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06-14 08:40:44
導語: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2018年正式提出“新文科”概念以來,新文科教育理念已然成為當今高校教育領域的熱門研究課題。2020年11月3日,全國有關高校和專家齊聚中華文化重要發祥地山東,共商新時代文科教育發展大計,共話新時代文科人才培養,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作為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入研究教育部有關方針政策,積極迎接新文科教育理念對學科及專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為培養新時代文科人才貢獻一分力量。新文科背景下,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是地方高校適應新時代社會要求的關鍵所在。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首飾設計專業具有十分明顯的學科交叉特征,這與新文科的內在理念不謀而合,所以將首飾設計專業作為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條有效路徑。因此,地方高校應牢牢把握新文科建設的契機,對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與實踐,推動首飾設計專業教育的特色發展,提高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培養珠寶首飾相關行業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一、新文科背景下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蓬勃發展,人類實現了很多技術突破,如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技術、5G等。這些科學技術的應用給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模式和價值觀造成深遠的影響。新文科教育理念在當今世界科技革命浪潮的強勁推動下應運而生。設計教育作為經世致用之學,勢必要深入分析應對國家新政策、社會發展新需求帶來的挑戰。在新文科背景下,發現當前我校的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較為傳統,并不能滿足新時代發展以及行業新需求,所以需要進一步優化改革。
(一)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脫節
為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新文科建設的立項要點在于順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在首飾設計專業領域,探索首飾設計專業與跨專業、跨學科門類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建設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路徑。現如今,珠寶設計軟件JewelCAD、3Design,3D打印技術、攝影等新技術蓬勃發展,使珠寶首飾設計行業日新月異,而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各行各業對傳統意義上只會手工設計的人員需求逐步下降,對既具備首飾加工專業知識又具備電腦軟件操作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求賢若渴,以至于具備電腦設計軟件技術的人才逐漸跨行至首飾設計行業,取代傳統需求所培養的首飾設計專業人才。然而設計學一直是文科藝術生高考志愿填報的熱門專業,但從近幾年我校統計的應屆畢業生就業報告來看,首飾設計專業應屆生的就業率并沒有明顯提高,這是由于當前我校首飾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及實現途徑方面存在不足,致使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缺乏亮點,無法滿足珠寶首飾行業人才需求。新時代的科技進步促使首飾設計內容的創新,如何順應新時代社會發展潮流,重新制定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滿足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珠寶首飾相關行業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是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重點解決的問題。
(二)課程思政建設不受重視
現如今,設計學專業學生普遍存在文化自信薄弱、文化素養不足、社會責任感缺失等問題。一方面,由于對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色認識淺薄,靈感匱乏,文化內涵挖掘不足。另一方面,盲目模仿西方外來主義風格,缺乏創新。這主要是由于目前地方高校的首飾設計專業教育只注重專業技術的傳授,而在課程思政教育以及職業道德教育方面沒有實現有機融合。雖然近些年教育部大力提倡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以及職業道德教育,但部分專業教育者并未真正意識到其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整個設計行業的靈魂,重視思政教育是目前我國設計行業整改的迫切要求。因此,地方高校應將思政教育融入首飾設計專業課程中,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職業道德水準、精神文明素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
(三)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陳舊
優化改革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路徑。高校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的知識、能力以及素質要求需與課程體系的設置有機融合。目前,我校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基本上是依照傳統的公共基礎課、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這幾大模塊設置,而跨學科、跨專業課程較少,由此導致學生綜合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由于在首飾設計專業課程設置上不能緊跟行業發展進程,包括未能及時跟進首飾設計領域技術前沿,未能依據新時代產業發展與行業需求來更新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未能設置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相互交叉融合的新課程。有部分課程與課程之間界限劃分不夠明晰,導致課程內容重復、冗長,還有部分課程,特別是人文素養類課程,課時少,且缺乏實踐環節,導致學生淺嘗輒止,理論與實踐脫節。課程的設置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所闡述的目標并不契合,對學生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應用能力、民族文化傳承意識和國際化視野培養嚴重缺失,有的課程還停留在理念建設的雛形階段。
二、新文科背景下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思路
(一)人才培養目標要堅持守正創新
守正創新要求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在新文科背景下應做到兩手抓,一手抓傳承,一手抓創新。近年來,現代設計領域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運用現代的設計理念及設計方法,創作出反映現代人生活需要和審美理想的作品。因此,守正創新體現的是新文科背景下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要緊隨時代發展潮流。與新文科背景下首飾設計專業比較,傳統的首飾設計專業教材與課堂授課幾乎采用西方國家的學科理論和案例,致使教師和學生的知識結構西化比較嚴重。切實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是新文科建設理念的核心內涵。因此,在設計領域,我們應該樹立文化自信,不斷探索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有效路徑。
(二)人才培養目標要堅持價值引領
設計人員在行業中要獲得長久發展,不僅需要專業的知識技術能力,還需要自身的職業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要強化首飾設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理念,結合學校課程思政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需要將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與法治意識作為重點內容,以切實提升高校育人質量。作為首飾設計人員,應秉承工匠精神,具體表現為從首飾的創意到加工的每一環節,都要做到專心致志,精益求精。從人才培養方面來看,工匠精神就是培養學生干一行愛一行,務實肯干、精雕細琢的敬業精神以及開拓創新的探索精神。這與新文科建設發展理念不謀而合。
