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措施

時間:2022-05-07 15:40:15

導語:高職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措施

摘要:基于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教學之中講究各科之間融合滲透,使學生能靈活應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高職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是為了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培養學生建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探討高職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教學的必要性和具體實施策略,希望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關鍵詞:體育思政教學理念;高職體育

作為即將踏入社會的高職學生,學校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生活的能力。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就是希望學生能德智體全面發展。體育與思政在授課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上有很多相互融合的地方,因此兩者相互影響、相輔相成。高職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學,是希望學生不僅具有健康的體魄,同時還能具備健康的心理和思想,能適應各類環境,抵御各類不良風氣的侵蝕。年輕人踏入社會后將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健康的身體和思想是基礎,所以引導學生通過體育鍛煉,釋放內心壓力,調節緊張情緒,用陽光、積極的體育精神感染學生,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耐心,對于學生心理和生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一、體育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培養全面性發展人才的必然要求

對于即將踏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來說,綜合素質較強的學生,在同齡人中才能具備競爭實力。身體素質與思想品質又是最重要的基本素養,因此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融入思政教育就能實現情感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此外,體育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其實不用生硬刻板的融入,因為體育精神本身包含積極的情感和思想,有助于學生將行為與認知結合,促進思政教育的“內化”,從而達到身體素質與思想素質的整體提升。

(二)實現體育核心素養的必然選擇

體育教學中蘊含豐富的教育內涵,除了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外,體育品德、體育文化、健心、育德、個體社會化等都是體育教學的核心內容。從這個角度看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體育教學核心素養的必然選擇,體育與思政的互動與結合能促進綜合教育效果的提升。再者高職教學,是基于培養學生就業能力開展的,體育訓練能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體育精神能發展學生就業以后的耐力和意志力,能更快適應新環境,因此無論體育還是思政教育在高職教育中有很重要的意義。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都是體育教學最核心的內容,因此體育和思政融合能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執著進取、積極陽光的心理品質,這也是體育教學的核心素養要求。

(三)實現高校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

立德樹人是高職育人的根本任務,所以各門功課都要融入思政教育,就能形成以思政教育為中心的協同效應。體育與思政相融合不僅是體育教育改革創新的舉措,也是因為體育課教學對于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和改善整個學校思政工作水平都能產生的積極作用。為此體育教育需要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二、我國高職體育教學的現狀

體育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引導他們養成堅持運動的習慣,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有自我管理的意識。再者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集體榮譽感、競爭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也是體育教學的核心內容,而這些品質恰恰也屬于思政教育的一部分,所以說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學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但是現階段我國高職體育教學中思政教育意識欠缺,因此高職體育教學需要改革,建立體育思政一體化的教學理念?,F階段高職體育教學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體育教學重技能輕思想。體育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深,教學追求體育成績和體育技能培養,教師不重視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因素,沒有注意到學生體育成績不好,學生的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也有很大影響。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技術技巧及可贏性分析上,體育文化中團結、協調、制度規則往往被忽視,因此體育教學對學生思想狀態和體育精神的影響力沒有完全發揮。2.教學方法落后,思政教學融入生硬刻板。體育教學中教師通常把思政教育內容作為理論知識通過課堂講解的方式普及給學生。但是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教師的理論教學并不重視,學生的意識中體育主要是技能實踐學習,所以對思政教育內容吸收的有限。3.高職體育教學中沒有形成體育和思政教學的長效機制。高職體育教學中,雖然已經認識到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的教學優勢,但是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形成體育與思政教學相融合的成熟機制。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教師教學內容安排上,思政教育內容是邊緣內容,占教學內容比例很少。另一方面體育教學中,填鴨式的思想教育學生普遍接受度偏低。因此思政融合入體育教學的策略及教學方式都需要改革。探索體育思政教育中,避免學生“自我回避”德育教學的方法,使師生重視德育內容,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三、體育思政教學理念在高職學校普及的措施

