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語文能力

時間:2022-06-10 08:41:42

導語: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語文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語文能力

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兩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但是一些教師過于注重閱讀教學,忽視了寫作能力的培養,使得核心素養發展目標難以高效落實。新時期,教師需要對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使閱讀與寫作教學能夠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獲得學科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本文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從如下方面對讀寫教學的有效措施進行了探討:(1)在閱讀教學中教授寫作知識;(2)結合閱讀教學合理開展寫作訓練;(3)閱讀教學中注重激活學生情感;(4)通過閱讀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語文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性學科,開展語文教學,不但有助于提升學生文化水平,發展學生人文素養、文學素養,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思維、道德品質等等,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其他學科的學習也以語文課程作為支撐。為此,教師應當對語文學科的教學引起高度重視,以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其中閱讀、寫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多數語文教學都是圍繞這兩項內容展開的。但是從初中語文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存在一些比較普遍的現象,即閱讀與寫作想脫離,相同的教學目標之下,單獨教學閱讀、寫作不但耗費了更多教學時間,還難以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新時期,更強調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相互獨立的教學模式難以讓課程教學目標得到有效落實。唯有加強讀寫結合教學,才能夠實現課程教學“雙贏”的局面,使學生的文學素養、思維水平等獲得更好的發展。本文從自身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出發,對讀寫結合的落實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1通過閱讀,教授寫作技能

初中語文教材的內容比較豐富,收錄的都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實際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將關注重點集中在對課文的解析中,旨在讓學生了解文章寫作背景、體裁、中心思想、一些基本單位寫作手法、技巧等。且解析文章的過程中,學生參與度比較低,多數依托于教師的講解。這會讓學生感到閱讀教學枯燥乏味,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不高。另外,雖然課文中涉及的寫作知識比較多,但由于教師通常是圍繞課文教學需要進行講解,缺少向學生滲透寫作思維、技巧、調動學生情感的意識,使得很多學生對課文僅限于表面上的理解,很多能夠發展學生語文能力的知識、素養并未被充分挖掘出來,因此教學效果有限,學生對材料的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大幅提升。新時期,語文教師應當對當前的課改政策、課程教學目標進行深入解讀,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并對教學模式、方法進行創新,使教學工作能夠與時俱進,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較好的培養。教學實踐證明,讀寫結合模式在發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價值,且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將閱讀、寫作教學融合在一起。以閱讀教學為例,解析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其中涉及的寫作知識對學生開展相應的教學,引導學生重視這類知識的學習,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師還需要對學生主體地位有明確的認識,課堂中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對文章的分析中。這樣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升,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寫作知識,同時還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情感,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個人品質、審美能力等。例如教學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全文使用的修辭手法數量很多,且這些修辭手法沒有一點冗余的感覺,使用的都是切到好處,把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課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掌握文章主旨大意、中心思想之外,更應當將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作為重點教學內容。通過分析,其中涉及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雙關、對照、反問等等。例如“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這句話采用了擬人手法,一個“放”字十分生動地表現出小山對于濟南城的呵護和憐愛之情。教學過程中,對于這類句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在此基礎上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真實的濟南城冬景圖,讓學生充分體會作者用字的精妙之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中使用修辭手法的地方進行標注,引導學生分析、思考這么寫作的用意,作用描繪出的意境,體現出來的情感等。如“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這句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將他看到的景色比喻為“水墨畫”?這么描寫是否恰當?為什么?這樣便可以將分析文章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而學生通過思考、分析、交流討論,能夠對這篇文章的語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有更為深刻的感知。隨著學習經驗的不斷豐富,學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和語文寫作能力都會獲得較好的發展。

2通過閱讀,強化寫作訓練

初中生雖然具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但寫作仍然是他們比較頭疼的問題。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即學生作文空洞無物、缺少情感、缺乏個性,這在初中生中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呢?通過分析,筆者認為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學生缺少閱讀積累,缺少有效的寫作經驗。很多教師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割裂開來,閱讀課堂上,教師為了確保教學進度,通常不會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而在布置寫作類作業時,也通常是與課文沒有關聯的,孤立的給學生布置一個寫作范圍,設置一些寫作要求,讓學生去寫。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寫作任務是一種負擔,究其原因,一是缺少專門的寫作訓練,對學習過的很多寫作知識不能靈活、精準的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二是缺少生活經驗,沒有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導致生活化素材積累過少。為了解決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教師開展課文閱讀教學時需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并選擇一些適宜的內容,組織學生開展仿寫、續寫等,通過課堂小練筆,提升學生對寫作知識掌握的熟練度。這類寫作任務的字數限制較少,通??刂圃?00字以內即可,主要是仿寫句子、段落、對人事物的細節描寫等。由于寫作時有較好的參照,且寫作任務比較輕松,沒有十分生硬的、條條框框的約束,因此學生寫作積極性會明顯提升。而隨著寫作經驗的不斷豐富,他們的寫作能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較好的發展。有了這樣的基礎,今后語文寫作中便可以擺脫無話可說、無物可寫、無感可發的尷尬局面,寫出更多個性鮮明、內容生動、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優秀文章。例如教學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羚羊木雕》,通篇敘事的過程中貫穿著完整的感情線。對于初中生來說,很多都有過與文章小主人公類似的經歷,即父母站在家長的位置強制要求孩子做一些不喜歡、不想做的事,忽視了孩子的情感,要求孩子絕對服從。雖然從家長的角度來說,事情情有可原,但是對于處于身心重要發展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看中的情感、事物的價值與家長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對家長的一些要求會感到傷自尊,不被尊重。在教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便可以根據小主人公的這一經歷,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是否遇到過類似的事情,當時是怎樣解決的,自己在整個事件中有哪些思想活動等。閱讀完課文之后,教師便可以給學生布置課下寫作任務,讓學生給予自身曾經的尷尬經歷,寫一篇不限字數、不限體裁的作文。為了使學生寫出的文章更加有血有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羚羊木雕》這篇文章的敘事手法、感情線等作為參照。另外也可以拓展一些類似的課外閱讀資源,使學生的情感變得更為豐富,掌握更多好的寫作手法、技巧。這樣的寫作訓練任務,能夠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從學生記事以來,已經積累了較多的生活閱歷,教師要做的,是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閱歷進行回顧,在回顧中獲得更為深刻、豐富的感悟。這些都是重要的寫作素材,能夠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通過閱讀,激活學生情感

