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研究
時間:2022-09-20 08:49:40
導語: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我國正在推進新文科建設,旨在突破傳統文科的教育模式和思維定式,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跨學科學習的機會,這就要求應用型本科高校建立完善的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該文首先對新文科的特征做出了介紹,然后闡述了應用型本科高校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隨著應用型人才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高校也紛紛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相應課程體系。新文科人才培養通過學科重組、文理交叉,促進了多學科的融合與創新發展,其本質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用型本科高校進行新文科建設,加強新文科人才培養,必須全面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建設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1新文科的特征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1]。2021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新文科建設在我國正式開展[2]。與傳統文科相比,新文科具有顯著特征:一是戰略特征。新文科人才培養要站在戰略高度,以培養時代新人為主要任務,要強化價值引領,服務于國家層面的全面深化改革[3]。二是創新特征。新文科是對傳統文科的優化和升級,是對人文社會領域的突破和創新,是不斷調整和發展的。三是融合特征。新文科建設要通過與其他學科的深度融合來培養新時代人才[4]。
2應用型本科高校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2.1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是新文科人才培養的基礎
新文科是在傳統文科基礎上通過文理交叉重組,為學生提供綜合性學習資源,也對高校的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為實現教學培養目標、培養高質量人才而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質量管理的系統,具體包括教學目標體系、課程設置體系、師資力量體系、教學評價體系等。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新文科人才培養,不能在原有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進行,需要促進專業優化升級,注重各學科課程的交叉融合,構建新時代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促進人才質量的提升[5]。
2.2傳統的文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已經不再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
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各學科之間的融合發展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而在傳統的文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下,各學科之間具有明顯的劃分界限,更加注重專業培養,學科建設的任務清晰,缺乏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通。因此,傳統的文科教學很難培養跨專業綜合型人才,這種模式已經不符合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2.3是轉變傳統重理輕文觀念的保障
新文科人才不僅要具有人文素養,更重要的是通過跨專業融合教育,獲得批判性思維和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組織管理以及協調社會活動中發揮更大作用。通過培養文理融合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能夠逐漸轉變傳統重理輕文的觀念,促進文科教育的發展,培養更多社會需要的新文科人才。
3應用型本科高校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路徑
3.1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與新文科人才培養的融合
新文科建設的根本任務和總體目標是培養時代新人。具體來講,新文科建設培養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6]。這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課程思政建設是一致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實現新文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就要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與新文科的融合。將新文科人才培養融入課程思政建設,就要積極推動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新文科培養的是應用型,綜合型人才,課程思政教育要結合學科的特點和課程性質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不僅要注重與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融合,更要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實踐課程當中[7]。新文科建設與課程思政建設是相通的,要充分利用課程思政的價值塑造和道德培育功能,實現新文科建設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達成新文科建設培養時代新人的總體目標。
3.2優化課程設置體系
新文科背景下的課程設置體系,要以能力本位理念為基礎,進行專業優化,實現課程質量提升,打造適合新文科教育變革的課程體系,培養新時代的應用型人才。一方面要夯實基礎課程,如哲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類的基礎課程,為跨專業學習奠定基礎[8]。另一方面要在培養計劃中設置核心課程,發展新興學科,實現學生的常規就業。還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在跨專業理念下,構建立體化的選修課程組群,推進學科的交叉融合。如工科與文學融合的新媒體課程、醫學與文學融合的生命倫理學課程、農業與文學融合的農業經濟學課程等,培養學生跨專業的應用能力。通過課程體系的優化,進一步豐富學科內涵,人才培養的目標更加明確,從而有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
3.3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師資力量對于人才培養質量起關鍵作用。在新文科背景下,以新時代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應用型本科高校要積極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首先要做好“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選拔工作,既要有理論教學的能力,也要有實踐教學的素質,重點選拔那些具有實踐經驗背景的教師人才[9]。其次要強化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以新文科培養目標為導向,不斷完善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結構,并尋求與地方優質企業的合作,提高教師實踐教學水平。最后,要促進不同專業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教師提供跨學科跨專業培訓學習的機會,提高具有跨學科學歷或教學背景的教師人員比例,形成不同學科教學的聯動,打造骨干群體。同時要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動力,滿足新文科人才培養的教學要求。
3.4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實現教學融合改革
在新文科定義當中,各專業課程的重組和融合,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的,為學生跨學科學習提供條件,充分說明了信息技術的基礎作用。新文科推動了傳統文科的優化升級,實現了從專業分割到交叉融合的轉變,迫切需要教學的融合改革。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在教學中要突出實踐教學的作用。通過信息技術模擬實踐,能夠實現情景再現,為實踐教學搭建實驗平臺[10]。在新文科建設中,大數據思維和分析能力尤為重要。要注重提升學生大數據分析處理的能力,從而跨越學科邊界,打破傳統文科思維定勢。此外,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教學帶來了慕課、微課等多樣化的學習平臺,也進一步豐富了新文科教學,全面推進了新文科建設。
3.5推動國際化辦學進程
無論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創建轉型,還是新文科建設理念的提出,在我國發展的時間還不長,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要在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的原則下吸收這些國家的成功經驗,就要加強國際間教育的交流與合作,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推動國際化辦學,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11]?!缎挛目平ㄔO宣言》明確提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新時代文科人才。國際化是新文科建設的必然要求,要在專業設置、師資配備、辦學模式、管理制度上與國際接軌,促進國際間高校交流與合作,鼓勵學生進行國際交流,搭建國際合作平臺,提高新文科建設水平。
3.6新文科人才培養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新文科建設的總體目標和根本任務決定了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應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也要圍繞學生發展來進行[12]。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應該至少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新文科建設要培養學生跨專業學習的能力。二是從優化課程設計、改進教學方法等入手,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三是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輔助作用,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主動學習。基于此,推動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范式變革,也成為新文科人才培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方向。
3.7推動產教融合式教學改革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的綜合人才,在新文科背景下,要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的教學新模式,構建協同育人的教育機制。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也是校企之間的深入合作,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社會變革對復合型文科人才的需求,培養優秀新文科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推動產教融合式教學改革,一方面要創新培養模式,在教學活動中融入技術變革的新趨勢,關注專業技術發展的新動態,重視行業企業對新文科人才的市場需求,讓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現產業鏈和教育鏈的有效對接[13]。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推動校企共建,打造校企合作聯盟,積極對接當地特色產業,打造特色新文科。通過構建協同育人機制,打造以“學生中心、產出導向、崗位對接”為培養目標的特色學科,并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平臺,實現產業需求與新文科人才培養的精準對接[14]。
4結語
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要推動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新文科人才培養,就要重視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要實現高層次培養目標,就必須積極構建具有世界水平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文科人才培養體系,促進文科教育的創新發展,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復合型、應用型新文科人才。
作者:楊佩月 李運方 喬穎 單位:河北科技學院
- 上一篇:園林綠化與反季節種植技術探討
- 下一篇:語言文化學視角諷刺藝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