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科學教育啟蒙中運用

時間:2022-07-12 16:16:40

導語: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科學教育啟蒙中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科學教育啟蒙中運用

摘要:信息技術能夠使教學便利化,提升教學效率,同時也能使教學方式更加豐富,以此滿足幼兒成長期間所需要的各種啟蒙教育。另外,信息技術還能讓啟蒙教育過程更具趣味性,使幼兒園大班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更加一致。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園大班;科學啟蒙教育

對幼兒園大班學生開展啟蒙教育教學,能夠使他們在幼兒階段就對科學具備初步的認識,了解基本的科學現象,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還能培養幼兒的科學邏輯思維能力,讓幼兒能夠進行全方面發展。同時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具體活動當中,除了能夠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外,還能實現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更新和提升,使教師和幼兒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

1.信息技術在幼兒園大班科學教育中的作用

(1)使教學便利化,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應用在當今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作用便是,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學的便利化,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提升。因為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幼兒園大班科學啟蒙的過程中,教師只要將所用資料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綜合,再在啟蒙課堂中上利用多媒體等工具呈現給幼兒即可,相對以往必須帶書本和工具的傳統教學,信息化的方法讓教學用具更加簡易化,讓啟蒙教學更加輕松。除此之外,教學便利化還體現在教師為幼兒做科學教育啟蒙教學的課前計劃上。教師在教學前需要整理一系列資料,使教育教學更加科學、有效。同時教師在做計劃時,也需要綜合考慮其他多種因素,比如,課程主題、幼兒的知識接受能力和興趣等,并以此篩查出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啟蒙教學的教育質量。

(2)使教學豐富化,滿足幼兒的不同學習需求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興起實現了各種資源的分享和傳播,無論是課程資源,還是開展課程教育所需資源,都能通過網絡方式進行分享和查詢,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資料平臺。教師通過收集和整理這些資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幼兒啟蒙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幼兒園大班當中開展科學啟蒙教育,首先要對幼兒進行評估,了解他們的學習水平,有針對性地開展具體的啟蒙教育,這樣才能使啟蒙教育事半功倍。幼兒因為好奇心旺盛,對任何事物都有探索的欲望,因此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也是教師準備工作的一個重要事項,而且事實證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教學開展得更加順利。因而,在幼兒園科學教育當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為教學內容錦上添花,滿足幼兒的啟蒙需求。同時,如果選擇合適的啟蒙教育體裁并適當利用信息技術,也能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讓啟蒙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多彩。在互聯網上,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方式進行查找,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或者觀察其他教師的整體思路進行借鑒并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從而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幼兒的知識吸收效率。當然,教師也可以從視頻學習中找出不合適的地方,經過思考之后進行改正,從而讓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質量能夠有所提升。

(3)使教學趣味化,符合幼兒園兒童身心階段發展特征

信息化教學還有一項優勢,便是能實現教育教學的趣味化,讓教學內容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找出更多幼兒喜愛的內容,滿足幼兒園大班兒童對事物的好奇心。利用信息化技術,能夠分析匯總出幼兒對事物的喜愛情況,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綜合,以年齡階段發展作為基礎,找出幼兒普遍的興趣點。比如,豐富色彩的事物,還有小動物在他們的眼中是可愛靈動的存在等,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教師在準備科學教育教材上也可以實現趣味化,了解幼兒感興趣的人或事,通過網絡手段進行收集、整理,然后呈現在教學課堂中,比如用小動物模擬人進行對話等,讓教學更加有趣,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2.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意識不強

幼兒園大班的幼兒年齡普遍偏低,這就導致幼兒的專注力不夠,很容易就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從而導致教育效率低下。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使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看法各不相同。一些教師過于依賴信息技術,在教導幼兒不注重知識的吸收,反而由于信息技術的特性,使幼兒分不清楚知識和信息之間的區別,從而使學到的東西太過繁雜,大大拉低了幼兒的學習速度。而有些教師則對信息技術抱有消極的觀念,依舊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才是最適合幼兒的,在教學過程中使幼兒對事物的認知一知半解,完全無法讓幼兒對這個世界有正確的認知,而這些都是由教師本身對信息技術的認知意識不強所造成的。

(2)師生交流互動不足

幼兒園大班都是一些小朋友,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并不全面,認識交流的人也不多,而教師是除了家長和幼兒相處時間最長的成年人,他們和幼兒的交流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幼兒產生不小的影響。而幼兒期的孩子因為對事物的接受能力極強,所以他們學習的速度也很快,適當的交流能夠幫助幼兒更快地吸收知識。然而,仍舊有些教師無法和幼兒正確相處,而這不僅會對幼兒的知識接受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會降低幼兒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和幼兒進行交流時,除了可以適當地引導幼兒、培養幼兒的思維邏輯能力外,還可以鼓勵幼兒進行實踐,讓幼兒在不斷的實踐中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3)無法和知識良好融合

信息技術畢竟是新興的技術,許多教師因為沒有受到專業的信息技術培訓,所以無法正確應用信息技術。在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幼兒學習或者培養實踐動手能力時,一些教師常常會將信息技術和知識脫軌,使信息技術和知識能力無法正確融合起來,而幼兒又會因為認知不足,無法正確地將知識和技術結合起來,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教學質量下降,信息技術的應用也無法在幼兒大班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效果。但是事實上,想要從小培養幼兒的創造邏輯思維能力,教師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而想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那么應用正確的工具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啟蒙幼兒,就需要教師不斷努力,將知識和技術完美地融合起來,這樣才能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3.如何在幼兒園大班科學教育啟蒙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

