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項目新型管理模式分析
時間:2022-05-11 15:12:00
導語:地鐵項目新型管理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地鐵項目引入我國以來,我國地鐵項目逐年增加,相應地地鐵建設方的管理責任逐漸沉重。如何采用正確的管理方法保證地鐵項目施工運營期的安全是一難點。文章針對地鐵項目管理在分析前人演技的基礎上結合地鐵項目管理的重難點以及存在問題,對地鐵項目新型管理模式進行積極探索。提出通過搭建管理平臺、精簡程序、完善制度等方法實現在地鐵項目管理中的提高,并為后期地鐵項目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地鐵項目;施工期;運營期;管理模式
城市軌道交通作為我國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對交通強國戰略有著重要影響。地鐵作為大運量、快速的城市軌道交通,極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2018年以來我國地鐵發展腳步雖有所放緩,但截止至2020年末,我國已有40個城市開通了189條地鐵線路,總里程達到6595.1km[1-2]。地鐵項目的增加意味著項目管理方的責任更加重大,地鐵項目的高效正確的管理是地鐵線路安全施工和運營的重要保障。地鐵項目的管理主要分為施工和運營兩大版塊,在運營管理方面,俞光耀[3]在分析現有運營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數字化、一體化運營管理的思想;陳思[4]依托青島地鐵探討了體系搭建、措施落實、結果檢查、問題改善的科學管理機制;梅文勝等[5]人設計了可視化管理的的運營期地鐵結構監測數據管理系統,為地鐵運營管理提供了決策依據;黎忠文等[6]人依托深圳地鐵對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提出了雙重預防機制,可為其他城市地鐵運營管理提供參考;文杰[7]從地鐵車站角度出發,分析了網絡運營化的特點,并提出了相應的運營安全管理措施。根據調研發現,以上諸位專家和學者在地鐵項目的施工和運營管理方面的研究往往是單獨出現,鮮有對二者進行整體化的研究。同時發現相較于施工管理,運營管理研究多是在數字化、信息化、可視化方向,在施工管理方面多是集中于對現有地鐵項目施工管理問題和缺陷的分析,在管理模式的探討仍是基于傳統方式。在本文中作者將結合自身地鐵項目管理經驗以及對地鐵項目的思考,針對地鐵項目施工運營兩大版塊積極對地鐵項目新型管理模式進行探索。
1地鐵項目運營管理
地鐵運營管理涵蓋包括設備維護、客流組織、運行情況、結構維保、應急管理等多個方面,各個方面的管理側重各不相同,實現方式也有所不同。以下即針對對運營安全影響較大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運營管理方面現有問題。
1.1運行管理
地鐵運行管理是通過運營控制中心實現,通過運營控制中心實現對列車運營的管理調度。地鐵車輛的合理調度室實現安全運營的保障,因此需要考慮列車駕駛、行車組織等多方面因素建立多級管理制度。
1.2設備維護
設備的安全使用和運行對地鐵運營有著重要影響,機電設備的維護管理是運行安全的基礎。當前設備維護管理存在問題:(1)缺少完備的管理制度,對于機電設備的管理尚未有可行的參考依據,無法有效地進行機電設備維護。(2)管理方法落后,現有設備維護管理方法仍是采用傳統模式,未能積極引入先進管理方法,并且整體維修技術落后。(3)缺乏管理人員監督,在設備維護時存在檢修人員未按照相關規范執行,導致維護效果差帶來安全風險。(4)未能總結提高,大多管理和檢修人員只是完成日常工作,未能夠進行定期的總結,在檢修管理中往往會忽視一些問題,從而導致安全問題。
1.3應急管理
地鐵項目應急管理是指對地鐵項目中由于人為、環境、設備等因素產生的緊急突發事件的快速有效響應。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地鐵項目起步較晚,相應的應急管理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在管理制度方面還存在問題:(1)應急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當前應急管理多是依靠現場人員經驗,在進行事故緊急程度判斷時主觀性較大。(2)對事故劃分不夠細化,當事故發生時現場人員如何進行應急處理不夠明確,需上報上級等待指令。(3)責任劃分不清晰,現有應急管理模式未能建立根據事件的類型和緊急程度而確定匯報層級的完善體系,容易延誤最佳處理時間。
2考慮施工運營結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現有的地鐵項目管理模式多是施工和運營脫離開來,二者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二者的主要交集還是施工管理方在地鐵項目施工完成后將項目移交給運營管理方,這就造成運營管理方對項目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以及可能會給運營造成風險的項目并不清晰。因此根據前文對地鐵項目施工期和運營期管理的分析,作者從施工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出發,結合自身地鐵項目管理經驗,對地鐵項目新型管理模式進行積極探索并提出幾點想法。
