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三教改革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8-08 08:31:18
導語:中職學校三教改革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三教”改革是新時代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重要舉措,是當前職業院校提升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切入點。目前,我國中職學校“三教”主要存在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高、教材體系相對落后、教學方法不夠多元化等問題。該文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中職學?!叭獭?a href="http://www.trq119.com/article/758232.html" target="_blank">改革,提出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中職學校;三教改革;產教融合
2019年,教育部出臺《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9〕13號),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要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三教”改革[1],促進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叭獭备母锏暮诵氖墙鉀Q“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這就要求在深化“三教”改革時,職業院校要賦能教師以提升其素養和能力,升級教材以推動教材改革,激活教法以推動教學改革,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高質量提升。
1中職學?!叭獭贝嬖诘闹饕獑栴}
目前,我國中職學校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各個學校辦學質量參差不齊,人才培養質量良莠不齊,“雙師型”教師短缺,教材內容滯后,教法單一,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落實不到位[2]。
1.1教師隊伍水平整體不高
1.1.1“雙師型”教師比例不達標“職教20條”提出:到2022年,“雙師型”教師(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職工有108.30萬人。其中專任教師85.74萬人,比上年增加1.45萬人,增長1.72%。生師比為19.54∶1,本科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占教師隊伍總體的92.92%,比上年提高0.31個百分點;“雙師型”教師占教師隊伍總體的30.87%,比上年提高0.29個百分點?!半p師型”教師比例雖有所提高,但與“雙師型”教師占教師隊伍總體50%的目標仍有距離。1.1.2教學理念有待更新擔負著培養職業技術技能人才重任的教師要破除傳統教學理念壁壘,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為培養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綜合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1.1.3教師企業實踐經歷有待增加目前,中職學校在招聘專業課新教師時,要求教師具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經歷。但由于該規定實施時間較短,招聘到的符合條件的新教師人數占教師隊伍總人數比例較低??傮w上看,中職學校教師的企業實踐經歷雖有所增加,但仍存在缺乏實踐經驗的不足。此外,中職學校教師管理實施坐班制度,導致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企業實踐。1.1.4教師的科研攻關意識有待增強中職學校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目前,隨著國家職業教育利好政策的推行,中職學校教師的科研成果較以往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學??蒲蟹諊粷夂?、投入不夠、力量不足、參與度低、科研成果質量低等問題。根據2014年和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中職學校的獲獎級別有了新突破,有成果問鼎特等獎;獲獎數量也有所增加,但增加比例不明顯;校校、校企合作共同獲獎項目顯著增加。由此可見,中職學??蒲幸庾R正逐漸增強,校際間橫向聯合、縱向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意識也有所增強,科研成果普惠面擴大。但中職學??蒲谐晒?014年和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中的占比均不到1/3,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見表1)。
1.2教材體系相對落后
教材是學校開展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教材的選用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3]。1.2.1教材內容缺少職教特色目前,中職學校教材的內容普遍滯后4~5年甚至更長,不能完全體現職業崗位的最新要求,與當下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不契合,導致學生的職業態度和目標不清晰。此外,教材內容重復、拼湊現象嚴重,部分內容前后矛盾、邏輯不清,錯字錯句等低劣錯誤頻出,缺乏嚴謹性。1.2.2教材形式有待完善目前,中職學校使用的教材基本是傳統的紙質裝訂教材,強調“教”的內容,缺少“學”的內容,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職教20條”的提出和落實,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應運而生,但只局限在個別專業的個別科目,尚未得到完全普及?,F行教材在形式上比較單一,缺乏靈活性。1.2.3缺乏“互聯網+”配套教材在5G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職業教育帶來了巨大變革,人工智能、虛擬技術等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出現了大量基于互聯網的教學平臺。但缺乏與之配套的、便于開展線上線下教學的數字一體化教材,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
1.3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1.3.1“填鴨式”教學方法有待改進中職學校學生專注力不強,對理論知識的興趣不高,“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集中精神,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應注重知行合一,既要讓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學習技術技能。1.3.2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方法融合不夠很多教師認為在課堂教學中運用PPT教學就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這是一種誤解。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表現在很多方面,如翻轉課堂、VR技術、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教師應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破解教學重難點,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
2中職學校實施“三教”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中職學校的“三教”改革離不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職學校應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平臺,將企業先進的理念、工藝、規范引入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課程標準,建立結構化的創新型教師團隊,建設“教”與“學”并進式新型教材,創新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性。
2.1教師改革層面:賦能教師,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能力
2.1.1落實以“雙師”素質為導向的新教師準入制度中職學校招聘新教師時要嚴格落實“職教師資12條”新進教師準入規定,嚴格考核應聘者的企業工作時間、實踐經驗,對于企業高技術、高水平人才,可以適當放寬學歷限制,引進優質的具備“雙師”素質的專任教師。2.1.2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借助職教集團、行業協會等產教融合平臺,以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教學能力、立德樹人能力、創新能力為目標,建設“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發展梯隊,破除高素質、創新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瓶頸,滿足1+X證書制度試點、模塊化課程體系教學需要,形成適應教學改革發展新形勢需要的創新型教學團隊。2.1.3有效開展教師培養培訓健全中職學校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培養教師堅定的政治理念、高尚的道德情操[4];豐富教師的企業實踐經驗,建立穩定的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定期開展企業頂崗實踐;吸納企業技能專家為特聘兼職教師,提高企業兼職教師隊伍的水平和質量,形成專兼結合、校企聯動、互為聘任的結構化教師團隊;強化現代化信息技術培訓,鼓勵教師參加“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積極學習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強化教師科研素養培訓,鼓勵教師與企業合作開展專業領域科研課題,參與企業發展難題科研攻關項目,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服務產業能力。
2.2教材改革層面:彰顯職業教育特色
2.2.1堅持教材“優選優編優創”原則教材遴選要立足中職學生學情和專業特色擇優選擇。校企聯合共同開發教材,教材編寫要立足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鼓勵開發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相配套的數字立體化教材;鼓勵教師開發“多元化、立體化、模塊化、活頁化、交互化”的校企教材;鼓勵教師開發與1+X證書相配套的模塊化教材,立足崗位工作過程,引入典型工作案例。2.2.2教材內容要體現職業特色和思政教育一是教材開發要與企業行業密切合作,鼓勵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和行業專家參與教材調研論證、規劃設計、專業編寫、技術指導等工作,教材內容要融入企業最新的工藝、技術、規范,反映企業文化、職業精神、工匠精神。二是教材內容要融入思政教育,將技術技能與愛國、愛企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合,落實立德樹人,培養適合我國新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3教法改革層面:凸顯以學生為主體
鼓勵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根據授課內容、學生特點、環境情況等因素,選擇以學生為主體的授課模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智慧型教學環境,構建智慧型課堂,借助虛擬仿真、VR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項目教學、工作過程導向等新教法,開發高質量線上課堂,創建與企業同步的協同實踐課堂,實現“做中學、學中做”。
參考文獻
[1]宋良玉.新時代工匠精神視域下職業教育“三教”改革路徑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23):94-96.
[2]康坤.產教融合是職業院校深化“三教”改革的關鍵[J].河南省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研究室,2020(4):15-18.
[3]楊鑒,沈軍.以賽促教的高職院?!叭獭备母?理念、問題與路徑[J].職教論壇,2020(11):45-51.
[4]徐椏楠,徐興林,徐道平.新時代應用型高?!叭獭备母锎嬖诘膯栴}及改革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3):55-59.
作者:王玲 單位:沈陽市旅游學校
- 上一篇:課堂教學如何提升學生中考體育成績
- 下一篇:應急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