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探討

時間:2022-05-12 09:48:56

導語: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探討

[摘要]當前,人力資本的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現象在我國社會上十分普遍,影響著收入的代際不平等性。通過闡述現階段中國人力資本投資與代際傳遞的現狀,基于實證方案設計對人力資本視角下的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進行分析,最后提出運用公共教育資源改善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人力資本;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

代際傳遞效應,即父母直接通過社會關系及權力來決定子女的就業問題。家庭背景越好,子女在畢業時的工作落實情況和薪酬就越好,這種現象充分表明了不同經濟地位的子女,即便是受到同樣的高等教育之后的結果也存在差異。因此,中國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是否具有代際傳遞效應,是被廣泛關注的問題。

一、人力資本投資與代際傳遞的現狀

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相對應,主要是指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資本,通過與人身自由聯系在一起,從而不會隨著物資產品的出賣而轉移。人力資本的投資主要包括在教育及醫療衛生上的支出,教育投資作為其中最重要的投資內容,可以提升勞動者的專業技術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我國的勞動生長率。因此,人力資本在教育方面的投資支出增長也是促使我國經濟增長的原因。目前,我國對于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通過借鑒國外的相關研究可以得出,社會經濟地位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人的生命健康,一個家庭中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會影響到子女的發展以及家庭個體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家庭很有可能產生代際傳遞效應,通過影響子女的生命健康、教育水平以及性格特點,從而影響到子女成年后的整體發展情況,并且造成一種惡性循環。綜合我國現有的少量研究成果看出,我國同樣存在社會經濟地位的代際傳遞效應,貧富差距會影響子女的社會經濟地位,同時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同,會促使代際傳遞效應出現一定的差異性。在我國2017年的家庭金融調查之中顯示,家庭的資產情況會受到戶主受教育年限的影響,并且隨著戶主受教育年限的增長逐漸呈現遞增的趨勢,說明教育對于家庭在積累財富的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教育作為除了醫療衛生方面之外,人力資本投資支出最主要的路徑。在我國2020年經濟生活大調查中顯示,26-35歲大部分處于事業上升期的成年人,都具有進一步接受教育培訓的強烈意愿,年薪在20-30萬元的中等收入者非常愿意為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進行投資,而低于20萬元的低收入者也同樣希望自己可以通過教育培訓對自身的能力進行提升。因此,從我國整體的調查情況來看,市民對于教育方面的投資意愿始終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說明人們還是非常重視自身的文化水平,愿意為其進行一定的投資[1]。

二、基于人力資本的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分析

(一)相關理論分析

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通常從直接傳遞與間接傳遞兩方面來實現代際傳遞。直接傳遞即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直接影響到子女的就業情況,以此來影響其社會經濟地位;間接傳遞則是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間接影響到子女的發展情況,以此來影響其社會經濟地位。間接傳遞主要通過教育、健康以及非認知能力等三個方面實現,同時也是當前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的主要方式。第一,教育。貝克爾(Becker)于1994年提出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與教育水平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即家庭社會經濟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子女的教育水平,本質上來說就是父母的收入狀況直接決定子女的教育程度,而子女的教育程度同樣會直接決定自身在勞動市場的地位。就以往一般情況來看,受教育水平高的個體會具備較好的就業前景,受教育水平低的個體恰恰相反。個體的就業前景及收入將直接影響到其社會經濟地位。第二,健康。貧困家庭往往更注重食物的“飽腹感”而不是“健康”,因此貧困家庭的健康水平往往遠低于富裕家庭的健康水平。同時,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家庭能夠獲得更好的醫療條件和衛生服務,父母更著重于子女的營養搭配,在子女日常的體育活動上會投入更多的人力資本,從而使子女擁有健康的體魄來應對未來的挑戰與發展,以此擁有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第三,非認知能力。非認知能力最早由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主要是指在個體所表現出來的自尊心、上進心以及氣質談吐等方面無法用標準來衡量的能力。依照眾多研究發現,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同樣可以影響到子女的非認知能力。在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家庭中,子女通常具有較強的溝通與表達能力,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具有強大的自信心,可以更好地協調身邊的人際關系與工作情況;在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家庭中,子女通常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在工作和學習中出現負面的表現。因此,非認知能力能夠對個體未來的就業情況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其社會經濟地位[2]。

