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污水治理存在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9-27 10:37:02
導語:農村污水治理存在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是解決農村地區環境問題的重要舉措。通過對國內工程案例以及筆者設計經驗的總結,從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維護、農民環境意識等層面進行問題探討,實現改善農村地區環境、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的目的。
【關鍵詞】農村污水治理;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維護;環境意識
1引言
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有272.98萬個自然村,農村總人口7.68億人,農村每年生活用水量達115.69億t[1]。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舉措的扎實推進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有機物量不斷增加,導致周邊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影響人居環境和農村可持續性發展,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及處理變得尤為重要。
2農村污水治理現狀
近年來,各級政府一直大力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全國處理生活污水的村莊比例逐年增加[2]。雖然我國部分省市在農村污水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了水污染治理設施的建設,但因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且在農村污水治理的規劃設計、收集方式、設施建設及后期維護方面存在一定問題,農村河道水環境并未顯著改善[3]。
3農村污水治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現行的農村污水治理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工程建設標準欠缺,各地區在農村污水治理方面摸索前進,存在諸多問題。
3.1規劃設計問題
3.1.1農村污水治理規劃方面污水處理設施規模過分追求所謂“高標準”,導致設施長期低負荷運行,利用率低,造成浪費。另外,缺少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專項規劃,農村區域內污泥處理后出路問題無系統規劃。污水處理越分散,水量越小,單位水量的工程造價越大,應考慮區域適度集中處理,優先采用相近村莊聯村污水收集處理的模式[4]。對于聯村處理模式中涉及幾個村污水合并處理時,污水處理站選址往往受人為因素影響,難協調,難推進。3.1.2污水收集治理設計方面目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計主要為村內主干管收集系統及污水處理系統,而對戶內收集系統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做到針對每戶實際情況進行細部設計、施工,導致戶內實際污水收集率很低,遠遠達不到污水處理設施設計規模。某些村莊污水處理工藝設計不科學、不合理,沒有做到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水環境容量、用地條件等考慮,往往造成運行費用高、能耗大或者處理排放水不達標等情況。對于某些具有地形復雜、地勢高差大、房屋密、巷道窄、巖層淺、凍層深、管道坡度小易堵塞、地下水位高、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區和洪水易發地區等特點的農村,采用傳統重力流管道進行污水收集,面臨施工難度大、工程投資高等諸多難點[5~6]。
3.2施工建設問題
建設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主要有:(1)自身實施難度大。村莊內管網敷設時開挖恢復水泥路面或瀝青路面較多;因施工現場巷道窄,部分民房地基施工質量差,管道開挖施工時極有可能造成房屋開裂,甚至倒塌;戶內現有污水收集管網情況各異、不統一,只解決戶外管網建設,戶內管網改造少。(2)某些農村同步實施有美麗鄉村建設、燃氣入戶、廁所改造、污水治理等項目,項目主管部門不同,存在交叉施工、相互影響、重復施工。(3)施工牽涉面廣,協調難度大。施工過程中需要和政府部門、村委會、村民等各利益方進行協調[7]。最大難點在于接戶收水工作,因其涉及千家萬戶難以做到兼顧各家利益,群眾工作難做,受阻大,進展慢。(4)農村管道施工質量差,施工隊伍能力有限,不按圖紙或規范施工,導致污水滲漏嚴重。(5)農村環境基礎設施方面資金投入十分有限,導致農村環?;A設施建設嚴重滯后[8],即便在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的村莊,由于難以承受管理及運行費用,設施不能正常運轉[9]。
3.3運行維護問題
當前農村污水設施的閑置較為普遍,已嚴重影響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發揮效益,造成資源浪費。普遍閑置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0]:(1)工程成本高,缺乏運行維修資金;(2)技術力量薄弱,缺乏專業運行管理人員;(3)工程設施多,地點分散,管理難;(4)管護不到位,責任不到人,管理主體不具備設施運行管理職責;(5)法律制度不健全,執法難度大;(6)污水收集管網收集率低,實際污水量小于設計污水量,影響設備正常運行;(7)缺乏全面規劃,一些設施建成后被當成違建而被拆除。
3.4環保意識亟待加強