(三)人才培養目標要堅持分類推進
《新文科建設宣言》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文科教育發展之路,就要堅持分類推進。要根據各學科專業特點,結合行業領域特定問題,促進八大學科門類特色發展,實現文史哲促人修身鑄魂、經管法助力治國理政、教育學培元育才、藝術學美人化人。藝術學美人化人,其實強調的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缎挛目?a href="http://www.trq119.com/article/756445.html" target="_blank">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在重點領域分類推進研究與實踐中,分析了藝術學領域新文科建設實踐的重點。首飾設計專業作為藝術學體系中的一個子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中強化學生應達到的專業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的同時,更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積極抓住當今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給設計領域帶來的機遇,汲取國內外行業中設計與科技有機融合的典型經驗。通過調研分析行業市場需求,關注設計在文化和科技等領域的行業需求,落實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三、新文科背景下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路徑
《新文科建設宣言》提出,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應用型復合型文科人才。因此,結合我校設計專業實際情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新文科背景下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革新和優化。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基于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與產業需求出現脫節的現狀,新文科背景下人才培養目標應為:培養遵紀守法,具有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掌握珠寶首飾產品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及產品設計實踐的基本能力;擁有現代信息技術和跨學科融合能力,為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培養珠寶首飾相關行業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在此基礎上,首飾設計專業要把握新文科背景下對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以“互聯網+”時代下的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發展專業內涵為主線,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根本,基于專業特色,立德樹人,守正創新,開展“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開設在線虛擬仿真課程等,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在改變傳統教學理念的同時,將首飾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進一步具體細化,滿足社會各種人才需求。首飾設計專業教師在課堂授課時,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為主要方向,并體現首飾設計專業與多學科交叉融合。首飾設計專業負責人需在整合自身專業特色和既有資源的基礎上,對目前市場上首飾設計人才需求的劃分進行多方調查,把握行業發展趨勢,結合國家方針政策,明確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進而科學地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彰顯新文科背景下的專業特色,推動首飾設計課程與經濟學、心理學、民俗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跨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從而提高首飾設計人才的培養質量,滿足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堅持立德樹人,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主動適應國家引導地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新形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快轉型發展。地方高校應當強調職業道德教育、思想道德素質、法治意識三者融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專業教師在講授設計學概論、工藝美術史、珠寶首飾市場營銷和首飾制作工藝學等必修專業課程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利用超星學習通、慕課等在線學習平臺,將首飾領域中的典型案例作為專題導入課堂,如觀看“工匠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的視頻等,讓學生潛移默化地養成謙虛謹慎、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風,樹立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喚起家國情懷與增強民族自信。在首飾設計專業培養方案中,重新優化首飾設計專業課程設置,在開發新課程改造老課程的同時,結合設計領域發展前沿,合理地補充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注重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時代新人。引導教師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質量和提高應用型課程建設上,加強課程思政工作體系建設,實施課程思政提升育人質量工程,增強專業課教師融合知識、能力和價值引領的育人本領,引導全校教師實施課程思政改革。
(三)更新專業課程體系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對設計學人才的培養,不應局限于設計學,更應使學生在掌握經濟學、心理學、民俗學、歷史學等基本知識的同時,增強借助計算機完成設計等輔助工作的能力。探索新文科建設和“專業認證”工作建設。制定基于產業發展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遵照新國標,落實修訂首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根據畢業要求配置課程體系、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實驗、實習、實訓、科研創新活動、競賽、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社團活動、校園與班級宿舍文化等多個支撐點。注重應用,不斷加大實踐學分比例。實行“3+1”產教結合,切實進行校企融合模式的實踐探索。結合我校目前與中國知名企業旭平首飾股份公司聯合共建的寶石現代產業學院,總體采用“3+1”的培養模式:前三年學生在學校校園內,側重于構成基礎、理論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同時進行企業級產品開發和管理軟硬件平臺訓練,最后一年學生在多家旭平對接企業實習,深度融入相關首飾開發企業,接受面向企業的技術和流程操控實訓,并通過“雙師制”,在企業完成本科畢業設計。實踐證明,這種培養模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國內珠寶首飾產業人才培養體系樣板,而且引領了國內首飾設計新文科的發展,同時為培養稀缺的珠寶首飾專業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金江波,張習文.引領與融合:新文科建設語境下的“新美育”建構思考[J].裝飾,2021(7):18-25.
[2]周星.新文科視域:藝術學科發展點、線、面建設景觀[J].藝術教育,2020(12):12-17.
[3]樊麗明.“新文科”:時代需求與建設重點[J].中國大學教學,2020(5):4-8.
[4]樊麗明,楊燦明,馬驍,等.新文科建設的內涵與發展路徑(筆談)[J].中國高教研究,2019(10):10-13.
[5]王兆云.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中國精神的構筑指引[J].人民論壇,2019(3):132-133.
作者:劉盈盈 單位:梧州學院寶石與藝術設計學院
- 上一篇:遠程開放教育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
- 下一篇:高校能源環境類專業本科教育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