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繪畫形式創新對壁畫創作的意義

時間:2022-10-17 08:56:43

導語:現代繪畫形式創新對壁畫創作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繪畫形式創新對壁畫創作的意義

摘要:在藝術發展歷史中,壁畫的歷史悠久且文化內涵深遠,在繪畫表達手法上相對多樣,是內容極為豐富的繪畫藝術創作形式。而目前,它已經成為了中國現代美術學中的重點研究課題。本文著重探究了現代繪畫形式創新中的諸多要點對于壁畫創作所帶來的重要價值意義,其中就涉及到了空間層次穿插感、色彩的沉穩平衡感、用筆骨法、二次效果與現代繪畫融合、以及西方現代藝術為中國壁畫所帶來的形式上的多元化創新內容。筆者希望從多方面、多角度來探究壁畫藝術,深度思考現代繪畫藝術與古代壁畫藝術文化的深度融合過程。

關鍵詞:壁畫創作;現代繪畫形式;創新;價值意義;二次效果;穿插感

如果從宏觀角度來看,當前我國壁畫藝術依然還處于發展階段,其中所涉獵的相關藝術內容與創作形式正在逐漸豐富化,朝現代化藝術方向快速平穩發展。就壁畫創作形式而言,其中所融入的現代繪畫形式創新要素是相當多元的,這為壁畫創作所帶來的價值意義都相當重大深遠,為壁畫藝術從古代向現代過渡創造了利好條件。

一、空間層次的穿插感創新對于壁畫創作的價值意義

現代繪畫藝術是追求空間層次的,其中的穿插感創新要非常豐富飽滿??臻g層次對于傳統壁畫創作的價值與意義非同一般。就以永樂宮純陽殿壁畫為例,如果從現代繪畫形式創新來看,空間層次的穿插感所帶來的構圖改良效果也是頗為明顯的。為此,必須深入到純陽殿壁畫主題內容中展開分析。如圖1,在永樂宮純陽殿壁畫中,壁畫整體大體上被劃分為東西兩壁,其中所采用的敘事手法巧妙,畫面中山石、樹木、云朵的布局被自然分割為一個個情節,整體上畫面感十足且和諧統一,從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媲美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從后人的評價可以看出,整部作品在設計上采用到了多達52幅的連環壁畫,呂純陽一生的巧妙造詣都融入其中,在穿插組合具有整體感的大型構圖中,就形成了一部巨大的畫傳,其中所描繪的正是八仙過海呂洞賓降生的壁畫,可謂是神仙降生、獨樹一幟。在壁畫中,采用五色祥云來突出主體人物,而畫面中四合院的橫豎線條分割則相當齊整,安排疏密有致??梢钥吹?,云彩與樹木在曲線穿插表現上異常生動,真正做到了對于直線的削弱。就現代繪畫藝術設計而言,直線削弱也是一種獨特創新思路,它所強調、追求的正是一種獨特的視覺平衡感。實際上,現代構圖中創作者會將人物分割到三個空間中,分別為院外、前院以及后院。如果從現代繪畫形式來看,這種空間層次的穿插感表現強烈,主要從前景到高潮層層推進,維度表現充分且具有多元性,這也說明了現代繪畫形式在創新上對于傳統壁畫創作影響深遠,在對純陽殿壁畫的設計修復方面也有良性促進作用[1]。圖1永樂宮純陽殿壁如果從現代工筆畫角度來分析思考傳統壁畫構圖,實際上它是經歷了一系列漫長的演變過程的。例如現代畫家韓書力在布面重彩畫—《高原祥云—和平解放西藏》這一作品中(目前已經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其畫幅設計就相當之大,且構圖相當之飽滿,在形式感與動感表現上都異常強烈。在畫面中,占據畫幅面積最大的就是祥云圖案,其中更有西藏地區人們用于祈福的白色旗幡以及吉祥彩帶,這些都成為了布達拉宮的主要構圖框架,甚至將人物也相互穿插聯系起來,采用到了近、中、遠景的繪畫設計方式,主要是希望將空間拉長,其中更有“S”型構圖,隱喻舊中國的解放過程是極為曲折不易的。就作品整體繪畫設計而言,它與純陽殿壁畫在構圖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它也說明了現代工筆畫為傳統壁畫所帶來的影響是相當深遠和巨大的[2]。

