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耦合協調關系研究

時間:2022-05-08 08:57:08

導語:區域經濟耦合協調關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域經濟耦合協調關系研究

摘要:本文僅選用云南省2005—2019年旅游—文化—區域經濟共34個二級指標數據,測度了三個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以及耦合協調度。結果表明,三個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和耦合協調度均有遞增趨勢,且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逐漸增強。但從實證結果來看,三個系統的耦合協調度從2015年表現出勉強協調的狀態到現在的協調度遞增,表明三系統的作用越來越協調,以此提出幾點建議為云南省經濟增長提供參考。

關鍵詞:旅游文化產業;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模型

一、引言

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地區,旅游資源豐富。其煙草、鮮花、普洱茶等產業有一定的規模且獨具特色。云南屬山地高原地形,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南部為橫斷山脈,形成了獨特的地理奇觀。同時,云南也是我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獨特的民族風情豐富了當地的文化內涵,也為其旅游產業帶來更強的競爭力。云南省主要有三大支柱產業,分別是旅游業、普洱茶和鮮花業,為云南的GDP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本文主要通過2006—2019年能代表各板塊經濟指標的面板數據來研究云南的文化—旅游—區域經濟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文獻綜述

旅游業與區域經濟的關系早已有眾多學者對此作了深入研究,旅游和文化一直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系。梁永賢認為旅游業與區域經濟的發展關聯度較高,二者為相輔相成的關系,區域經濟是旅游業的基礎,區域經濟的增長同樣也離不開旅游業的帶動。通過以山東省為例,發現旅游業的發展要先于區域經濟的發展[1]。衣保中、李銘洋通過研究表明,中國的旅游業與區域經濟之間存在顯著的耦合關系,其中居民消費、三產總值等對耦合協調度的影響最為顯著[2]。包劍飛、張杜鵑以長江三角洲26個地級市的相關數據,探究了區域經濟以及旅游產業兩者的耦合關系,結果表明,耦合協調度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但空間差異化逐漸縮小[3]。陸保、明慶忠等人對全國31個省份從2000—2016年的旅游業、科技創新與區域經濟的耦合態勢做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三者的耦合協調水平日益提升但其提升與演進速度較緩慢,三者的發展仍需較長時間的協調[4]。唐勇、席元凱以江西省為例,研究了欠發達地區文化產業與區域經濟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江西省的文化產業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度維持在頡頏階段,耦合協調度則由勉強協調向初級協調轉變[5]。張儀華、王園以福建省為例,研究了全域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的關系,結果表明,二者之間的耦合協調屬于中等水平,兩個系統的協調度也呈現良性趨勢[6]。綜上,國內較多學者通過不同方法對文化產業、旅游產業以及區域經濟三者的關系進行研究并得到了許多結論。但許多研究都針對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或針對文化產業與區域經濟兩兩進行研究,鮮有將三者系統、綜合地進行研究。而針對云南省文化產業、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三者進行研究,可探尋其相互作用機理,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三、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區域經濟相互作用機理、研究方法和數據

(一)三者相互作用機理

旅游業具有異地性和強關聯性,因此旅游業的發展會給文化經濟帶來促進作用。文化業的發展會給旅游業帶來產業升級,還會給經濟提供動力。經濟對文化旅游的作用顯而易見,它為旅游文化提供了基礎保障。

(二)指標構建和數據來源

本文對于旅游以及文化行業的指標參考羅芳《云南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耦合協調關系評價》一文。區域經濟指標則是參考董潔芳對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選取。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本文數據均來自于歷年《云南統計年鑒》《中國旅游文化統計年鑒》。

(三)綜合發展指數評價模型

利用熵值法對經濟系統進行評價,在此之前,因為各單位有一定的差別,進而需要對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選用無量綱化里的極值法處理指標,為避免指標無意義,最后在指標后面加0.01,公式(1)標準化后可計算出相應的權重,再將計算指標的熵值。計算各指標的權重之后可由公式(2)得出系統的綜合發展水平。式中μij表示第i年第j指標,xij表示原始的未經處理的第i年第j指標,U1,U2,U3分別表示旅游、文化、區域經濟的綜合發展水平值,wij表示每項指標的權重。

