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及建議

時間:2022-05-06 15:44:55

導語: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及建議

摘要:現階段我國財政對學前教育的支出逐年增加,然而公辦園與民辦園在教育資源分配上,卻存在明顯的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為解決此問題,國務院在學前教育發展意見中指出要利用多種方式,提高學前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學前教育發展質量。本文以陜西省華州區為例,通過構建教育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分析影響學前教育質量的因素,明確其影響因素包括居民消費、人均GDP、文化素質等內容。對此應提高學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培育并引導文化市場,以此增強華州區學前教育的發展質量,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地區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影響因素

教育財政支出是教育事業得以健康發展的物質前提,我國學前教育投入主要以政府投入為主,以傾斜式分配機制為基本投入模式,即公辦園在財政投入上將獲得大量的政府投入。雖然我國學前教育領域的財政投入不斷提升,然而公辦園規模和數量卻沒有得到明顯的增加,而幾乎難以享受到政府財政支持的民辦園則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民辦園與公辦園的彼長此消,使得財政投入的維度和范圍愈加集中,也愈加縮小,受惠兒童也不斷減少。為提高地區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區域學前教育質量,我們必須對學前教育的發展水平進行分析,明確影響我國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因素,提升地區學前教育的基本水平。

一、華洲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及狀況

我國學前教育發展依舊處于供不應求的發展狀況。“入園貴”“入園難”也普遍成為熱點話題,并且在新時期背景下,社會矛盾日漸突出,普及并發展學前教育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政策導向。伴隨我國教育政策的貫徹落實與持續推進,陜西華洲區的學前教育水平得到不斷提升,使其入園率從2009年的51.44%提升到60.87%;我國各級政府部門也提高了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比重,譬如2017年政府財政投入便高達2.7億元,為當地學前教育資源的開發、建設及擴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抓手,并且還安排了9.452億元扶持當地學前教育的建設與發展,使得“入園難”的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但“上好學”的問題卻日漸突出。社會對學前教育的需求已經從獲得教育機會轉變為接受高質量教育。而高質量教育也逐漸成為陜西省華州區學前教育建設與發展的主要目標。由此可見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已經從入園率,即教育機會供給水平逐漸轉變為學前教育質量。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陜西省華州區學前教育已經取得較為顯著的發展。然而,根據近幾年陜西省華州區經濟發展狀況、人均GDP水平能夠發現其經濟發展趨勢存在明顯的不穩定因素,學前教育供給也不夠穩定和持續,因此在高質量教育發展的背景下,華州區學前教育發展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華洲區學前教育發展模型構建

(一)研究假設

通過理論研究能發現,學前教育質量在某種程度上是由當地的供需水平共同決定的。趙朵(《幼兒教育機構對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實訓課程培育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情況調查》)認為經濟發展質量能夠影響到當地的財政投入程度及教育資源的供給質量,進而影響學前教育發展的整體水平[1]。從需求的角度出發,能夠發現經濟發展水平良好的地區,會對學前教育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在高經濟收入地區,學前教育支出的整體水平要普遍高于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經濟發展滯后地區的學前教育質量較差,并且入園率也相對較低。因此經濟因素是影響地區學前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而結合山西省華州區學前教育發展現狀,整理并分析相關理論成果發現,教育質量會受教育機會、經費收入、師資力量、人力物質等因素的影響,具體包括學校經費、學校管理、學校規模、生師比等。所以本文假定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影響因素也受到此類因素的影響,并將教育、經費、師資、人力等層面上的要素具體化,構建學前教育發展的函數模型。其中解釋變量是X,代表華洲學前教育發展。控制變量為Y,分別代表GDP、人口密度、文化素質、居民消費等。其中人均GDP在函數模型中取“對數值”?!癠”表示誤差項,用來評定Y與X之間的關系。根據函數模型所作出的研究假設為:“華洲學前教育發展受到居民消費、GDP、人口密度、文化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如果假設成立,則其函數公式可表達為。X=Q1Y1+Q2Y2+……QlYl+U。其中Q1、Q2、Ql分別代表函數模型的系數[2]。

