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體驗模式野外采藥課程教學的實踐
時間:2022-06-19 09:05:44
導語:動機體驗模式野外采藥課程教學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野外采藥是高職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實踐教學環節,目前采用的教師帶隊、邊走邊講的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使學生所學受限。采用動機體驗模式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中合理安排“你聽我說—我說你聽”“你采我認—我采你認”等以提升學習動機為目的的體驗項目,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學生參與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藥用植物學是中藥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野外采藥是藥用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野外采藥作為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讓學生直觀而又全面地掌握藥用植物的性狀、植物特征、鑒別方法等基本知識。從學生個體層面而言,野外采藥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學習環境,通過與大自然接觸,新鮮的空氣能夠給學生帶來愉悅的學習氛圍,通過對藥用植物的真實感觸讓學生遠離僅僅是圖片和文字的抽象課堂。通過動手采集標本讓學生對藥用植物產生更具體、更深刻的認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1]。從教學層面出發,野外采藥給予教師實物采收和對照講解的實地教學方法,可以對著根莖葉花進行全方位講解,可將植物種屬特征整體性地進行傳授。但是目前野外采藥教學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首先,野外采藥教學環境限制了教師對學生的引導約束能力。野外采藥一般采用教師帶隊的模式進行,野外教學受場地環境限制較大,教師邊走邊講,由于是在山路中行進,道路條件較為惡劣,學生“跟得緊、聽得多,跟得松、聽得少”的情況非常普遍[2],教學環境改變導致教學效果的下降,再加上教學活動是在行進中進行的,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約束能力下降,這樣部分自我約束能力不強的學生便會游離于教學之外,達不到教學效果。其次,現有野外采藥教學注重“教”,而非學生的“學”。野外采藥教師通常在行進過程中對所遇到的藥物進行講述,學生接受教學的方式更多的是通過聽覺和視覺,且多為一過性教學,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知識點的整理和歸納,而且一路走過,教師傳授的大量知識無法讓學生在短期內進行消化,對知識點的記憶僅僅為淺層記憶,容易引起記憶疲勞。此外,學生獲得的知識量受到指導教師本身所講授內容以及學生對所學內容記憶的限制,學生處于較為被動的學習狀態[3]。由此可見,野外教學效果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果學習動機強烈,則可以促進學生“跟緊—多聽—多學”,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從而彌補單純課堂教學的不足,提升其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因此,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著手,將有效改善野外采藥實踐教學。
1教學設計
1.1動機體驗模式簡介
動機體驗模式是以提升動機的體驗項目作為教學項目,合理融入整體教學設計的一種教學模式,課題組將其英文名稱定為Motivation-EnhancingExperienceModel(簡稱為MEE模式)。該模式為以ARCS模型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嵌入多維度體驗項目(包含任務體驗、活動體驗、實驗體驗、感官體驗、實景體驗等),這些體驗項目允許學生在具有較少學科知識甚至完全沒有學科知識的前提下,由教師輔助完成。MEE模式將課堂教學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興趣的激發階段、興趣的維持階段和興趣的延展階段。這3個階段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在課堂教學的全程始終關注學習動機水平,并通過多維度的體驗項目設計,使教學設計實現學習動機從被激發到維持穩定水平、從穩定水平再拓展至相關領域。
1.2動機體驗模式的引入與設定
