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思維在敦煌文創產品設計的運用
時間:2022-06-15 15:51:51
導語:創意思維在敦煌文創產品設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博物館紛紛一改日嚴肅形象,通過各種媒介和技術手段,以全新姿態進入年輕人的世界,尤其是正在快速發展的新文創產業形式。本文以敦煌研究院為例,分析創意思維在新文創產品設計中運用的四種運用方式,以及這些運用方式的設計價值,借此向消費者傳遞敦煌文化,并為文創設計產業提供參考,以期最大程度發揮創意思維的作用,最終促使優秀傳統文化受到更多年輕人喜愛,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關鍵詞:創意思維;新文創產品;產品設計
相對于故宮,敦煌文化相對小眾,飄逸浪漫,也更加厚重神秘。但敦煌壁畫如今依舊鮮艷的色彩以及駱駝、飛天、藻井、鳴沙山月牙泉、九色鹿、反彈琵琶、菩薩等等元素,是能讓文創開發者能設計出其專屬的品牌符號和視覺識別系統的優勢。目前,敦煌文化亟需一個好的契合點,讓高冷、抽象的歷史文化接近更多年輕人,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和流行文化結合,這同時也是開發敦煌文創的一大挑戰。
1.創意思維的概念
創意思維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具體運用,應從產品消費者本身出發,創造真正的有意義、實用的文創產品文化產業供給,而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全面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水平與品質,提升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發展新文創做好三點:一是文化內涵要深,二是科技水平要高,三是創意思維要新。文創家、設計師不僅擁有自身創意設想和設計語言,還蘊含著能影響他人的獨特設計思想和價值理念。而從構建知名文化品牌的高度來看,只有達成創意思維的這三個構成,才有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原創。東方傳統文化是人類社會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取得合理平衡的優秀典范,而敦煌文化則是全球一致公認的東方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敦煌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部分,在“一帶一路”與亞投行二者中從文化與經濟層面,促進著新絲路的形成,深入研究敦煌文化、傳承敦煌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創意思維在新文創產品設計中的運用
2.1傳統文化創新運用
當下,創新需要一片發展的土壤。過去,我們的創新多靠舶來,而西方的快餐文化雖然發展迅速,但近年來也有疲軟的情況,而我們的傳統文化,生命力依舊旺盛。傳統文化的創新,激勵文化再生力量。“創新+傳統文化”聯名是一種新思路,有人通過現代游戲將“孔子”作為一檔文化類游戲讓年輕人在娛樂中學習。這就是將傳統與現代傳媒結合的典型,通過輕松的方式激發起觀眾了解傳統文化的興趣。故宮近幾年推出的“萌”系文創產品,俘獲了眾多年輕人的關注與支持,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都體現了換位思考。
2.2關于敦煌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
2.2.1直接引用法直接引用就是直接把現有的自然、人文、裝飾藝術等元素融入到產品的設計中,運用這種方法設計的作品大多數都展現出較為明顯的西方地域文化特色。作為敦煌文創產品,如圖3的“飛天”系列書簽,創意者把飛天的圖案與書簽相結合,產品的型號小巧,方便隨身攜帶,書簽上印有對飛天圖案做出相對應解釋的文字,該創意讓使用者對敦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除此之外,創意者還設計了另一款敦煌文創產品,該款衣架產品依據在生活中人類所必需的產品中融合了敦煌壁畫中的祥云圖案來重組設計,衣架的外部形狀的設計靈感來自祥云的形狀姿態,衣架的特點就是在回旋的尾部能非常有效地減少各個物件的脫下滑落,這樣的設計就可以讓物件穩定地固定在衣架上。