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02 09:39:19

導語:新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

摘要職業教育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教育地位,它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未來的建設發展和國際地位。本文將以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改革創新這一話題進行探討研究,分析了改革創新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義。

關鍵詞:改革創新;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改革創新是教育發展的必要手段。通過改革創新,學校、教師和學生這三方面會有新的相互認識,發現新的高效教學模式,更好地對職業教育進行未來教育規劃,也讓職業教育更貼近時代的發展,滿足社會和國家需求,為職業教育賦能。從整體上來看,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可以從教學模式的改良、校企合作模式的強化、教學與網絡相融合等幾個方面考慮進行,為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一、改革創新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義

(一)使職業教育培養出的學生更適合時代需求

通過改革創新,學生會對所學專業產生更多興趣。職業教育本來就是偏向實踐技能訓練的教學理念,但許多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程度不高,并不清楚所學內容的實際工作應用,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對本專業的積極性。通過改革創新,對教學模式的更改,滲透給學生更多關于本專業以及所學內容的介紹,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清晰的認識了解,學生的興趣也就由此產生。改善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使其適應時代需求,讓學生能學有所成、學以致用。許多應用老舊教學模式的學校會發現培養出的學生專業技能不達標,主要原因是教學質量出現問題。老舊的教學模式是根據過去的時代需求進行創建的,許多知識體系甚至都沒有更新深化,造成學生的專業技能薄弱,根本無法解決現在的一些企業實際問題。正是有了教育改革創新,對職業教育的教育模式融入了新時代的發展理念,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有效為企業發展和國家建設提供有利條件[1]。同時,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推廣,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的積極作用。我們倡導的改革創新職業教育質量,可以從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開始,打破職業教育質量天花板,實現傳統教育與網絡教育的結合,不斷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豐富職業教育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互聯網技術為主,使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得到突破,更好地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進行。同時,通過互聯網教育平臺的構建,一方面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更多創造和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突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進一步擴展自己的知識層面,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更好地推動我國職業院校改革創新工作的進行,使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得到質的飛躍。

(二)為國家未來建設打下基礎

職業教育本來就與國家的未來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從教育部出臺的有關職業教育的相關文件也可以看出,職業教育的未來規劃已經與我國的未來建設相銜接。職業教育按照國家的發展需要培養出相關領域的大量技術型人才,進而幫助國家在相關領域具有一定成就,提升一定的國際地位。因此,做好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是我國未來建設的一小步,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大步。

(三)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減弱社會的就業壓力

隨著國民教育程度的提高,我國社會出現了高壓的就業競爭情況。許多學生選擇職業教育進行學習深造的目的也是為了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因此,職業教育如果不進行改革創新,學生的就業能力依然處于不利狀態,就業競爭力大大減弱。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能夠在社會就業需求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相匹配的培養,為學生的就業創造條件。學生的高就業率也會為降低社會的就業競爭壓力,有效緩解畢業生的就業焦慮心情[2]。

二、國家經濟轉型與教育改革創新的關系

(一)強化企業與學校的深度合作,以適應國家的經濟轉型

對于職業教育來說,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生的就業問題,就業與國家的經濟是有直接聯系的。因此,為了適應國家的經濟轉型,對于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就有了新的要求。以提高學生就業率為目的,加強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交流,解決職業院校學生就業質量低、工資收入水平低等問題。讓企業深入學校中去,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專業技能培訓,企業對學校進行投資建設專業的實驗室,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一定的實習崗位,實現對企業所需人才的定向培養。學校方面可以為企業輸送大批量的符合時代發展的專業人才,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雙方實現互惠共利的完美局面,學生的就業得到保障,改變了人才輸送企業的匹配模式,實現人才的供給需求和企業的儲備需求,豐富了企業的人力資源。學校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目的,通過校企合作,實現了人才的高質量培養,進而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優化,有效刺激國家的經濟發展,利于國家經濟轉型需求[3]。

(二)建立辦學特色,服務區域發展

近幾年,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規劃逐漸普及,這也就對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有了一定的需求,要求職業院校根據地方的區域特色樹立辦學特色,達到滿足區域協調發展的目的。院校的辦學特色要滿足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基本的企業實習時間要求,對每個專業進行獨特的師資團隊力量培養,對不同專業進行區分教學,深度挖掘各個專業的教學特點,滿足實踐課程在整體專業課程的比重分配,以此來建設院校的獨特辦學特色,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通過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建設職業院校的辦學特色,與區域發展相協調,在區域建設上劃分出獨特的職業教育規劃,為區域培養出高質量的定向專業人才,服務于區域發展,為國家的區域協調戰略建設添磚加瓦。

三、改革創新賦能職業教育的主體

(一)賦能學生的技能開發

職業教育培養下的學生具有一定的技能潛能,教師在激發學生技能潛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道德素質和職業精神的培養,通過改革創新賦能,激勵學生成為全方位發展的專業人才。學校也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文化發展,培養學生產生愛國情懷、民族自豪感以及工匠精神,鼓勵學生樹立成為大國工匠的夢想,為我國的制造業發展貢獻力量。