應用MEE模式開展課堂教學設計,將野外采藥教學進行教學編排與設定。在教學設計中,體驗項目應具有提升學生某種動機的作用。以Keller的ARCS模型為參照,通過引起注意而提升學習動機的歸類為A動機(A代表Attention),通過與學生相關性強而提升的學習動機歸類為R動機(R代表Rele-vance),通過提高學生自信而提升的學習動機歸類為C動機(C代表Confidence),通過提高滿意度而提升的學習動機歸類為S動機(S代表Satisfaction)。具體情況見表1。1.2.1興趣的激發階段在組織學生進行野外采藥課程之前,教師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后網絡教學資源,給學生進行宣傳和培訓,告知學生野外采藥的時間、地點、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本次采藥基地設在了江蘇宜興周邊的山脈,這樣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充滿了期待,激活了學生的A動機,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參與熱情度頗高。同時,要突出強調采藥實踐與中藥職業崗位的關聯性,提升R動機,即向學生說明野外采藥的重要性,并對知識點進行恰當包裝,引導學生對藥用植物學進行必要復習,熟悉相應的基本知識點,以提高后期教學效果。1.2.2興趣的維持階段在野外采藥教學過程中,為了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動機,可通過“你說我聽—我聽你說”項目、藥用植物特征鑒別小競賽等方式,保持恒定的多維度體驗刺激,并借此進行C動機的提升。這些任務體驗能夠增加學習興趣黏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S動機進行不斷刺激,也就是對學生不斷取得成功后通過成果體現、贊揚、獎勵等多種方式強化S動機效果。1.2.3興趣的延展階段該階段我們嘗試著讓學生對藥用植物學的一些知識點進行自我發掘,并能夠自主嘗試或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活動體驗(“你采我認—我采你認”項目)、實驗體驗(標本制作)、任務體驗(完成見習任務書)等項目,充分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并采用“主動發現、主動鑒別、主動歸類”的自主學習反饋機制,讓學生主動出擊,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通過自我努力能夠實現成功,從而提升自我滿意度。
2教學實施
2.1教學環節
根據采藥時體能消耗的時間規律和大腦記憶時間規律,課題組把野外采藥教學設定為4個環節:上山采藥環節、答疑與鞏固環節、記憶與拓展環節、辨識測試與評價環節。2.1.1上山采藥環節每天上午教師帶領學生根據指定路線在繁茂的叢林中尋找、辨識、講解相應藥用植物,了解各種植物的名稱、特征及藥用價值。學生進行采集、拍照、記錄,并做簡要標識。這一環節中,主要開展“你說我聽—我聽你說”項目,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人數為每組4~6人,每個采藥帶教教師帶4~5組。組內首先派出一名學生為代表,緊跟授課教師進行一輪認藥學習,包括看藥、聽講、記憶、拍照、采藥。依據山中行走路線和藥用植物分布地域,每輪學習中,教師講解約6種左右藥材。一輪講解之后,由該學生將所學講解給組內其他成員,并同時派出組內另一學生緊跟教師進行第二輪的聽講,之后再講給組內其他成員。派出代表由于講解耽誤的認藥學習可在之后的環節中進行組內學習補充。這一過程中,幾乎所有學生都要完成聽講和講解兩個體驗任務。在講解的體驗中,學生把自己當作一名小老師,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講出自己所學的新知識,既可以鞏固記憶,也可以將新知進行重新加工,加強認知。講解過程中,學生更容易發現自身存在的理解不足和問題,這些問題可在下一環節由教師進行答疑。實地采藥過程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學生蜂擁而上圍住授課教師,導致大家“聽不清看不清”,由于“聽不清看不清”還會導致教師需要經常重復闡述重點,浪費體力與時間?!澳阏f我聽—我聽你說”項目體驗中,只有4~5人在教師身邊學習,很好地解決了“聽不清看不清”的難題,也讓教師可以更從容、流暢地進行講解,提高教學質量,也能有效節約時間,延長山中行走距離,從而豐富教學內容。行走一段時間休息時,可以開展藥用植物特征鑒別小競賽,由教師或組長指定某種植物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搶答。競賽過程中應盡量選取重點講解的、讓大部分學生可以作答的植物和問題,提高S動機。同時,這一過程可以很好地活躍氣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習動機水平的有效維持。2.1.2答疑與鞏固環節中午回駐地休整,下午由指導教師根據采集的藥用植物進行再次識別、講解、歸納與答疑。學生對照相應植物進行圖片和筆記整理。開展“你采我認—我采你認“項目,一組學生將自己組所采的藥物提供給其他組學生進行認藥鑒別、相互提問,并利用各組不同的資源互相補充所學。通過這一過程,可以體現不同教師講解上的差異性,讓學生在接收到的略有差異的信息中進行適當篩選、總結、質疑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其學習動機的提升。2.1.3記憶與拓展環節晚上學生將白天所接觸的知識點進行匯總、記憶,鼓勵學生采用各種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將標本制作的視頻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視頻將自己采到的藥材制作成標本,在課外拓展的過程中,加深對藥材的認知。這樣的動手體驗也讓學生提高了興趣,提升了A動機,并將學習興趣拓展到了標本制作領域。之后根據當天所學,讓學生將學習過程、成果、感悟等記錄在見習任務書上,形成自己的檔案袋,作為見習成果評價依據。鼓勵學生將采藥相關的經歷記錄在個人的社交平臺上(如微信朋友圈、抖音等),讓同學和朋友之間通過點贊和評價相互鼓勵。任務書的記錄和個人社交平臺的記錄都會讓學生對自己的收獲有具象化的感知,提升對自己的滿意度,進而提高S動機。2.1.4辨識測試與評價環節兩天采藥常規教學結束后,教師對采集的新鮮藥用植物分組進行藥用植物辨識測試,以考促學。同時,根據學生的見習任務書、學習記錄、日常表現等綜合情況進行評價。
