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
時間:2022-06-15 15:22:23
導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混合式教學有助于將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凸顯線上+線下的教學優勢,能引發學習者進行深度學習,也是目前課程改革的熱門方向之一。但具體實踐中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設計,導致線上線下教學兩個環節割裂開來,無法真正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心理情景劇為載體,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型,分析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滿意度進行的調查,分析學生對課程教學總體滿意度、混合式教學模式對自身幫助程度、教師教學能力、教師混合式教學方法、慕課系統等方面的態度,以期了解以心理情景劇為載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效果,真正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關鍵詞:心理情景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混合式教學
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在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質量,各高校教師都在積極探討如何在大數據、云計算背景下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而如何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深度融合成為了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重點與難點。心理情景劇作為一種學生團體自我教育方式,通過學生挖掘身邊的心理困擾與心理問題,自編自導自演,引發共鳴、釋放情緒、解決心理困擾及問題,提升心理素質。
一、以心理情景劇為載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本文基于國家社會需要、行業職場需求、學校辦學定位及學生發展期待四個方面明確培養目標,聚焦成果導向,強調能力本位,圍繞“主題教學+隨堂考核”確定教學內容,強調多元化考核方式,以心理情景劇為載體,依托超星學習平臺,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融合,將心理健康基礎知識理解掌握與“活題”考核學生應用能力教學模式構建起來,實現應用能力培養(詳見下圖)。
(一)培養目標確立
教育應該提供學生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應該圍繞大學生現在及未來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來確定。從國家社會發展層面、行業發展與職場要求、學校辦學定位及個人發展期望四個方面來確定教育教學目標。根據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通過“四體一位”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明顯增強,心理健康素質普遍提升。行業發展與職場需求則要求大學生具備較強的心理適應力、自我調節能力,掌控自我情緒,具有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積極完善自身人格。筆者所在學校為國家首批應用技術大學試點高校,廣西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單位,辦學定位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大學階段處于學校到社會的過渡期,需要大學生適應環境、健全人格、開發潛能,促進心理發展,實現個性化與社會化的和諧統一。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主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目標應該圍繞以上四個目標來確定,具體為:一是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及心理健康意識的樹立,二是心理健康情感反應,三是心理健康意志過程,四是心理健康行為方式。
(二)畢業要求
根據培養目標確定大學生畢業要求,主要體現在心理學有關理論和基本概念的識記與理解,掌握心理調適技能,具有心理健康發展的自主意識和較強心理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三)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基于成果導向,為實現教學目標而設計適宜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實施環節。由于學生心理狀態具有動態化發展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根據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普測、心理咨詢反饋等重構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分為“八大學習主題+一次隨堂考核”,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其中線上課時為14,由學生在超星慕課系統自主學習。線下課時為18,分為“八大學習主題+隨堂考核”。線上線下學習主題保持一致,但側重點不同。線上學習主題主要圍繞心理健康基本概念及理論解釋,線下課堂教學活動由教師以討論、角色扮演、心理測評、心理體驗等教學方式開展。具體設計如表1所示。
(四)教學評價
解構原有以卷面考試為單一目標的傳統考核方式,重構以過程性評價、心理情景劇展演為主的注重應用能力的多元化考核方式。過程性評價包括網絡學習、課堂表現、作業、考勤,終結性評價采用心理情景劇展演方式,以“活題”形式考核學生運用心理健康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效果的現實審視
(一)教學效果調查