(四)耦合協調度模型

耦合現被眾多學者廣泛用于測度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研究單元之間的協調關系,本文就將耦合用于測度云南省旅游、文化、區域經濟之間的關系。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綜合發展水平分析

本文測度了2005—2019年度云南省旅游、文化、區域經濟之間的綜合發展水平和耦合協調關系,測度結果如表2所示,綜合評價指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且2014—2015年的增長尤為明顯,2015—2019年呈現波動上升趨勢。旅游業的發展態勢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個是在2008年之前,未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旅游業保持穩步增長的態勢,2008—2011年期間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停滯,2012年后又因出臺《旅游法》使云南的旅游得到了釋放,從而來到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從文化產業的角度來看,2008—2012年是文化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的階段,2008年之前和2012年之后文化產業又進入平穩增長的態勢。

(二)耦合協調關系評價

從表2中可以看出,旅游—文化—區域經濟三者的耦合協調度表現出遞增的態勢,其中2015年增速最快,達29.7%,且于2017年達到峰值0.452940874。耦合度波動較大,其中2014年達到0.996944078的耦合度,說明在2014年度這三個系統的相互作用達到最大。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三個系統之間的協調關系逐年向好,但到2019年耦合協調度仍處于勉強協調狀態。三系統的耦合協調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受云南省頒布的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文件影響,耦合協調度從2005—2008年的嚴重失調狀態轉變到2008—2014年的瀕臨失調狀態,當時的旅游產業發展水平高于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還未受到重視,因此耦合協調度失調,最后由于政府對旅游文化產業的重視轉為了2015—2019年的勉強協調狀態,耦合協調度發生了質的轉變。

五、政策建議

對云南的旅游—文化—區域經濟之間關系的協調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根據本文研究得出的結論,對于如何加強三者關系給出以下建議:

(一)重視對云南省文化旅游的規劃管理

云南的地理人文有著天然的優勢,管理者應充分利用地方差異,為不同類別的游客量身定制文化旅游路線。以特色留住旅客,多條線路的開發,豐富旅客的選擇,延長旅客的游玩時間,從而促進游客的消費。云南景觀獨特,地理位置的不同也會引起風景以及文化的差別,“一把抓”的行為可能會對云南旅游業的發展造成阻礙。因而,在游客游玩云南的同時,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區讓其形成差異化的體驗,讓其牢記自己身處在云南的何處。在做大云南名片的同時,發展壯大各個地方獨特的產業鏈。

(二)強化人才強旅觀念

要加強云南省文化旅游業的建設,要把人才放在第一位,樹立人才建設的戰略意識。首先,在全行業著重營造尊重、培養、引進人才的良好氛圍,提高文化旅游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其次,在人才培養上,要增強資金、政策的投入,結合實際需求對文化旅游人才的培養;再次,應充分發揮本地職業以及高等院校對文化旅游人才培養的作用,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后,應加強對旅游人才少數民族語言、民族風情知識的培養。在云南省,較多少數民族依舊使用本民族語言,因而少數民族語言的學習可以促進游客對民族風情有更充分的了解,給游客更優質的服務和體驗。

(三)加強市場管控、推動政策的平穩落地

云南旅游產業的各種亂象不僅對自身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更對文化產業產生了限制。現今社會信息發達,一點瑕疵可能被無限擴大,造成巨大的風險隱患。因而對于市場的管控環節尤為重要,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市場的規范,加大執法力度,建立完善機制,對惡劣行為嚴懲不貸。加強對市場的管控可以增強游客的好感、提升游客體驗,從而產生帶動作用,達到良性循環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梁永賢.旅游產業發展與地區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分析——以山東為個案研究[J].東岳論叢,2021,42(08):82-91.

[2]衣保中,李銘洋.中國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耦合協調關系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21(09):255-260.

[3]包劍飛,張杜鵑.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度研究——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8(03):117-127.

[4]陸保一,明慶忠,郭向陽,劉安樂,韓磊.中國旅游業—科技創新—區域經濟的耦合態勢及其預測分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20,36(02):126-134.

[5]唐勇,席元凱.欠發達地區文化產業與區域經濟耦合分析——以江西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18(23):150-152.

[6]張儀華,王園.全域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協調發展研究——以福建省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01):95-99.

作者:宋露 毛連宸 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泛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