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路徑
時間:2022-08-19 08:43:50
導語:高校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照《工商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會計學專業)》和《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評估方案》中師資隊伍建設的相關指標,選取廣東省8所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總結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在數量和質量上存在的問題,為此提出了改善師資隊伍數量與結構的近期目標和提高師資隊伍質量的中長期目標,以期為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可資借鑒的思路與對策。
關鍵詞:專業評估;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路徑
1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面臨的挑戰
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加大應用型高層次人才培養,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知識結構優化、實踐經驗豐富、創新能力突出、職業道德高尚的高層次會計人才”。大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是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的普通高等學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力軍。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的任務主要由地方本科高校的會計學專業來承擔。師資隊伍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應認真研究師資隊伍建設的相關要求,查找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從而達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2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的相關要求
近年來,教育部把專業評估作為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關鍵抓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普通高校本科專業評估工作。通過評估指標為專業建設工作提供一些評判依據,促進專業建設的健康發展。目前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的相關評估標準主要有《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會計學專業)》和各省本科高校專業評估方案。
2.1《工商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會計學專業)》
《工商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會計學專業)》是會計學本科專業進行專業建設的基本依據,其中師資隊伍包括“師資隊伍規模與結構”和“師資教育背景與水平”兩個內容:一是要求“專業課程專職教師不少于10人;聘請適當數量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兼職教師”;二是要求“專業課程任課教師獲得會計學相關學位的比例不低于90%;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不低于80%;高級職稱(含副高)及博士學位比例不低于30%;外校畢業教師的比例不低于30%;近3年內至少30%的專任教師在實務界兼職,為企業提供過咨詢和培訓等服務,或具有一定的實務工作經驗;近5年內至少80%的專任教師進行專業研修、培訓、考察或參加學術會議”。
2.2省級專業評估標準
2016年和2017年教育部教育督導局連續兩年下發《關于組織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評估試點工作的通知》,隨后,各省相繼出臺本科專業評估指標體系。截至2019年5月,全國共有24個省份在不同程度上啟動了專業評估。雖然各省本科專業評估指標體系不盡相同,但大多采用了“定量為主、定性為輔”的評價方式。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評估方案(試行)(征求意見稿)》的專業評估指標體系由“辦學聲譽”“教師隊伍”“條件資源”“培養過程”“質量保障”“學業成就”和“專業特色”7個一級指標構成,其中“教師隊伍”的權重占25%,包括本科生與專任教師比、博士學位教師占比、高級職稱教師占比、“雙師型”教師占比等15個二級指標。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師資隊伍建設在專業評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師資隊伍的數量、結構和質量。師資隊伍的數量主要通過專任教師數、兼職教師數、生師比等指標來衡量;師資隊伍的結構主要通過博士學位教師占比、高級職稱教師占比、“雙師型”教師占比、境外經歷教師占比等指標來衡量;師資隊伍的質量主要通過教學、科研和服務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級別和數量來衡量。
3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實證分析
本文以廣州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東金融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汕頭大學、韶關學院、肇慶學院8所地方本科高校為例,從這8所高校官網發布的2018—2019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中選取相關數據,對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現狀進行比較分析。
3.1師資隊伍的數量和結構特征
3.1.1數量特征(1)專任教師數量基本滿足、兼職教師數量不足。為提高教師數量,各地方高校近年來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表2中有數據的6所地方高校的“近5年新增教師比例”均高于25%。《工商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會計學專業)》規定“專業課程專職教師不少于10人、聘請適當數量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兼職教師”,表2中僅有1所高校的專任教師數量沒有達到該要求;僅有2所高校提供了兼職教師的相關數據,且兼職教師的數量非常低。這說明目前各地方高校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還沒有將兼職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建設。(2)本科生與專任教師比偏高。《工商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會計學專業)》僅對專職教師的絕對數量提出了要求,無法真實地反映專任教師數量與學生規模的配比是否合理,所以還需從本科生與專任教師比的視角對師資隊伍的相對數量進行分析。根據《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評估方案》本科生與專任教師比的賦分辦法,表2有數據的7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不合格、1所合格、2所良好。