(二)賦能教師樹立教學職業素養

教師要善于聆聽學生的想法,不要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學生身上,凡事都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以學生為教學的主要部分,與學生亦師亦友。教師自身要具有政治方向明確,自律嚴謹,具備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更要熱愛職業教育事業,能夠熟練操作互聯網教學設備使教學課堂新穎獨特[4]。

(三)賦能學校的創新發展

學校要借助互聯網的發展開拓網絡教學方面的創新,加快推進學分銀行制度的建設,鼓勵各個院校聯合起來,以學分累積作為標準,促進學生進行多專業多學校的不同技能綜合拓展學習,豐富職業教育的教學形式發展。大力推進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為企業培訓人才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增長自我實踐能力。

四、職業院校改革創新的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教學體系,提升學生職業規劃,培養學生創業意識

對于職業教育的學生來說,有一個明確的職業規劃對在校階段的專業學習以及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有很大幫助。但大部分職業院校對于這方面都沒有明確的教學方案,這就造成了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迷茫。因此,學校要徹底利用好改革創新這一機會,為學生的職業規劃建立合理的教學體系。學校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根據市場的供給需求,進而篩選出學校的專業設置,這樣有利于學生的未來就業情況。為了獲取更為廣泛的信息資源,學??梢越ㄔO網絡平臺系統。在籌集信息的同時,還能起到與學生溝通的作用,了解到學生的專業相關問題,對學生能夠有個更加全面的了解,方便未來的教學方案設計。在教學設計上,融入一些對職業規劃內容的科普,有效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職業生涯規劃,同時,根據學生的問題調整教學方向,滿足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需求。有效利用網絡發布每年的就業情況,為學生提早明確就業方向,減輕學生的就業壓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由于學生的自身情況存在差異,這就讓創業意識凸顯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有些學生的思維跳躍很強,思考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遠超于其他同學,這樣的學生更適合創業發展,傳統的就業模式會束縛學生的思想,因此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業意識進行啟發,適當地拋出一些問題,進行分組解決,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和團結意識。

(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豐富學生校外實習機會

在職業教育教學,實習培訓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最直接的有效手段,通過實踐培訓,可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強化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有利于學生應對在未來工作中所遇到的突發問題。因此,對于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要滿足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這一情況?,F如今,由于企業自身建設等多種原因,學生的校外實習機會越來越少,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通過建立校外培訓基地,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學校與企業達成合作,企業提供場地滿足學生的實習實踐需求。同時,學校為企業培養定向的所需人才。在這一過程,學生成為了最大受益者。

(三)利用網絡傳播建設虛擬教學平臺,服務學生知識獲取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許多多媒體設備已經應用到現實教學中,但這些只能滿足于課堂上的教學,對于學生課后所產生的問題疑惑,還需要有一個切實有效的方法。這里就提倡學校改革多媒體教學,增加一些網絡設備,建設一個網絡平臺,教師和學生都可進入該平臺。教師為平臺輸入教學資源、知識要點,學生在該平臺進行知識獲取,滿足學生的知識訴求。學生喜歡使用網絡平臺的原因是他們喜歡這種平臺的學習方便又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知識資源更為準確可靠的這種優點,但相對應的缺點就是需要學生控制住自己的網絡獵奇心理,避免受到網絡上其他內容的干擾,影響學習質量,這就需要對自己進行一個毅力的訓練[5]。

(四)注重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以學生為主體

在職業教育的教學培養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能力培養上,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發展和素質教育?,F如今,許多學生都會存在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因為家庭因素,有些是因為學習壓力,這些因素造成了學生的心理壓抑,這就需要做到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細心觀察學生的舉動變化,及時察覺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在課堂上,正確地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教育,立德樹人是教育之根本,良好的道德素養會在學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在進行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作為未來的技能型人才,樹立工匠精神建設,會讓學生堅守職業操守,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刻以學生為主體,避免由于自己的主導教學引起課堂的壓抑,抑制學生的思維發散,降低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善于聆聽學生的想法,深入了解學生,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能,與教學方案相融合,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擅長領域,堅定學生的專業信念。

(五)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均衡發展理論與實踐

教學評價體系是對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情況的整體總結,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體系僅由理論成績決定,忽略了實踐能力的評價,這就造成培養出的學生出現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不足的情況,嚴重阻礙了職業教育的教學發展。職業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實踐大于理論的教育門類,對此,教師需要對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可以將評價體系與企業相融合,在學生進行校外實訓培訓后,對企業的評價給予一定的占比。教師要更新職業教育的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理論課程的培養,注重觀察學生實際理解情況,對于培訓可以進行分組教學,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五、結束語

通過堅持改革創新為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賦能新鮮力量,職業教育的改革增強了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滿足企業需求,符合時代發展的腳步。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建設。因此,做好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增強教師的職業操守,學校與企業加強合作,培養好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職業精神,為我國的未來建設奉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明月.賦能理念下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思考[J].現代教育,2020(2):38-41.

[2]梁家峰,張潔.堅持改革創新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J].中國高等教育,2019(10):31-33.

[3]王仁偉.堅持改革創新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9):287.

[4]李偉.雙向賦能,做職教改革創新發展排頭兵——專訪蘇州市職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曹毓民[J].中國教育網絡,2020(12):73-74.

[5]廖大凱.以大改革推動大發展,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J].教育科學論壇,2021(27):1.

作者:梁同波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衛生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