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材料生產與創業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6-21 15:43:34

導語:高校材料生產與創業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材料生產與創業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材料生產與創業”課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針對安徽科技學院“材料生產與創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材料生產與創業”教學改革方案:學生自選課題-滿足學生興趣要求;多人授課-術業有專攻;翻轉課堂-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理論到實踐-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并激發創新創業熱情。

關鍵詞:地方應用型高校;材料生產創業;教學改革

“材料生產與創業”是安徽科技學院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其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充分了解不同無機非金屬材料結構、性質、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材料的合成、生產、創新與創業。因為要給學生分享多種不同材料的合成及生產方法,而多數老師僅僅對一種或者幾種材料有較為深入的研究或了解,因此在以往的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對不同材料的教授水平參差不齊:了解多的材料效果會好,了解少的材料效果會差。同時,由于多為“紙上談兵”,即學生只在課堂上聽老師介紹,而對材料的實際生產和應用并不了解,導致課程的學習效果不好。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的背景下,“材料生產與創業”課程傳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已經逐漸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標定位以及學生的信息素質培養的需求[1-2]。因此,在當前環境下,為加強教師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為社會、企業輸送應用型人才,對“材料生產與創業”課程進行新的探索、改革和創新,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課題。隨著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導致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而傳統大學教育片面強調理論教學,導致學生無法滿足企業及社會實際用人需求。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自主創業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一大利器[3-4]。因此,學好“材料生產與創業”課,不但能為地方企業輸送應用、創新型人才,還能為學生將來的自主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安徽科技學院是一所省屬應用型本科院校,而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在掌握科學思維方法的同時兼具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為了給地方企業、高校輸送高水平的人才,同時提高就業率,應該緊密圍繞學生當下以及未來進一步深造的需求,加強對“材料生產與創業”課程的優化。

1“材料生產與創業”課程存在的問題

1.1“多種材料”與“單人授課”的矛盾

雖然很多高校老師涉獵廣泛,但是大部分老師只是對自己研究領域的一種或幾種材料有深入了解,因此在以往的授課過程中會出現授課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懂的或者了解得多的授課效果就好,了解得少的效果就差一些。這就造成了該門課程的老師需要去充分了解多種(十種左右)材料,增加了備課負擔,而且效果不好。

1.2“實踐”與“理論”相互脫節

我校本課程的授課方式是理論課與實踐課的相互結合,但是在學校當前的條件下,實踐課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在實踐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雖然會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但由于代課老師所學有限,加上沒有相應的實驗室,學生并不能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就導致學生學習效果較差。

2提高“材料生產與創業”課程教學效果的途徑

針對目前安徽科技學院本課程存在的問題,結合團隊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對我?!安牧仙a與創業”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在符合我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及方案的基礎上,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2.1從“內定”到“公選”

在完成課程要求的基礎上,第一課就鼓勵學生提出想要了解和學習的內容。比如在開設本課程時主要講解的章節分別是玻璃、水泥、陶瓷、氣凝膠、半導體、碳材料、磁性材料、超級電容器等[5]。在本學期上課期間就有學生提出對多孔材料感興趣,想要學習沸石分子篩,于是我們提前兩周找對沸石分子篩有研究的老師進行溝通。這就做到了既能完成教學計劃,又能滿足學生對感興趣的材料的求知欲。從教學效果來看,如果是學生自主選擇的學習內容,他們聽課的熱情會高很多。

2.2從“萬事通”到“術業有專攻”

因為本課程是32學時,大綱要求介紹8~10種材料,因此每個老師講解1~2種材料。這樣學生就能學到各個領域內更為專業的知識。在讓學生學到更為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能減輕老師的備課負擔,做到從“萬事通”到“術業有專攻”。如有需要,還可以請其他專業的老師對本專業的知識進行指導。例如,在講到超級電容器、電池材料方面的內容時,可以邀請新能源器件專業的老師進行講解和指導。在本學期上課期間,我們就邀請了新能源器件的兩位老師分別對超級電容器和鋰電池進行了詳細且專業的講解,得到了學生非常好的反饋。

2.3從“一人課堂”到“百家講壇”

轉變教學模式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創新能力[6]。以往的課堂都是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而學生在下面鴉雀無聲,但學生是上課的主體,因此在上課的過程中要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選擇課題(不限于大綱內容)走上講臺進行專項的講述,做到從“一人課堂”到“百家講壇”[7]。例如,本學期就有學生選了半導體和碳材料進行講述,還有的學生將碳材料和之前學過的超級電容器結合起來,這種創新給老師的科研帶來了靈感。最后,老師對學生所講的內容進行總結和補充,既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又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還能提升他們查閱資料、總結知識點的能力。

2.4從“課堂理論”到“實驗室實踐”再到“工廠企業實習”

將實踐實習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實驗室,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和自己查閱資料到實驗室親手做實驗;讓學生走出學校,走進企業,親身感受材料世界的絢麗多彩,親眼看到材料合成與生產的奧妙,觸發他們的創新創業激情。在講到玻璃的時候,我們讓學生自主設計玻璃成分,根據成分設計熔制曲線,并到實驗室進行玻璃的熔制和定型。最后,帶學生到鳳陽縣鑫民玻璃廠去親眼看世界:看工廠中玻璃的制備、成型、后加工處理等等。在提升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能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熱情。

2.5從“課后論文”到“課堂作業”

課程論文在課堂上寫,同時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以前的課程論文都是在課程結束后學生才進行撰寫,既浪費時間,又不能保證論文的質量。將課程論文當成課堂作業,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學生就不懂的地方提出問題,授課老師現場答疑,既可以解惑,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還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最后老師根據學生所寫課程論文的方向的比例和質量選出年度最受歡迎材料。本學期,經過改革我們發現與往年有了很大的不同:以往大部分學生會選擇相對易懂好寫的材料如玻璃、陶瓷等;而在本學期,很多同學會選擇他們自己感興趣或者是其他專業老師講授的內容。本年度的最受歡迎材料就是學生自己提出的想要學習的沸石分子篩。

3結束語

通過對“材料生產與創業”課程的改革探索,努力提高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鍛煉學生積極面對就業形勢的壓力,開闊學生就業視野,提高學生就業技能,為學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將來的就業及創業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戴永清.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知識文庫,2017(15):17-28.

[2]余巧,莫穎華,徐英輝,等.多維度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8(14):32-35.

[3]張欣.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反饋機制研究[J].絲路視野,2017(32):28.

[4]智虹霓.基于過程性評價環境下大學生健美操課程教學評價模式研究:以包頭師范學院為例[J].運動,2017(1):64-66.

[5]陳照峰,張中偉.無機非金屬材料學[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6]黃華斌,張劍輝,林榮生.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9(13):42-43.

[7]劉慶華,段建東.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實踐教育體系與平臺構建的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0):104-105.

作者:張少卿 牛斐洱 閆浩然 王彥平 郭雨 單位:安徽科技學院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