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要素在心內科重癥監護室的應用
時間:2022-10-11 15:59:00
導語:精細化要素在心內科重癥監護室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4M1E的精細化要素管理在心內科重癥監護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年4月~2022年1月于某三級甲等醫院心內科重癥監護室接受診療的72例心臟重癥患者,按照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6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組實施基于4M1E的精細化要素管理。結果:干預組搶救時間較對照組顯著偏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救治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于4M1E的精細化要素管理模式,可有效縮短心臟重癥患者搶救時間,減少院內相關不良事件發生率,促進患者護理滿意度提高。
【關鍵詞】心臟重癥患者;4M1E;精細化管理;要素模式
伴隨人類健康疾病譜和生活方式的日益改變,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仍呈持續增高趨勢。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數據顯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首位,農村為46.66%,城市為43.81%[1]。心血管重癥疾病因其突發性高、危害性大、死亡率高等特征[2-4],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5-7],加重患者經濟負擔,已成為世界各國亟待解決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4M1E精細化要素管理主要從5個方面對已出現或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識別主要原因,并及時采取相應針對性措施,減小不良差錯的發生。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4M1E精細化要素管理在心臟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以期降低心臟重癥患者管理過程中的醫療護理風險發生率,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山西省某三級甲等醫院接受診療的心臟重癥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和干預組(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各36例。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齡32歲~87歲,平均(61.74±6.32)歲;心力衰竭患者12例,心肌梗死為14例,其他心血管疾病7例。干預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26歲~83歲,平均(58.44±5.89)歲;心力衰竭患者15例,心肌梗死為10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符合心血管內科重癥診斷標準,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疾病患者,具有認知精神障礙患者。
1.2方法
運用頭腦風暴法對2021年4月~2022年1月就診的心臟重癥患者進行分析,圍繞人、機、料、法、環5個要素實施討論。按照二八法則,對所有的影響因素進行匯總整合。具體影響因素如下:(1)缺乏有效的??迫藛T彈性排班銜接,未能依據患者病情變化動態調整劃分患者護理等級;(2)各臨床科室之間缺乏團隊意識和集體協調;(3)心臟急危重癥患者救治流程落實欠缺,標準流程不完善;(4)人員及設備準備不充分。針對以上因素,從“人、機、料、法、環”5個方面,對心血管危重患者的急救流程、護理調配、人員安排、儀器配置、就診宣教等提出改進措施。1.2.1干預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責任制護理模式,共分為3個責任護理小組,在各組長指導下負責患者的病情觀察、基礎護理、用藥治療和健康宣教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4M1E的精細化要素管理。具體如下。1.2.1.1人。(1)充分授權,彈性排班。①對護士實施組長負責制,劃分為5個護理小組,每組5人,按照層級排序以N3級護士擔任組長,由組長依據組中成員綜合能力及病區患者實際病情分配患者,確保能級對應。②護士助理實施帶班制,兩班倒不設立夜班,由帶班者分配區域,進行動態人力調整。(2)工作量化,賞罰分明。采取護理部下發的護士/護士助理崗位績效考核方案與科室內護士/護士助理分層獎金系數相結合的績效激勵機制。(3)教學規范,培訓同質。病區設立專職教學督導崗位,制定??茖<夹〗M學習計劃并監督實施,積極發展骨干力量,強化病區多元學習模式。1.2.1.2機。(1)設立CCU儀器管理小組,責任到人,嚴格落實儀器設備安全管理指引制度,確保心臟急危重癥患者急救設備(例如除顫儀、主動脈球囊反搏儀、臨時起搏器、ECMO等)處于完好備用狀態。(2)定期規范進行儀器維護與保養,并在《儀器維護保養登記本》上登記。(3)提高檢驗效率,為科室配備床邊生化快速檢測儀,由護士在床邊抽血即可迅速進入化驗流程,使搶救中患者肌鈣蛋白等重要臨床專科指標獲取時間大幅度縮短。1.2.1.3料。(1)監護室及導管室內急救藥、手術器械、精細儀器設備等用物充足,并根據耗材種類、型號、有效期等特征分設專柜存放,定期專人負責盤點并補充用物。(2)將急診物品集束化管理,接班護士每日負責將急救儀器、急救藥品處于完好備用狀態,一旦啟動介入導管室的同時確保救治工作同步進行。(3)搶救車內備有常用心血管患者術前抗凝藥物,確診后可予患者口服術前用藥。1.2.1.4法。心血管危重癥患者病情重,變化快,能否及時、規范處置高?;颊?,切實縮短救治流程,方法是決定搶救成功與否的關鍵。(1)心血管危重癥患者入院后第一時間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給予多功能心電監護及持續吸氧治療,及時迅速明確患者相關疾病史,迅速確定患者疾病類型,根據患者疾病類型給予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2)制訂心血管危重癥患者急救時間管理制度,爭取患者進入病區后,即刻出心電圖診斷結果,床旁肌鈣蛋白檢測時間縮短至20分鐘;患者進入導管室后,工作于15分鐘內完善,有效縮短患者救治時間。(3)密切監測患者心臟功能相關生理指標動態變化,及時給予患者急診術前準備[8-9]。其次,確?;颊吆粑劳〞常乐拱l生誤吸。(4)當患者出現急性左心衰時,要嚴防墜床、壓瘡等并發癥發生。(5)針對心血管危重癥患者因疾病產生的較大心理壓力[10],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其實施針對性心理支持。1.2.1.3環。貫徹7S文化建設,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為基本原則,對心臟重癥患者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化診療,保障其救治效率。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搶救時間、救治成功率、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2.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搶救時間對比干預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搶救時間(26.84±6.31)對比,干預組患者搶救時間(19.62±4.27)明顯較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2兩組患者救治成功率對比干預組患者救治成功率91.25%與對照組救治成功率79.64%相比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3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干預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2.7%,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13.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4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為97.22%,高于對照組患者91.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心臟重癥是我國心血管疾病群體致殘與致死的首要原因,呈逐年上升趨勢,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對心血管疾病人群預后構成嚴重威脅[11-13]?;?M1E的精細化要素管理作為護理領域新型的風險評估與管理工具,在心臟重癥患者護理管理中也逐漸發揮重要作用。通過4M1E要素模式分析當前心臟重癥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并針對風險因素實施全面的動態調整[14-16]。綜上所述,采用4M1E要素精細化管理措施,能夠縮短心臟重癥患者搶救時間,提高救治成功率,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可進一步開展大樣本、多中心調查研究證實其臨床價值。
作者:史秀山 郝曉燕 李冰潔 牛晉艷 單位:山西白求恩醫院心血管內科
- 上一篇:農村供水用水管理耦合協調分析
- 下一篇:基層農業統計工作對農村經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