(二)指標體系

結合華洲社會發展情況,在學前教育發展的各指標下設置相應的二級指標。由于學前教育發展質量所涵蓋或包含的內容相對較多,可以從兒童發展、教育內容、結構質量等層面進行分析。如果要簡化程序,則需要從教師角度出發,譬如用教師學歷、教師數量等要素來衡量學前教育質量。本文將人均GDP、常住人口數、居民消費支出及人口素質作為衡量區域學前教育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其中人均GDP與人口密度是通過中國統計年鑒獲取的數值,居民消費支出比是通過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得出的。本文的教育發展指數計算方法為:(教師指數+學歷指數+生師比)×1/3。其中生師比的計算方法為:專職教師總數/入園幼兒數與在園幼兒總數;學歷指數=??埔陨蠈W歷的教師規模/院長與教師的總數。教師指數為“教師規?!迸c“教職工總數”的比值。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我們能夠更好地明確華洲區學前教育質量發展的基本情況,可以對各項影響因素,尤其是經濟影響因素,有深入的了解。

三、華洲學前教育發展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人口統計年鑒》《陜西統計年鑒》,時間跨度為2012~2020年。研究以華洲學前教育發展為被解釋量,GDP、人口密度、居民消費支出比、人口文化素質為解釋變量,通過數量分析,對其教育發展水平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通過分析陜西華洲區2012~2020年的教育發展數據,發現華州區從2012到2015年的教育指數呈現逐年攀升的良好趨勢,然而在2016年到2017年卻直線下降,雖然在2016年到2020年期間的教育指數得到較好的恢復,然而在2020年再次出現指數下降的勢頭。這在某種層面上說明陜西省華洲區的教育質量發展水平不夠穩定。2015年到2016年期間的下降趨勢,需要我們通過進一步分析,才能明確原因。但2020年的教育指數下降,可以將其歸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當地教育所帶來的不利影響。這種影響較為顯著和明顯,不僅陜西省華州區,其他地區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3]。

(二)模型函數的構建

本文以陜西省華州區2012~2020年的數據為例,將教育質量作為評價華洲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側重討論居民消費、人均GDP、人口密度、人口素質對地區學前教育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通過SPSS軟件進行線性歸回分析,獲得函數系數值:其中人均GDP的B值為0.454、Bate為0.992、T為21.344,容差為1.000、VIF為1.000、R2為0.992;居民消費支出的B值為0.537、Bate為0.335、T為17.341,容差為0.132、VIF為7.569、R2為1.000。人口密度B值為0.325、Bate為0.715、T為15.214,容差為1.000、VIF為0.990、R2為0.998;文化素質的B值為0.122、Bate為0.122、T為12.414,容差為1.000、VIF為0.890、R2為0.997。由此可獲得回歸方程為X=0.412E+0.336G+0.412W+0.311M-0.496。即地區學前教育質量為居民消費X0.412+GDPx0.336+文化素質X0.412+人口密度X0.311-0.496。通過分析結果能夠得出,回歸系數顯著,擬合度較好,說明回歸方程擁有較高的顯著性,并且表明居民消費支出與GDP對華州學前教育的解釋度,都達到了百分之百。T值為21.344和17.341表明回歸結果比較顯著。即居民消費、GDP、人口密度、文化素質對學前教育發展水平有顯著的影響;根據Beta值發現,GDP要明顯大于居民消費、人口密度、文化素質,說明華州學前教育發展中的GDP對被解釋量的影響,要明顯大于其他影響因素。而根據計算和模型分析,可發現華州學前教育發展中的各影響因素間都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即當GDP、人口密度、居民消費支出、文化素質增長后,其發展質量會得到顯著增長和提升。

四、討論與建議

(一)增加學前教育投入

通過實證研究能夠發現,GDP是影響華州區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并且與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即學前教育發展水平會伴隨GDP的提升而提升。譬如2012~2016年,華州區GDP得到了明顯的上升,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得到極大的增長。然而這并不能說明陜西省華州區居民擁有較為優越的生活條件,因為人均GDP只能代表當地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部分居民還存在諸多的經濟難題。因此在宏觀層面上,陜西省政府應明確經濟發展對學前教育所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拓寬學前教育投入渠道的方式,將學前教育投入納入財政預算中,提高教育經費的傾斜度,使當地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得到穩定、持續的提升,并且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解決個別地區所存在的入園難、入園貴的基本難題。譬如可以將貧困縣或農村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中,提高學前教育機構的規??倲?,制定科學合理的減免政策,讓更多的幼兒能夠獲得教育機會。當然在學前教育質量層面,提高財政投入與支持力度,能夠更好地提高學前教育資源整合、開發的水平與質量,確保幼兒教師能夠獲得專業能力、專業知識、職業素養等層面的提升與發展。與此同時,也能充分解決學前教育機構在教育、經費、師資及人力等層面所存在的問題,使其更好地優化學校管理,提升學校規模與生師比,使教育質量得到明顯的提升。

