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學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
時間:2022-08-17 09:39:31
導語:建筑力學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下,分析了土建類專業建筑力學課程的思政功能,說明了挖掘思政元素的實現路徑,并以“物體系的受力分析”一節為例詳細闡述了小知識中蘊含大思政的理念,通過在土建類專業班級實施課程思政,使學生層面和教師層面都有了較實施前明顯的變化,達到了雙贏的良好局面,可為同類型課程思政的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思政建設;思政內涵;實施成效
建筑力學是土建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平臺課(基礎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應用力學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結構及構件在四種基本變形下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方面問題的能力。它不僅為后續的專業核心課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也為直接解決工程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提供分析方法和計算原理;同時也可培養學生的抽象、推理、分析和綜合的邏輯思維能力。本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是:建立準確的力學基本概念,熟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熟練進行靜力平衡計算的能力,具有能夠進行構件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分析計算的能力,具有熟練進行桿件基本變形力學實驗的能力;具有解決工程中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綜合的邏輯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1建筑力學課程思政功能分析
長期以來專業教育只重視知識傳授,在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深度和廣度都涉及不夠,這樣在客觀上與人才培養目標的預期必然有較大的差距。建筑力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邏輯嚴密、環環相扣是其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課程除了為后續專業課程提供理論基礎支撐的功能外,必然也蘊含著價值塑造的功能。本課程的授課對象為高等職業教育一年級學生,學生剛結束了緊張的高考,步入大學校園,心智尚不成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思政教育的及時引入十分必要。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在講授每個章節知識點的同時,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思政內涵,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工科類專業課程因為理論計算多、邏輯嚴密區別與傳統的思政課程,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思維模式,深刻體會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課程核心理念從教學轉變為教育,進而精心潛挖專業知識與思政內涵的關聯。當然,專業課中每個知識點所對應的思政元素是有差異的,在教學中也應該避免牽強附會,應該有重點的、有主線的涉及,結合建筑力學課程特點和內容知識點,我們認為應重點在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辯證思維能力等幾個方面下功夫。
2建筑力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每一門專業課中都蘊含著大量的思政元素,建筑力學課程也不例外,高職建筑力學課程主要由理論力學靜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三大部分構成,在授課前教師需要搞清楚每一章節或者知識點包含了哪些思政元素,如何巧妙地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課堂教學過程中去、在專業基礎課少學時背景下既讓學生學習到應有的專業知識也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應有的思政教育,需要長期的課堂實踐積累并及時修訂診改,通過在本校工程造價專業中一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結合了習題、案例、實驗等體現思政元素,當然,課程體系本身的邏輯嚴密、環環相扣反映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邏輯思維,本身也為思政元素。表1以建筑力學課程第一章物體的受力分析中的思政元素挖掘為例作以說明。由表1可以看出,人物事跡元素、哲學思想元素、邏輯思維方法元素、工程元素基本貫穿了建筑力學課程始終,在看似普通的知識點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需認真發掘整理形成全新的課程教學設計(教案),并制作對應的教學課件,精心組織課堂教學環節,力求改變原來固有的課程教學模式,改變學生認為的建筑力學課程只有公式推導、理論計算的刻板印象,增加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活躍度,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相應地提升。
3建筑力學課程思政案例舉例
3.1案例描述與其思政內涵
在建筑力學課程物體與物體系統的受力分析一節中,物體一般是指單一構件,物體系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構件構成的系統;受力分析就是對要研究構件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分析該構件受到哪些主動力和周圍環境中有哪些約束力(被動力)的作用?每個作用力的作用位置和方向如何?對構件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并做出其受力圖是求解靜力平衡問題和對構件進行設計計算的基礎,所以一定要思路清晰、嚴謹認真、科學求實。作為土建從業人員,在作構件受力圖時要在構件的分離體圖上畫出該構件作為受力物體所受外界物體給它的力,切不可把該構件施加給其它物體的力畫到該構件的受力圖上,研究對象要明晰,要注重分析過程的科學性。在對物體系統進行受力分析時候要考慮內力與外力的相對性,系統內力是系統內部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而外力是系統所受外界物體給它的力,在畫物體系統受力圖時,應把系統內部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只畫它們所受外力而不能畫出它們內部構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偟恼f來畫物體系統的受力圖需要注意以下五點:(1)必須明確研究對象;(2)確定選取研究對象的次序;(3)研究對象內部的約束力不可暴露;(4)注意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畫法;(5)注意約束力表示的統一性。下面以一個物體系統的受力分析實例來說明其中的思政內涵。題目:構架如圖1(a)所示,各桿重量不計,在E處受一主動力F。試畫出各個桿件及整體的受力圖。要畫出圖1(a)物體系統整體及各個構件的受力圖,研究次序很重要,如果先研究整體,輥軸支座C處力的方向很明確的,它垂直于支承面方向,可以利用三力平衡匯交定理確定固定鉸支座A處的反力方向,見圖1(b),然后繼續觀察BC桿件,可以發現BC桿件為二力構件,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很快可以確定力的方向;接著又運用作用與反作用定律、三力平衡匯交定理確定AB桿中B、D處的約束力,最后根據作用與反作用定律畫出EC桿件D處的受力。在畫圖的過程中要時刻對照五點注意事項,避免出錯。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次序的選擇非常重要,是核心要點,決定了受力圖的簡潔程度,如果不加思考,隨意的選取一個構件作為起始,雖然受力圖也可以畫出,但是先導學習的三力平衡匯交定理、二力平衡條件等知識就沒有得到充分的應用,而且畫出的受力圖很多位置將會是分量的形式,非常冗雜。畫好受力圖是對物體或物體系統進行受力分析與計算最基本的步驟,要注意構件之間的連接是單鉸還是復鉸、約束的類型等,做題時應嚴謹認真,實事求是,正確反映客觀事實,克服主觀臆斷,講究確定性和精確性,在多種畫法的情況下盡量做到簡潔。本案例告訴我們應從整體著眼,從大局出發,讓整體處于統帥、突出決定地位,畫好局部(各個構件)并保證正確。
3.2課程思政案例實施成效
物體及物體系統的受力分析這一節看似與思政教育毫不相干,但實際上也蘊含著思政元素,由此我們得到一個啟示,工科類的課程要善于在小知識中發掘大思政,并加以運用。通過本節的講授,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理論知識,啟發了學生的辯證思維方式,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形成嚴謹科學的態度,樹立了大局觀、全局意識。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在講授了基本的理論知識、注意事項后,分組讓學生練習習題,先允許學生出錯,然后講解習題本身,用幾句話映射思政元素,使學生印象深刻,效果良好。當然,不是一節課就可以達到多大的思政成效,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量變可以引起質變,近百個學時下來,點點滴滴的思政融入使本課程形成了巨大的思政合力,這樣就做到了實施課程思政的初衷。
4結語
通過建筑力學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結果表明:在學生層面上,改變了長期以來高職學生對建筑力學課程枯燥無味的固有認識,人物事跡、哲學思想、邏輯思維方法、工程特色等元素的引入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客觀上拓展了教學內容,打破了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的現象,做到了課程從教學到教育的轉變,是思政課程的有益補充,提升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堅定了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愛國情懷、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思維和科學精神、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辯證思維能力;在教師層面上,教師通過收集材料、精心準備教學設計、制作教學課件,這個過程也在無形中提升了自身的政治素養,使得這一過程成為政治理論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益補充,堅定了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在學生層面和教師層面達到了雙贏的良好局面。
作者:郭江濤 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策略
- 下一篇:航空人才培養供給困境及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