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音樂高效課堂構建的建議
時間:2022-07-20 08:31:50
導語:中學音樂高效課堂構建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對人才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學校是否重視音樂教育等藝術學科的教學,無疑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尤其是中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值得每個音樂教師深思。本文將深入探討中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問題,并嘗試給出具體措施,以期給相關業界人士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中學音樂;高效課堂;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對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升起著關鍵作用。在新課改時代背景下,社會要求音樂課堂的構建需要與時俱進,結合實際,改進固有的傳統教學方式,勇于創新,以實現音樂教育的美育和人文教育作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一、中學音樂課堂現狀中存在的不足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我國中學生的音樂教育已經引起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音樂作為藝術性學科,關系到學生藝術修養的培育和提升,其改革更符合新時代教育創新的現實要求。但就目前而言,我國中學音樂教育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
(一)音樂課程不受重視
相較于其他文化學科,音樂課程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中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部分學校不夠重視,常常致以“音樂教學存在的必要性不是很大”的措辭。即使近年來已經成為藝術中考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學生對這門課還是比較抵觸,認為與其學習唱歌,不如多點時間學習文化學科,在這樣的情況下,音樂老師成為弱勢群體。
(二)缺乏專業的音樂教師進行授課
在音樂教育中,不僅僅需要有充足的授課時間,更需要專業的授課老師,因而中學音樂課堂對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的音樂老師需求十分緊迫。然而,在現實中,很少有正規音樂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愿意從事音樂老師這份職位,大部分拒絕理由是由于音樂課堂受關注度小,音樂教學存在感低,無法調動起老師的積極性。另外,年輕的音樂教師在各級學校中往往由于沒有得到主課老師的指導權威感,加上一些主課教師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和學校考試成績檢查的壓力,不得已地搶占學校音樂課陣地,種種這些原因就逐漸造成了中學音樂課堂中專業音樂教師的流失。
(三)中學音樂教學設施跟不上新課改的要求
中學音樂教學設施跟不上新課改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音樂教育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高校音樂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設施和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在實際調查中我們發現,除了一些較為發達的城市,大部分中學僅設有音樂教室,而缺乏音樂所需要的鋼琴、音響等設備。在這種情況下,中學音樂教師僅僅根據傳統的教材,依靠自己的口語方式進行授課,這樣的課堂枯燥無味,無法將音樂魅力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們,無法讓學生真正接觸音樂、體驗音樂。
(四)音樂教學更多局限于教材中,缺乏實踐樂理指導
不少學校的音樂教師普遍認為,音樂教材質量是學校音樂教學成功之本,音樂教材所選用的素材都應該是固定的、傳統的,流行歌曲則稍顯“不入流”。因此,中學生的音樂藝術課程按照中學教材順序上課時都是“沒商量”的,老師對于學生真正的音樂需求視而不見。老師備課就是備教參,把教參的內容轉變成教學的內容,完成變成教參的“搬運工”。在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下,我們意識到這種教育觀念顯然是錯誤的。我們的中學音樂教學應該遵循課標精神,發揚創新精神,跟上時代的步伐,要積極鼓勵中學生根據自己的音樂欣賞度和口味學習,開展多個不同單元的主題模式。根據中學生的自身特點,選擇優質的流行歌曲、綜藝類樂曲等等加入教材,引進課堂教學。如此一來,中學音樂教材才能夠克服死板的缺點,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并將這種興趣和熱情擴展到課外的音樂生活中去[3]。
二、新時期中學音樂高效課堂構建的建議
(一)采用三維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
注重三維課堂教學是有效音樂課堂實現的主要標志。學校音樂課堂教學過程應盡快走出單一的教學模式,改變單純灌輸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做法,應將加強學生音樂審美感受能力培養和學生發展放在首位。為此,在學校音樂教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巧妙設計音樂問題和教學活動,通過激發學生對音樂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學生欣賞音樂活動的親身參與體驗感,來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和欣賞意識,發展學生對音樂藝術的審美和欣賞能力,充分發揮出音樂教育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功能。如在《鱒魚》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鱒魚》的動畫視頻導入,通過這個先讓學生們對整體音樂有一個畫面感基礎,隨后請學生復述,通過欣賞動畫得到一個有關鱒魚的音樂“小故事”,再進行樂曲播放,同時提出問題:哪段音樂代表漁夫,哪個節奏又象征著小鱒魚??偠灾褪怯酶鞣N多媒體技術展現出主題音樂畫面,引導學生深入欣賞和參與交流討論,增強全體學生對樂曲的直觀感覺,并且結合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聽覺生動性和視覺直觀性。同時,再引導全體學生對音效進行體會和思考,讓全體學生說一說這首樂曲中具體運用了哪些基本音樂表現手法,引發全體學生對整首音樂作品速度、力度、節奏等音樂要素的理解和感悟,促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既充分突出音樂知識培養目標的有效落實,也充分體現音樂能力培養目標的有效貫徹。