一篇優秀作文,必然是富含情感的,只有作者將語言文字賦予情感,才能夠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共鳴。另外,抓準文章的情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若學生能夠較好的體會文章中蘊含的各類情感,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的思想品質、人文素養等得到較好的培養。當學生通過語文閱讀使自己的情感時間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在閱讀他人的文章時能夠產生更強烈的共情心理之后,他們也會自然而然地將豐富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白,情感是作文的靈活,沒有情感的文章,即便辭藻再華麗,也是虛有其表,難以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而一篇融入了真情實感的作文,即便語言平淡無奇,也能讓讀者從中發現新大陸。為此,教師要將培養學生情感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挖掘課文中蘊含的各類情感元素,通過啟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思考,營造直觀情境等多種方式,將學生的情感激活。在學生深入感悟課文蘊含的情感之后,不但能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發展學生多方面素質,使學生在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下,成長為更好的自己。例如教學八年級語文《背影》。這是現代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現代散文,以父親送他去車站時為他買橘子時的背影作為情感主線。其中父親奔喪回家這一事件的相關情節是描寫父親“背影”的重要鋪墊,能夠更好的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父親為作者送行的情景,則將父親“背影”的描寫作為了中心點,突出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文章中“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等處的描寫,能夠有效調動讀者的情感,將讀者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引發讀者的共情心理。教師應及時抓住這樣的細節描寫,讓學生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回憶自己與父母的點滴小事,更好地去體會、感受親情。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應景的影視、動畫片段、圖片等,進行濃濃的教學情境的營造,使學生的情感被充分激活。久而久之,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會獲得更豐富的情感積累和體驗。這也是語文寫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寫作積累。教師則需要加強對學生寫作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寫作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不斷豐富自己的作文內涵,提升作文質量。

4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過少,即便掌握了較多的寫作方法、技巧,也難以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為此,教師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養成積累素材的習慣。以課文閱讀教學為例,對于文章中出現的一些好的詞句,讓學生養成摘抄習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用語的精妙之處,加深記憶,在正式開展一篇文章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些留白填空題。從課文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將其中用語精妙的地方突出,讓學生想一想這些地方應當如何去寫。在閱讀教學中,讀到相應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將作者的文字與自己填寫的內容進行比較,說一說哪種寫法更好,為什么?能否將作者的用語換為其他內容?在這樣的引導之下,可以讓學生被作者的文學造詣所折服,同時也可以吸收更多寫作經驗,從仿寫開始,逐漸達到靈活應用的程度,使吸收的各類寫作知識、掌握的各種優美詞句等能夠真正成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在寫作中可以做到信手拈來。另外,當前的語文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開展課外閱讀則是發展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比較提倡讓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初中主要以名著閱讀為主。教師要對學生的名著閱讀做好組織、引導,使學生能夠從名著中得到更多的收獲。例如閱讀《朝花夕拾》,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寫一寫自己的讀書心得。對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好標注,在筆記中寫下自己存在的問題,在班級讀書交流會中向老師、同學請教,共同就某些問題展開分析探討。這樣能夠使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更為深入,同時也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增加有益積累。教學八年級語文《蘇州園林》的時候,課程伊始,教師先給學生出填空題,如“沒有修剪得像______那樣的松柏,沒有_______似的道旁樹”。讓學生通過思考,填寫下自己的答案。在閱讀到這部分內容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幫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描寫畫面的生動性,用語的精妙性。隨著這樣的學習經驗不斷增多,既讓學生積累更多詞匯、語句,又有助于培養學生寫作時用語的“推敲”意識和能力??傊?,在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對于閱讀、寫作這兩部分教學內容的關系應當有正確的認識,即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的讀寫結合教學,使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目標獲得更好的落實,讓學生的核心素養獲得有效發展。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打牢語文基礎和素質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喬立宏 單位:鎮原縣武溝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