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工程課程網絡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09 15:35:09

導語:電子信息工程課程網絡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信息工程課程網絡教學研究

摘要:闡述網絡課程群理論知識體系的模型設計,電子信息課程的網絡教學建設原則、建設方法,電子信息工程課程實踐,評估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網絡教學,電子信息工程,知識體系,模型設計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作為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需要緊跟時代步伐,注重創新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當代社會已步入信息化時代,世界各國都注重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為此,國家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以及“互聯網+”等重大戰略以提升競爭力,適應新時代工科發展的需求。新時代工業發展的核心不僅是注重理工科的發展,還要注意多學科的融合,特別是要結合信息化技術創新。高職院校的電子信息類專業與這一特點相匹配,因此提高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建設質量有助于為這一國家級重大戰略提供更合適的人才。為了適應這一教育需求,有必要對高職院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體系進行優化。課程群是一種新型的課程建設模式,該模式通過研究學生學習規律和市場人才需求,對多學科多課程進行融合,達到獨立又互補的效果。通過課程群模式對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網絡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可以減少不同課程之間的重疊與干擾,在同一框架系統下安排多門課程的內容,能夠讓不同課程之間的隔閡消失,實現相互補充和融會貫通,變得可以更高效的實現教學目的。

1電子信息專業網絡課程群的建設原則

電子信息專業很重要的一個學習方向就是網絡理論,其中最基礎的四門課程是網絡互聯技術、計算機網絡原理、網絡編程技術、網絡安全技術。這些年,隨著新一代網絡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傳統的教學課程需要進行改變以適應新時代的教學目標。通過網絡課程群建設可以讓學生更簡單的獲取最新最全面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自適應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綜合培養的目標。該課程群建設需要圍繞新時代電子信息專業核心思想,注重網絡基礎知識和實用網絡新技術課程平臺的建設。通過新理論新技術把傳統教學經驗進行整合,打造精品課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創新和共享。(1)課程群建設重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連鎖效應。電子信息專業網絡課程群建設不僅需要實現不同精品課程的相輔相成,還需要突出時代特色。即根據實際人才培養需求,在工程層面上選擇內容不同但具有互補作用的相關課程,實現基礎理論與前沿實踐技術全面覆蓋以及多學科創新融合,幫助學生接受緊隨時代的知識和實踐技能儲備,能夠勝任信息化時代工作需求并進行創新。借助課程群的建設對高職院校原有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不僅能夠推動高等教育整體學科教學質量,還能提高師生對本專業的理解以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夠起到品牌連鎖效應以更好地推廣特色課程。(2)利用“互聯網+教育”手段,形成課程群理論與技術的共鳴。這兩年受疫情的影響,“互聯網+教育”贏得了大發展,師生慢慢適應和喜歡上這種新的教育模式。電子信息專業網絡課程群可以借助資源遠程共享、互動交流方便的特點來建設。在該模式下,課程群設計可以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體驗、現有知識基礎、未來發展階段等因素。做到先完成基礎課程的學習,再進行融合不同課程的專業知識學習,有適合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學習需求的課程。此外,還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對課程內容進行實踐,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遞進式的學習和深入探索?!盎ヂ摼W+教育”手段對于課程群的推廣具有很大的幫助,也是未來課程學習的發展方向。(3)課程群的建設要內容精、概念清。課程群內的各精品課程的選擇不能片面追求大而全,項目組在選擇和規劃課程時不僅要創新,還需要弄清楚不同課程所講內容的關聯性,不要出現“重疊區”或“三角帶”,只有做好概念界定,才能實現課程之間既獨立又互補,在教學過程中也不容易出現缺失或混亂。此外,群內課程的相關性和學習順序也是電子信息專業網絡課程群建設需要研究的核心。課程群建設只有保證群內成員“內容精、概念清”,才能形成優勢,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正協同效應。(4)注意教材和教師團隊建設。課程群的建設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了,要注重團隊協作。團隊內的不同教師擅長不同的課程教學,也都擁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怎么融合并充分發揮他們的專長,如何實現核心知識脈絡的梳理,如何更好地實現項目的目標等,這些都是課程群建設必須要解決的內容。這就要求注重團隊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教學相長和溝通協作在同一系統框架下構建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新電子信息專業網絡課程體系。此外,在新背景下需要不同學科進行融合且利用信息化技術新手段,這些都是傳統教材不具備的,直接完全使用以前的經典教材會影響課程群建設效果,進而影響到高職院校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應鼓勵項目團隊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以及研究成果,結合信息化時代特色,優化現有教材的內容,編著適合學以致用,與電子信息專業網絡課程群相匹配的教材,彌補課程教材內容建設滯后的問題。

