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時間:2022-06-01 08:59:29

導語: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摘要】山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以“培養新時代與資源型經濟轉型所需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為主要目標,在研究新時代與資源型經濟轉型所需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應具備的素質、知識、能力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培養方案,探求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管理人員如何管3大主題;突出強化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實踐教學手段的創新,包括晉商創新創業精神和管理思想熏陶、數十家實踐基地實訓、管理案例與創新創業大賽和營銷策劃大賽、企業運營仿真模擬實驗、振東管理大講堂和管理智慧大講堂聽講、國際化視野開拓6項特色教學活動,進行新時代地方普通高等學校工商管理專業“1+3+6”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新時代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高等學校應根據新時代國家新文科和新商科建設的新要求,及時動態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新時代所需人才。山西財經大學作為地方財經類高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是其主要職能之一。其工商管理專業主要以培養新時代與資源型經濟轉型所需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為主要目標,2005年入選山西省品牌專業,2012年入選山西省特色專業,2018年入選山西省優勢特色專業,2010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16年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B+,2019年入選山西省省級一流專業,2020年入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在此過程中探索形成了新時代工商管理專業“1+3+6”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在研究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新時代與資源型經濟轉型所需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應有的素質、知識、能力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培養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尤其是資源型經濟轉型新路所需的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目標。

一、研究新時代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應具備的素質、知識、能力

根據新時代與資源型經濟轉型對企業的要求,認為新時代與資源型經濟轉型所需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的素質包含政治、文化、心理、身體素質。知識包含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知識,能力包含經營管理、人際關系、創新、協調、承擔風險、擔當作為能力等具體內容(見圖1)。素質、知識、能力框架突出了在新時代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應具備的初心、使命和擔當作為的企業家精神,哲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以及有關經營管理、人際關系、創新、協調、承擔風險等方面的能力;強化了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所需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應具備堅韌的創新創業心理品質素質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二、提升教師理論與實踐教學水平

一是引導和鼓勵教師走出校門進行以實際問題為導向的科學研究,將論文寫在祖國尤其是資源型經濟轉型大地上,避免教師做脫離實際的科研;二是通過鼓勵教師參與教學觀摩比賽和在教研室活動中交流探討教學方法等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三是將教學、科研、學科、導師團隊合一,在以問題為導向的團隊科研攻關中,創新教學內容,在科學研究中,提高教師水平;四是組成教學團隊,每門課由3—5人共同開設,在課前、課中、課后進行課程教學研討,在研討中,提高教師水平與教學質量;五是派教師到國外與國內名校學習、觀摩教學,開闊視野,提高素質、能力;六是與實際管理部門和企業家聯合進行科學研究與教學,提高教學與企業管理實踐的融合效果;七是發揮學院教指委作用,對學院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活動進行指導監督;八是學生對教學效果進行背對背評價反饋,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九是成立案例中心,鼓勵教師根據企業實踐編寫教學案例,通過自編案例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提高教師基于實踐的教學能力;十是加強課程思政建設,提高教師政治素質,培養學生面向未來成為新時代資源型經濟轉型所需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的為國為民初心與使命。

三、創新教學內容

依據新時代與資源型經濟轉型對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的要求,進行教學內容創新。創新的教學內容形成了系列教材。2020年對2009年出版的《人力資源管理》進行了修訂再版,形成了工商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教材;2019年對2013年出版的專業基礎課教材《管理學通論》進行了修訂再版,形成了《管理學》課程教材。教學內容創新之處表現在:針對微宏觀管理脫節問題,用市場機制貫穿《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內容,使學生對微觀企業管理的理解能夠與企業戰略與宏觀經濟環境相聯系。針對學生知道怎樣管多、知道為什么這樣管少的問題,將人力資源管理置于經濟學與管理學的比較研究框架下,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能夠更好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針對教學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結合不夠緊密的問題,將對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極具啟發意義的晉商人力資源管理、資源型企業管理作為專題融入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服務。

