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實踐
時間:2022-06-21 14:55:44
導語:管理會計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社會對企業的管理會計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管理會計人員在掌握專業技能、遵守法律和職業道德的同時,還要掌握信息技術。因此,高職院校管理會計課程思政教育,應在順應管理會計的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找到管理會計課程思政的設計方向,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并不斷調整。從教學目標、內容等方面著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德才共育。
關鍵詞:高職院校;管理會計課程;思政元素;教學
管理會計課程思政,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適應時代發展、德才兼備的應用型管理會計人才。
1發展趨勢
1.1大智移云物技術
“大智移云物”指的是將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以及物聯網技術結合起來。在“大智移云物”的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更新進步速度加快,各種各樣的機器、軟件漸漸的代替了人工工作,今后的管理會計工作將越來越多的需要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大智移云物技術在數據處理方面更加高效、更加準確,相比于人工計算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因此,受大智移云物技術的影響,企業更加注重對管理會計人員運用互聯網技術的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培養創新型人才。
1.2財務共享模式
財務共享模式進一步推動了會計人員向管理決策方向的轉變,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可以為財務決策創造價值、為企業帶來高附加值的管理會計工作之中。財務共享模式基于數據整合和統一處理,涵蓋了業務數據的每個節點,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和控制。再加上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管理會計人員不但需要精通專業知識和工作流程,還需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方法,比如掌握計算機編程語言,這樣能夠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不斷提升管理化思維。
1.3業財融合
業財融合要求企業的財務人員不僅要對經濟業務進行事后的核算和監督,還要對企業的業務進行事前預測,為相關人員的行動提供參考,扮演了決策咨詢的角色??梢?,管理會計的工作比重日益增加。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業財融合還要加入信息技術,已經演變成了財務、業務、信息技術的三位一體。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消除信息孤島現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加強企業對經營風險的管理,從而進行更加高效的分析和決策。
2管理會計課程思政的設計方向
2.1職業道德
從《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之中可以明確地找到管理會計人員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標準,比如愛崗敬業,堅守誠信,強調崗位職責與技能等。在挖掘思政元素時,要注意找到理論知識與職業道德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將課程思政教學和理論知識教學的各環節相融合,達到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結合。
2.2法律責任
無規矩不成方圓,管理會計課程思政應當使學生意識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在授課時,應在教授專業理論知識的過程之中穿插進行法制教育,將遵紀守法的觀念一點一滴地植入到學生的思想中去,不斷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
2.3技術能力
高職院校對于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都要以掌握崗位技能為目的,培養目標既要有明確的職業能力要求,還要有明確的素質要求。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管理會計的新技能,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習慣,同時還要融入思政教育。只有運用新技術、新理念的教學方式,并注意在教學中與學生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統一起來,才可以讓思政教學發揮良好的作用。
3管理會計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管理會計包含的思政元素相對隱秘,因此,在講授管理會計課程時,要對思政元素充分地進行挖掘。
4管理會計課程思政實踐———以零部件的取得決策為例
4.1教學目標
在知識層面,使學生掌握零部件的取得決策,并學會將決策方法———差量分析法,在未來的工作中進行應用。在思政層面,通過案例講解,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創新。
4.2課堂教學
首先,介紹零部件自制或外購決策的案例:美國針對華為公司的芯片禁令,使得華為公司的芯片從依賴“國外采購”轉變為“中國制造”,并有馬云、馬化騰等企業家給與贊助支持。通過對這個案例的介紹,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和創新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崇拜的應該是對國家有貢獻、忠于奉獻、專于科研的明星。其次,進行知識講解。零部件的取得決策,主要分析方法為差量分析法,通過分析相關收入與相關成本,計算相關損益,進而做出自制或外購的決策,講授過程中應注意強調對相關成本與沉沒成本的區分。最后,布置課后作業,鞏固理論知識。
5課程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5.1線上線下課程同步
線上課程越來越受學生的歡迎,很多學生遇到課上沒有掌握牢固的知識點,課下復習時會選擇在線課程的視頻學習。并且,受疫情影響,每學期都有高風險地區學生暫緩返校,針對這部分學生,只能進行線上教育。所以,管理會計的課程思政應該注重線上和線下同步進行教育。對于線上課程,學校需要更加重視對網上資源的使用和監控。一方面,需要保證任課教師上傳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思想積極向上,能夠起到思政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理性的進行網上討論,并及時給予反饋。只有線上線下課程同步進行,課程思政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5.2課前課中課后相結合
首先,課前準備階段。課前利用MOOC資源,鼓勵學生自主預習;同時,給學生布置相關的時事案例,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關心我國當下的社會變革,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其次,課中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結合。課中教育是最為關鍵的環節,需要教師確定好德育主題,并將其合理的融入課堂中。一方面,利用真實案例導入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利用課程實驗給學生布置具體案例,進行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后,課后實踐思考。一方面,通過課后作業、實驗報告、鼓勵學生考取專業的初級證書等方式進一步復習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參加學科競賽,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將學科競賽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指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實踐形式,讓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加的深入,同時更好地實現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領。
5.3精心準備案例,貼近學生實際生活
會計類專業課程的特點是枯燥、專業化程度高,且課程難度較大。因此,課程思政教育所占的時長不應過多,還是需要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教師在備課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做到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各個班級學生的學情,從而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尋找或者編制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將課程思政教育與案例進行融合。
6總結
《管理會計》課程實施思政教育,就是要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將課程思政植入每位學生的內心深處。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線上線下同步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相結合,結合相應的理論知識深入挖掘相關的案例,精心設計課程思政的融入環節,達到德才共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田高良,陳虎,孫彥叢,等.“大智移云物”背景下的財務轉型研究[J].財會月刊,2019,(20):3-7.
[2]白澄宇.“互聯網+”背景下財務共享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探析———以中興通訊為例[J].中國商論,2019,(22):177-178.
[3]岳世忠,張楠.會計學專業綜合改革研究———思政教育視角[J].財會研究,2019,(10):32-34.
作者:張靜 單位:青島黃海學院
- 上一篇:實際施工人認定問題分析
- 下一篇:高職現代金融專業群課程體系研究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