況,協調和解決存在的問題,開發新的課程項目,以及做好教學規劃并落實相關責任與任務。項目工作組實行例會制度,原則上每月至少召開一次例會,也可以根據教學情況隨時發起協商會議,發起方可以是學校,也可以是企業。項目工作組日常工作由汽修專業負責人和企業售后車間主管對接協調。企業售后車間主管根據每月生產計劃,為實踐教學安排維修車輛和企業師傅。汽修專業負責人根據企業生產計劃,協同任課教師制訂每月的教學計劃,根據車輛維修項目的不確定性,靈活安排課程項目,確保生產任務與教學任務的一致性。同時,為確保維修質量和生產效率,實行雙導師制,由企業師傅協助任課教師完成實踐教學,并對已修車輛進行竣工驗收,交付客戶。學校相關責任部門,如教學管理中心、產教融合中心對項目推進、實施過程和教學質量進行指導和監督,對有效方法和措施進行總結提煉,形成教學成果,實現合作雙方產出效益最大化。實行項目工作組管理模式,便于整合校企優質資源,使校企雙方按照共同的目標開展生產教學,有效推進專業負責人與車間主管、專業教師與企業師傅對接聯系,有效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四、“雙循環”育人模式教學實施策略

(一)構建相對獨立的活頁式項目教學單元

通過查閱汽車服務企業日常維修工作記錄,以及對相關崗位技術難易程度和操作工藝復雜性的研究,確定了機電、鈑噴崗位各40項典型工作任務,約占日常維修工作的85%。將每個典型工作任務設計成以1天為單位的相對獨立的教學單元,編寫活頁式教材和工作頁,實現當日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相匹配。將這些典型工作任務作為兩個學期本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并通過4個月的教學輪換和考核,完成學生的技能提升。

(二)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依據企業提供的真實維修任務和實際工作流程,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理論知識貫穿于整個實踐教學環節。按照信息咨詢、計劃制訂、做出決策、任務實施、檢查控制、評價展示教學流程,在課堂上模擬企業的工作過程進行每個教學單元的教學,并選取主要技能進行強化訓練?;诠ぷ鬟^程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使學生既具備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增強了對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充分將學生的學習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生產力。

(三)采用真實與模擬相結合的技能強化訓練方式

企業提供的維修車輛既可以作為真實教學案例,又可以作為技能訓練的教學設備和成果評價的作品,但企業所提供的維修車輛在數量上具有不確定性,難以滿足技能強化訓練的需求。為此,實訓中心準備了與企業同類品牌車型的實訓教學車輛,通過模擬故障,讓學生進行技能強化訓練,提高學生的關鍵技能。圖3為維修車輛承接流程。

(四)采取有效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措施

對學生的實踐訓練質量評價,應該參照企業對員工的評價,主要依據應包括到崗率、教師評價和師傅評價。教師評價應關注車輛維修過程考核,師傅評價主要針對車輛維修質量。無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師傅評價,都應參照企業對員工的考核標準。學??己藨⒅貙W生的學習情況,企業考核則側重維修質量和方法創新等。除此之外,還需建立社會綜合評價體系,學校需組織家長、行業專家參與評價,通過他們的反饋意見,不斷改進教學評價體系和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五、“雙循環”育人模式實踐成效

自汽修專業實施“雙循環”育人模式以來,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企業對學生的滿意度達到了98.4%。近幾年,有10人次獲得國家級技能比賽獎項,有近100名畢業生相繼成為各4S店企業技術骨干。在課程建設方面,教師承擔和完成了多項課題研究,發表教改論文20余篇,獲省市級課題獎7項,實訓基地被評為省級示范基地。“雙循環”育人模式的運行機制被省內外相關院校廣泛關注,10余所學校前來參觀學習。

參考文獻

[1]鄒宏,伊宏偉,王福娟.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綜述[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1-33.

[2]劉志敏.產教融合:從“融入”走向“融合”[J].中國高等教育,2018(2):24-25.

作者:姚興祿 方明 單位:寧波市鎮海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