(二)培育和引導文化市場

通過數據分析與理論研究發現,居民消費支出對學前教育發展的影響程度較為顯著,居民消費支出越高,教育投入便越高,教育投入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提升學前教育機構的經濟收益,使其可以更好地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師資力量,從而增強學前教育質量。根據2012~2020年陜西省居民消費、娛樂支出的總體情況,能夠發現城鎮居民的娛樂教育與人均消費支出要明顯高于農村居民,且娛樂教育文化支出的總消費也呈逐年增漲的趨勢。然而陜西省華州區居民人均教育文化支出卻在總支出中的占比產生逐年下降的現象,農村人均教育、文化及服務支出下降程度比較明顯。由此可說明華洲區城鄉居民消費水平雖然得到提升,然而在文教娛樂層面上的支出水平卻相對下降,致使陜西省華州區學前教育發展程度相對緩慢。由于文化市場的建設與發展能夠推動經濟的發展,可以提升居民教育支出的整體水平,間接地增強當地學前教育的發展質量,因此當地政府部門應積極培育并引導文化市場的發展與建設,繁榮文化產業,帶動城鄉居民的娛樂、文化及教育消費,使文化市場發展成為我國學前教育水平提升的根本和抓手。首先,相關政府部門應提高文化消費的總體需求,從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出發,引導城鄉居民提高對文化娛樂教育等服務或產品的重視程度,其次,通過優化賣方服務的方式,為當地居民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服務,使各類消費者得到充分的滿足。當然從學前教育發展的角度出發,陜西省政府部門有必要提高對當地經濟發展和建設的重視程度,通過繁榮經濟、發展經濟的方式,使居民的“腰包”鼓起來,使其自覺地、不自覺地提升對教育文化娛樂的消費程度。

(三)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

在人口素質對學前教育的教育意識方面,張金梅(《實施一體化管理促學前教育更高水平發展》)根據理論分析和數據調查,著重探究了1970~2019年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并將人口密度與經濟收入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通過實證研究的方式得出:我國部分城市在早期的人口密度較大,經濟水平不高,學前教育發展質量和水平相對有限。而在21世紀,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更多的人關注教育,從而提高了對學前教育的發展需求,使學前教育質量及發展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但在部分城鎮或農村地區,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雖然得到了“增加”,然而學前教育質量及入學率卻出現增速緩慢的現象。筆者認為經濟發展能夠滿足居民在物質上的需求,使其更加關注精神、文化層面上的訴求,因此在經濟水平提升后,其會提高對教育水平的重視程度。但如果居民的文化素養不高、文化水平有限,便會缺乏對精神層面的追求。簡而言之,城鄉居民的綜合素質及文化水平的低下,會導致學前教育意識缺乏、學前教育投入減少,繼而影響到當地的學前教育發展質量和效率。因此在理論層面上,居民文化素質對學前教育所帶來的影響,歸根到底是在教育意識上。所以,我國相關政府部門需要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提升城鄉居民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特別在農村地區,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開展文化活動、宣傳活動等方式,轉變農村居民對學前教育的錯誤認知,使其更好地看待并認識學前教育在學生成長與發展中所擁有的地位。通過分析和歸納,筆者將居民教育意識提升的舉措總結為如下幾點:一是拓寬宣傳渠道,通過網絡結合傳統媒介的方式,幫助城鄉居民認識到學前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重要性;二是注重體制改革,用政策法規手段,引導居民增強自身的教育意識;三是提高資金投入,使教育宣傳、氛圍營造擁有足夠的資金保障。

五、結語

陜西省華州區學前教育在政府政策、方針的支持下,基本解決了“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使學前教育發展的方向從“教育機會提供”逐漸轉變為“教育質量提升”。因此我們需要將其學前教育發展水平的影響因素,至于區域學前教育質量上,提高對學前教育質量的關注程度。通過實證研究,我們能夠發現,“居民消費”“人均GDP”“人口密度”及文化素質對學前教育發展水平的影響較為顯著。因此,在華州區學前教育發展過程中,相關政府部門有必要從財政投入、文化市場培育及教育宣傳等角度出發,為當地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趙朵.幼兒教育機構對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實訓課程培育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情況調查[J].好家長,2020(34):17-18.

[2]張金梅.實施一體化管理促學前教育更高水平發展[J].新課程:綜合版,2019(9):211.

[3]劉丹丹.重視玩教具的制作提升學前教育發展水平——貴州省幼兒園自制玩教具評價標準解析[J].貴州教育,2019(15):22-26.

作者:劉慧敏 單位:陜西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