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貿互市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6-15 16:13:52
導語:邊貿互市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邊貿互市是保障沿邊地區和諧發展、穩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經濟發展模式。本文對崇左市邊貿互市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仍存在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邊民參與積極性不高、邊貿發展可持續動力不足等問題。為了更好地促進該地區邊貿互市的發展,本文建議崇左市加大基礎建設投入、提升邊民貿易參與度、促進外貿擴量提質發展,以期對崇左市邊貿互市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崇左市;邊貿互市;問題;對策
一、研究背景
由于沿邊地區所擁有的社會建設資源少,條件較差,屬于我國貧困重災區,因而保障沿邊地區的經濟繁榮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對于確保地區和諧、防止返貧而言意義重大[1]。當前,邊境農村地區消除貧困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大部分貧困地區的基本生活問題已經解決,已經開始進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共同致富、縮小收入差距的新階段。根據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沿邊地區在改革開放中的地位大幅度提升,國家將開放發展該地區作為重點戰略。沿邊地區現階段發展經濟的一項重要模式是邊貿互市[2]。近些年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辦法》《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負面清單》等,使其享受到較大的扶持力度。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沿邊地區進一步提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充分考慮邊境地區的資源稟賦、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發展水平的差異,探索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路徑和模式,對沿邊社會經濟發展工作進行統籌推進,協調發展,做好系統設計和制度創新。依托國家強有力的邊貿互市政策,崇左市邊境貿易得到迅猛發展,其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總額在廣西始終保持超過九成的占比,名列全區前茅。2020年全市創造了288.96億美元(人民幣1843.2億元)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在廣西排名第一,這一名次已保持12年,成為我國邊貿第一大市。崇左市通過發展邊貿互市,積極推動了該地區的經濟進步,有利于邊疆地區的穩定,使周邊國家更加友好和睦。然而亦應注意到,因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健全的基礎設施、邊民缺少參與熱情等,影響了崇左市發展邊貿互市的深入性。故依托崇左市當前邊貿互市實際情況,明確其現階段發展中有哪些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對于推動崇左市進一步拓展邊貿互市而言是需要盡快處理的重要問題。
二、崇左地區發展邊貿互市的條件
(一)區位優勢明顯
崇左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與越南交界,形成了533公里長的邊境線,在廣西陸地邊境線中占比為50.76%,是中越重要的商貿通道,亦是中國去往東盟最為方便快捷的陸路途徑。如今已開通五個國家一類口岸(即水口、友誼關、憑祥、科甲、愛店),兩個二類口岸(平而、碩龍)及十四個邊民互市點,在我國其是擁有邊境口岸最多的城市[3]。因邊民互市點與口岸繁多,崇左市具備了開展邊貿互市的重要條件。
(二)政策大力扶持
立足于國家政府角度,2013年我國陸續推出兩項經濟發展戰略,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5年完成了“一帶一路”政策的制定,上述政策使崇左市獲得了發展邊貿互市的良好時機。從廣西前往東盟,離不開崇左市這一最為關鍵的陸路通道,該市憑借“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等對外政策構建的區位優勢是得天獨厚的,其可享受如下優惠政策:“每人每日8000元以下的,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報關報檢項目由原來的229項減少到105項”等[4],從國家政策上為崇左市實行邊貿互市提供支持和保障。立足于地方政府角度,200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設立了崇左市,當時即對其基于邊貿互市的經濟運作模式加以明確,并頒布諸多政策為其提供支持。例如,2018年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沿邊開放經濟帶的建議》、2019年打造了“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2021年制定了《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支持和促進外商投資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上述地方政策為崇左市發展邊貿互市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支撐力量。