(二)靈活加入“農家樂”元素,吸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在我國中學音樂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總是因為缺乏一些新鮮的音樂事物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得傳統音樂教育課堂乏味無趣。因此,現代音樂教育開始把眼光投入到“農家樂”中。我們目前所謂的“農家樂”民間音樂教學元素,其實就是基于我國民間傳統音樂的一些音樂教學元素,讓更多中學生通過這種民間音樂教學方式,在音樂課堂教育中進行綜合學習及其滲透。不僅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中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還有利于形成一個活躍的音樂課堂教學氛圍,讓更多中學生對當前我國音樂課堂教學方式發展及其教學歷史進程情況有新的認識和了解,拓寬他們的音樂教育視野[4]。
(三)運用多樣化學習手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有效的音樂實踐教學活動中,除了需要有效貫徹落實音樂教學活動目標,圍繞教學內容和結合主題活動進行課堂教學之外,還要求善于充分運用各種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廣大學生在理論和實踐音樂活動中,產生感悟和學會體驗,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培養和促進發展廣大學生綜合音樂理論理解和實踐的能力。如《沂蒙山小調》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沂蒙山小調》的“骨干音”進行旋律創編,結合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填詞,鼓勵學生自主創新,發展實踐能力。如欣賞蒙古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時,教師先播放蒙古民族音樂,請學生們思考猜測這首歌曲來自于哪個地區。隨后,播放歌曲的視頻,通過對歌曲進行播放,增加學生們對當地地形地貌、風土人情的了解,加強對這首抒情歌曲的基本理解和切身體會。再舉一個例子,如課后欣賞練習通俗歌曲《童年》,通過播放《童年》的視頻請學生們聊一聊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受,聊一聊他們各自的童年遇到的老師或者是同學,他們做過最讓自己感動的事情,借此機會為心中記憶深刻的老師或者同學演唱一首自己認為對他們情感最貼切的歌曲,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思念和祝福。這樣,學生再次欣賞和演唱《童年》這首歌時,便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充沛的情感,促使學生真正融入并具體感受這首抒情歌曲的優美意境,進一步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充分使用多媒體手段,提高音樂課堂效率
在當前我國音樂教育教學領域快速發展中,因為現代信息科技的發達,在音樂課堂教學方式上已經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多媒體音樂教學課件的廣泛應用也逐漸發展起來,不僅有效地減輕了廣大學校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建設工作上的壓力,也有效地激發了廣大音樂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所以,面對這一新的社會音樂發展趨勢,老師在進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建設工作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和研究設計新的教學方法,利用新型的多媒體音樂教學課件,讓學生在有限的音樂教學空間中自由發展和自主學習。比如,在開始學習《歌唱祖國》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時,老師在沒有事先進行具體講解的情況下,老師首先可以組織中學生進行一段有關中國黨史的音樂視頻曲目賞析,讓中學生在觀看視頻中,對該歌曲的填詞作曲以及背景內容有一個較為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觀看視頻過程中,學生容易由此產生一種感情上的共鳴,有利于不斷加強中學生對我國音樂曲目情感的充分把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能有效地把音樂理論知識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大大地提高了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和豐富性。上述案例所提到的音樂教學實踐,很好地利用了現代多媒體教學課件,也大大拓展了中學生的音樂知識面,不僅能夠加強中學生對當前我國音樂發展史的深入了解,還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積極性,繼而更能達到高效優化課堂體系構建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學音樂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是全方面、多角度的,這不僅對音樂老師是一場考驗,更是對社會教育領域的一次探索。因此,社會需要不斷推進新課改的深入貫徹實施,音樂老師需要對高效音樂課堂的構建方案展開積極探究,并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5]。
參考文獻:
[1]陳春旺.中學音樂教學高效課堂構建[J].北方音樂,2020,(12):152-153.
[2]續飛.淺談中學音樂課堂教學探討[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3]任丘,劉亞欣.淺談如何打造中學音樂歌唱教學高效課堂[J].北方音樂,2015,35(23):118.
作者:李鷗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
- 上一篇:音樂劇表演教學現況研究
- 下一篇:路基填筑施工工藝在高速公路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