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探討
時間:2022-05-31 09:24:51
導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課堂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第一課堂”“第二課堂”2個方面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進行設計,其中“第一課堂”主要進行創新創業基礎知識的傳授,“第二課堂”主要進行創新創業具體技術實踐。并提出該課程體系實施的建議,以期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一定指導意義。
關鍵詞:創新創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實施建議
創新創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1],這與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要求培養具有文化產業管理理論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目標不謀而合。然而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大多高校在人才培養中仍存在理論教學側重有余,而創新創業教育不足的現狀。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有機結合,成為了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重要課題。結合商洛學院應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文化產業管理人才需求實際以及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大學生特質,設計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專業課程體系,并提出創新教學模式,以期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一定參考依據。目前已有部分學者對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了相關研究。葉嵐[2]提出應在專業學科教育中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同時建立與之相匹配的實踐機制和管理機制;鐘新等[3]則提出創新創業師資培訓、教材選擇、大綱制定、創新創業理論與案例的融合等是構建創新創業教學體系的關鍵要素;李德麗等[4]認為應通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的形式開辦創新創業教育;吳立全[5]則以市場導向構建了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鐘宏桃等[6]、漆亞莉[7]、蘇瓊[8]具體針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相關研究。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商洛學院應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文化產業管理人才需求實際以及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大學生特質,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培養目標,設計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并提出創新教學模式,以期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1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商洛學院自2013年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開辦以來,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已開設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并多次舉辦創新創業專題講座、創業沙龍、素質拓展、創業大賽等,培養的學生近幾年先后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天竺山杯”市場營銷大賽、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等各類學科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為商洛本地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思路,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商洛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仍然存在一定短板,具體如下。創新創業課程實踐指導性較弱。目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尚未設置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使得該專業學生創業、法律、財務等方面知識相對匱乏,創意點子難以轉化成創業實踐,策劃書實踐性較差,創新創業能力難以得到真正提高。造成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單一、應用實踐能力不足,缺乏創業素質和能力,對學生就業和創業帶來了不良影響。創新創業活動缺乏統籌安排。目前商洛學院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已在各門課程的課程設計和教學中穿插著創新創業作業、任務,但由于各門課程的任課教師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整合到一個創新創業項目中,使得學生接受到的創新創業培訓較為零散。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多數課程教學中,教師仍采取“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導致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學習積極性較低,缺少將自身的創新觀點和創業思考表達出來的契機,阻礙了學生自主創新創業能力的發揮和將好點子轉化為實踐的可能。乏具備實踐經驗的指導團隊。擁有豐富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指導教師才能指導出優秀的項目。目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師多理論豐富而實踐不足,沒有經過系統的創新創業培訓或實踐鍛煉,導致在各項創新創業比賽中,只能立足于理論進行指導,對項目的實踐性難以把握。
2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面對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的狀況,必須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課程體系設置則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效果。因此,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改革刻不容緩。
2.1第一課程體系設置
課堂作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的基本載體,需要在作為第一課堂的專業課程中加入創新創業教育課程。2.1.1創新創業通識類課程創新創業通識類必修課程主要為大一、大二學生開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創業活動的欲望,啟蒙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意識,掌握創新思維方法、創業基本知識和相關社會研究方法,具備一定創新技能、創業心理品質與創業能力,清楚文化產業創業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了解文化產業發展狀況以及文化產業創業政策規定。課程教授內容主要包括大學生創業學導論、大學生創業案例研究、創意思維、創業心理學、創業素質及團隊組建、創業成長與創新管理等基礎知識課程及針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開設的、具有針對性的文化市場報告、文化市場分析、文化市場調研與分析、商業策劃書撰寫技巧、“互聯網+”下文化創意類產業等課程。2.1.2創新創業技能類課程創新創業選修課程開設對象為大三、大四學生,開設目的為提高學生具體的文化產業創新創業技能。主要包括3個模塊:①市場調研與營銷課程模塊,主要介紹文化市場調研、營銷計劃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要求學生圍繞地方經濟選取創意產品,進行實際市場調研,以形成文化創意概念。結課要求為一篇完整的市場調研報告。②產品設計與品牌搭建課程模塊,主要介紹文化產品細分、產品組合、產品銷售渠道等設計,及品牌文化的建立和推廣方式的形成。要求學生結合地方特色文化,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的產品實體、包裝等設計。并結合產品文化和特色,提煉企業品牌文化,形成易于傳播的品牌口號。結課要求為產品設計稿或產品實物。③商業計劃與融資類課程模塊,主要介紹文化產業商業計劃書的編制原則和方法、文化產業融資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與真實企業進行接觸,推廣已形成的文化產品設計和品牌概念,吸引企業進行小額投資。并結合企業實際業務和規模,制定企業法人、部門設置、管理細則等內容。結課要求為在市場營銷與策劃類課程模塊結課調研報告的基礎上,完成一篇完整的商業計劃書。通過這3個模塊遵循了學生學習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在不同課程的銜接中體驗“市場調研—創意策劃—企業建立”的完整創業流程,解決了當前文化產業專業課程創新創業課程訓練內容相互斷裂的情況,同時讓學生在不斷修改中完善創業計劃書,不但為專業學科競賽做好了準備,還給學生帶來了更加深刻的創新創業體驗和反思。
