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培養在語文素養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07-07 09:11:58
導語:群文閱讀培養在語文素養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學校加強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根據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情況,提出群文閱讀的培養方法,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本文首先分析了在高年級小學生語文素養教育中全文閱讀培養的價值,明確全文閱讀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表達能力、優化學習方法以及提高思考能力,最后提出在高年級小學生語文素養教育中群文閱讀培養的具體應用,希望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群文閱讀,語文教學,核心素養
群文閱讀教學,主要是教師與學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主題,在一段時間內將一組主題相同的文本聚集在一起,讓學生展開閱讀和學習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并且教師應當將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及課外知識了解能力為基礎,從而養成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一、高年級小學生語文素養教育中群文閱讀培養的價值
(一)幫助學生學習表達
在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深入了解每一篇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及中心主旨,還應當讓學生能夠學習文章中的表達技巧,通過分析作者的布局結構、修辭造句、主旨思想等部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應用在自己的寫作中。因此,教師通過全文閱讀的培養,讓學生深入探究作者寫作時想要表達的內涵,再通過運用這些表達技巧來提升自身的語文寫作能力。相比于常規的文章閱讀而言,全文閱讀能夠展現出更加豐富全面的內容體系,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到其中的表達技巧。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的教材中,教師通過將《學會看病》與《剝豆》兩篇文章進行結合,尋求文章之間主題的聯系,分析兩篇文章在表達方式上的差別,引導學生分析兩篇文章的表達技巧,從而讓學生在寫作技巧上有所收獲。
(二)幫助學生改進方法
在學生閱讀一篇文章的過程中,通常會使用以下幾種閱讀方法,包括復述、預測、提問、概括、通讀、精讀的。在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通常需要就閱讀方法展開練習,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靈活運用方法與技巧。教師通過全文閱讀的培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章資源,讓學生根據文章的上下文進行預測,聯系生活實際來提出問題,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閱讀的方法[1]。例如,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學習過程中,通過結合二年級上冊學過的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兩首古詩的問題、題目、寫作背景、景物描寫、修辭手法等方面來找尋其中的相似之處。在相似的基礎上,在來尋找兩首古詩中存在的差異之處,找出其中描寫景物季節的差異,寫作情感的差異,從而讓學生去探尋和分析。教師通過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的模式,讓學生有效地把技巧方法實踐應用到閱讀過程中,從而快速掌握閱讀的技巧。
(三)幫助學生學會思考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素養的培養,不僅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還應當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因此,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帶領學生針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并且設計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進行自由的思考。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二泉映月》《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的文章中,文章主旨都是主人公在經歷坎坷后奮發圖強,最終取得成功的故事。在《二泉映月》中,文章的側重點在于描寫阿炳創作樂曲的過程;在《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中,文章的側重點在于描寫司馬遷的一生與史記的聯系。教師在進行這一組文章的群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這兩篇文章同樣是寫主人公的逆境人生,那馬文章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呢?”讓學生在兩個文章之中自主展開探索,從而尋求問題的答案,充分提升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高年級小學生語文素養教育中群文閱讀培養的應用
(一)整合閱讀主題,豐富群文閱讀資源
在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需要首先整合各個文章的主題,結合語文教材的不同內容進行主題優化和整合,向學生推薦大量優秀的文章資源,充分發揮全文閱讀培養在小學生語文素養教育中的價值。在目前語文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小學生普遍存在欠缺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的問題,因此教師應當做好充足的群文閱讀培養準備工作,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教師還應當確保閱讀資源的適合性與多元性,充分滿足語文素養教育的需求[2]。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在班級中建立圖書角的方式,為學生營造積極、文明的書香環境,與學生一同在課余時間內閱讀優秀的文章。教師通過選擇豐富多樣的群文閱讀資源,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書籍的陪伴,并且在班級圖書角內設置圖書管理員,讓學生協助教師共同管理閱讀資源。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的課外閱讀任務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優秀的閱讀資源,如《狼王夢》《城市的眼睛》《草房子》《鳳凰的山谷》,讓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閱讀。教師還應當與家長相配合,讓家長能夠根據學生的愛好來購買優秀的書籍,與孩子共同進行閱讀,教師和家長應當和孩子來分享書中的故事與閱讀心得,讓學生感受到群文閱讀的樂趣。
(二)優化文章結構,提升群文閱讀功能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是通過一定結構和元素組合而成,因此優化文章的結構能夠有效提升文章整體的功能。教師在培養群文閱讀的過程中,不能將文章分別呈現給學生,應當事先優化各個文章的結構,結合文章的主題和特點,選擇代表性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從而有效地呈現給大家。通常群文閱讀的教學結構包括舉一反三、分組遞進、反復重讀等方式,教師通過分析不同結構,最大程度上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功能。其中,舉一反三的閱讀方式通常是讓學生首先閱讀一篇文章,教師隨后演出另一篇文章,通過這種以一篇文章帶動多篇文章的方式,最大程度上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及質量,快速實現教學目標。分組遞進的閱讀方式則是讓學生首先閱讀一組文章,隨后閱讀另一組文章,通過這種分組呈現文章的形式,讓學生在多個文章共同閱讀的過程中展開思考,充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太陽·石頭·風》學習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提供兩到三首描寫太陽的詩歌,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在為學生提供兩到三首描寫石頭的詩歌,讓學生在體會作者想象力的同時,還能夠感受到語言表達的幽默性;最后為學生提供兩到三首描寫風的詩歌,讓學生在其中感受到想象力與語言表達。反復重讀的閱讀方式則是讓學生先閱讀一組文章,然后再重復閱讀這種文章,通過這種群文閱讀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效實踐在閱讀過程中,不斷鞏固語文學習能力。例如,在經典作品《對友情多面向的探討》該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先帶領學生從《我喜歡你》《阿貴只有九歲》《打過架那天的夕陽》《等待》《贈汪倫》這五首描寫友誼的詩中,根據自身的喜好來選擇3首詩,讓學生從這三首詩中來摘抄出優美的句子和詞語,并且與小組同學之間進行分享,共同整理出這五首詩中表達友誼的想法[3]。