(二)實證分析

為了考察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人力資本的代際關聯程度,從家庭成員的受教育水平入手,選取最高學歷變量進行秩相關系數的統計分析,以此來反映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秩相關系數的計算結果表示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存在高度的正相關關系,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教育水平也越高,反之亦然。這一結果表明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代際傳遞現象在我國仍然普遍存在。因此,人們為了打破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會加大對教育方面的投資成本,讓子女能夠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以期望子女能夠在勞動力市場中擁有較大的競爭力,從而提升自身的社會經濟地位。研究表明,除了一般的教育學習支出以外,父母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優質的教育,會選擇購買學區房的人力資本投資渠道。大部分家庭的整體住房貸款總額已經遠遠超于家庭年收入額,從而導致“房奴”這一社會現象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父母為了給子女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優質的教育資源,通常會貸款購置價格遠高于一般性住宅的學區房。重點學校的教學設施與師資力量相比普通學校要更加優質,對學生的管理也更加規范,升學率遠高于普通學校,這樣的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優質生源和優秀的教師。然而,在這種現象的背后可以看出我國目前的教育資源仍然分配不均衡,一些偏遠及貧困地區無法獲取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導致其家庭子女的教育水平遠遠比不過經濟發展情況良好的地區,從根本上決定了教育水平的差異性,導致個體在未來的就業情況相對較差,最終影響到個體的社會經濟地位。

三、如何運用公共教育資源改善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

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已經成為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現象。對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家庭來說,父母的人力資本主要用于子女的教育投資、醫療投資以及畢業后的工作和薪酬情況,從而不斷維持家庭的社會經濟優勢地位;對于家庭社會經濟較低的家庭來說,產生的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只能說是一種貧困地位的延續。由于各國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的存在,導致富裕家庭愈發富裕,貧困家庭愈發貧困,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國家的貧富差距。由于教育在改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方面及個人應當有效運用公共教育資源,從而緩解由社會經濟地位差異而產生的代際傳遞效應[3]。第一,從政府的角度而言。首先,政府需要正視教育在改善貧富差距、緩解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方面的關鍵性作用,從根本上提升國家公共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與合理性。政府應當加強對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確保公共教育資源在提升國家整體教育水平的同時,還能夠給予不同的教育領域和培養階段以科學合理的權重。例如,加大公共教育資源在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長路徑的投入外,還應該大力推進成年???、高等職業教育等職業技能院校的建設,并且拓展中老年大學、活動中心等多樣化的教育模式,全方面地提升國家整體的教育水平。此外,健康作為人力資本重要的投資方面,同樣是影響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的關鍵性因素,兒童時期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到個體后期接受教育的情況。若政府與家庭不重視兒童的健康,會對后期個體綜合能力的獲取情況造成影響,還會影響到個體成年后的工作水平。因此,政府同樣需要提升國家整體的健康水平,通過建設多元化、綜合性、完善的醫療與社會保障體系,并加大農村及偏遠地區的基礎醫療建設力度,有效地改善整體健康狀況。政府還可以引導家庭加大對子女教育與健康方面的人力資本投入,從而緩解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對子女產生的不良影響,減少貧富差距。第二,從個人的角度而言。教育作為提升個體社會經濟地位的有力途徑,能夠有效緩解貧困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因此,貧困家庭應當集中一切人力資本支出用于子女的教育中,最大程度上提升子女的教育水平,從而努力提升其人力資本水平。此外,不僅需要政府重視個體的健康水平,還需要從家庭層面重視子女的身心健康,以確保受到良好教育并且擁有良好身心健康的個體能夠提升自身的社會經濟地位。綜上所述,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確實會產生代際傳遞效應,父母社會經濟地位的代際傳遞會首先影響到子女的身體健康、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最后對子女的社會經濟地位產生影響。因此,教育扶貧是阻斷代際傳遞的重要路徑,國家應當注重實現公共教育資源的平等分配性,加強對人力資本中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從而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效應。

[參考文獻]

[1]馬麗麗.人力資本的代際收入傳遞效應研究[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0(5):119-127+140.

[2]高盼盼,馮喜良,尹振宇.人力資本視角下社會經濟地位代際傳遞效應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42(8):70-80.

[3]蘇宗敏.我國人力資本的代際傳遞研究[J].營銷界,2020(52):188-190.

作者:譚曉彤 單位: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