本次調查采用網絡問卷方式進行,調查對象為南寧學院2020級本??茖W生,發放問卷399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其中男生185人,占調查總數的46.37%,女生為214人,占調查總數的53.63%,男女比例適當。35.84%的學生對課程教學滿意度的綜合評價為“很滿意”,46.62%的學生對課程教學滿意度的綜合評價為“滿意”。課程教學綜合評價“很滿意”和“滿意”的學生人數達到82.46%,說明學生對以心理情景劇為載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綜合評價較高。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生自身幫助程度中,27.57%的學生認為對自身學習興趣、學習動機非常有幫助,26.82%的學生認為對自己掌握心理健康知識非常有幫助,27.57%的學生認為對自己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非常有幫助,28.32%的學生認為對自身長遠發展非常有幫助,27.57%的學生認為對自身團隊合作能力非常有幫助,27.82%的學生認為遇到心理問題時能進行自我調適或尋求幫助,27.82%的學生認為對掌握人際溝通、情緒管理、自我完善等技能非常有幫助。而認為對自身提升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掌握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自身長遠發展、團隊合作能力、遇到心理問題時能進行自我調適或尋求幫助、掌握人際溝通、情緒管理、自我完善等技能比較有幫助的比例分別達到43.36%、46.62%、44.36%、44.86%、47.12%、47.37%、46.62%,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對自身有幫助的學生比例達到70%以上,說明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健康自我意識。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方法的評價
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思維能力、網絡教研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很滿意的學生比例為32.58%、30.58%、30.83%;很不滿意、不滿意及一般的學生比例為22.3%、24.05%、25.56%。這說明教師在混合式教學能力上仍然存在不足之處。對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有機融合、課上注意引導并培養學生思辨能力、鼓勵引導學生參與網絡的評價中分別有29.57%、30.58%、29.57%認為很滿意,而認為一般的比例為23.56%、21.3%、24.81%。經過訪談得知,學生對教師引導線上與線下有機融合的力度不夠,導致學生在自主進行網絡學習時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并且感覺到網絡學習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采用討論互動式教學方式,由于學生課前并未完成網絡自主學習,其頭腦中對教師課堂授課內容未有儲備,導致課堂討論互動式教學并未達到預想中的效果。
(三)對超星慕課系統的評價
超星慕課系統是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的平臺,但是學生對平臺運行、平臺中的教學內容等方面評價不高。38.1%的學生認為學習太忙,沒有時間課后在平臺自主學習,因此導致學生網絡學習中存在刷課現象,并且在教師課堂授課過程中一邊刷視頻一邊聽教師授課。19.05%的學生認為登錄平臺存在困難,宿舍難以上網。37.09%的學生認為微課(或視頻)實用性不強,對學習幫助不大。16.04%的學生認為平臺內容更新較慢,不能體現學科動態。20.55%的學生認為平臺資源不夠豐富。20.3%的學生認為平臺學習活動不夠豐富。26.82%的學生認為平臺中師生交互不多。38.35%的學生認為微課(或視頻)課時過長。
(四)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質量提高的效果
學生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對自己的學習質量有所提高的環節有:線下小組討論(46.12%)、討論區同學答疑及討論(44.11%)、在線觀看視頻(40.85%)、教師課堂答疑(39.1%)、線下角色扮演及心理測試(38.6%)、在線教師答疑(36.34%)、在線習題訓練及即時反饋(33.08%)、線下自主探究(32.33%)、課堂深入講授(31.08%)?;旌鲜浇虒W模式中,學生喜歡線下教學活動多于線上網絡自主學習。
(五)心理情景劇作為期末隨堂考核方式的困難及學生的收獲
本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解構單一考核方式,重構以心理情景劇為載體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注重過程性考核和“活題”形式的終結性考核。學生認為在心理情景劇考核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是:演技不夠(67.42%)、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夠(53.88%)、心理學知識掌握不夠(48.87%)、隊友之間的配合不好(44.61%)、寫作水平不高(43.61%)。但談到心理情景劇活動中的收獲,65.41%的學生認為鍛煉膽量,64.16%的學生認為掌握了調節心理的方法,63.41%的學生認為同學間感情變好了,61.15%的學生認為增強了自信,54.64%的學生認為學會了處理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52.63%的學生認為心情更加愉快。
三、基于以心理情景劇為載體提升心理健康課程效果的改進措施
(一)整合線上線下優勢,拓展學生深度學習
1.以OBE為理念,更新課程教學目標OBE理念是一種以成果為目標導向,以學生為本,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進行課程體系建設理念,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1]。根據OBE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及心理健康意識的樹立、心理健康情感反應、心理健康意志過程、心理健康行為方式四大目標,聚焦學生完成學習過程后應該達到的最終學習成果(畢業要求),采用逆向思維進行課程設計,并分階段對階段成果進行評價。畢業要求與課程目標對應關系見表2所示。2.把握新媒體時代優勢,加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想要發揮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需要把握新媒體時代的優勢,增強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信息技術能力。