由于長期生活在農村的村民意識不到生活污水隨意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加上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致使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的現象極為普遍。
4對策及解決措施
4.1規劃設計應因地制宜,科學實用
由于地理位置、人口規模、經濟水平及村民生活方式等具有特殊性,導致農村生活污水排放與城鎮存在很大差異。規劃設計應結合村莊特點,注重實用,避免浪費。在規劃階段,農村污水處理應與循環農業結合、與鄉村景觀結合、與發展水平結合,進行縣(市、區)域農村生活污水統籌規劃,并根據各農村地理位置、生活傳統、經濟發展水平,確定適宜的污水收集處理方式、處理規模、處理工藝、污泥最終處置等。選擇合適的、合理的規劃設計指標,實事求是地調查村莊可收集的污水量,污水做到應收盡收,切莫機械地“生搬硬套”規范規定的相關指標。認真落實多規合一,避免項目設計、施工與其他的規劃內容沖突、缺乏銜接協調等突出問題,強調規劃的整體性、互補性、協同性和前瞻性,合理建設村鎮污水處理設施,避免出現剛建成的道路需要開挖,甚至再三開挖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在設計階段,由于此類項目具有范圍寬,情況復雜,點位多,隱蔽性強,工期緊等特點,設計人員要進行細致的實地摸底調研,將住戶戶內排水設施水平進行統計、分類,針對每分類住戶或每戶實際情況進行細部設計,保證污水收集率。某些村莊沒有整體規劃,院落參差不齊,受空間條件限制背離主路難以接管的排水散戶以及受地形限制部分低凹處村戶無法通過重力流管道收集的排水散戶不容忽視,須通過技術措施進行收集或就地處理,其他難以收集的住戶應輔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措施[11]。對于某些因施工難度大、工程投資高等不具備采用傳統重力流管道的農村地區,可采用室外真空排水系統收集污水。
4.2施工建設應注重程序,嚴控質量
在建設階段,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廠站和配套的污水收集管道應同步實施,選擇施工經驗豐富的團隊。鼓勵從工程方案設計至工程正常運轉的一體化模式,注重方案、嚴控質量,工程設計需多方簽字確認,注重污水檢查井、化糞池、油污分離池、管道等施工質量,重視運維、付費運維,嚴格監管,實施建設過程中的現場隨機抽檢、污水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及使用壽命監管、長效運行監管等措施。在工程竣工驗收中重點檢查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同步建設情況以及施工質量問題,保證項目后期安全運行。
4.3運行維護應創新模式,加強監管
1)采用市場化運作,提高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水平。建議創新農村污水處理管理運行模式,吸引品牌企業采用設計施工一體化與運行維護(EPC+O)等模式進行建設,形成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政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2)設計時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運營維護成本更低的工藝,使低能耗、低費用、以土壤為基礎的生態技術成為農村污水處理的指導方向。例如,利用“化糞池-土壤滲濾”“化糞池-潛流人工濕地”組成的就地處理系統以及儲存污水的氧化塘系列與污水灌溉相結合的綜合利用模式,應吸取“有錢建設,無錢運行”的教訓[12]。3)加大資金投入,單純依靠政府財政撥款不是長遠之計,要從單純依靠財政性資金向多元化投資、融資還貸、村鎮自籌、多方參與、專項綠色債券等方式拓寬資金渠道,建立長效的資金保障機制[13]。
4.4增強農民環境意識
廣大農民是農村污水治理的主力軍,各地應該加強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欄等進行生態和環境保護知識的教育和普及[14],使廣大農民充分認識到農村生活污水的現狀和問題的嚴重性。通過樹立“生態文明示范村”的形式,強化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的環保意識[15]。村委應該經常舉辦各種類型的環?;顒?使村民都能參與環境的監督和管理,充分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形成一種農民自我管理、自我受益、自我發展的良性機制。
5結語
農村污水治理工作應結合當地實際特點,堅持“低成本投入、易運行管理、重資源回用”的原則,避免“假大空”,從農村水污染防治規劃、工藝選擇、工程設計、施工建設和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做好統籌規劃、設計,使農村污水治理步入“建得起、用得起、管得起”長效的良性發展軌道。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相信農民的力量,引導村民關注、關心自己居住環境,在保證不改變鄉土風情的基礎上,實實在在地改善農村水環境質量。農村污水處理影響因素錯綜復雜,需具體因素具體分析,要緊跟鄉村振興發展路線,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發揚鄉土文化,樹立起生態和人文的意識,避免急功近利,使農村污水治理工作扎扎實實落地,使廣大農民實實在在受益。
作者:李立軍 楊瑞 單位:中聯西北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延安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 上一篇:汽車自動泊車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 下一篇:汽車減震器閥片自動分選關鍵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