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德育滲透

時間:2022-07-12 16:38:31

導語:初中物理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德育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物理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德育滲透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革新,當前初中教育的重心開始向素質教育偏移,要求各個學科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德育的滲透,幫助學生養成優良品質?;诖?,本文從情境教學和德育滲透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究,分析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優勢,希望可以為之后的初中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情境教學法;德育滲透

1.情境教學法概述

情境教學法是由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在1955年創立而來,其基本含義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創設一段具有情緒色彩、生動形象的場景畫面,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中的知識點,并使學生的心理狀況得以提升。情境教學的重心是要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情境教學法的分類可分為六大類,包括生活展現、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畫面再現、角色扮演、語言描述。首先對于生活展示情境的創設,是要把學生帶入生活中、帶入社會中,教師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某一具有代表性的場景,將學生放在觀察者的客體角度。實物演示情境的設立是以一個實物為核心、其他些許陳設為背景,構成了一個整體來演示某一特定場景,例如天上的小鳥、河中的小魚、稻田里的稻草人等,從而引發學生的聯想。音樂是最能豐富人類情感的工具,因而音樂渲染情境的設立通常是教師選取符合課本情景意境上的樂曲,可通過彈奏或學生表演的方式演奏出來,并非只限于播放現成的樂曲。畫面再現是一個極具形象的意境創設手法,教師通過將課文中的情境通過畫圖的方式來形象化,例如一些簡單的插畫、剪貼畫或簡筆畫都可以。角色扮演則是通過學生對課文中某一角色的扮演,使學生進入角色、體會角色,從而衍生出對課文角色的親切感,使其對課文領悟得更加深刻。語言描述的情境設立是一種比較具有感知效應的創設手段,教師通過用語言描繪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創設情境,使其創設的情境更具有感情色彩,從而刺激學生的感官,加強學生的主觀感受。

2.情境教學法與德育的聯系

情境教學法和德育存在一定的關系,兩者具有相同的內容——情感體驗。德育的過程本質就是通過德育,把一定的道德品質規范轉化成學生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知、情、意、信、行五個步驟,只有學生體驗到這五個步驟之后,才能真正地領悟到什么叫作優良品質與傳統美德。其中,“知”是指對道德的認知,它是所有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與緣由;“情”則是指道德的情感,它是對道德品質起到升級強化的作用;“意”是指道德的意志,它在道德品質形成的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信”即指道德的信念力量,它為道德品質的形成提供了堅定的精神食糧;“行”則是指道德的行為,它是最終形成道德品質的判斷標準。在傳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道德品質的教學只停留在道德觀念傳授的環節,就是五個環節中的“知”,而之后的四個環節缺失。情感體驗起源于個體的內在層次,感情上的吸引和推動可以從本質上提高德育的可接受力,因而教師可以通過采用激發學生情感的方式,以知育情、以情激情、以行定情、以美喚情等方式來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而學生感情的變化調動,必然需要一個醞釀情感的環境,而在課堂中學生所處的環境較為封閉與單一,若想真正調動學生的情感,則需教師通過創設一個虛擬的情境來幫助學生在情境中醞釀情感,使這種情感有氛圍可依托。從而在此基礎上,情境教學法和德育之間就產生了一定的關聯——情感體驗。借助這種情感的體驗,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意境中學習到知識,教師也可潛移默化地將相關的德育內容滲透到為學生創設的意境中,使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學習愛國主義、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精神等內容。

3.情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而教師也經常會遇到一些難題,首先應該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向及目標原則。對于情境教學如何展開,首先教師的思想中一定要有一個構思,要遵循相應的原則,以此為前提達到更高的教學水平。教師應該將自己定位為引導者,尤其在授課中學生就是中心,而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有一種熱情,以產生學習的欲望,這樣學生才能對學習投入更多的時間,也會更加專注。教師要與學生之間保持一種長期的關系,引導學生去研究每一個角色,陪著學生去成長,與學生一起去研究課程內容。學生的積極性需要教師去激發,從而促使學生能夠自行地探索,經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并不是死記硬背,是需要理解記憶的。情境教學應該受到重視,同時也應該普及應用,因為情境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想要構建最佳的情境教學,那么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情境方式,同時也要融入思政教育。目前的重點是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獲得更多的知識,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那么就要教師去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了解更多的知識。教師要幫助學生深刻記憶一些內容,要去引導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才能進入情境教學。目前的情境教學無法脫離課本,因為情境教學也要有理有據,如果無緣無故地去聯想,那么會脫離教材,可能知識點也會產生偏頗,所以一定要結合教材,并且需要與教材之間的相關內容有連帶關系。如果教師在引導學生的時候使用了一些偏頗的教材,那么可能對學生帶來不利的影響。情境教學不能單一化,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舉一反三,并且利用教材以及情境產生更多的聯想,讓學生去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學生只要具備了好奇心,那么就會主動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4.初中物理利用情境教學法進行德育滲透策略

