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與核心力量訓練研究
時間:2022-08-08 09:31:31
導語:體育教學與核心力量訓練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體育教學范疇內的“核心力量”既是一個生理學概念,也是一個肌肉力學概念,特指人體中間部分力量生成系統(即脊椎、骨盆及相關肌群)。核心力量訓練主要針對腰部、髖部、骨盆構成的人體結構展開,該結構內包含的29塊肌肉對維持人體穩定、運動協調、力量傳導、移動平衡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依據《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簡稱:《標準》)提出的“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要求,核心力量訓練是體育教學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高中體育教學中“核心力量訓練”現狀的簡述,進而探索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
關鍵詞:體育教學;核心力量;訓練
一、高中體育教學視域下的核心力量訓練現狀
根據《標準》提出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分析,“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及“體育品德”三個方面中,最貼近“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本質的是“運動能力”,而運動能力又進一步被劃分成“體能”“技術”兩種表現形式。綜合高中體育課程的開設情況來看,除了“跑跳投”三大類田徑訓練內容外,最多的訓練項目就是“技術型”內容,如“籃排足”球類運動、體育娛樂及競技游戲,在“體能類”的訓練上,不僅種類較少、且缺乏系統性,這造成我國高中生核心力量普遍較弱。有文獻顯示,大學男生引體向上及格率僅為17.4%,引體向上是訓練核心力量的重要途徑,相應的,核心力量也是影響引體向上成績的重要因素,僅從數據上看,就可以側面反映出我國高中階段核心力量訓練的不足。概括地說,我國高中體育教學視域下的核心力量訓練現狀不足有三:(1)抵觸情緒較大。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繁重,還面臨著高考壓力,大多數學生將體育課視為調節身心、釋放壓力的途徑,核心力量訓練需要消耗很大體力,且過程乏味枯燥,相比充滿娛樂性、趣味性的“技巧型”訓練項目(如籃球“運球”、足球“顛球”),學生存在很大的抵觸情緒。(2)體系健全度低。核心力量訓練部位特殊,較之上肢、下肢運動訓練而言,短期內的教學成就收益較小,因此不會被作為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同時核心力量訓練強度大,容易造成高中生身體損傷,從而影響了體系健全,無法循序漸進地展開。(3)訓練方式落后??陀^上說,任何一種體育運動都離不開核心力量的參與,但由于人體軀干活動區間很小,導致訓練難度較大,需要更為專業的訓練方式,包括一些必要的技巧和器材等,而高中體育教學中普遍采用單一傳授方式,除體育特長生之外,一般學生很難達到訓練的效果。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力量的訓練方法
(一)基于體育教學課堂形式設計合理制度體系
立足高中體育教學組織模式,為有效提高核心力量訓練水平,體育教師應注重合理制度體系的構建,并綜合體育學、生理學、營養學、運動生物力學等專業知識,建立一套循序漸進的核心力量訓練計劃。其中,核心力量訓練制度用來優化課程內容設置,確保一學期或一學年內體育教學實踐擁有足夠的核心力量訓練時長。“制度”最主要的作用是約束力,因此制度在文件層面的表現,要符合國家體育教育及相關專業標準的要求,例如強調“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體育教育理念,杜絕在核心力量訓練過程中出現體罰、言語傷人等現象。
(二)結合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核心力量訓練意識