(三)貿易互補優勢明顯
如今越南是崇左市發展邊貿互市的主要國家。因中國同越南在貿易、產業等方面可形成結構互補,故崇左市發展邊貿互市具備了充足的市場需求條件[5]。從農業來看,在邊貿互市點,越南木質工藝品、水果及其制品等備受中國游客及邊民的青睞,而越南邊民則比較喜歡中國的紡織品和農機具;從工業來看,越南工業化時間不長,缺乏較強的工業根基,科技發展水平較低,但市場需求較大。中國工業架構當中,基礎技術部門較為健全,某些高新技術發展迅速,但在國內要應對激烈的市場角逐。所以崇左市可將其產業移轉至越南,對其市場空間進行充分利用;越南亦可借助崇左市的技術與資金,對本國工業架構加以完善。由于中越兩國在產業結構上有所不同,崇左市可獲得更多機會去發展邊境貿易。
三、崇左市發展邊貿互市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不完善
崇左市基礎建設不夠先進。從公路、鐵路建設來看,受地形影響,建設的難度較大,缺乏大量資金。大量道路等級較低,建設標準不高,制約了后續階段的運維。鐵路干線稀缺,沒有動車、高鐵。邊民互市點與口岸間的連通問題較為顯著,一類口岸共有五個,但是通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僅有友誼與憑祥這兩個口岸,邊民互市點共十四個,尚有七處未建成通往越方的公路。并且因口岸建成時間久遠,缺乏對設備、道路的良好養護,很多口岸的設備設施已陳舊、老化。二類口岸缺乏配套設備,驗貨場規模較小,缺少貨倉監管場地,存在嚴重的擁堵問題,通關效率低,對口岸擴大發展產生制約。同時,相鄰的越南口岸亦缺少高水準的基礎設施,沒有形成強烈的沿邊經濟合作理念,建設熱情較低。
(二)邊民參與積極性不高
經過實踐可知,邊貿互市對于發展邊境貿易有促進作用,能夠提高邊民的就業率及收入。然而因政策宣傳欠缺、邊民經濟水平的制約等,崇左市邊民并不想積極投身于邊貿互市中[6]。據統計,崇左市2020年約有10000名邊民在互市貿易中獲利,在邊民總數中占比為13.3%,約有3350名邊民直接從事互市貿易,在邊民總數中占比為4.47%,有325名邊民在互市貿易中較為積極,在占邊民總數中占比為0.43%。如下原因導致崇左市邊民對于邊貿互市的參與缺乏積極性:第一,邊民經濟水平有限,1996年崇左市邊民可享受的互市貿易進口商品免稅額度是每人每日1000元人民幣,如今已經提高為每人每日8000元人民幣,雖然國家給予的扶持力度較大,但是對于貧困邊民而言,人均耕地面積尚不足三分、缺少資金,出資8000元用來支付互市貿易中的商品采購、貨物運輸等費用極為不易,同時邊民不具備專業的貿易能力,如貨源開發、結算支付等,致使鮮有邊民積極從事互市貿易。第二,因相關扶持政策缺乏充分的宣傳,同時受自身水平能力及思想理念的制約,邊民并不熟悉邊貿扶貧政策及參與路徑,不想采取積極行動,并未借助優惠政策增加自身收入。第三,中越互市商品以鮮活農(水)產品為主,價值低,不易保存。越方從自身利益出發,限定我國邊民一定要整車(柜)進口,以邊貿公司或邊民合伙的形式進行合同簽署、定金支付及交易,導致邊貿公司或老板代替單個邊民成為主體,使個體邊民參與互市貿易的積極性大幅度降低。
(三)邊貿發展可持續動力不足
得益于邊貿互市的經濟運行模式,崇左市的鄉村經濟發展迅速,2020年實現了全體脫貧。然而在一些因素的影響下,如進出口比例不平衡、貿易方式過于簡單、貿易產品缺少高附加值等,邊貿發展缺乏充足的持久性動力。首先,進出口占比失衡。在很長時間里,崇左市以出口為主,而進口較少,進口在經濟增長中所起的作用不大。短期內出口貿易量的攀升可以讓崇左市獲得更多外貿收益,然而長時間的貿易順差則易導致國際因素沖擊到當地的對外貿易,影響外貿發展的可持續性。其次,嚴重依賴邊貿互市政策。崇左市現階段邊貿互市蓬勃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國家政策給予了扶持。然而該政策支持會伴隨中越關系波動而有所調整。近些年海關政策收緊,一些加工貿易企業所受沖擊較大。以堅果加工業為例,企業想要借助第三國實現原料進口更加困難,無法確保其原料庫存,對加工貿易發展速度產生制約。最后,貿易產品缺乏高附加值。崇左市當前加工企業多數規模不大,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主要依靠國外提供技術與原材料,產業價值鏈有限,產品附加值不高,與城市內部經濟缺少良好契合,并未構建理想的加工產業鏈,導致加工貿易變為劣勢,缺乏長期發展動力。
(四)缺乏創新人才支持
與其他發達城市的口岸外貿經濟發展相比,崇左市缺乏創新型人才,雖有豐富的人才市場資源,但是素質相對較低,無法適應新型的邊境貿易發展,特別是新興的互聯網+邊境貿易的發展。對于人才的培養較落后,許多中小企業的人才培養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導致許多企業被淘汰。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邊境貿易的人才需求增加,從目前的邊境貿易進出口量以及邊境貿易公司擁有的人才來看,未來十年內邊境貿易人才的缺口將達百萬,尤其對于崇左市這類中小型邊貿企業來說,應用型及綜合型人才的缺乏,成為當地企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四、崇左市發展邊貿互市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基礎建設投入
