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種植生產現狀及發展策略
時間:2022-09-21 15:25:12
導語:茶葉種植生產現狀及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養生意識的增強以及茶文化的興起,茶葉已然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對茶葉的需求量不斷攀升。晴隆縣位于貴州省的西南部,是貴州省目前花茶坯以及大葉種早生綠茶的主要產地。茶葉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及創匯商品,因此,相關企業應當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將茶葉產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讓茶葉產業成為利國利民且極具前景的綠色產業,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茶業是貴州省重要支柱型產業,晴隆縣作為貴州省的重點茶業發展縣之一,該地區氣候溫潤,且種植茶葉的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一顆茶籽化石的發現地。1987年,貴州省晴隆茶樹苗圃組建成功,開始了茶樹育苗試驗示范,1991年成立了縣茶業公司,與茶樹良種苗圃為“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推動了晴隆茶產業的發展,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推動下,晴隆縣茶產業已經發展成了具備規?;爱a業化的茶葉產業鏈,是當地重點產業[1]。
1晴隆縣茶葉種植生產的現狀
晴隆縣具有高海拔、低緯度且寡日照等特征,該地區的土壤條件及氣候都十分適合種植茶樹,且有利于生產有機茶葉、綠色食品茶葉以及無公害茶葉。晴隆縣的宜茶總面積高達20多萬畝(1畝≈667m2,下同),目前,晴隆縣茶園種植面積有16.5萬畝,總投產茶園面積10多萬畝,茶葉加工企業34家,其中已有12家茶葉加工企業獲得“SC”食品生產許可證。此外,全縣茶葉加工企業加工能力達16000t,統計顯示,2021年全縣干茶產量8600t,茶葉綜合產值達5.6億余元。今年全縣計劃生產干茶9290t,茶葉綜合產值6.05億元。茶葉產業的關聯范圍較廣,帶動能力極強,是目前晴隆縣的重要龍頭產業。大力發展茶葉產業能夠有效推動其他農村產業的發展,進而促使農業產業化運營的實現。另外,茶葉產業具有極強的生態功能,不僅其經濟效益顯著,其社會效益也十分明顯,有利于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提高地方財政收入以及廣大農民的收入,能夠有效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進程,推動晴隆縣的整體經濟效益得以提升[2]。晴隆茶內含物豐富,在茶葉的水浸出物中,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較高,且具有鮮爽醇厚、香高馥郁的品質。擁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另外,近年來人們對茶產品的認知度越來越高,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越來越多,為此,優質、生態、干凈的晴隆茶市場前景廣闊。晴隆縣通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擁有了一支集茶葉種植、加工、營銷以及科研體系為一體的較為完善的人才隊伍,累積了豐富的關于茶葉種植、生產、經營等經驗,還創建了“晴隆綠茶”“晴隆小蘭花”“晴隆毛峰”等著名茶葉品牌。在省內的茶葉生產及加工方面,該產業的科研、生產設備都處于領先位置,“貴隆牌”系列名優茶先后獲得中國農業博展會等各項名優產品等榮譽稱號。此外,晴隆還獲得了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縣的稱號等,屬于貴州省內的重點茶葉種植生產縣[3]。
2晴隆縣茶葉種植生產的主要作用
2.1建立了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管理模式
自建立茶葉產業鏈以來,晴隆縣在茶產業的管理上,以發展茶葉生產示范戶為前提,逐步完善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其有效地將產、供、銷這三個環節連接在一起,成功實現了產業化格局,將農民利益和產業鏈利益有機結合,成功保護了個人、集體以及國家三方的利益。