2.2第二課程體系設置
第二課堂實踐課程體系作為第一課堂教學的延伸,可以利用豐富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檢驗學生在第一課堂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效。2.2.1專業學科競賽結合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特色,鼓勵學生在對第一課堂的課程設計和課程作業形成的團隊和成果的基礎上,對形成的論文、策劃書按照互聯網+、商業模式大賽、市場營銷大賽、商務設計大賽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的要求進行修改和完善。在比賽中,既檢驗和提高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激發了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思考和潛力,促使學生提前進行職業規劃,為畢業后進行創新創業積累了經驗。2.2.2創新創業專題活動定期召開創新創業企業家分享會,邀請當地優秀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優秀校友、學科競賽獲獎學生,分享創業知識、創業理念和創業經驗,以親身經歷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形成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刺激學生反思自己生活中的創新創業機會,挖掘文化資源,啟發學生形成自己的創業思路。2.2.3創新創業實踐針對學校所在地或學生感興趣的文化資源,進行消費心理、產品定位、品牌創意、市場競爭狀況等方面進行市場調研,撰寫活動分析報告,探討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與問題,給出小組深入發掘、二度開發文化元素的方案,使得學生在項目調查、數據統計以及分析總結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再進一步鼓勵學生進行小規模融資或師生共創,進行文化市場初探,通過獨立項目提升動手實操能力,將第一課堂所學知識和文化市場需求在實踐中有效結合。
3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學體系實施建議
3.1開展教師創新創業課程培訓
包括校內競賽培訓和校外培訓2個部分。校內邀請具有豐富創新創業項目指導經驗的教師進行經驗分享,指出在創新創業競賽指導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既能為教師在專業課課堂中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教學思路,同時開拓了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眼界,提升了教師抓住學生項目策劃書關鍵問題點的能力;在校內舉辦教師創新創業指導比賽,給經驗不足的教師展示自身項目指導想法的一個場合,在競賽的打磨和相互學習中提升教師的創新創業經驗,以提高教師創新創業的指導能力。校外一方面為專業教師提供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習機會,如購買線上創新創業思維、創新創業方法、創新創業素養等方面課程,讓教師首先融會貫通創新創業基礎知識,為創新創業第一課堂必修課做好授課準備;另外鼓勵教師利用假期和空閑時間進一流高校、大型企業,開展教師外出進修、進企業掛職鍛煉等,直接接觸企業的創新創業過程,以積累實踐經驗,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還可以引進校外具有成果創業經驗的企業人員或創新實踐顧問,建立“產、學、研”平臺,為教師和學生分享創業經驗,對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出具體意見。
3.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
教師結合創新創業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問題導向法、任務教學法、角色模擬法等多種教學方式將“第一課堂”知識和“第二課堂”實踐相結合,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業態。還能促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的知識的同時,促進師生高效互動,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新,積極進行實踐探索,主動地思考身邊創新創業機會,在互動學習過程中提高團隊協作意識,為自身創新創業能力提升打好基礎,以適應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目標要求。例如,問題導向法,由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創新創業機會疑問,學生在自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創新創業思考;任務教學法中,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供若干任務,學生選擇相關任務進行市場調研后挑選出創新創業機會,再收集資料進行獨立策劃、研究,完成創新創業策劃書的撰寫;協作互動教學法中,由學生組成協作小組,結合教學內容和實踐任務,進行小組匯報,在互相學習、討論中由學生自主探究出各小組任務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向,提升學生的糾錯能力及自主發言能力;角色模擬法則是學生根據興趣模擬進行創新創業公司分工,并根據角色任務進行創新創業模擬實踐,體驗“尋找商機—確定項目—制定計劃—建立公司—籌集資金—運營管理—規模擴大”的整個創新創業流程。
3.3營造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氛圍
將創新創業精神融入到校風、校訓和校園活動的設計和策劃中,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報、公眾號、墻報等方式,宣傳創新創業精神、意義和措施,營造濃厚的校園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成立創新創業社團,由往屆創新創業競賽獲獎學生組成核心領導,配備專業指導教師,吸引具有創新創業想法的學生加入,通過開展創業培訓、模擬創業活動、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為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培訓、交流、實踐平臺。
3.4創新考核方式
針對學生考核,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重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育方式,需要改變以往以理論試卷為主體的傳統考核方式,對考核方式進行創新。首先在課程環節,教師可將課程實踐中學生參與度、貢獻度、團隊配合等方面納入考核范疇,同時加大對課程過程的考核比例。另一方面,應建立教師創新創業激勵機制。通過考核機制的改革,鼓勵教師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對教師進行創新創業相關的理論和案例研究提供支持和資助。
4總結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要求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熟悉文化傳播與文化產業的經營特點和運作規律,具備較強的分析和解決文化產業經營與管理等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目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育存在側重理論學習,創新創業教學匱乏,從而導致培養的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足。因此,本論文依托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教師培養、教學方式、校園文化氛圍、考核機制進行改革,對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小輝.創業型大學的創業教育目標、特性及實踐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3(7):96-100.
[2]葉嵐.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9(21):61-63.
[3]鐘新,劉武強,李佳昌.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管理課程的教學體系構建[J].黑龍江科學,2019,10(7):12-15.
[4]李德麗,劉俊濤,于興業.融入與嵌入: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模式轉型[J].高教探索,2019(3):30-35.
[5]吳立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構建探究[J].黑龍江科學,2019,10(1):38-39.
[6]鐘宏桃,邢新.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藝術探索,2012,26(1):79-81,5.
[7]漆亞莉.基于創新創業導向的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以南寧師范大學為例[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9(4):73-77.
[8]蘇瓊.創新創業背景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探析[J].大慶社會科學,2019(1):139-140.
作者:楊瑛娟 賈長安 周小婷 單位:商洛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危急重癥影像學護理管理及人文關懷
- 下一篇:深基坑工程支護技術及地質勘察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