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分析
時間:2022-05-11 14:57:54
導語:高職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全面、客觀、真實地了解大學生在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狀況,對山西某高職學院在校學生進行了一次線上思想狀況問卷調研,通過對調研結果進行全面分析,進而為提高學生管理服務水平,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供合理化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思想狀況;線上調研;高職學生
為全面、客觀、真實地了解大學生在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狀況,把握學生們思想動態和前沿信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以及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客觀決策依據,筆者在山西某高職學院學生間開展了一次思想政治線上問卷調研。
一、調研概況
(一)調研對象
某高職學院所有在校大學生。
(二)調研方法
以問卷星為載體開展線上問卷調研。
(三)問卷回收情況
本次調研共計回收有效問卷4986份,問卷回收率占該院學生的80%,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一年級回收1818份,占全部回收問卷數量的36.5%;二年級回收1707份,占比34.2%;三年級回收1461份,占比29.3%。參與調研的同學中,有109名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3554名共青團員和1323名群眾。
二、調研結果分析
(一)問卷設計
此次調研主要涉及學生思想動態、政治觀念、學習生活、心理健康、資助工作、公寓管理、幫助需求等七個方面。
(二)結果分析
1.學生整體理想信念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較強,人生觀、價值觀積極進取、健康務實,但個別學生思想現狀與精神面貌比較浮躁,對未來抱有悲觀心態,值得關注調研顯示,該學院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整體上看積極健康,符合時代和社會的要求。他們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目標,對大學生活有合理規劃并能正確審視自己的能力素質。由圖1可知,學生們普遍認為一個人的價值主要取決于對社會貢獻的大?。?1.82%)、人格是否高尚(62.76%)、生活是否幸福(53.65%);超過95%的學生認為在大學期間最應該做的是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及獲取知識;目前而言,有64.98%的學生認為自己有理想、有抱負,積極樂觀為理想而努力(見圖2)。但同時調研顯示,部分學生在相關問題的認知上態度比較模糊,思想現狀與精神面貌比較浮躁,有21.3%的學生感覺自己有些迷茫,不知何去何從;11.45%的學生認為自己無所追求、得過且過;還有2.27%的學生對前途持悲觀心態(見圖2)。價值觀方面,片面地認為個人價值取決于權力大小或社會地位高低的分別占到總體樣本的10.25%和17.53%(見圖1),這都從側面反映了部分學生在人生價值觀方面存在理想信念缺失、更多地關注自己、精神上“缺鈣”的問題,需要引起重視。2.學生入黨意愿積極性較高,但入黨動機呈現多元化,部分學生入黨動機偏向功利、盲目性在入黨意愿度調查中,有積極意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學生占到調研人數的97.6%,其中,“非常愿意,會積極爭取”的學生占83.8%,學生整體入黨積極性高。入黨動機方面,部分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入黨動機,選擇了“信仰馬克思主義”“希望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使自己更優秀”,但同時也有學生選擇了“為了學習、工作的便利”和“隨大流”,入黨動機呈現出功利性和盲目性,需要予以糾正。3.學生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QQ、視頻類網站獲取新聞信息,對于國內時政的關注度還不夠高新媒體已對大學生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學生們瀏覽新聞最常使用的媒體工具分別是微信(83.13%)、微博(57.82%)、QQ(43.24%)、視頻類網站(21.08%)。在關注的新聞信息類別中,生活休閑類占比為51.81%,國內時政類占比為48.94%,社會民生類占到為48.58%(見圖3),從關注的比例上看,學生整體對于國內時政的關注度還不夠高。4.就業、學習、人際關系、職業生涯規劃成為造成學生心理壓力、困惑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學生對團體輔導活動興趣度、認可度較高接受調查的學生中,67.55%的學生表示心理困惑主要來自就業問題,其次分別是學習(52.63%)、人際關系(39.27%)、職業生涯規劃(33.17%)等(見圖4);對團體輔導活動的認知方面,有68.72%的同學認為團體輔導活動很有趣、非常好,從中獲得了自我成長。在期望學院開展的心理健康活動一題中(如圖5所示),最受學生青睞的分別是心理健康講座(46.77%)、心理情景?。?4.38%)及團體輔導活動(30.32%);有65%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參加心理社團組織的相關活動。同時,對心理社團的期待及建議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是增加團體活動次數、創新心理活動形式、提高普通學生參與感等。5.資助工作方面,大部分學生認可貧困認定及資助評選結果,但同時也有部分學生反映周圍同學在貧困認定時存在弄虛作假情況,個別學生誠信、感恩、自強自立意識缺失,產生“等、靠、要”的不良思想,必須予以糾正調研數據顯示,90.79%的學生認可家庭經濟貧困認定結果,認為認定結果與現實經濟情況基本相符,但同時反映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時存在弄虛作假行為的占到整體調研學生的9.21%。弄虛作假情況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部分建檔立卡學生家庭經濟并不困難,卻因資助政策傾斜而優先認定;二是部分學生家庭所在地審核不嚴,存在交表即蓋章的情況,家庭經濟信息弄虛作假;三是個別學生通過拉幫結派、私下分錢的渠道,憑借“人氣”加入貧困生行列;四是存在貧困生拿助學金高消費的情況。6.近年來,院武裝部不斷加大征兵宣傳力度,多措并舉,有意愿參軍的人數及學生對入伍流程的了解度均顯著提高通過調研,有參軍意愿的學生中,了解入伍流程的學生占到75.8%。在校男生中,有明確參軍意愿的占到總人數的44.35%。7.對于學校各類工作的評價,接受調研的學生給予了充分肯定,其中,滿意度最高的是“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從調研結果(見圖6)上看,在學生中獲得滿意度較高的工作分別是:輔導員(班主任)工作(59.71%)、專業課教學(51.26%)、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43.92%)、校園文化及實踐活動(36.12%),滿意度較低的工作分別是后勤保障與服務(11.5%)、就業指導與服務(13.28%)、網絡思想政治教育(13.76%)。按照《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輔導員主要工作職責第一條即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綜合分析,某學院學生對輔導員(班主任)工作評價最高,但作為輔導員重要工作內容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滿意度卻比較低,這值得各位輔導員(班主任)老師共同深思與探討。8.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九成以上學生能夠正確面對疫情發展現狀,支持并遵守各項防控措施目前,疫情防控形式依舊嚴峻。超過九成的學生都認可“疫情防控中,每人都應如實上報個人行蹤,不滿報、不漏報、不誤報”(98.7%)、“不可大意,各項防控措施都要做到位”(98.6%)、“符合疫苗接種條件的人應主動進行疫苗接種,這有助于疫情防控”(98.6%)、“青年大學生主動去做志愿者,值得向他們學習”(94.9%)。但同時,也有學生表示,雖然接種了疫苗,但“疫苗接種了也會感染新冠病毒,接不接種沒兩樣”(30.5%),對疫苗有效性信心不足。9.調研顯示,目前學生們需要學校提供的具體幫助主要圍繞在就業指導、后勤服務、公寓管理等本次調研以填空題的方式調查了現階段學生需要學校提供的具體幫助,答案涉及方方面面。出現頻率較高的分別是公寓管理(150次)、就業指導(146次)、后勤服務(131次)、解除封校(83次)。公寓方面,學生們希望改善、維護陳舊設施,提高維修效率;就業方面,學生們希望學院能增加就業指導課時,開展相關講座、豐富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后勤服務方面,學生們希望學院提高餐廳飯菜質量、控制飯菜價格,增加醫務室用藥種類、解決學生校內就醫問題,豐富學生鍛煉器材等。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重點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引導學生主動關注時政熱點
