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構建內部控制戰略矩陣研究

時間:2022-06-16 14:57:15

導語:國有企業構建內部控制戰略矩陣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企業構建內部控制戰略矩陣研究

系統性、層次化的內部控制戰略矩陣體系能夠將國有企業的業務藍圖、財務戰略以及預算編制和業務發展相融合,進而使國有企業成本費用管理以及資金流動性管理的目標和途徑能夠跟宏觀戰略發展目標相吻合。我國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籌劃管理、業財融合管理的過程中尚未構建全生命周期的閉環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進而導致國有企業無法對成本費用籌劃方案、業財融合方案、資產負債管理策略以及資金流動性管理戰略等潛在的成本非統控制風險進行精準有效的識別和處理,最終導致國有企業的實際項目運營支出、財務管理費用以及人力資源管理費用和既定的預算編制相背離。由于技術壁壘以及成本因素,當下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并沒有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以及云計算等高效率的計算機技術構建內部控制信息化系統,因此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無法得到提升。多數國有企業并沒有根據歷史風險事件以及戰略目標設定合理的風險指標,這就使得國有企業無法精確識別流動性風險、債務風險等重要的風險類型。此外,很多國有企業并沒有制定標準化的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準則,并且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工作的內容以及流程設置顯得較為零散。國有企業只有建立一體化的內部控制戰略矩陣管理體系才能夠制定科學的業財戰略目標、降低經營風險,從而統籌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管理、投融資結構管理以及預算資金管理等工作。

一、內部控制戰略矩陣對于國有企業統籌建設、協同發展的作用

(一)統籌國有企業的業財融合發展以及風險監控工作

內部控制戰略矩陣體系的一個核心要點內容就是對國有企業的業務發展規劃以及財務戰略進行全面的準確性審查以確保戰略目標設置的科學性、可行性。具有統籌建設意義的企業發展規劃以及業財融合策略是預算管理、資產配置、業務經營以及現金流控制的基礎。若國有企業的經營發展規范缺乏風險監控、內部控制戰略體系的系統性核查,則國有企業的業務發展、財務資源配置便無法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并且會擴大企業的風險敞口。內部控制戰略矩陣體系通過對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以及業財融合機制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監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內部控制模式缺乏戰略統籌、風險計量的缺點,為內部控制職能拓展、內部控制流程優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內部控制戰略矩陣體系從宏觀戰略層面綜合考量國有企業成本費用籌劃策略、預算編制結構、財務資金管理模式以及財務資金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的可行性,并且將國有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戰略、財務戰略、預算編制以及風險預案和成本費用管理戰略有機結合以優化國有企業的成本管理結構、最大化資金配置效益以及資產負債管理成效。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戰略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將行業發展背景以及政府優惠政策與財務戰略、現金流管理策略以及業務擴張計劃相結合,進而使國有企業能夠提高內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并且降低資金流動性風險。

(二)防范國有企業的業財風險

隨著業務規模以及營業收入的逐步增長,多數國有企業面臨著財務收支失衡以及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問題。全過程的內部控制戰略矩陣體系能夠將成本費用戰略分析、預算管理、現金流管理、投融資管理等內容統一起來,并將風險監控、審計監督融入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中,進而優化國有企業財務資源配置效益、降低財務風險敞口。內部控制戰略管理風險貫穿于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管理的全過程,并且關乎國有資產運營效益以及國有企業的財務經營風險。在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戰略管理、投融資管理以及預算資金管理的過程中,全面的風險防控機制能夠對其財務風險指標進行實時的監控,從而保障國有企業能夠穩定開展業務經營、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控制以及財務資金管理工作,進而逐步達成戰略目標。若國有企業在制定戰略目標的過程中沒有開展正確的市場背景和政策環境分析等風險評估工作,這將直接導致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戰略目標的可行性降低,并且影響企業實現規?;臉I財融合。業務經營籌劃和財務管理不當不僅會影響國有企業的財務收支結構以及資金流動性健康程度,還會影響國有企業的風險管理、預算管理、會計核算以及內部控制工作。內部控制戰略矩陣基于價值增值、風險監控的原則將內控戰略矩陣列為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核心內容,并通過搭建雙向風險信息溝通渠道提高國有企業風險信息的處理和分析效率。

二、國有企業構建內部控制戰略矩陣的策略建議

(一)基于內部控制需求完善內部控制戰略矩陣

內部控制戰略矩陣的現代化轉型顛覆了國有企業內部治理模式、財務管理方式以及風險識別機制。圖1展示了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戰略矩陣體系的核心框架內容。國有企業首先應該在內部控制戰略矩陣體系建設過程中將戰略矩陣的制定、調整以及優化作為內控制度建設的核心,對產業競爭結構、市場價格波動機制、國家政策優惠環境等宏觀環境進行系統性分析,并構建內部審計監督管理機制、業財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業財信息共享服務機制。其次,國有企業應該從宏觀戰略層面綜合考量企業業務經營策略、供應鏈管理策略、投融資結構以及資金管理風險策略的可行性,并且將業務藍圖、財務戰略、預算編制以及風險預案和投融資管理戰略有機結合以優化國有企業的業財融合模式、最大化資金配置效益以及資產負債管理成效。第三,國有企業在內控戰略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將行業發展背景以及政府優惠政策與財務戰略、兼并購策略以及業務擴張計劃相結合,進而能夠提高國有企業戰略的有效性并且降低國有企業業財融合風險。第四,國有企業應該以風險管理為基礎,拓展內部控制管理邊界,例如涉及業務戰略評估、資產配置、預算管理、資金流動性管理、經濟責任識別、風險識別及預警等核心內容。第五,國有企業應該從宏觀上層設計出發制定符合國有企業規模化發展、財務資源優化的戰略結構,以提高國有企業業財戰略規劃、業財戰略執行以及業財戰略評估的有效性。第六,國有企業可以基于PEST模型,根據宏觀戰略配置要求將國有企業所處的政策環境、行業發展行情、政府基礎建設規劃、地方經濟發展條件以及社會技術發展條件有機融合,以提高國有企業對于宏觀經濟、宏觀政策以及宏觀市場發展水平的認知,進而提高國有企業投融資策略、業務發展規劃以及資產負債管理策略的精準導向屬性。