2.2教學評價
在野外采藥教學中,課題組設定了兩種檔案袋評價方法。一是制作了“集中見習任務書”,該任務書涵蓋了過程性評價和最終的現場認藥考核評價。二是鼓勵學生采用個人空間電子檔案袋,具體見表2。2.2.1集中見習任務書集中見習任務書作為過程性評價的有效載體,承擔了檔案袋評價的大部分功能?!凹幸娏暼蝿諘焙w了野外采藥見習計劃、要求、評價方案、每日小結、見習總結以及學生行為評價記錄等內容,給學生一個檔案載體,記錄了學生野外采藥過程中的點點滴滴。2.2.2個人空間電子檔案袋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普及,電子檔案袋也成了一種方便、快捷的評價方式。而且,從學生個體角度來講,通俗、溫馨的個人空間成為學生描述自我成長的一種較為私密的平臺,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并使之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地促進自我成長,從而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建議學生將自己學習和生活的點滴通過手機拍攝圖片或視頻(教學過程圖片、藥材講解視頻、作業圖片和個人成果圖片或視頻等)體現出來,并保存在個人空間,可以適當地撰寫文字說明,也可抒發感情和發表感想,作為校園成長的記錄。為了能夠促進檔案袋自我管理的養成,課題組也采取了直觀的物質激勵模式,開展學生空間展示評比活動,通過開放自我空間,讓教師和學生對發表的作品進行點評、鼓勵,對學習動機給予正反饋。這樣的自我記錄和相互鼓勵,將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每一次進步記錄在案,同時,這樣的自我展示提高了學生對自我的滿意度和自信心,從而提升學習動機。經過統計,41名學生中有39名學生維護了個人空間,其中有32名學生對外(好友)開放,反映了大部分學生都愿意采用該方式進行個人成長記錄。
3教學反饋
野外采藥教學課程結束后,對41名學生參與情況和教學效果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3。調查發現,41位學生考核評價成績均合格,其中有37名學生成績在80分以上(優良),說明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課程項目開展過程中,所有學生都全程參與了體驗項目和采藥學習,且所有學生對該課程教學均表示滿意,其中對課程感興趣的人數為39人,說明學生學習興趣很高;感到身體疲勞人數為40人(未選擇的學生是因為最后一天請假),說明野外采藥教學體能消耗很大,學生都覺得課程結束后需要休息;所有人都覺得這個過程很快樂,說明野外采藥教學的課程能夠給學生創造愉悅的學習環境。新鮮的教學環境、令人感興趣的教學過程和令人愉悅的體驗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對中藥學專業的熱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在課程結束后一個月,通過觀察、詢問和交流,教師發現很多學生在平日走路的過程中,對路邊所見的植物都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對于不認識的植物都想要一探究竟,并形成一種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習慣,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無形中得到了提高。
4討論
動機體驗模式在野外采藥教學中的引入克服了傳統采藥教學模式中存在的“跟得緊、聽得多,跟得松、聽得少”這一難題,也改善了傳統模式中存在的大部分人因“跟不緊”而導致學習興趣不足的動機困境。本文進行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從采藥開始前到結束后,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為發力點,將山中行走、實地教學與教學評價等過程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對各教學環節進行合理且創新性的設計,實現了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楊軍宣,王剛.西醫藥高等院校中藥學專業野外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20):7-8.
[2]毛斌斌,俞浩,劉漢珍.中藥學專業藥用植物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4,28(5):53-56.
[3]馮雅麗.中藥專業藥用植物學野外實踐教學情況分析[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4(6):140-141.
作者:史菁菁 王云峰 單位:江蘇省南通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藝術傳播學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 下一篇: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創造力與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