2.2.2間接引用法間接引用就是把關于敦煌文化的元素用比較委婉、含蓄的方式來表達并且應用到實際。這種設計方法與直接引用法相比比較復雜,產品的實用性和審美性運用這種方法都有可以體現出來,這種方法在設計層面中屬于比較高水平的方法。例如創意設計作品“觀魚香臺”,這款作品使月牙泉與建筑物相融合,讓建筑物和月牙泉之間產生共鳴,兩者相互影響與共鳴。此作品動靜結合,以煙霧代替泉水,塑造出禪的意境。2.2.3用戶需求設計運用在《用戶力》一書中,作者對郝志中先生體現出用戶需求的發現、分析和表達進行了十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在實際應用中,產品經理會根據日常的觀察來進行數據分析,通過自身的經歷進而發現用戶問題,與此同時進一步對問題進行聚焦,分辨出“粉絲用戶”和“真實需求”。用戶最根本的需求促進產品功能設計,滿足用戶切實需求:首先要先滿足目標用戶和普通用戶的大需求,再滿足粉絲用戶的大需求,當基礎的大需求滿足后,就要集中滿足對于此產品忠實粉絲用戶的大需求,進而突出產品的競爭力。2.2.4交互體驗設計運用文化與創意是文創產品的核心,產品通過發現、創造、創作和創新提升產品的附加屬性,交互體驗設計的運用主要包含文化創意內容與硬件載體。在這中間,文化創意內容就是文創產品的核心,但它無法跳脫產品本身而存在的載體存在。產品的一般的共性賦能“文化的符號”在文創產品上更加明顯與突出。2.2.4.1利用感官交互體驗設計增強文化印象設計師通常采用感官交互式的體驗設計,這種設計可以使用戶全面、細致地體會文化創意產品的美學風格,并且還會收獲放松快樂的感官體驗??偟膩碚f,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以及味覺方面體驗感官交互設計是一個需要著手去做的事情。設計師通過對產品的創意設計附加感官功能性,使用戶有著更為詳細與直接的體驗,與此同時感受到“文化符號”的獨特性。例如“管中窺豹”系列襪子就是將感官體驗與徐州當地特色結合在一起,因為管中窺豹就是來源徐州。交互式的“諧音梗”,“豹”富一個好彩頭成為當季的熱銷產品。豹子的形象附加到襪子上,也是文創產品多樣性、生活化、強關系性的體現,可以為“偽生活”文創產品提供可借鑒的典范。2.2.4.2利用情感交互體驗設計引發記憶共情相對于普通設計來說,文創產品更注重的是和受眾感情之間的聯系,進而來給予產品深層次的情感依托和精神內涵。例如,熙攘創客廳“無錫有點兒甜”系列文創產品的設計以無錫悠久的飲食文化為創意點,將飲食文化定義為“甜口”的錫幫菜。產品設計把“甜”作為創意設計的立足點,主要強調以甜味進入口中的口感引發出的心理活動,使之融入以甜為基調的生活態度,因此激發出消費者對產品的回憶、想象和聯想,并通過此類型的產品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價值取向產生強烈的感知共情。2.2.4.3利用信息交互體驗設計強化作品競爭力設計師在“一切皆物聯”依托下,把生活工作接觸到終端產品作為物理性載體進行“文創百態化”進行產品設計,并結合產品使用場景(地區)文化特色定制化服務。緊緊跟隨“元宇宙”的演進與發展,在虛擬與現實世界穿梭,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符號化加入到文創產品設計中,著力打造虛擬歷史文化景點、虛擬人文展覽館、數字體驗中心等。計者通過結合特定歷史文化元素或制定服務內容,并在商業、教育、博物館、展覽等公共環境下借助或聯網的服務與操作,憑借現實空間或虛擬空間的交互體驗方式,把文創作品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傳達給大眾。
3.新文創產品設計價值分析
3.1為敦煌文化注入新活力
當代年輕人更多喜愛新鮮、有趣、刺激的事物,絕大多數的人對于傳統文化相關方面的知識了解甚少,甚至沒有接觸,自然也談不上喜愛。高樓建筑與城市的車水馬龍逐漸淹沒了我們的生活,而正當人們發現傳統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時,故宮、民俗等傳統文化與手藝卻以一種新的形式慢慢走近了我們。移動互聯時代,人人皆媒體,人人皆中心,人人皆渠道。正是這樣的傳播媒介的變革,作為敦煌文創產品的設計師更加應該從當代年輕人的思維與審美出發進行設計。與此同時讓“產品”成為“社交貨幣”屬性,由此產生UGC賺取媒體、國潮文化的盛行正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大體現。將敦煌文創產品走進用戶的私域,進行“免費”的傳播,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敦煌文化,成為設計師的歷史責任。
3.2助力敦煌文化品牌建設
