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寒流搭橋鋪路如何促進就業創業
時間:2022-09-14 11:17:56
導語:就業寒流搭橋鋪路如何促進就業創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應對當前競爭激烈就業局面,盡快推進我國市場經濟轉型,高校、政府、社會三方高度重視當代大學生就業指導原則,提倡以學生專業出發,緩解就業矛盾,全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多措并舉化解就業寒流,迎來就業暖春。截至2022年最新數據報告顯示,我國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經從2012年680萬人直線增長到2022年1076萬人,10年間正比例增長396萬人次。畢業人數持續上升,但是每年就業人數卻不容樂觀,選擇對口專業崗位人數更是少之又少。政府與高校部門需要加強聯合,為大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創業課程與順利就業提供指導原則。第一,實踐性原則。創業教育課程指導與文化理論課程具有極其明顯區別,在《創業教育學》中作者提到,“培育創業型人才,并非單純著力于創業教育,而是要希望學生能夠從培訓指導課程中實現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創新,有效利用身邊各項資源,為創新就業創造條件?!币虼?,高校教師在創業課程開展時,要能夠轉變學生思想觀念,培育學生創新與應變思維,堅持實踐性原則,加強校企合作力度,營造多樣性實訓就業機會,使學生能夠真實體會就業需求,專項化提高就業與創業素養,為今后更好進行創新創業和實踐就業打下堅實基礎。第二,獨特性原則。要想提高學生就業狀況,緩解就業矛盾,在實施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課程時,需要堅持獨特性原則,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根據教學實際拓展大學生創新渠道。在教師正確帶領之下,依據高校地域發展、市場經濟狀況,完善創業思路,開辟全新就業體系,讓大學生所學專業有用武之地,深入挖掘學生職業能力與創新潛力,為構建良好就業形勢搭橋鋪路。第三,長期性原則?,F階段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壓力增大,并非突然變化形成,從2010年-2016年全國畢業數據呈現,我們能夠看出畢業生人數已經從631萬人飆升到765萬人,而2016年-2021年畢業生人數更是由765萬人直線增長到909萬人,5年增長144萬人次??上攵?,當前市場經濟發展與崗位需求供求匹配度較低,就業矛盾十分凸顯。要想化解就業寒流,各部門需要長期合作,持續穩定對不同階段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讓學生明白創業是新形勢就業,推動其能夠將創業思維與學生課程專業、職業興趣相結合,擴大學生創業熱情,提高學生創業積極性。
二、促進學生就業創業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重要性
現階段大學畢業生基數大,我國經濟轉型尚未完成,一大批中小型企業近幾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訂單量不足、企業運轉困難,造成無數就業崗位消失。為了有效抵御就業寒流,高校在政府支持之下,大力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有利于學生提前進行職業規劃并在根據疫情影響局勢做好就業方向調整,針對性利用在校期間加強就業技能,全面了解創業就業形勢利弊,專項培養自身創新能力。高校為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能夠轉變學生學習思維,有利于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為就業與創業奠定基礎,促使教師根據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以及企業職業需求,實際探究社會就業形勢,優化創業指導課程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育管理與服務工作,培養擁有正確就業觀、價值觀、創新觀、社會觀與思想觀的高素質就業人才,有效適應社會環境變化。
(二)必要性
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指導課程貫穿整個大學教育階段,隨著近年來各大高校生源擴招,就業模式轉變為自主就業、雙向就業,從無形中增加就業不穩定因素,加上當前高校理論教學與實際就業要求脫節,學生深感教學實效性不足,就業難度增大。為了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教學支持力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意見》,鼓勵各類孵化器面向全體創業大學生團隊,相關政策要能夠適當進行傾斜,為大學生創新提供自信心。由此可見,政府出臺多舉措就業創業政策,努力化解就業寒潮必要性十分突出。從另一角度而言,高校開展創業就業課程指導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念,是強國指導戰略下的基本要求。當前階段,高校大學生就業困境實際上是創新型人才競爭矛盾,只有集創新思維、應變能力、就業能力于一身的綜合型人才,才能夠貼合當前社會經濟企業對崗位人才的要求,實現高質量穩定就業。高校創業指導能夠促使學生擺脫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思想,大力培育滿足市場需求,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優秀型、創新型人才,能夠推動社會經濟轉型,促進社會發展,由此可見,高校開展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已經成為當前改善就業,降低就業壓力的首要任務。
三、當前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高校在緩解畢業生就業與創業矛盾,改善就業狀況,實施就業指導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尚待解決。首先,高校教師并沒有真正進入企業實踐,對企業最新崗位要求以及學生職業技能了解不夠透徹,在就業創業指導課程教學中多為理論知識教學,與實際就業需要產生知識斷層,無法起到實質性與指向性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順利穩定就業。另外,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機制不夠完善,忽視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課程內容構建與教學采用一刀切形式,導致部分能力薄弱的學生無法跟上就業指導課程節奏,逐漸對創新指導課程失去耐心與興趣,最終產生排斥心理。各大高校倡導就業指導教學,但是針對畢業生就業流向以及就業質量反饋數據準確度較低,創業成功案例不足,容易動搖大學生創新創業勇氣與決心,最終打消創業想法。