從“終身體育”角度說,核心力量訓練要著眼長期規劃,促進高中生進入大學后進行核心力量訓練的自覺性。在現實中,高中校園體育文化容易受到“羊群效應”的影響,如動漫、影視劇、新聞等媒體引領某一種體育潮流,高中生很容易跟隨其后。從這一角度出發,依據《標準》提出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大核心素養內涵,針對高中學生制定“全過程核心力量訓練意識形成計劃”為他們終身體育訓練過程中重視核心力量奠定良好基礎。其中,“全過程”是指高一到高三畢業的整個階段,依據“運動能力”要求,日常體育教學穿插一些涉及核心力量的趣味活動(如“平板支撐競賽”),以減少核心訓練枯燥感。依據“健康行為”要求,指導高中學生平時坐、臥、走、吃等講究科學—以“坐”為例,高中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坐姿保持時間過長,容易造成腹部脂肪積累、形成內臟肥胖,要讓學生了解核心訓練對腹部減肥、保持身材的重要性—此外,臥姿、走姿及合理飲食等,應該根據高中生特點制定靈活計劃。依據“體育品德”要求,在核心力量訓練過程中要強調相互尊重、相互協助、自信自尊、勇敢頑強,這是因為很多核心力量訓練項目難度很高,容易拉開學生個體差距,一些體育素質較高的學生可以輕松地做引體向上、俯臥撐等動作,而一些體育素質差的學生甚至一個標準動作也做不來,為了避免自尊心受損,“體育品德”在核心力量訓練意識培養中是不可或缺的。
(三)依據體育教學資源選擇切實可行的訓練途徑
高中體育教學視域下,不同學校擁有的體育資源存在差異,在進行核心力量訓練過程中,可根據教學資源構建多元化的訓練途徑。整體上,核心力量訓練包括“徒手訓練”和“器械訓練”兩種途徑—徒手訓練途徑便于開展,但對于師生有著很高的訓練技巧要求,如俯臥撐、側臥撐、仰臥起坐、蜷腹、平板支撐等,要學會控制強度、節奏、力度,避免運動量過大造成損傷。器械訓練可繁可簡,簡單器械如單杠、腹肌輪、平衡球、瑜伽繩等,保證正確使用器械的前提下,要求學生把動作做標準,不斷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在確定使用哪種途徑進行訓練后,還要為學生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如俯臥撐10×3(每組10個、共計3組),仰臥起坐12×3(每組12個、共計3組),平板支撐30秒、45秒、60秒的進階訓練等,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核心力量訓練認知。以上訓練途徑是基于高中體育課堂展開的,正如前文所說,核心力量訓練強調日積月累,課下的自主訓練要比課上計劃訓練更重要。而課下現實生活中,一般高中生接觸復雜器械的機會較少,教師可以通過“課外實踐”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專業健身房,了解相關器械訓練核心力量的方法,為此后自主訓練奠定基礎。此外,還可以積極開發“互聯網+核心力量訓練”的途徑,現階段,很多搭載于智能手機的視頻類APP上都有健身教程,如B站、優酷、快手等平臺,很多健身達人會教授一些核心訓練的技巧,并講解體育學、生理學、營養學相關的知識,體育教師先以專業人士的身份鑒別識別內容,確定其適合高中生學習使用之后,再下載或直接推薦給學生,為日常的自主性訓練提供指導。除了以上途徑,還可以多向學生傳播關于核心力量訓練的意義,促進體育訓練內容交叉。如對于“減脂”或“增肌”有需求的學生,告訴他們加強核心力量訓練有利于脂肪消耗、加速塑形,對于喜愛籃球、足球等運動的學生而言,告訴他們增強核心力量訓練有利于上肢、下肢力量的強化,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學生核心力量訓練的主動性。
三、結束語
整體而言,我國高中體育教學中對于核心力量訓練嚴重忽視,這不是一個特殊現象,而是普遍存在的。核心力量對于人體整體協調、速度、柔韌等指標有著重要作用,同時科學合理的核心力量訓練,有助于矯正脊椎、骨盆等部位,為學生塑造更加完美、健康的體態,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楊利珍.試論核心力量訓練與田徑競技訓練的關系[J].體育風尚,2020(11):9-11.
[2]謝宏彬.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新課程(下),2019(11):258.
[3]劉旭光.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2):44-46.
作者:孟躍華 單位:山東省鄒平市黃山中學
- 上一篇:翻譯專業教學體系探討
- 下一篇:西部高校涉外法律人才培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