生師比偏高反映出經濟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強烈,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教師的增長速度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增長速度。3.1.2結構特征(1)博士學位比例偏低。近年來,各高校引進的教師大部分都是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他們的加入使得表2中有數據的6所高?!按T士及以上學位比例”都在80%以上,都超過了《工商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會計學專業)》的相關要求。《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評估方案》還進一步對博士學位教師占比提出了要求,根據該賦分辦法,有數據的5所高校中,1所高校達到第一檔、2所高校達到第二檔、2所高校達到第三檔,表明會計學專業中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離專業評估標準還有較大的差距,未來還須加大博士引進的力度。(2)高級職稱比例偏低。表2中7所高校的高級職稱(含副高)比例都超過了《工商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會計學專業)》中“高于30%的要求”。根據《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評估方案》高級職稱教師占比的賦分方法,有數據的5所高校中,3所高校達到第二檔、2所高校達到第三檔,表明高級職稱教師比例仍然偏低。(3)“雙師型”教師比例相差較大。根據《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評估方案》“雙師型”教師占比的賦分方法,表2中僅有3所高校有相關數據,1所高校達到第一檔、1所高校達到第二檔、1所高校達到第五檔,表明各高校間“雙師型”教師比例相差較大。部分地方高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引進專任教師時強調高學歷,將部分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本科畢業生或企業中的能工巧匠拒之門外。另外,地方高校教師到企業鍛煉的考核和評價機制尚不健全,也導致“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
3.2師資隊伍的質量特征
《工商管理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會計學專業)》和《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評估方案》都從培訓進修、實踐鍛煉、教改和科研成果、人才項目、社會服務等方面用具體的數據對師資隊伍的質量提出了要求。雖然受限于現實條件,目前難以對各高校的相關數據進行精準的統計,但師資隊伍的質量一直是地方本科高校較為明顯的短板。首先,地方本科高校大多為教學研究型或教學型大學,由于辦學經費、地理位置、辦學條件等原因,普遍存在教師對外交流機會不多的問題;其次,由于青年教師在專職教師中所占比重較大,他們的從教時間短,整體教學水平偏弱;再次,新進教師大部分為碩士或博士應屆畢業生,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專業技能和實踐閱歷。綜上所述,這些原因導致地方本科高校的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普遍存在教學能力不足、科研能力薄弱、社會服務能力欠缺等問題,具體表現在省級以上教改項目、教學成果獎、教學名師等項目上缺乏標志性成果,在縱向(橫向)科研課題、專利轉化的數量和金額較少。
4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路徑
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業務精良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具體路徑可分兩步完成:近期目標是通過引進改善師資隊伍的數量和結構,中遠期目標是通過培訓提高師資隊伍的質量。
4.1近期目標:改善師資隊伍的數量和結構
4.1.1加大聘用專任教師力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從2019年起,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按照此要求,應引進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的財務精英和專家,快速提高專任教師數量和“雙師型”教師比例。4.1.2加大聘請兼職教師力度通過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實驗室、實訓基地及進行“訂單式”培養等方式,聘請這些企業中實踐經驗豐富、操作技能強的高技能人才為兼職教師,承擔主要專業課程與實踐技能課程的教學工作。適當提高兼職教師的課酬和福利待遇,并在課程安排上給予更多自主權和靈活性。
4.2中遠期目標:提高師資隊伍質量
4.2.1專任教師選派教師參加各類進修和培訓,包括博士學位教育、博士后深造等學歷培訓和崗前培訓、國內外訪問學者、掛職鍛煉、骨干教師進修班、學術研討等非學歷培訓。同時,分批次安排教師到各類企業進行兼職和鍛煉,通過提供技術咨詢、開展項目合作研究、擔任顧問等方式,了解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提高其實操技能和社會服務能力。針對新教師比例較高的情況,選派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新教師實行“一對一”指導,傳授教學經驗,幫助新教師盡快提高教學能力。同時,在發表論文、編寫教材、指導學生競賽、申報科研項目等方面給予青年教師更多的指導,使他們迅速成長為科研的中堅力量。鼓勵教師對教學和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再將科學研究的成果和實踐經驗運用于教學活動中,進一步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4.2.2兼職教師培訓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等理論知識,使兼職教師掌握基本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從而提高教學業務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組織科研項目申報培訓,使兼職教師掌握項目申報的重點和注意事項,提升其科研熱情和科研能力。發揮兼職教師的優勢,組建專兼結合的團隊開展課題研究,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取得應用性成果,為當地中小型企業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財會[2010]19號)[Z].2010-09-21.
[2]肖章柯,楊鵬,馮愛秋,等.基于校內專業評估視角的地方高校本科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5):139-140.
[3]邵婧怡,彭緒梅.高校本科專業評估三級體系及完善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9,(5):1-5.
[4]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征求《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評估工作方案(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Z].2017-07-12.
[5]高利芳,李慶華.會計學本科專業建設思考—基于國家標準與國際認證標準導向[J].財會通訊,2016,(16):44-47.
作者:李荷雨 單位: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 上一篇:綜合康復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的效果
- 下一篇:業主方對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策略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