(一)高職學校體育教師要建立“體育思政”教學理念

首先,高職學校在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引導下,體育教師要建立“體育思政”教學理念,在體育活動中讓學生感受拼搏精神、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體育精神和體育技能、體育文化同等重要,都是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發展的主要素養。教師在教學各個環節把思政教育內化在其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收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教育和熏陶。例如教師和學生一起觀看體育比賽,教師可以為學生分析技術動作的同時,讓學生領略賽場上拼搏精神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實力相當的選手比的就是精神和心理狀態,因此練就強大的心理和意志在任何賽場上都能占據主動優勢。其次,現代基于核心素養開展教育講究各科相互融合促進發展。因為學科融合教學,能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未來學科的邊沿延伸會越來越廣,邊沿會模糊,對于學生來說所學的知識、技能及品質都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就是以體育技能、理論教學為核心,適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在學生心理、思維、精神等各方面的影響力。

(二)提升體育教師思政素養

有句俗語說老師要給學生一勺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因此學校要提供有效途徑提升教師思政素養和思政教學知識技能,這樣在教學實踐中就能靈活融入思政教學內容。但是實際教學中由于體育教學內容主要是以實踐內容為主,因此部分教師對于思想教育工作不太擅長,只有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教師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升體育教師思政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第一,教師加強相關教育內容自主學習,提升自身修養。第二學校加強相關內容的教育培訓,培養教師具備過硬的思想素質,教師就可以用自己的品質、修養和行為感染學生、引導學生。

(三)“體育思政”落實到課堂實踐教學

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學,首先要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把思政教學內容潛入教學中,發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例如最簡單的隊列隊形練習,雖然是最基本的體育活動,但是通過這樣的教學內容可以看出學生規則意識和集體意識,也可以看出學生是否能服從命令,用紀律約束自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國慶閱兵時,部隊官兵隊伍整齊劃一,鏗鏘有力的團隊精神面貌讓學生從中受啟發。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體育教學內容中都蘊含豐富的德育內容,只要重視思想道德規范教育,就能發現這些內容。教學中有針對性地予以引導和啟發,作為高職學生接受這些內容并不難。其次,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體育實踐活動、比賽之中。因為學生在體育比賽、實踐活動中能被環境和現場氣氛感染,這個時候把思想品德教育內容貫徹到教學活動之中,能身體力行,有實踐體驗,學生能克服思想和習慣上的固有的障礙,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最后,日常教學中把基本的思想道德內容規范化、制度化,例如課堂上文明禮貌,組織紀律,尊師重道、安全教育內容這些基本內容要成為習慣,就要在課堂上規范化,每天如此周而復始,自然這些品質就會在學生身上養成。

(四)教學過程中認真反思分享經驗

體育教師要積累“體育思政”教學經驗,就要在日常教學中總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每個教學段落結束后,教師要和學生們一起對本階段的學習活動進行總結、交流、反思。針對這一段落中的學習中的不足,分析其中的原因,不能回避問題,中肯地提出意見并及時改正。個人可以把學習中的經驗分享給其他人,便于大家積累經驗防止重蹈覆轍。思政教學中分析、總結、反思是很重要的環節,通過這個環節,有助于促進集體成員之間的了解、溝通,學生們對自己的行為方式和個人能力也有客觀的認識,以便于在以后的學習中取長補短做更好的自己。

四、結束語

總之,高職體育教學融入思政教育,是基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和以后就業發展前景考慮。新時代的技術人才,不僅要身體素質好,技術水平突出,更要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水準。一個人的能力可以在學習中不斷提升,但是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修養是從小在學習生活中培養起來的,因此在所有科目教學中都要融入思政教育,通過系統的培養、訓練,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對于學生未來發展影響深遠。

參考文獻:

[1]胡啟權.“體育思政”理念下高職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科技資訊,2019,17(23):169-170.

[2]黃強,趙宗林.高職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2):123-124.

[3]趙華.高校體育教學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9):100+102.

作者:谷巖 單位:長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