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美育和德育融合實現路徑設計

時間:2022-07-12 15:40:06

導語:高職院校美育和德育融合實現路徑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美育和德育融合實現路徑設計

摘要:高職院校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地方,為響應國家和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要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將美育德育兩者互相結合實施,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對美育與德育之間的關系、相互作用進行分析,實現美育與德育融合的教育方式,使大學生同時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和道德思想。

關鍵詞:美育與德育;高職院校;實現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漸增高,所以在新時代下,學校不能只關注學生的知識教育,同時也要重視起學生的素質教育,通過德育與美育的結合,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發展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加強學生高尚的道德觀念同時也要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審美能力及文化修養。

1高職院校美育德育的關系

1.1美育與德育的區別

美育是指培養人具有完善的審美情感,具備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審美能力。德育是指培養人的品德,掌握尊重、理解、包容等能力,學會按照道德標準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管控的能力。在兩者不同的性質差別下,在實施美育和德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不盡相同。為突出美育的特性,通常在進行美育的教學時,教師都會為學生創造一個審美的平臺,通過對藝術作品或音樂作品的欣賞,任學生對美好事物進行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形成自身對美獨特的感悟和欣賞能力,因為審美并沒有標準,每一種美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在美育方面的教學是自由的,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審美觀點,使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方法深入的感受美的事物,保持學生可以自己進行對美的感悟、產生對美追求。美不光存在于視覺上,更存在于學生的精神層面上,通過老師對美的事物進行分析,讓學生在了解美、感悟美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實施美育的教學,達成美育的教學目標。德育與美育的教學方式不同,因為德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對不同事物的判斷能力和對自身的管控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標準和文明標準。所以在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具有邏輯性的理論為支撐。

1.2美育與德育的聯系

雖然美育與德育在教學性質和教學方法上存在著差異,但美育和德育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是一致的。美育使學生通過對美的理解,學會去發現和創造美的同時理解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德育為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懂得尊重、理解。美育和德育同樣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品德,幫助學生整體素質發展,符合當今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這證實了美育和德育的教學目標是統一的。其次在教學內容方面,美育的教學內容更多在于情感方面的培養,德育則是更注重理論方面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美育和德育在擁有統一教育目標的前提下,兩者的教學方式就可以進行互相補充,來達到互相進步的效果。

2高職院校美育德育融合的作用

2.1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對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為培養學生良好人格的構成,人格包括人的能力、氣質、性格、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所以將美育與德育進行融合,利用美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加上德育借助美育的教育形式,讓學生通過美對品德的內容進行認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同時,將學生的素質能力進一步的提高。在學生培養自身的道德行為準則時,首先要通過對法律的學習,但法律在學生自身德育的培養中,只是作為基礎的幫助和管制學生遵守正確的行為準則,但德育的要求是學生在保證遵紀守法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道德約束和對自身品行發展做出要求。所以只有在學生想要去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和文明言行的時候,學生才會真正將德育理論實施到日常生活中。而美育則為學生自覺遵守道德標準這一過程提供了動力和支持。美育在培養學生養成審美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情感的感悟能力,并且美育生動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美育為學生帶來的感性很好的中和了德育的理性,因目前社會信息網絡發展迅速,各式各樣的思想和理念通過網絡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產生了影響,并且因社會的多樣性,許多事情并不能通過好壞兩個標準進行判定。這時美育的感性特點就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面對不同于自己思想的事物進行正確的判斷。審美是一種以自身情感為基礎進行判斷的行為,所以學生可以通過正確的審美再結合自己的道德標準來判斷事物中蘊含的思想和理念,所以德育與美育的融合不僅有助于學生人生價值觀的養成,還有助于他們對事物進行自主性的思考,鍛煉自身的審美能力,加強自己的道德行為標準,建立完善的人格。

2.2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

在德育與美育互相融合的情況下,不僅提升了德育的教學效果,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的提高不僅僅代表著學生對于美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進一步提高,它還代表著學生的對于美的判斷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提升。審美不只在于感受事物外表的美,如藝術作品的顏色、音樂作品的旋律等,審美能力的核心和關鍵在于學生是否能夠領會事物內在的情感和理念。感知能力不僅代表著學生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它還代表著學生對于學生在理解事物的本質之后,對事物做出的判斷,在學生進行判斷的同時也培養了自身的道德修養。在學生掌握好對美的判斷能力后才能發現表面現象背后的蘊含的真相。所以審美判斷能力的提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3高職院校美育德育實踐路徑研究

3.1加強校園環境建設

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形象的代表,同時也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地方。所以高職院??梢岳眉訌娦@環境建設來實施美育與德育的融合。充滿美感的環境也有利于德育教育的進行,讓學生身處于美的環境中,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美的感受,使學生在德育美育兩方面共同提升。并且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具有幫助性作用,所以加強校園環境建設的第一步就是完善校園設施,為學生添加具有美感的自然景觀,學生在接觸自然的同時也會感受到自然的生命之美,并且學校可以為自然景觀安置一些標識牌,讓學生在欣賞自然的同時也深刻意識到為了保護這種美所需要的道德素養。并且學??梢詣摻己玫男oL,校風是將校園環境、學生精神面貌等結合到一起共同體現的一種校園精神,校風的建立不僅會凝聚學生將學校的榮辱與自身聯系在一起,同時在學生共同維護校風的過程中,加強了學生對自身道德修養的嚴格要求,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道德素質對生活的影響,并且對校園環境的美感產生自己獨特的理解。所以具有美感的校園環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在審美過程中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環境,還在學生鍛煉審美能力的同時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潛移默化地將道德行為規范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完善了學生的能力與品德培養。

3.2加強美育德育融合

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同時,也深刻意識到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高職校園應加強美育德育的融合,使美育帶動德育發展,使德育促進美育的提升。美的事物是喚醒學生審美能力的必要條件,所以在進行美育與德育教育互相融合的過程中,教師應多利用美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通過美使理論形態的德育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并且利用美育的教學方式,可以避免德育枯燥的理性化道德理念使學生失去對德育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比如,在進行環境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通過為學生展示經過漫長歷史歲月的沉淀,所留存下來的建筑、自然景色等藝術景觀,在這些充滿美感的物品激發出學生對美的感悟和珍惜,進而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環境道德教育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對生態環境的道德責任和道德素養。同時體現了輕松愉快、充滿感性色彩的學習環境會加強道德素質和文明言行對學生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使學生在強化審美能力的同時,發自內心、自覺地去培養自身的道德素養,并通過良好的行為準則對自己進行約束,利用這種美好的教育形式不僅可以使德育與美育的教學事半功倍,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讓學生在充滿美的環境下接受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4結束語

在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教育中,美育與德育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了重要的意義,所以美育與德育的融合不僅體現了高職院校對于學生在素質教育方面的加強,還符合國家和社會當前對全方位發展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同時推動了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營造良好和諧的教育環境。

作者:夏靜 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