通過調查,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思想意識易受影響,在面臨突發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時,部分學生或關注不夠,或盲目沖動,缺乏洞察力和敏銳性,表現出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問題,因此容易人云亦云、盲目從眾。另外,有些學生存在社會責任感缺失、誠信意識淡薄、奉獻精神欠缺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教育學生聚焦時代主題,關注社會熱點,培育家國情懷,增強責任擔當。當前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切實加強網絡思政教育,提升媒介素養,搶占微信、QQ、微博、短視頻等平臺高地,發布傳播正能量思想和信息,引導學生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海洋中甄別善惡、去偽存真,確保他們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傳遞出主流、正面、積極向上的信息。
(二)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方式,增強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實效
調研發現,該學院學生管理工作在教育模式上仍側重于以顯性教育為主,在工作方法、手段上更側重于剛性管理,在工作重心上仍然以日常管理為主。而新時代在社會思潮多樣、文化環境多元,網絡深度滲透的社會大背景下,學生工作如何把管理育人與服務育人相結合、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相結合、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想結合、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結合、解決學生思想問題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各部門全方位努力,做到教師教書育人、行政人員管理育人、后勤人員服務育人和學生自我管理相結合,切實增強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實效,是一個值得重視與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三)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與管理
多個調研題目都反映出,某學院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亟待加強。因此,要在積極為畢業年級學生提供有效就業指導的基礎上,將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相關課程教育擴展至全部年級,加大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力度,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分年級、分階段、有側重地安排不同教育模塊,建立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教育。
(四)豐富心理健康活動形式,減輕學生心理壓力,進一步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步入大學,就業、競爭、學業、經濟、人際關系、情感和社會等多重壓力接踵而來,面對壓力,學生們渴望通過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團體輔導活動、專業的心理輔導、隱秘而有效的情緒宣泄渠道來進行疏導。因此,需要進一步對心理健康知識與理念加強宣傳,開展形式豐富的心理健康活動,組織學校心理咨詢師學習與培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五)深入摸排、調研、監督,摸清困難學生實際家庭情況
調研中,學生對資助工作提出意見、反映情況,必須加以重視,有效解決。為切實保障大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生活及學習需求,需要從上到下做進一步深入調查了解,摸清困難學生實際情況,提高民主監督力度,定期進行工作總結,加大對弄虛作假行為的懲罰力度。同時,實際工作中要將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與在校學習生活情況相結合,加強學生誠信教育、感恩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避免對資助產生過多依賴,提升資助育人工作實效。
(六)加強疫情防控安全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疫苗接種,推進實現學生疫苗接種“應接盡接”
目前,我國多地發生局部聚集性疫情,一些省份出現校園聚集性疫情,加之境外新冠病毒最新變異毒株出現,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復雜。針對部分學生對疫苗有效性信心不足的情況,高校需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安全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疫苗有效性,持續推進學生疫苗接種工作,堅持“應接盡接”和自愿原則相結合,在充分告知的基礎上,引導并鼓勵無禁忌且未接種的學生積極接種、主動接種,力爭實現學生疫苗接種“應接盡接”。
參考文獻:
[1]陳青鳳.后疫情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基于武漢高校的視角[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8(10):108-110.
[2]馮潔.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探究[J].高教學刊,2021(8):160-163.
[3]王爽.“大思政”育人格局構建與實踐研究[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7-9.
[4]鄭海燕.社會思潮網絡傳播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6):40-42.
[5]鐘華倩,姚宜之,崔康,等.互聯網時代流行文化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新西部,2019(21):134.
[6]謝志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調研報告[J].山東青年,2018(5):60-61.
[7]廖芳.五大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構建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8(1):25-28.
[8]唐文艷.網絡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創新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6.
作者:張雪聰 單位: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 上一篇:獨立學院智慧公寓建設基礎現狀
- 下一篇:高校學生食品安全管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