教師在課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的思維能力、網絡教研能力、信息技術能力等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動機,以及對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和心理調試技能的掌握等。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應堅持校級—院級—基礎教學組織(教研室)—教學團隊—教師個人“五級聯動”培養。校級層面探討教學能力對課堂質量的影響及作用機制,構建適宜的教學能力發展培養模式,從校級層面推動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院級層面組織落實教學能力發展培養模式,可采用培訓、外出考察學習、專題講座、優秀經驗分享等方式推動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落實;基礎教學組織(教研室)可通過教研室研討會,備課會等方式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特別是通過老帶新,加強老教師與新教師的思想交流;組建教學團隊,共同商議確定信息化時代下教學大綱、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等,發揮集體智慧形成完善的教學過程;教師個人緊跟時代潮流,更新自我教育理念,積極主動進行信息化技術的學習。3.優化超星系統平臺,及時更新平臺教學內容線上課程的最大優勢是突破教學時空限制,充分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便于學生在課前課后進行碎片化、可重復式的學習,要充分發揮線上課程學習優勢必須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2]。針對目前超星系統平臺存在的登錄延遲、平臺內容更新較慢、平臺學習活動過于單一、平臺無法很好地實現師生互動等問題,教師需要依托教學團體和教研室的力量進行線上課程優化,在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呈現符合大學生心理需求的課程內容,以學科知識為基礎展開,緊扣學生心理狀態,緊跟心理學理念的更新。
(二)以心理情景劇為載體充分發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
心理情景劇是一種由學生自導自演的團體自我教育活動,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不可代替的優勢,通過設計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模式,以心理情景劇為載體,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融合,教師示范引導和學生主動學習相結合,更好地發揮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優勢[3]。以心理情景劇為載體,相當于以“活題”形式考核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應用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為了更好地發揮心理情景劇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一方面需要將心理健康知識性考核通過線上測試進行,另一方面需要小班教學,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心理情景劇續寫及現場表演。由教研室組織教師根據大學生心理狀態及日常常見的心理現象編制成心理情景劇劇本,各小組圍繞所選擇的劇本內容進行續寫,真實反映大學生的心理沖突,重點描述主角的心理困惑及問題的解決過程,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融入心理調適方式的運用,并且對表演、道具準備、時間、存檔資料均作出明確要求。期末隨堂考核成績以分組任務形式在超星學習平臺進行,以綜合評價體現,教師評價占70%,組內互評占20%,組間互評占10%。具體評分標準如下。1.所續寫內容健康向上,具有創新性,有亮點,能綜合運用所學心理健康知識及心理調適技能解決實際問題。(10分)2.圍繞所選擇的劇本內容進行劇本續寫,真實反映大學生的心理沖突,生動刻畫心理困惑或心理問題(不能寫科幻、寓言等脫離現實的題材),重點描述主角的心理困惑或問題的解決過程。(15分)3.劇本格式規范,劇情完整連貫,反映心理問題的出現、發展、高潮與解決等。(15分)4.演員表演生動自然,貼近角色,演員間配合默契,體現了一定的整體表演效果。(20分)5.演員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10分)6.根據劇情,準備適當的道具、配樂等,能很好地與劇情相協調,表演脫稿。(10分)7.在事件處理的過程中,運用了一定的心理劇技術進行表現。(20分)以上評分標準既注重學生小組對所選劇本續寫質量的考量,也注重學生對角色的理解與演繹,同時兼顧小組成員之間的默契與溝通合作能力,能充分滿足培養目標要求。
(三)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學生心理素質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要求,“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看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導致多元化文化衍生,大學生容易出現迷茫、焦慮、抑郁等情緒,這就需要高校心理育人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最終目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及終身學習意識,深植家國情懷,培養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潛能,培養自信、友善與團隊協作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具有奉獻、平等、尊重、文明的積極品質。
參考文獻:
[1]柏晶,謝幼如,李偉,等.“互聯網+”時代基于OBE理念的在線課程資源結構模型研究[J].中國電氣教育,2017(1):64—70.
[2]王紅彬.混合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9(13):103—105.
[3]傅幼萍.“心理情景劇”引入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探索[J].科教文匯,2016(1):140—413.
作者:傅彩虹 單位:南寧學院
- 上一篇:本科師范院校新師范教育實踐路徑
- 下一篇:數字化角度分析攤販經濟發展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