2.2成功實現了脫貧致富,促進了茶產業的整體發展
產業化經營管理模式的推行,使得部分農戶直接變成了產業鏈的茶葉專業戶,產業鏈的生存及發展與其生產經營情況有著直接的聯系,產業鏈的生存狀況與農戶相關,農戶是茶葉種植的直接受益者。按照每戶平均種植(5~8)×666.7m2的茶園面積來算,平均每666.7m2的投產茶園年純收入約600~800元,每戶年均純收入有3000~6400元,可讓農民實現穩定脫貧?,F今,已有500多戶的先期茶葉種植戶成功進入了小康生活,種茶致富的消息一經傳播,使得整條產業鏈擁有了大批追隨者,進一步推動了茶葉產業的穩定發展[4]。
2.3大量閑散弱勞動力得以就業
由于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中的青壯年勞動力紛紛涌向城市,使得留在農村的基本都是高齡婦女、兒童及老人等弱勞動力。而茶葉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的強度要求并不嚴格,因此使得大批量的閑散弱勞動力找到了出路。
2.4形成了地方固定財源
據統計,僅2019年,晴隆縣干茶的總產量高達6850t,茶葉綜合產值高達3.5億元;2020年新增種植面積4萬畝,輻射帶動農戶2.2萬戶共計11萬人。除此之外,晴隆縣茶葉產業不斷發展,與外界的聯系逐漸加深,進而進一步帶動地區其他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晴隆縣采取“國有龍頭企業+集群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以3000t精制廠為龍頭,以14條初制加工生產線為紐帶,帶動全縣13.2萬畝茶葉發展,已經形成“一核多點帶多面”的茶產業發展格局,并以此輻射帶動全州乃至全省茶葉產業的發展[5]。
2.5有效解決了地方土質問題
全縣的茶園都是建在土壤貧瘠的土地、荒地以及廢棄土地上,這些土地的土質經過種植茶樹得到了有效改善,進而使得土壤植被得以穩定,荒山變綠地。
3晴隆縣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回顧晴隆縣茶葉產業多年的發展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政府重視力度還需加強。尤其是鄉鎮一級政府部門不夠重視茶葉產業,缺乏溝通與配合,各自為政,因此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出現無序競爭的現象。2)人力資源匱乏。由于茶葉產業涉及面較廣,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一旦茶葉產業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以后,所需人才的種類及數量急劇攀升。企業現存工作人員知識結構較為單純,大多屬于普通勞動型人才,缺乏具備管理能力的人才,人才結構還有待于調整,還應加強人才培養工作。3)茶葉生產標準化以及機械化的程度較低。在茶葉生產過程中,如果施肥方式不當,選用不當的肥料,使用不恰當的配方或不正確的施用方法等,就容易出現地力衰退、植株生長不良、茶葉產量及生產力低下以及土壤板結等問題。除此之外,針對茶葉的加工環節,相關加工技術較為落后,許多加工設施設備是從外地引進的,相關人員對機器設備的性能、各項參數及工藝流程的研究不足,進而導致茶葉加工環節的整體質量受到影響。4)茶產業市場開拓力不足。由于企業缺乏流動資金,導致出現茶青收購困難現象,難以滿足茶農的實際需求,從而使得一部分茶農選擇自行加工茶青并進行銷售,因此出現茶葉生產及包裝各自為政的現象,造成茶葉自產自銷的局面,使得在市場中難以形成一個一致對外的拳頭品牌。5)創新能力弱,茶葉品種較為單一。
4晴隆縣茶葉產業的發展策略
4.1發揮自身優勢,做大做強茶產業
相關企業應當堅持以“發展為主,引進為輔”為主要原則,然后依靠科學技術等,不斷培育及壯大本地茶葉企業隊伍,還可以將外地知名茶葉企業引進至本土,以打造出在國內外茶市場具有較大競爭力及影響力的黔茶品牌。除此之外,還要充分還原農戶主體地位,以推廣種植無性系茶樹良種作為關鍵突破口,加快茶園基地規?;乃俣?,不斷加深茶園基地專業化與標準化的進程,建立并完善茶葉產業的市場營銷體系。另外還可以積極發展茶產業相關的中介機構,不斷加強茶葉產業發展的速度,以提升茶葉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及競爭力。
4.2壯大茶葉企業,提高茶葉加工能力