2.1搭建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
鑒于當前施工期、運營期管理方面所存在的脫節問題,提出基于BIM模型、GIS系統、數字-數值一體化技術,從信息流的角度出發搭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臺。一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可以使施工管理方、運營管理方以及相關的應急救援單位共同參與地鐵項目的管理。在此平臺內施工管理方和運營管理方可共同協作,施工管理方在平臺內上傳施工期出現的可能對運營帶來風險的問題,運營管理方可以提前介入施工,從運營角度出發提出施工期應注意的事項,同時可引入其他相關單位(設計、施工、監理、上級監管等),通過不同級別權限的設置實現地鐵項目管理的多級聯動。整體來說,管理平臺應該具備以下功能。2.1.1地鐵項目管理信息化基于BIM技術,實現地鐵項目的三維可視化(圖1)。根據預先制定的規則為各個構件進行命名和編碼,并將各構件信息輸入其中。施工期時施工管理方可根據施工情況對各個構件添加相應備注,運營期管理方可將相應維保情況上傳平臺,以此實現施工運營的信息交互。各級管理者均可通過平臺對地鐵項目內各構件、區域的施工情況、維保情況、潛在風險進行查看。2.1.2地鐵項目管理自動化第一是要結合自動化監測技術,將施工運營期結構的變形、振動、壓力等各項信息以及各機電設備運行情況對應其準確位置存儲進管理平臺內;第二是結合自動化檢測技術,采用智能化設備對地鐵內各構件進行檢測掃描,并通過圖像識別將風險點圖片上傳至管理平臺。管理平臺通過以上信息的獲取進行綜合判斷和預測,確定風險源級別及發展狀況,而后自動確定接收風險源預警的管理者層級(圖2、圖3)。
2.2精簡管理項目
針對前文所述管理中的難點和存在問題,除根據提高管理手段之外,還可以從源頭精簡管理項目。尤其是在地鐵施工期鼓勵使用新工藝、新工法以及新材料。2.2.1結構構件預制化在地鐵項目施工期鼓勵使用預制化結構構件,尤其是在明挖法和礦山法施工中,通過使用在工廠自動化生產的預制結構避免施工期支模、澆筑等環節,可以大幅減少管理項目,降低整體管理難度。2.2.2應用新技術在施工期積極使用新技術,降低施工風險以及施工期對周邊環境影響。如在明挖法中使用綠色邊坡支護技術,施工完成后可回收支護材料,避免周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在礦山法開挖中使用水壓致裂技術代替爆破,降低施工風險等,同時可出臺相應的管理措施,對使用或提升新技術的行為進行獎勵。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減少風險高、影響大的項目,進一步降低實際管理難度(圖4)。
2.3完善各級管理制度
除以上2點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各級管理制度,不論是在施工期還是運營期都應明確各級責任主體,細化管理職責,明確各級責任人,以及對應項目的具體管理措施。2.3.1細化責任梳理地鐵項目中所需管理的各類事項,根據項目的性質明確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管理責任人,出臺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確在地鐵項目中各級責任人應當實現的管理職責和需進行的管理措施。2.3.2多級聯動建設多級管理機制,針對不同風險等級事件,明確需要通知的相關管理人員,明確對不同等級事件有處理權限的管理層級,同時建立針對不同事件的應急處理隊伍(圖5)。當地鐵項目發生緊急突發事件時,根據已有管理制度確定事件等級后直接聯系對應管理權限負責人員,獲得現場處置權限以避免失去最佳處理時機。同時責任管理人員通知對應的應急處理隊伍并分別向上向下進行事件的匯報和反饋,保證各級管理人員可對此事件做出正確響應。
3結束語
地鐵項目的管理是否得當對地鐵項目的安全施工、正常運營均有重要影響。相較而言,我國地鐵項目管理尚有較多可提升之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地鐵項目在施工期、運營期的管理難點和存在的問題,并對地鐵項目新型管理模式進行探索。在近段時間地鐵安全事件時有發生的情況下,希望本文所提出的新型地鐵項目管理模式可對今后地鐵項目建設方進行地鐵項目管理提供一定幫助。相信隨著技術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地鐵項目管理水平即可邁入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龍浩然 單位: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 上一篇:現代林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研究
- 下一篇: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思政多樣化路徑
精品范文
5地鐵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