文創產品的爆發式開發與市場開拓了敦煌文化傳播力度,感召更多年輕人關注敦煌文化,了解敦煌文化,自主傳播敦煌文化。塑造敦煌文化品牌形象,提高敦煌研究院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講述敦煌文化的文創品牌故事,傳播核心思想與內涵,用溫暖、有趣的形式貼近受眾的生活,不斷引發品牌與受眾間的共鳴,引導目標消費者主動了解敦煌文化,進行品牌資產創建。
3.3為中小型博物館提供參考
博物館是人民了解祖國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是當代年輕人聚集學習的地方,全國眾多的中心博物館應該放下“僵硬”的展覽。首先,品牌年輕化是當務之急,構建當地文化標志性場所,創建當地特色的“IP”形象,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以“體驗式營銷”為著力點,例如借助“劇本殺”模式,將當地的人文歷史創作出“地區劇本殺”吸引年輕人參與其中;最后,招募年輕的文創設計師為年輕人設計文創產品,借鑒“泡泡瑪特”全球設計模式,創作出“潮玩”,例如徐州博物館“豹子襪子”。中小博物館在社交媒體上也應大有作為,采用“社群營銷”模式,建立其粉絲群,創作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字、圖像、影像進行傳播。
3.4促進社會公共教育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指出,要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敦煌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文化遺存璀璨奪目,保存了大量而豐富的東西方文明交匯交融的人文遺產。敦煌文博會以敦煌為展示大平臺,本身就凸顯了多元、包容、開放的文化特色。挖掘敦煌壁畫豐富的各類象形,例如“飛天”、樂器、服飾等,尤其是在抖音平臺,茫茫沙漠,千年相繼,鳴沙山上,四百洞窟,洞無論大小,墻無論寬窄,每一點空間,每一寸空隙,都填滿了色彩,塞滿了夢想。敦煌“飛天仿妝”、“飛天舞”、《千年の祈り》等廣泛傳播使敦煌文化以更加社交化的傳播,播放量高達1.1次。國內高校也積極參與到敦煌文化再傳播,例如天津美術學院“驚鴻之殿—遇見敦煌最古老石窟”沉浸式影像展更是最為優秀的展覽,使用數字化手段再現敦煌第275窟,成為了一大突破。
總結
近年來,中國提出的建設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可以充分地展現資源數字化、技術智能化和傳播網絡化等優勢,借助公共服務設計思維和流程設計,綜合性地運用互聯網站、智能移動終端、社交媒體和各類創意傳播活動等新型傳播形式,通過設計驅動創新機制,將非遺技藝和作品通過數字化展示實現深度與廣度的傳播,這對提升大眾的參與意識,實現社會利益的最大化都大有好處。圍繞貫徹落實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精神,挖掘燦爛輝煌的敦煌文化,展示其蘊含的中華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讓“千年長存的藝術”成為活化后的“國潮”,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重要的注腳。
參考文獻:
[1]鄧雨欣.敦煌文化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今古文創,2021(3):74-75.
[2]李翔宇,李軼南,魯紅雷.基于當下流行風格的敦煌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1(18):356-367.
[3]張迺英.文化創意產品價值的實現路徑分析[J].社會科學,2012(11):59-66.
[4]李佳歧.設計思維的培養文獻綜述[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3(33):89-89.
[5]錢鳳德,丁娜.青年群體對文創產品的屬性認知與偏好關系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14):236-241.
[6]陳曾.從故宮文創談我國文創產業的創新之路[J].設計,2017,0(19):68-69.
作者:丁太巖
- 上一篇:高等護理教育培訓及人文教育的啟示
- 下一篇:傳統民居三雕元素在室內設計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