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學創新策略研究

時間:2022-09-27 09:02:45

導語:研究生教學創新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生教學創新策略研究

【摘要】隨著新文科理念的提出,如何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進行創新,并培養出符合新文科要求的人才,已成為當前高校的重大挑戰。舞蹈是一門極具創造性的藝術,其創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培養目標與評價指標之一。本文以敦煌舞綜合課程線上教學為例,基于建構主義探討了培養舞蹈專業研究生的創新策略,以期推動研究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新文科;建構主義;教學創新;敦煌舞

2019年,“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全面實施,新文科之“新”成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價值目標。在學科交叉、新技術融入、創新性提升的建設定位下,研究生教育也面臨新的挑戰。教學的創新并非孤立的、偶然的創新,更需體現于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從觀念到方法形成一套系統的創新策略,推動研究生培養的創新發展。建構主義將學習視為一種觀念發展的建構過程,強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環境對學生認知的重要性,以及實現認知發展與完善[1]。這種以觀念創新為基點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新文科持續發展理念較為吻合。本文以西北民族大學舞蹈專業研究生教育為例,通過對教學中實際問題的分析,就如何基于建構主義理念從教學內容及方法等方面構建具有時效性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并以敦煌舞線上課程為例進行深入分析,以期為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實例參考。敦煌舞綜合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敦煌舞專業技術能力為主的舞蹈專業實踐課。舞蹈是以肢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線上教學如何在離開“肢體感知”的教授方式下,不打折扣地達到教學目標,正是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必須面對并打通的關鍵所在。

一、基于學習環境要素,建構教學新環境

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一)多元化教學情境建構

“情境”即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多媒體技術打破傳統面對面言傳身教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多樣化、可參與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學情境時,需要針對該課程的性質與特點,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建構體驗式、互動式教學環境。例如,在動作教授階段可建構體驗式教學環境,通過面對面傳輸,使學生直觀模仿教師肢體示范動作,以完成知識的具象輸入與輸出。在動作鞏固階段,可通過小組討論、拍照糾錯、線上答疑、視頻打卡等多種方式建構學習共同體,營造互動式教學環境,以便在不同的教學環境轉換中完成教學內容的精準輸出,提高教學效率。

(二)知識意義建構

知識意義建構能夠輔助學生系統、深入地理解知識,如對事物的屬性與特點、規律與聯系等的深刻理解[2]。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運用階梯式教學方式,從基礎知識輸入到學理內容拓展,再到實踐方法滲透,使學生由淺入深、由點及面地建構知識意義。例如,教師可通過共享課件完成基礎理論知識講解,使學生對動作要領、動作術語等有一定了解后,再借助優質資源對知識點進行擴充,幫助學生建構該知識點與其他事物間聯系的認知,最后再以錄制舞蹈短視頻的方式完成實踐輸出,最終達到知識意義的深入建構。

二、建構學習內驅力,保障教學動能

學習內驅力是大腦尋求新信息的一種自然傾向,是推動學生學習的本源動力。因此,研究生教學模式的創新應以激發學生的本源動力為基點,以教學對象為中心,通過多種手段優化教學內容和方式,從而推動創新的實現。

(一)“靶向問題法”推動創新內驅力

“靶向問題法”即以問題為導向,由“點”到“線”再到“面”的網絡式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可通過對某一專題問題,如領域前沿問題、個人研究方向重點問題、學習反射問題等,進行多維度的深入研究,從而加強學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根據不同問題的重點與差異,有針對地形成創新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3]。此外,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對本領域的前沿問題進行探究與跟進,以拓寬學生的研究視野,掌握最新的學術觀點,了解當前的學術需求,從而明確創新方向。敦煌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蘊含著我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彰顯著我國豐富的舞樂文化內涵,對其進行創新性發展是一條歷史尋跡之路、未來開拓之舉。敦煌舞綜合課程需要以這一指導性思想為主導,開展敦煌舞的相關教學與研究。例如,教師可以以敦煌舞的發展為主線,汲取圖像學、歷史學等學科營養,以學生研究中出現的問題為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創新。

(二)“問題反射”推動學習內驅力

學生學習中反射出的問題是對教學最具時效性的反饋,亟待解決的問題即“首要問題”,有助于教師正視教學,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合理調整教學方法,從而為學生研究提供動能。通過“問題反射”推動學習內驅力,必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前,需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通過QQ群發布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并探究式地學習知識,使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索與思考中推動學習驅動力與研究能力。課中,將以往授課“點”對“點”的知識傳輸路徑轉化為從“面”到“線”再到“點”的“包圍式”路徑。要求學生通過廣泛閱讀、觀看課程拓展內容的視頻,自主學習敦煌學、敦煌藝術特征、敦煌舞蹈作品、敦煌壁畫藝術等,使自己置身于課程相關文化場域,“以大見小”地建構專業課程認知,從而在問題研究中確立學習目標與方向,提高學習效率。線上教學需要以理論知識為“線”鏈接每個專業技能“點”,采用教師重點示范講解,學生小組反饋、錄制分析視頻等方式進行,同時對學生的錯誤動作進行采集、分析與糾錯,使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理解更加清晰,最終達到高質量教學效果。課后,教師需要通過線上答疑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同時為學生布置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作業。作業可包括文字與影像兩種,文字作業可以促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展開深入學習與拓展;影像作業可以鞏固學生對專業技術能力的掌握,并可以作為個人階段性學習成果的資料進行留存,用于后期比對糾錯。

三、立足實際,建構科學化教學內容

舞蹈專業對教學場地有一定的要求。如何在有限條件下實施有效教學?筆者認為,科學選擇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是立足實際實施有效教學的方式之一。以本課程為例,教學內容見表1。實際授課時,應以學生需求為導向開展針對性教學。層次一,突出知識的應用性,即開發敦煌舞性格塑造與道具運用等高階內容,系統培養學生扎實的表演能力與肢體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順利實現從課堂到舞臺的過渡;層次二,將理論與技能內化,即把舞蹈語匯的創編過程搬進課堂,使學生掌握將靜態素材轉化為動態敦煌舞語匯的創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層次三,前沿成果在教學中的深度融入與轉化,即培養學生挑戰“新”“高”的意識與能力,滿足其深入研究的需求。

四、結語

在學科交叉、新技術融入、創新性提升的新文科背景下,舞蹈碩士的創新能力不僅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培養目標之一,更是藝術學科的核心評價指標[4]。基于建構主義理念,從教學內容及方法入手探討具有時效性的教學模式,是線上教學實現有效性的路徑之一,需要教師基于學習環境要素建構教學新環境,以推動學習內驅力提升教學效果,立足實際建構科學化教學內容從而推動舞蹈碩士研究生教學創新的實現。

作者:王瑞 李婷婷 單位:甘肅教育考試院 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