(二)構建“戰略控制、財務控制及風險控制”三位一體的內部控制體系

圖2展示了“戰略控制、財務控制及風險控制”三位一體的內部控制體系基本內容。國有企業首先應該認清內部控制戰略矩陣管理體系對于業務發展、戰略規劃以及業財融合的重要性,并對從宏觀戰略控制開始將內部控制輻射至財務控制、風險控制中。其次,國有企業應該基于內部控制戰略矩陣進行多維度的賦能,并構建“戰略控制、財務控制及風險控制”三位一體的內部控制體系。第三,國有企業在構建三位一體的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業務發展規模以及各個子公司的預算管理、資產結構管理以及風險管理的需求完善財務管理模塊,例如會計核算、會計報表的整合、會計稅票處理、資產負債運營、財務風險控制、往來賬款處理、成本費用核算等。第四,國有企業應該基于COSO內部控制框架細化財務控制以及風險控制組織架構。根據COSO風險管理框架,財務管理以及風險控制機制共分為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為內部組成,分別為內部環境、目標設定、融資事項識別、風險評估以及風險應對等8個模塊。第二個維度為組織維度,分別為子公司、業務單位、部門以及公司層面。第三個維度為上層設計,分別為戰略、經營、報告以及合規性。第五,國有企業還應該將財務共享服務機制內嵌在戰略分析、財務分析以及風險監控中,依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制定科學的預算編制以統籌業務經營發展,開展全過程的風險評估以及效益評估以提高財務戰略決策的經濟成效,進而實現效益最大化的財務共享管理。第六,國有企業還應該制定“規劃、執行、評估、報告”的閉環流程以全面落實內部控制管理工作,并基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細化成本管理、資金預結算管理、資產管理、會計處理、內部審計、業務經營以及風險管理等模塊的內容,從而降低內部控制風險,推進企業實現規?;l展。

(三)基于風險監控搭建內部審計監督管理機制

基于宏觀戰略監控的內部控制戰略管理體系加強了內部控制的風險識別和預警屬性,并將內部審計監督管理機制嵌入內控制度中,保障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國有企業首先應該對現有的會計導向型內部審計機制進行綜合評估,例如內部審計是否涵蓋成本利潤率、毛利率以及凈利率等成本控制指標的監控,是否包含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以及內部收益率等資產管理指標的監控。其次,國有企業應該將全壽命周期的風險管理內嵌在內部審計機制中,基于潛在的審計風險類型進行系統性的監控,制定涵蓋每一個內部審計風險類型的審計條例。第三,國有企業應該基于歷史審計風險事件以及業財風險事件完善現有的內部審計風險監控機制,并開展多維度的審計風險監控。例如對于內部控制審計風險,國有企業應該對企業業務經營流程設置不規范、風險識別以及上報途徑不通暢、人力資源精細化程度不足等問題進行評估和管理。第四,國有企業應該將風險管理融入內部審計制度建設中,并督促審計部門時刻以風險為導向開展審計監控工作,對預警的內部審計風險進行全面的管理以降低潛在的風險損失。第五,國有企業還應該對識別到的內部控制風險具體落實到當事部門,并且發揮各個部門的力量對潛在的風險進行一體化處理。第六,國有企業應該將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業財風險管理相結合,并構建雙向信息溝通渠道,促進國有企業以最低的業財風險實現業務規模的擴張以及財務資源的安全增值。

三、結語

目前我國多數國有企業對于內部控制、戰略矩陣以及風險監控的認識程度較淺,尚未將系統性的內控戰略評估方法、戰略結構管理方法、業財融合方法嵌入內部控制戰略矩陣控制體系中,以至于國有企業的業務經營、供應鏈管理、股權投資、產業投資以及資金運營效益不佳。多層次的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不僅能夠優化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管理決策以及現金流管理的經濟效益,還能夠合理縮小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敞口。國有企業應該將多元化的資產負債風險識別方法、預算資金收支管理方案以及現金流監控策略嵌入內部控制戰略管理體系中,從而提高國有企業業財融合的經濟效益。國有企業亟需基于地方政府經濟發展規劃、城鎮化建設方案以及行業競爭發展格局制定多層次、系統性的內部控制戰略矩陣,包含預算編制、投融資成本控制戰略、投融資風險控制方案、資產負債運作策略等內容。國有企業還應該基于內部控制需求完善內部控制戰略矩陣,構建“戰略控制、財務控制及風險控制”三位一體的內部控制體系。

作者:余秀君 單位:廣東省建科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