(1)確立初中物理德育目標,針對性地滲透德育

在初中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從物理的教材中可以看出很多給學生的世界觀、方法論帶來了一定的指向性,強化學生的高尚節操,陶冶學生的科學思想,因而對于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為初中物理德育滲透的一個方向。一般可分為四個方面,即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精神品格教育、科學創新教育。第一,對于愛國主義,在物理課本上介紹中國在物理學方面發展的里程碑和成就的內容很多,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可以結合其中的內容去延伸介紹相關的知識,既可以刺激學生學習物理的好奇心,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先輩們在物理學上的輝煌成績,樹立起學生的民族優越感與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除此以外,中國在尖端技術方面,例如原子彈、洲際導彈、氫彈等的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并研發成功,激發學生樹立起為國家先進事業而奮斗的雄心及為祖國繁榮昌盛、科技發達增添一己之力的決心。我國當前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仍應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因為目前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還有很長的發展,這就需要學生努力學習,從而成為祖國發展強有力的推動力。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其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在物理學中處處蘊藏著體現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容。物理學的發展過程就是人們對事物規律的認知和不斷生產實踐中逐漸發展起來的,與唯心論不同的是,認知是在事物不斷地發展中而產生的,它不是精神思想的產物。因此,教師在介紹物理學史時,可間接地將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摻雜在知識點中,可有助于鍛煉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奧妙之處。對于學生精神品質的教育不僅僅需要學校的教育和訓練,還需要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而物理學科則是鍛煉學生堅強意志品格的重要領地。眾所周知,物理教學主要是以實驗為主,培養學生對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實驗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風格,對于學習敢于質疑、勇于進取的精神,以及與人相處團結合作的理念。例如,居里夫人在經過無數次失敗的實驗經歷中終于提取到了鐳元素、愛迪生在經歷過幾千次材料的嘗試之后終于研究出了電燈的燈絲材料、焦耳在經過幾十年的研究中終于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等??茖W創新精神是指在實驗創新中表現出來的那股勁兒,那股具有頑強精神、自覺精神、冒險精神、拼搏精神的那股勁兒,創新本身就是在未知的領域中不斷探索,不知前方道路是否光明,但仍拼搏向前。物理界中有許多創新的成果都是在逆境中誕生的,即使外界有很多人都投來反駁質疑的目光,但仍然堅持自己的理論成果。例如愛因斯坦敢于挑戰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的理論,從而相對論橫空出世,驚艷了世人;莫爾斯花費七年來尋找合適的方法,最終創造出電報機,在人類通信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由此可見,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

(2)情境教學的趣味教學,提升課堂氛圍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階段,對社會上的一切事物都會感到好奇,因而在學生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與物上,就會激發他們內心的好奇心與探索欲。處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感知力都極其豐富,對于新事物充滿了求知的欲望。所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具有趣味性的情境教學手段,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心與好奇心,并在其中滲透德育。在此過程中要求教師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應明白學生喜歡什么、他們感興趣的點在哪兒,并由此為依據開展課堂教學。以“物質的密度”這一章節為例,課堂初始教師可先拿出兩塊顏色鮮艷、相同形狀的鐵塊與塑料塊,以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來觀察,拋出問題讓學生想辦法在不觸碰的前提下如何區分它們,并將學生分為小組開展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將會提出很多方案,其中不乏有一些方案和想法會與本章的學習內容沒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但此時教師不可直接去否定學生的想法,而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并引導學生思考,提問:“是否可以通過比較質量的方式來區分二者?”并說,“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像我們的父母或者我們周圍生活的大人們經常都會說鐵比塑料重,但到底事實是否如此呢?我們學習物理就是需要通過實踐來驗證真理,因此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借助一個小實驗來探究這些說法是否正確,但是今天老師有點小馬虎,在課堂開始前沒有準備充分,忘記拿天平上的砝碼,現這里有兩個體積相同的塑料塊與鐵塊,大家想一下,能不能利用這些器材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呢?如果你認為可以,請設計出一個合理的方案?!敝笞寣W生去思考,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做相應的引導,提問:“在什么情況下,塑料塊一定會比鐵塊輕呢?”再讓學生去交流表達,隨后再問,“大家可以進一步想一下,如果體積不同的相同物質的質量是否相同呢?還有體積相同的同種物質的質量是否相同呢?”隨后讓學生深入探討,并得出一個大膽的猜想,“體積不同的相同物質,質量不相同,其體積越小,則質量越小;若體積相同的同種物質,則其質量相同?!敝蠼處熆筛鶕W生所得出的結論,讓學生設計實驗驗證猜想,教師可從旁點撥學生實驗中的問題。情境教學在初中教學期間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科學教育就屬于理科中的拓展及延伸,尤其是針對一些實驗與知識點。目前使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不斷地提升物理學科水平,并且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及經驗,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應該展開情境教學,其次應該融入思政教學,讓學生具備思政思維。這對于學生來講,可以提高綜合素質,同時也可促進其學習的積極性。思政元素的融入,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在思政教育中能夠讓自己具備愛國主義思想,同時還會陶冶自己的情操。情境教學與思政教學的充分融合可以促使學生有較好的學習習慣,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快樂,這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綜上所述,初中物理科學教程中利用情境教學的方法進行滲透德育是最高效的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方法。通過調節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情緒去激發學生的情感波動,使學生對學習內容記憶深刻,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可受到德育的熏陶,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唯物辯證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及科學創新主義精神等一系列優良的思想品德。

參考文獻

[1]程東.借助數據分析,實施精準教學——談初中科學學科的精準教學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0(01).

作者:胡超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東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