四、改革教學方法

一是課堂教學方法論。與教學內容相適應,服務于培養新時代和資源型經濟轉型所需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的專業建設使命,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由教師、企業家、家里有企業學生提出問題),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從傳統教師單一講述型教學模式轉變為以研究型、案例教學和項目式教學為主,教師、學生與企業家協作“會診”的教學模式,啟發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在此過程中,與學生共同推論知識、發現知識、構建理論,用推論、發現的知識,構建的理論解釋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由實踐—理論—實踐的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認知思維與管理者應有的行為規范。二是實踐、實驗教學方法論。在原有的數十家實踐與實訓基地建設基礎上,一方面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對這些基地企業進行優選增減;另一方面通過與企業深度聯系,以學生與教師共同編寫企業案例用于課程教學,并在此過程中為企業提供管理咨詢等方式,既為資源型本土企業服務,又在深度解析資源型本土企業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從實踐中體驗管理和感悟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ERP企業實驗模擬課程到企業運營仿真模擬的不斷完善,在模擬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決策實踐能力和對實踐中各種決策條件之間復雜聯系的理解和駕馭能力。此外,通過為學生提供振東管理大講堂和管理智慧大講堂兩個講座平臺,從專業理論與實踐學習、思想教育兩個方面,在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和管理實踐的專業敏感度和理性思維能力,不斷增強通過管理工作服務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三是管理實踐與理論相比較融合的教學方法論。針對理論科學性與科學理論在應用于管理實踐中的靈活性、藝術性講解不夠,學生學習缺乏興趣等問題,將課程團隊的科研成果,運用到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上,通過與學生共同破解難題,指導學生撰寫論文,提出解決問題對策建議與管理策略等,使學生感悟理論科學性與管理實踐藝術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通過開發資源型企業案例應用于課堂教學,提升人才培養服務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效果。

五、踐行理想信念教育

以立德樹人為主線(將學生做人、做事、做學問相統一),探索如何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專業學習置于堅定的政治覺悟和服務國家、服務社會尤其是資源型經濟轉型的理想信念以及良好的倫理道德觀下,塑造學生知行合一的專業素養。提出了以塑造學生靈魂、以文化人、課程思政、創新創業思想培育等為主的柔性管理思想,在“三全育人”基礎上,通過創新創業大賽、晉商精神熏陶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服務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自覺性和能力,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廣博的知識和精深的專業技能,還能有家國天下的理想信念、創新創業的事業激情以及為資源型經濟轉型獻計獻策的主動性,為將來走向社會成為有用人才奠定思想政治素質,打造未來競爭的軟實力。

六、做好開放辦學

針對地方普通院校對外交流不多、國際化視野受限問題,以開放辦學理念為指導,主要從請進來、走出去、參與國際認證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一是積極引進海外留學生與選送優秀學生到海外學習及遴選學生參加國際交換項目,拓寬人才培養的國際視野;二是合作研究與舉辦國際研討會,2018年4月,以工商管理專業教師為主體的山西財經大學山西省中小企業發展研究院與德國埃森經濟與管理應用技術大學(FOM)簽署了德中經濟科技研究中心合作協議,舉辦了2018年德國制造4.0與中國制造2025研討會、中小企業發展的德國經驗研討會;三是聘請國外高校知名學者給學生講授專業基礎課,如由國際知名工商管理研究學者“百人計劃”專家英國杜倫大學鄧紅教授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開設的《管理學研究方法》線上系列研究課程;四是選派教師到美國、歐洲國家及國內著名高校做訪問學者與教學觀摩;五是通過全力推進英國工商管理碩士協會(AMBA/BGA)金牌認證,加大教師國際交流與合作支持力度;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符合新時代和資源型經濟轉型要求的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

七、聚焦資源型經濟轉型進行科研活動

為強化培養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所需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的人才培養目標,聚焦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組織科研活動,培養學生服務資源型型經濟轉型發展的主動性、責任感和能力。2018年5月,舉辦了科技創新、中小企業發展與就業論壇;2020年9月,承辦了第三屆中國智庫建設與評價高峰論壇,論壇期間就山西如何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中邁出更大步伐,如何在轉型發展中率先出一條新路來等問題進行研討;2020年12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簽署了有關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協議,以期通過與國內頂級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為學生拓寬思路,服務資源型經濟轉型。近年來,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了“山西中小微企業服務需求調查數據分析”“山西新創中小微企業研究”“山西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研究”“山西中小微企業用地情況研究”等研究項目。

作者:楊俊青 楊菊蘭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