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修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時間:2022-05-11 09:44:17

導語:污染土壤修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污染土壤修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隨著“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凈土保衛戰的收官,國內的土壤修復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從目前行業的整體情況來看,其在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依然存在不足。因此,文中在土壤修復施工安全管理要素的基礎上,初步闡述了目前污染土壤修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土壤修復;安全管理;存在問題;改進措施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大量工業用地改為商業用地或居住用地,原有高污染高耗能企業遷移,遺留了復雜多樣的污染土地[1],進而催生了城市中污染場地修復需求。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2021年,我國的土壤修復工程項目數量增加了近三倍,項目金額增加了70億元。然而,隨著污染土壤修復工程規模逐漸擴大,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也顯得尤為重要,出現任何紕漏,都會給相關單位造成經濟損失,也會不同程度地危及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周朝宏[2]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并結合實例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員職業素質進行評價,經過數學計算獲得量化評價結果,為企業在人員選拔、梯隊培養、績效考核等方面提供思路。張洪振等[3]在分析當前我國污染場地修復工程實施環節存在的不足和對行業發展阻礙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強化我國土壤修復施工管理,應制定各類場地修復的技術標準并規范施工程序等。現有研究表明,目前關于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已經涉及建筑工程、鐵路工程、消防工程等多個領域,但以污染土壤修復工程為出發點的研究占比很少。因此,對污染土壤修復施工安全管理進行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污染土壤修復施工安全管理要素分析

1.1人員安全管理

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工程事故出現的最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施工作業中存在的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等可能引發和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行為[4]。污染土壤修復施工不同于一般工程,其處置過程復雜,容易產生二次污染,并且我國土壤污染防治面臨的形勢很復雜,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呈現新老污染物并存、無機有機復合物并存的局面,很多修復技術涉及的專業知識面也相對較廣,這就需要管理者進一步落實相應的規章制度,切實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同時,作業人員也應具備專業的知識,熟悉相關流程,避免違規操作。

1.2物料安全管理

污染土壤修復工程施工現場物料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危險化學藥劑、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防護設施等管理。首先,施工企業必須重視物料的采購,采購之前對產品質量以及產品性能進行檢驗,保證所購材料符合施工項目所需的技術標準;其次,在所有物料進入施工現場時做好登記造冊工作,查看所配備的出廠合格證和檢驗報告,同時要選擇合適的位置對物料進行碼放,對于腐蝕性強、揮發性強的化學藥劑,必須進行分類碼放,防止物料發生物理和化學破壞,避免引發火災或爆炸等危險事故[5]。

1.3機械設備安全管理

伴隨著施工效率的提高,其施工過程中重大設備帶病作業、超限超重、檢修不及時、對作業人員的傷害等都是安全管理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施工過程中眾多機械設備的安全運作也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1.4周圍環境安全管理

污染土壤修復工程施工現場環境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挖掘及搬運過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治措施、噪聲防治措施、廢水污染防治措施等。在污染場地進行挖掘處理的時候,針對開放式挖掘,應著重檢查二次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實情況,開展相關監測,重點關注施工過程中開挖區域周邊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和噪聲監測以及施工廢水的收集和處理;外運時,應核查外運土壤鑒別情況、封閉措施、土壤轉移路線和去向是否符合規定;處理過程中,應按規定配備相應的二次污染防控設施,并檢查各種設施是否正常投入使用。

2污染土壤修復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2.1缺乏相關規范、標準

為保證施工項目的順利實行,必須制定相應的行業規范、標準。目前國內大部分的規范都是針對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前期調查而制定的,施工管理方面的規范還不完善:(1)截至2021年,我國僅針對熱脫附、原位化學氧化、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發布了配套的技術規范,對于其他修復技術還缺乏指導性文件。(2)沒有發布行業內統一的設備操作規范。2.2行業門檻較低基于北極星環境修復網、導航招標網平臺的數據,選取自2020年以來共30個污染土壤修復項目的招標文件,整理了目前行業內對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及作業人員的資質要求,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當前行業內的絕大部分資質都是由建設部門頒發的,導致土壤修復企業面臨很多建筑施工方面的資質要求,而國家層面的專項治理資質、運營資質以及針對性的行業資質,卻仍然處于空缺的狀態。上述情況也引發了以下問題:(1)無序搶占市場,大量沒有資質、缺乏經驗與責任感的修復公司進入市場[6],使得很多專業水平較低甚至非專業的施工隊伍也能順利上崗,其對施工中特殊儀器的操作以及修復技術流程不夠熟悉,容易忽視其中的安全隱患,造成工程事故;(2)施工隊伍水平參差不齊,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相對困難,導致現場的安全管理難以順利進行。