四、促進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措施
現階段,我國正迎來新一輪技術革命,在當前知識爆炸時期,不論是創業還是就業擇業,都需要學生具有綜合性實踐技能,以專業課程知識為依托,以創新理念為基礎,多元化吸收創新課程內容,強化主體地位,從一入學就應該在指導課程培訓之下對未來發展進行完整職業規劃,明確發展與就業方向,積極參加創業指導培訓,轉變思維,拓展就業渠道,將創業作為就業首選。
(一)轉變就業觀念,完善創業培訓課程體系
大學生作為創業主體,應當要能夠從根本上轉變就業觀念,加強對創新創業概念認知與理解,多角度充分挖掘自身創業優勢,參加創業課程培訓,主動根據自身實際發展水平和所學專業進行創業定位,確定創業方向。在必要時尋求學校與政府幫助,提高創業成功率。對于高校而言,在開展創業課程指導培訓過程中,學校需要針對性改變創業課程機構,完善課程指導體系,豐富創業資源。創業指導課程體系創建與更新要能夠符合社會市場經濟發展需要,適應當前不斷變化的企業人才崗位要求,提高教學內容與就業創業匹配程度,避免理論知識與實踐就業之間出現斷層。為了能夠培育高質量創業隊伍,教師需要抓住學生興趣點,精細化了解學生偏好,大力發揮優秀學生典型榜樣帶動力量。利用畢業生創業案例進行講解指導,延伸創業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能夠從客觀上分析當前社會就業局勢,就2005-2012年、2012-2022年畢業生人數進行分析對比,并從近幾年就業率升降程度研究就業或者創業優勢,通過全面性創業知識了解與學習,降低創業焦慮意識,提高風險應對能力,正視行業競爭,強化創業責任感,增強學生創新創業對接能力。
(二)優化就業指導師資結構,提高業務水平
教師作為高校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引導者,在學生就業培訓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首先,學校要能夠優化教師教學隊伍,加強教師專業素養培養力度,充分感受當前社會就業形勢,加強校企合作實踐就業體驗,比如,教師可以進行就業兼職實踐,從真實崗位中觀察并發現當前就業創業指導課程不足之處,及時進行調整,保證教學質量。其次,高校要能夠重點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為學生提供更為專業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對于學生創業顧忌要能夠進行問題分析并幫助學生一一解決,減輕學生創業負擔。再者,高素質專業化高校教師隊伍,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從教學中實現教育手段更新,有效提高教師業務培訓水平,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創建模擬創業實踐,讓學生將所學專業課程有效融入。最后,教師專業培訓隊伍指導視域下,學生能夠從創業實踐中深刻理解并掌握現階段大學生最新創業政策、創業扶持政策、創業策略以及行業市場分析數據,增強創業興趣。
(三)重視學生思政觀念,加強以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滲透
新時代高校學生創業課程指導,學生思政觀念培育是當前創業根本任務,高校教師要能夠以擇業創業為教學依托,引導學生樹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之政治思想。由于當前大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家庭因素、經濟因素、環境因素、思想因素都成為其創新創業限制性因素,一部分學生受到傳統保守性思想政治觀念影響,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理念認知不準確,片面化認為在當前社會背景之下,我國經濟轉型尚未完成、強國戰略人才正在推進、國際格局動蕩,創業成功概率渺茫。此時,高校教師需要糾正學生思想觀念,讓學生全面看待社會發展與國家進步,要重點關注畢業生就業矛盾,以大局思維和發展性眼光看待創業,提高創業認可度?;诖?,創新創業指導教學課程開展,要能夠轉變學生創業思維,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增強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深化以目標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培育學生逆向思維,使學生能夠圍繞創業理念,從教學指導課程中探究教學本質?,F階段,教師要能夠采用多元化任務驅動教學,增設討論式、探究式、實踐式、開放式、反向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根據學生整體學習能力與創業能力,優化創業結構,為創業型學生提供指導方案,增加其體驗感與互動感。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就業創業指導形式
教師在進行就業指導教學時,需要讓學生明晰,大學生創業是一個長期穩定的發展過程,或許前期發展速度較慢,實質性效果并不明顯,但是只要選對創業渠道與方向,堅定不移就可能成功。為了能夠加快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教師在進行就業創業教學指導時,要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以先進科學技術力量,豐富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結構,利用動態圖解與視頻、音頻以及影視素材,為學生展示創業內容,使學生能夠直觀、生動、形象理解,增強創業自信心。此外,高校要能夠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為學生創建線上創業交流平臺與創業數據資料庫,以公眾號、創業網站、科普小程序、國家提供的24365大學生就業平臺、青鳥計劃等方式,打破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隨地為學生進行創業指導,幫助學生解答創業問題,培育高校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業意識,促使其能夠利用科技信息技術,精準進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數據分析,強化大學生管理服務效果??偠灾?,在當前社會經濟環境背景之下,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壓力較大,學生需要在教師就業指導培訓課程中轉變就業觀念,培養自身創新思維,明確創業是另一種形式就業,提高創業積極性與主動性。政府為了緩解就業矛盾,要能夠為大學生創業人群提供資金支持與現代化信息技術支撐,適當進行福利政策傾斜,鼓勵大學生積極實踐,做大學生堅強后盾,從根本上化解大學生就業寒潮,提供多種就業崗位。
作者:吳燕
- 上一篇:高速公路機電管理及信息化建設趨勢
- 下一篇:優質護理服務干預在手術室護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