2電子信息專業網絡課程群的建設方法

適應課程間關系。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群建設先要有一個核心基礎課程“計算機網絡”,此外根據具體的不同專業方向課程群應有不同側重核心。例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方向側重于物聯網技術,其核心課程應是“無線傳感器網絡”;通信專業方向側重于移動通信主流技術,其核心課程應是“移動通信網絡”;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方向側重于無線電工程和無線集群網通信技術,其核心課程應是“軟件無線電技術”。只有先確定了該專業課程群的核心課程,在此基礎上建設和完善對應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學習生態鏈,才能建設出符合時代要求的精品特色課程群。建設群內精品課程案例。相比分散力量進行多門精品課程同時建設,電子信息類專業不同方向也有可共用的核心課程,在進行群內精品課程建設時可以優先考慮打造某一門核心課程,建設可共享的精品課程群,這樣可以集中力量先出特色成果。例如,可以先建設核心基礎課程“計算機網絡”精品課程,然后再建設不同專業方向的核心精品課程,達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穩步推進的效果,實現可共享的課程群資源平臺建設。建立課程群“成員”優勝劣汰方法。隨著時代發展和技術革新,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群中的課程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建立課程群成員的準入與退出方法,把落后的課程去除掉,優質的課程引進,達到優勝劣汰的效果。例如,可以建立科學的核心課程評估方法以及規范的課程遴選制度等,根據時代發展和實際需求,注重融合多學科多專業知識的綜合型應用型課程群建設,努力建設出科學化、規范化以及多元化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群。優化課程群建設團隊。課程群建設團隊教師組成及其教學科研能力是影響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群建設質量的重要因素,團隊教師需要具備把前沿科技成果與相關課程結合轉化的能力。例如,考慮到目前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可以注重“物聯網”方面的課程研發,通信工程專業可以注重“智能互聯”方面的課程研發,這就需要引進相應的團隊教師組成,把前沿科研精華建設成具有專業特色的精品課程,使課程群建設緊隨時代,得到健康發展。

3電子信息專業網絡課程群的建設實踐

按照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群建設原則和方法,我院建立了“點”“面”結合的課程群體系,先對知識點進行學習,再聚“點”成“面”形成系統應用,通過此方法讓課程融會貫通實現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規劃的課程群體系如圖1所示。此外,還對我院電子信息類兩個專業原有課程進行優化。先將兩個專業共有的必修基礎課程“計算機網絡”打造成核心精品課程,再根據不同專業方向對“TCP/IP協議分析”和“網絡工程”也打造了特色精品課程。此外,根據互聯網技術發展情況分專業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例如,隨著IPV6的應用普及,通信工程專業加強了相關知識的深度,并增加了光纖和可見光通信網絡等之前沒有的教學內容,建設成具有時代特色的網絡課程群,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則增加網絡安全、網絡互聯技術、云計算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建設成信息化網絡特色課程群。通過打造核心精品課程對原有的經典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并加強與新時代的聯系。項目團隊采用新理念建設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群模塊符合“理論基礎深度+專業工程實踐訓練”的創新要求,在對本校兩個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教學應用過程中,優化后的新網絡課程群初具成效。

4結語

為了符合新時代對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我院基于課程群模式對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實踐證明新理念下的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群建設是成功的。下一步還需要進行更多精品課程的建設,提高電子信息類專業網絡課程群成員的質量,做到優勝劣汰、與時俱進,致力于以全新的理念、更新的方法培養出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為我國新工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作者:詹靜 單位:慶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