(三)開展交流活動,營造群文閱讀氛圍
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通常無法在長時間的課堂教學中保持全神貫注,因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組織讀書交流活動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冬陽·童年·駱駝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描述《城南舊事》中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通過定期開展課外讀物讀書交流活動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通??梢圆捎靡韵聨追N類型的讀書交流活動:(1)“書海拾趣”活動。通過這種活動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將自己近期的讀物分享給同學,并且將書中有趣的故事情節和優美的句子呈現給大家,讓其他同學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讀物。(2)手抄報活動。教師可以通過規定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一本讀物的形式,并且讓學生在閱讀完成后根據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節來制作手抄報,最后呈現給班級同學,讓同學和教師一同參與打分,聽出其中優秀的手抄報,從而給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這種形式,能夠讓學生在制作手抄報的同時對閱讀內容進行回顧,加深對閱讀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3)讀書筆記展示活動。一些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常有將好詞好句進行摘抄的好習慣,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班級中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讓學生耳濡目染地將閱讀作為自己的日常習慣,從而在班級中營造出書香氣息。
(四)合理設計問題,開拓群文閱讀思維
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中,主要是以一篇文章的主題為基礎,帶領學生在多篇文章中提取和整合信息。因此,需要注意的事,教師應當將群文閱讀作為一個整體,在多篇文章中找出共同的問題,并且設置一些具有比較性、沖突性特點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有效將多篇文章連接在一起,從而拓展學生群文閱讀的思維,提升學生語文素養。通過設計比較性的問題,讓學生對文章的橫向、縱向、內容、表現形式、相同點、不同點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比較。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鉆石》《犟龜》這樣的一組文章時,讓學生根據三篇文章的情節設計進行比較,讓學生能夠發現在文章中存在情節反復性的特點,從而充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設計沖突性的問題,帶領學生來探索不同文章中的差異之處,引導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例如,在開展《孔子的故事》相關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完全文后提出以下具有沖突性的問題:“同學們認為孔子是否有哪些令你不滿意的地方?”通過這種相對具有沖突性的問題,讓學生能夠辯證地思考文章的內容,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五)課內課外結合,培養群文閱讀習慣
群文閱讀的培養不僅要體現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應當將群文閱讀落實到課外空閑時間中,因此需要教師充分做好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準備工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自由閱讀,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也需要轉變學生原有的閱讀方法,以提升閱讀效率及質量為目的,真正做到“會讀”。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定期為學生提供優秀的群文閱讀資源,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閱讀,自由探索每一組文章中存在的內涵,在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共同構建文章的意義。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北京的春節》《過年》《除夕》這三篇文章為一組群文閱讀資料,讓學生將這三篇描寫內容相同的文章一起展開閱讀。通過對這三篇文章的閱讀,能夠體會出不同人在同樣的春節所產生的不同感受,在從文章體裁、描寫手法、修辭等方面進行比較,讓學生能夠從文章中發現問題并自主探索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充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4]。此外,教師還應當培養學生養成閱讀、朗讀、思考、寫作相結合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定期對學生的群文閱讀方法進行指導,從而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大量優秀的閱讀文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自由展開閱讀,并且在課堂上向同學進行展示和分享,讓學生能夠在分享的過程中加深自身對文章的記憶和理解。此外,一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產生獨到的見解,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之間展開自由討論,在課間時間共同溝通與探討,在交互意見的過程中領略閱讀的魅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在課余時間自主查閱相關閱讀資料。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養成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同時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全文閱讀作為當前語文教學中新型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語文素養,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在賞析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碰撞,通過課內與課外閱讀結合的形式,幫助學生養成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因此,教師應當在培養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能力,整合并分析閱讀的不同主題,讓學生感受閱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席延剛.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讀與寫:下旬,2022(6).
[2]楊柏翠.核心素養視野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讀與寫:下旬,2021(6).
[3]陳藝.小學語文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國際教育論壇,2020(4).
[4]張華.關于語文核心素養視野下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20(9).
作者:馮施蕓
- 上一篇:農業技術培訓問題及解決對策
- 下一篇:雙循環下專業市場改革發展路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