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時間:2022-06-10 15:09:12
導語: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時期背景下,將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有效融合,不僅符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創新和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得以充分落實的必然性要求以及現實性需要,主要圍繞當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路徑展開深入性探究,希望能夠為相關單位及工作人員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路徑
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學生教育管理一直都是高校教育體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通過該項工作的實施與開展,能夠有效提升我國高校學生日常行為的規范性,更好地促進我國高校各項工作的順利落實。在新時代發展的激流中,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融入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對高校以及高校學生的長遠發展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還可以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使學生擁有嚴于律己的意識,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約束,為高校全面發展建設提供有利契機,同時還能夠有效推動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一)更加符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近年來,我國高校為了能夠培養出更多適應管理服務、建設發展和生產一線的創新型人才,提高人才資源的專業性與發展的實效性,就必須不斷強化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通過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深度融合,一方面可以做到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相符合,另一方面能切實提高高校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的綜合素養以及創新創造能力。與此同時,在德育理念的積極引導之下,還能夠積極提高高校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學校在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進行融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思政教育要求,積極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理念,對學生在思政方面的綜合素養進行科學培育,通過這種途徑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內容進行有效豐富,培育高校學生積極向上的人格品質與思想修為。與此同時,學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融合,還可以更好地維護高校的教學秩序,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夠朝著合理化、科學化的方向健康發展,為高校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提供最大程度的精致化服務,使高校學生能夠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提高我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
(二)與思政教育改革要求相符合
高校各項工作的實施與開展都需要對黨的報告進行系統學習并且還要做到切實貫徹落實,從而有效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同時還要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相關內涵,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要求加以明確,促進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和高效作用,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內容、計劃和目標進行明確制定,要打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深度融合,對傳統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和缺陷進行彌補,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率和質量,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價值觀念。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還能對學生實施德育,既與教育改革特征相符合,同時也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拓寬了思政教育空間和范圍,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全方位滲透到高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凸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養和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高校還可以成立思政工作小組,及時了解和發現學校在學生教育管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之處,確保高校各項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落實的現實要求
現代化高等教育十分推崇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觀念,就目前而言,我國很多高校都已經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在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當中得以深化,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重點強調的是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主體性發揮,與此同時,在具體的工作實踐當中,也更加強調和注重學生的個體需求和意見,要在充分重視和了解學生群體感受的基礎上,保證高校相關工作質量和成效。要想更好地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高校必須要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加以轉變,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以強制化管理為主要管理原則,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加以融合,不但有效改善了以往的強制化管理方式,還有利于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實。在實踐過程當中,通過向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規范學生的各種行為,使高校學生能夠積極踴躍地配合學校和教師開展各項工作,在深入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教育教學理念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水平[1]。
二、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相互融合過程中面臨的困境
首先,根據當前現狀來分析,我國很多高校在將學生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過程中,普遍都會出現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足的問題,而且高校教師通常也很難找到恰當的時機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當中,從而直接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實際價值。究其根本,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高校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當中都沒有能夠建立完善的體系制度,與此同時,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部署方面也比較缺乏合理性,管理責任具有明顯的缺失,管理控制的內容在分配上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育管理者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的積極性,個別教育管理者還會因為工作實踐經驗的缺乏,而無法勝任當前的教育管理工作崗位。與此同時,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過程當中,由于教學管理的工作職責落實情況較差,且教學管理者之間缺乏積極有效的配合,因此,在學生教育管理的工作當中,很難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造成了直接性的影響[2]。其次,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十分顯赫,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能夠有效提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質量。但是就當前實際發展現狀來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偏低,仍然沿用以往的批評和說教的方式,不僅難以取得理想化的教育管理成果,還會使學生出現厭煩和逆反的不良情緒,這不利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作為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量較大,而且普遍沒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因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的了解較為匱乏,并不能將其很好地滲透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當中,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和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最后,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網絡一體化時代,很多網絡平臺與媒介在互聯網技術的高效作用下不斷繁衍生息,社會信息量逐漸出現暴漲的趨勢,借助互聯網與新媒體技術的高端力量與強效優勢作用,全世界范圍內的網絡用戶都可以進行線上溝通和交流,信息傳播的范圍也在以最快的速度不斷擴大。在這種社會發展的背景下,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思想潮流,其中也包括很多歪風邪念污濁著網絡空間這個大的虛擬社會環境,如果高校學生思想還沒有達到一定成熟的狀態,容易受到這些不良文化思潮的影響,改變學生對事物所持有的正確價值取向。同時,借助網絡技術的強力支持與高效作用,很多國外的思想潮流也會不斷涌入我國的社會思潮中,由于我國高校的學生對西方的文化思想缺乏正確的認知和理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在各種歪風邪氣的氛圍中迷失自我,而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融合也必然會造成負面效應,甚至還極有可能會進一步阻礙到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3]。