崇左市應依據“大通關”“大口岸”標準,加大互聯互通建設力度。對于交通基礎設施,大力建設公路鐵路,著重加快打造南寧-崇左-憑祥高速鐵路、隆安至碩龍高速公路(崇左段)、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等,保證一類口岸通高速路、至少通一級路,二類口岸至少通二級路。對于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將巖應通道、碩龍口岸主通道和碩龍口岸公路改造工程作為建設重點,力爭將碩龍口岸和平而關口岸升格為一類口岸,將所有一類口岸打造成國際性口岸,將二類口岸優化為一類口岸,邊民互市區具備條件的則向二類口岸轉型。對于聯檢基礎設施,加速建設一系列基礎設施,包括弄堯通道旅客聯檢樓、友誼關口岸浦寨、水口二橋監管貨場、友誼關口岸聯檢樓改造工程、叫隘、油隘、板爛、北山互市點等。與越方進一步合作交流,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進行探討,主動成為越方建設的參與者,從而提高互聯互通的品質與速度。
(二)提升邊民貿易參與度
邊貿扶貧推進的模式以邊民互助組為主,為使貧困邊民不積極參與互市貿易的問題得到解決,就要借助邊民互助組的力量[7]。第一,政府部門需將邊民互助組組建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借助各種形式,如廣播、電視、宣傳冊發放、民眾走訪等,提高宣傳的廣泛性,一方面讓邊民掌握互市貿易相關知識并了解如何開展邊貿扶貧;另一方面要營造適宜的氛圍,讓所有人了解邊民互助組并明確可借助邊貿增加收入,打消其擔憂,使其停止觀望。第二,將邊民互助組的力量徹底展現出來。樹立優秀模范、彼此互幫互助,號召貧困邊民團結一心開展互市貿易,整合內部邊民資源,各司其職,揚長補短,讓邊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互市貿易。第三,積極推動邊民思想觀念的轉變。憑借入戶動員,向貧困邊民細致闡明邊貿小額貸款的申請流程、用途,讓邊民在資金上沒有后顧之憂,增加其開展互市貿易的能力,積極鼓勵邊境鄉鎮民眾申請互市證,充分發揮邊貿優惠政策的作用,增加互市貿易的邊民參與量,讓更多邊民在邊貿扶貧中獲益,實現“以貿脫貧”“以貿促增”的目標。
(三)促進外貿擴量提質發展
現階段崇左市開展邊貿互市缺乏足夠動力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為解決該問題,首先,提高進口量。借助國家對邊貿政策進行調整的良好時機,在政策上大力扶持邊境小額進口加工,為轄區加工企業提供原料保障,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與地方經濟升級,打造并完善跨境電商基地,嘗試采用“保稅備貨”機制,在保持出口平穩的基礎上擴大進口,實現對外貿易發展的均衡。其次,培育壯大外貿經營主體。號召符合條件的企業主動進行進出口經營權申報,從事對外貿易。積極發展本地自營出口企業,并重點為部分自營出口企業如金輪木業、閔鋼、政和偉業等做好服務,為崇左市自營出口企業實力與規模的提升助力,形成本地產品出口的新局面。最后,提高轉型升級的速度,將口岸經濟做強。深入落實“加工貿易倍增計劃”,依托中泰產業園、憑祥綜合保稅區等園區,積極展現跨境勞務合作特長,發展國際產能合作型、貿易加工型、密集型、保稅加工型、特色資源加工型等產業,促使簡單的通道經濟向多元運作、落地加工的口岸經濟轉變,構建與眾不同的邊境產業集群。
(四)實行人才強市戰略
堅持人才強市戰略,通過吸引大型企業在崇左市的落戶,從而吸引人才流入崇左市。加大領先技術設備與關鍵的零部件進口,以技術進口來帶動生產的出口,逐漸實現區內的傳統產業轉型和升級;結合“中國制造2025”戰略,整合崇左市資源上的優勢和當前國家對于沿邊口岸貿易的鼓勵政策,有針對性地投資一批高科技的重點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的影響力和巨大的人才吸引力,來吸引大批創新人才的進入。在此基礎上,強化引進人才的機制,打造人才培育基地為發展提供后續支撐,鼓勵突破創新自主創業。
五、結論
沿邊地區的經濟繁榮是我國“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對于確保地區和諧、防止返貧意義重大[8]。本文在對崇左市調研的基礎上,明確了其開展邊貿互市的有利條件是區位優勢明顯、政策大力扶持、貿易互補優勢明顯。當前其開展邊貿互市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邊民參與積極性不高、邊貿發展可持續動力不足等。為了更好地促進該地區邊貿互市的發展,本文建議崇左市加大基礎建設投入、提升邊民貿易參與度、促進外貿擴量提質發展。
參考文獻:
[1]陸鏡名,喻智健,劉開邦.扶貧視角下邊貿互市貿易模式研究:以東興市為例[J].中國經貿導刊,2020(8):89-90.
[2]韋淑貞.探索邊民扶貧新模式促進邊貿經濟的繁榮:以憑祥市邊貿專業合作社發展為例[J].環球市場,2019(1):5-6.
[3]吳柱奇.崇左:中國邊貿之都[J].文史春秋,2018(12):3.
[4]孫睿君.推進邊民互市貿易改革探索邊境特色精準扶貧道路[J].廣西經濟,2016(1):58-59.
[5]崔日明,陶文起.基于“一帶一路”背景的越南對外貿易及中越貿易發展潛力研究[J].中國-東盟研究,2019(1):22.
[6]張磊.“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邊境貿易發展研究[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29(1):94-99.
[7]蒙逸穎.促進廣西邊境貿易開放發展的對策分析[J].經濟視野,2019(6):2.
[8]蘇悅娟,韋萬春.廣西邊境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4(70):3.
作者:趙容秀
- 上一篇:民族文化與體育主題活動融合策略
- 下一篇: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