將時間精力集中在重點茶葉企業的培育上,使其能夠盡快做大做強,進而拉動整個茶葉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還需要適時支持及引導具備發展潛力的一些中小型企業發展,促進大中小相結合的穩定性茶葉企業組織的發展。相關主管部門應當優先考慮那些針對茶葉產業項目的小企業、鄉鎮企業等申請的項目資金。對于龍頭企業而言,應當在信貸、資金、稅收、用地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積極推動茶葉企業進行改革,基于產權制度,優化企業股權結構,不斷完善其經營架構,提升企業活力,以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另外,以流動資金充足、市場前景好、技術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經營管理能力高的相關茶葉企業為核心,打破地區及部門的界限,遵循市場發展規律,通過聯合、兼并、租賃、參股等手段推進企業整合進程,促使企業集約化經營模式的形成。此外,還應該加強招商引資的力度,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將實力強勁﹑管理能力優的國內外知名茶葉企業吸引進來參與茶產業的開發。支持相關企業引進并利用相關先進設備及技術,以增強茶葉加工能力[6]。
4.3加強資源保護,優化品種結構
如果茶葉的農殘超標,就會對其進入國際市場造成不良影響,如果想打造黔南茶葉產業,就一定要堅持走有機化道路,限制使用礦物性及植物性類的農藥,且需要嚴令禁止施用相關化學農藥。鑒于此,則要求所種植的茶樹品種需要具備較強抗病蟲能力,開發具有抗性的茶樹品種以及優良茶樹品種已然成為當下茶葉產業發展的關鍵節點。1)應當加強關于病蟲害防治方面的研究[7]。將現代生物技術育種和常規育種相結合,按照茶樹病蟲害產生發展特征和相關演替規律,進行有針對性的茶樹抗病蟲性檢測鑒定,加強對高產、優質且具有兒茶素及茶氨酸等特異成分與高抗旱能力、抗寒能力、抗病蟲能力品種的選育。2)應該加強遺傳改良與資源保護的相關研究力度。采用生物技術開展茶樹種質資源試管保存,同時進行茶樹種質資源的遺傳改良和利用研究[8]。充分發揮茶樹品種資源優勢及現有研究基礎,開發已有種質資源的保護方案,以加強保護力度。3)開發特色品種。在重點發展黔西南十大名茶的基礎上,打造具有特色的地域品牌,開發春、夏、秋等新品種,實現各品種間綜合搭配模式的形成[9]。
4.4加大宣傳與保護力度,積極開發旅游觀光業
貴州省內的晴隆縣是世界主要的茶樹原產地之一,這里山清水秀,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具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征,而且沒有工業污染。根據茶葉相關專家的介紹,之前在晴隆縣境內,深山中遍布筍家箐野生古茶樹,更有幾十棵需要幾人合抱才能圈得住的野生大茶樹。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相關保護措施及政策的缺失,使得筍家箐中的原始野生古茶樹因為亂砍濫伐而變得面目全非。因此,晴隆縣的相關政府部門以及當地民眾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通過自己的力量來保護好擁有“世界茶樹原產地”之名的這片圣土。與此同時,還需積極通過網絡平臺宣傳與推廣,積極開發生態茶園旅游觀光業,進而實現茶葉產業更快、更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10]。
5結語
進入21世紀之后,飲茶風逐漸盛行,茶葉產業的發展非常迅猛,茶葉行業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于茶葉產業的扶持力度以不斷壯大相關企業的經營實力。只有把政府的管理作用、企業的自律功能以及行業的協調作用這三者進行有機結合,針對市場對于茶葉產品的不同需求及時對相關方案進行調整與宣傳,才能實現茶葉發展的美好前景。茶農則需要順應茶葉產業的實際發展需求,正視相關制約因素,不斷在發展中進行自我完善,堅持以市場為主要導向,以產業效益為中心,保證質量,并依靠新興科技,不斷創新,轉變經營模式,推動茶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袁靜 羅琳杰 單位:晴隆縣茶葉產業發展中心 貴州省黔西南州普晴國有林場
- 上一篇: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實踐
- 下一篇:土地權屬調查項目質量控制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