三、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徑
(一)對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模式進行科學創新
高校要想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進行科學創新,首先要做到強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改變傳統僵化的教育教學方式,為學生創新教學環境與教學氛圍,在全新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當中,學校必須要強化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使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能夠成為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正確引導,提升我國高校學生對教育管理工作的認同感,在這一過程中,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講解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教育組織進行科學性的創新,轉變以往的“灌輸式”教育教學模式,多為學生提供具有實踐性的教學平臺,挖掘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問題的潛力。作為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員,必須要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實效性,要抓住恰當的時機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懷,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讓高校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作用和重要意義。除此之外,我國高校在對學生教育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的過程當中,還要積極對教育管理機制進行科學合理的建立,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任務進行科學安排與合理規劃,明確劃分教育管理工作人員的相關責任與業務范圍,使我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各項工作都能夠找到專門的負責人執行與解決[4]。
(二)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我國在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信息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并且信息技術也逐漸開始在社會各個行業和領域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信息化時代,我國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也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高校在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過程當中,要積極借助網絡技術的優勢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使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具時效性。第一,高??梢詫€上教育管理平臺進行有效開發,設置學生教育管理的相關模塊,對相關管理機制和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建立,舉例來說,高校教師可以嘗試將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知識內容積極融入學生教育管理模塊當中,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兩者產生教育合力,從而實現對高校學生的高效引領。第二,積極應用各種現代化先進科學技術與網絡技術,對高校學生群體的生活和學習狀態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及時掌握和了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動態變化以及學生的現實需求,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項內容進行合理化改進,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提高我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水平。除此之外,高校教師還可以借助微博、QQ、微信公眾號等社交網絡平臺的優勢作用向學生發布一些正能量的消息和新聞,進而更好地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廣度和深度[4]。
(三)積極轉變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員的思想認知
新時期發展背景下,高校要想切實強化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還需要對廣大教育管理工作人員的思想認知加以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將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當中,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作為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人員,要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科學性創新,改變曾經以說教形式為核心的思政教育行徑。與此同時,高校教育管理目標的設定,必須要與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息息相關,要切實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教育管理的目標進行設定。在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當中,教育管理工作人員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和時間較多,而這也正是對學生實施和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時機,同時也更加便于教育管理工作人員了解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動態和現實需求,對教育管理目標的設定有很大的幫助。隨著現代化社會對人才發展要求的不斷提高,作為高校教育的管理工作人員,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和生活學習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日常工作與實踐當中,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員還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功能與作用,并要找準時機,將其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有效融合,從而進一步全面提高我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5]。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圍繞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展開深度探究。新時代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要不斷創新,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符合創新型人才培養和思政教育改革要求,又有利于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落實,因此,高校必須要為兩者融合開辟道路,清除阻礙,從而更好地確保相關教育管理工作的妥善落實。
參考文獻:
[1]劉寧馨.新時代高校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的路徑探析[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20(3):261-262.
[2]崔發展,閆泓竹.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探析[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8,28(4):97-102.
[3]王豐昌,張天簫.借助媒體融合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0,26(4):65-48.
[4]趙亞元.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第二課堂教育深度融合路徑探析[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23-56.
[5]劉強.宿舍管理和感恩教育雙重視閾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29):27-48.
作者:季一飛 朱貴喜 單位:鐘山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談藝術節日運動的形成與發展
- 下一篇:職業學校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