2.3忽視日常安全監管

日常的安全監管是不容忽視的,只有加強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監督,才能從源頭上減少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本文通過新聞網站整理了近幾年來發生的污染土壤修復違規事件,見表2。從表中事例可以看出,某些施工單位未完全執行施工方案的相關規定,同時為了節約土壤處理的費用,很多場地配備的二次污染防控設施未投入使用。管理人員對施工安全問題也不夠重視、缺乏專業水平,導致其在安全管理監督過程中疏忽了對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材料設備、二次污染防護設施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化控制,造成施工不規范,最終影響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和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

2.4管理方式缺乏創新

由于我國土壤修復行業起步較晚,可以借鑒的經驗較少,目前也并未形成統一的施工管理模式。同時行業內對于安全管理不夠重視,前期的土壤修復工程施工管理大多是借鑒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采用的模式,由于土壤修復和建筑工程在很多方面有一定的區別,傳統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并不適用土壤修復工程,這就導致了土壤修復的管理人員不能根據項目的特殊性采取相應的管理模式,從而無法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

3污染土壤修復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完善相應的規范、標準

從目前污染土壤修復工程的大環境來看,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相應的規范、標準作為約束,造成很多修復工程效果不理想。首先,應該為不同的修復技術制定相應的施工技術規范,保證現場施工作業有據可依。其中,針對人員的安全防護措施,應根據污染等級的不同實行動態管理,適時為作業人員增加耳塞、耳罩、防護效果更強的特殊作業服等防護工具;關于土壤修復技術中用到的各種機械設備,應該針對性地制定專業的技術標準,如《淋洗修復技術標準》《篩分攪拌技術標準》等,從而進一步規范施工過程中儀器和設備的操作。

3.2出臺國家層面的行業資質要求,提高行業門檻

在目前規范標準不健全、行業管理水平有差異的背景下,實行個人及企業的資質許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土壤修復行業。首先國家環境部門應該制定土壤修復專項治理資質要求來規范施工單位;其次,在業內推行個人職業資格管理,保證現場主要的管理人員具有相關專業證書;最后,應該鼓勵國內高等院校擴大環境管理專業的招生,同時引進優秀的技術人才,進一步擴充國內土壤修復行業的人才儲備,滿足行業內不斷增長的專業人才需求。

3.3加強作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

鑒于污染土壤修復工程的特殊性,其對現場管理人員、作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但目前大多數作業人員都是施工單位招聘的臨時工,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安全生產意識薄弱,在施工過程中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然而,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前提是必須加強工程參建人員的安全生產教育。因此,在開工前,應召開動員大會,明確施工注意事項,落實安全生產教育內容;施工過程中也應該不定期地邀請相關專家對作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確保相關人員具備完善的知識體系和較高的安全生產意識;同時,在施工現場的顯眼位置,應該懸掛有關安全生產的標語和橫幅,在日常生產中不斷提醒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3.4加強安全監管力度

要求相關企業或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要求的建設安全管理條例實施[7]。雖然目前很多項目都設置了安全管理機構,但很多都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并未真正落到實處。因此,施工單位應建立安全管理機構,根據項目情況配備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高、足夠數量的安全管理員。其次,安全管理人員在日常的監管工作中,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的規定對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防護措施、消防措施、密閉設施等進行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應立即進行整改。同時,做好每日文明施工記錄,還可設置一定的獎懲措施,對規范作業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不遵守規定的,應立即制止并進行思想教育,進一步保證施工現場的規范化管理。

3.5加強安全管理模式的創新性

首先,基于土壤修復工程的特殊性,施工單位應結合具體的項目采用與之相匹配的安全管理模式;其次,國家相關部門應考慮利用信息化網絡進行安全生產信息的收集整理、傳輸處理、實時控制等,比如引進國外先進的施工管理軟件,這樣不僅可以隨時識別施工中存在的各種潛在危險源,同時業主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管單位可進行有效溝通和信息共享。

4結語

綜上所述,污染土壤修復是一個新興行業,良好的安全管理是保證工程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目前土壤修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依然存在規范不完善、行業門檻太低以及日常監管缺失等問題。因此,只有相關部門和企業引起重視并做好污染土壤修復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才能減少施工過程中安全事故的發生,進而推動污染土壤修復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高艷麗,劉世偉,李書鵬.城市化引發的污染場地問題詳解與分析——看污染場地修復這十年[J].世界環境,2013(2):40-41.

[2]周朝宏.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員職業素質評價[J].建筑經濟,2020,41(S2):324-327.

[3]張紅振,葉淵等.污染場地修復工程關鍵環節分析[J].環境保護,2019,47(1):54-56.

[4]楊清江.地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究[J].綠色環保建材,2021(6):126-127.

[5]任軍.市政施工企業安全管理影響因素及提升措施研究[D].鄭州:中原工學院,2021.

[6]賀震.土壤修復:一場考驗良心的工程[N].光明日報,2016,10-28(011).

[7]陳曉麗.建筑施工安全問題探討[J].居舍,2021(31):175-177.

作者:鄧佳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