(1)豐富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進行教學環境創設,給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幼兒真實地感受到科學教育的內容,自然形成個人傾向,從而激發其學習的動力。首先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作為課前引導,將本課科學教育主題以合適的方式引出來,信息技術上可以包含各種動態演示圖、視頻等,讓幼兒對學習的主體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師可以向幼兒深入地介紹本課科學教育主題,并給他們提出一個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看待知識,從而產生思考。最后,教師再對問題進行分析解答,讓幼兒對知識有一個全新認識。而這不僅能為本次教學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前環境氛圍,還拓展了幼兒的眼界,讓他們能夠真正了解到知識,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除此之外,教學情境的創設,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幼兒演示生活不常見的科學現象來實現。比如,宇宙當中星體運行軌跡、宇宙中實際的景象,這些本來不能輕易實現的東西,通過互聯網方式為幼兒演示之后,既能彌補幼兒不能真實看見宇宙的科學教育缺憾,又將他們帶入其中,讓他們感受到宇宙浩瀚、神奇的景象,從而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索欲望,起到科學啟蒙效果。

(2)從班級學生出發,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內容

教育教學要做到從幼兒自身發展水平,從知識的接受能力、學習需求等出發,將滿足幼兒需求作為最終目標。而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教師要了解班級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這個事物可以從日常觀察中得出,也可以與幼兒家長的聯系中得出。其次,要做好幼兒個人情況的收集調查工作,為教育教學準備所需資料。最后,在安排具體授課內容時,便可以從幼兒興趣點進行內容選擇,在課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就是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想要對幼兒有提升效果,讓幼兒能夠有所發展,教師就應該從實際生活出發,讓幼兒產生親切感。而在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科學啟蒙教育工作選擇教育內容時,也需要從幼兒需求出發,要學會從繁雜的網絡資源當中挑選出有效信息,為幼兒準備充足、合適的教學內容。

(3)教師做好課前準備,確保教學有效性

教師在做科學啟蒙教育時,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確保教學過程能順利進行,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從班級環境、資源、幼兒的情況出發,設置合適的教育目標,根據教育目標、課程標準,安排具體教學進程,選擇教育教學內容。同時,做好課程實施評估工作。教師要在幼兒園大班中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科學啟蒙教育,做好課前準備,就要先明確科學啟蒙的教育目標,讓大班幼兒對科學有初步認識和了解,同時還能知曉最基本的科學知識。而想要達成這個目標,那么教師在做課前計劃時,就需要收集有效的資源,從幼兒階段發展特點出發,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準備適合該年齡段幼兒科學啟蒙的內容,選擇一個合適的教育主題,不能太過晦澀難懂,要從淺顯的知識開始,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步加深幼兒的記憶,從而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4)將科學教育與生活相關聯,提升學生的理解應用能力

教師想要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科學啟蒙教育,就要做到科學教育同生活相關聯,以此提升幼兒學習的生活科學性。進行科學啟蒙的教育,不僅需要幼兒擁有科學的知識,還需要幼兒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在自己生活中,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獨立性。想要科學教育同生活相關聯,那么教師就要從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景和事物入手,因為這些場景和事物對于幼兒來說是生活常見的,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些事物還能通過科學角度進行探究,從而使科學與生活相結合,達到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從生活中選取的主題,應該是幼兒常見的內容,這樣才不會產生太多陌生感,那么幼兒才能在學習時更深刻地理解這些原理,思考生活現象發生的運轉方式,知道其科學性,用正確角度思考認識問題,從而加深幼兒的個人理解。

(5)采取適宜的評價方式,做好教學評價反饋工作

評價方式在教育教學當中使用一定的標準,評估某段時間幼兒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師教學情況,從而對教學目標有一個基本反饋。是否達到相關目標要求,是評估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指標。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幼兒園大班科學啟蒙教學中,需要選取合適的評價方式并做好教學監督評估工作和實時考查教學進度和有效性,這樣才能讓信息技術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對于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來說,評估方式的要求必須更加靈活、有效,這不是用傳統評估方式就能實現的。教師評估內容可以包括幼兒課上表現、課后活動等。而教師在課堂上選取一個教學主題進行教學活動時,應該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進來,并按照教師的引導,有序地開展科學知識的初步接觸。除此之外,科學啟蒙還需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將教師教授內容內化,而且教師按照幼兒的課上表現進行評估,能夠發現幼兒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之后進行因材施教,才能讓幼兒有明顯的提升。同時,觀察幼兒的課后活動是否運用過科學教育內容以及是否用科學的思維開展問題的探究和思考,也是一項重要評估手段。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時,應該從其優勢出發,避免不良影響。比如,對于幼兒來說,長時間觀看電子產品不利于身體健康,在準備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時,不能讓學生注意力完全被吸引過去,而不關注教師教學內容,這將不利于教學開展,降低教學效率。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做好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工作,能夠讓幼兒從小生活在科學的氛圍中,擁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4.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不斷地發展和探索,找到最為適合的方法,從而提高幼兒的學習效果,讓幼兒啟蒙教育不單是教會幼兒學習知識,還能培養幼兒的世界觀,讓幼兒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優秀的品質。

參考文獻

[1]郭小娜.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科學領域中的應用分析[J].智力,2020(21).

[2]房欣.論如何用信息技術為幼兒教育增添新的活力[J].學周刊,2021(19).

作者:張晴晴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翰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