二、色彩沉穩與平衡感創新對于壁畫創作的價值意義

還以純陽殿壁畫為例,它在色彩創新上采用工筆重彩方法,這在現代繪畫形式中也是比較常見的,其顏色設計與布局相對比較厚重,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氣氛相當和諧,且色調十分穩重,具有濃厚的繪畫藝術意境。就整體而言,其色彩設計多采用石綠色,而山脈則采用重青色,畫布底面為赭色,青綠色的山水與亭臺樓閣交相呼應,構成的畫面在整體基調上偏靚麗,色彩對比平衡效果也相當良好。具體來講,在畫幅中背景顏色相對偏深,這主要是因為加入了墨色而顯得畫面非常幽深和靜謐。在畫面中,也有深色與淺色的對比,例如人物身著服飾的顏色就為淺綠色,如此深淺顏色對比后期畫面效果更加鮮明,凸顯出了兩個人物的不同在畫面中所占據的主要位置。如果從現代繪畫形式創新角度來講,顏色設計也是講究陰陽平衡的,其視覺聚散效果突出,這主要是因為畫面中所涉及的素材較多,不容易把握。這里要從現代工筆畫的色彩語言來進行解讀,對傳統壁畫加以影響。首先,就要了解人物以及背景顏色二者之間的關系,包括顏色所占畫幅的大小、畫面顏色的相互呼應等等。例如現代工筆畫人物畫家李峰就有作品《在水一方》,這部作品在創作隨筆方面上,是追求色彩優雅但不艷俗的,整體色調風格都清新明快,在黑白構圖對比強化方面也相當獨特。整體看來,其畫面中色彩平衡感表現良好,在色彩處理方法上近似于赭色為主的純陽殿壁畫。而在對人物衣物著色的設計繪制上,則強調具有極高純度與明度的青綠色,且在色彩變化調整上非常到位,而在色彩設計比例上也是相當純熟,非常值得鑒賞[3]?,F代工筆畫作品注重色彩,特別是通過重彩來表現一種色彩沉穩與平衡感,在色域拓展方面注重重彩運用,這就形成了色彩與顏料之間的緊密關聯關系。在繪畫顏料數量與品種大幅度增加背景下,中間色系品種相比于以前有較大豐富,這主要是因為繪畫顏料在數量與品種上也有大幅度增加,其中更有大量合成金屬箔與金屬粉等金屬顏料被使用其中,這些新元素的加入確保畫面表現力更為豐富多彩。[4]《飛天伎樂》(圖2)是敦煌美術研究所專家復原式修正的臨摹作品,從畫面中可以看到裸體飛天場景,一位彈奏琵琶、一位彈奏箜篌、一位吹橫笛、一位擊鼓。畫面中所展示的正是彈奏琵琶的飛天,她身材修長、纖腰玉臂、婀娜多姿、持歌樂舞、遨游于天際之間,其中所彰顯出的流動韻律美頗為明顯。這種飛天造型在采用現代繪畫創作方法進行修復過程中,在繪畫繪制過程中用筆粗獷有力,用線十分準確,而在著色方面也突出了雄健風格。整體色調上用土紅鋪底,再配合青色、白色與褐色等等色彩,修正臨摹作品整體表現穩重大氣,非常引人注目。當然,在色彩創造過程中,其設色技法也追求和諧,希望滿足現代畫家審美思想表達,在創造肌理技法上追求各種應用手法的兼施并用,有效豐富畫面色彩效果,提高作品表現力。在這一點上,主要基于不同于傳統重彩畫面,其設計過程中追求“以色貌色”,所以作品整體上畫面表現出色,在強調色彩主觀設想與構成方面也采用了亮調明快,形成主調統領畫面的整體社會繪制風格。在畫面中,著色飛天人物過程中也采用到了朱色、紫色、綠色、藍色等等顏色并進行對比,整體設計上充滿了個性與時代感特征,通過色彩創新和諧來營造美好的情感意境。必須承認一點,現代重彩裝飾繪畫中也融入了更多可借鑒形式內容。例如樂伎修眉細目,鼻豐嘴小,五官均勻協調,比例修長。見其頭頂圓光,上身袒露,長裙裹足,飄帶搭肩繞臂,環于四周,舞動飛揚。扶搖而上的樂伎,神態端莊,氣度豪邁,所落之處,便有朵朵香花飄落,奏樂飛天,繁華流云,營造出一種空靈歡樂的極樂氛圍[5]。仔細看,樂伎的長裙飄帶都用流利的白色長線勾勒,用準確的白色勾線間隔對比,弱化反差,使得整體畫面也更具立體感和協調性。就《飛天伎樂》作品本身而言,其畫材與技法在探索采用中國傳統中的毛筆、排筆等主要工具,在繪畫畫材選用方面也應該追求使用粗纖維、柔韌度較好且不易被弄破的宣紙,例如高麗紙。這種紙保持了宣紙泅染、吸水等基本特點,又能夠承受天然礦物顏料以及水粉顏料、丙烯顏料甚至油畫顏料等。高麗紙畫稿在揉壓、擠、捏、搓等手法處理后,造成紙而的凹凸不平,便于用凸的部分承托水粉或丙烯不透明厚顏料,凹的部分則仍利用加高麗紙的宣紙屬性浸染稀薄的透明色水或墨汁,二者融合運用的作用造成虛實、色相、色明度、節奏等方面的豐富和肌理變化,取得統一的效果,這種特殊肌理效果,彌補畫面上因勾線而空出大量空間?!讹w天伎樂》在畫稿繪畫內容表現上注重揉壓處理,而藍色、綠色在畫面上進行沖撞、交錯、重疊、混合,如此反復,形成豐富、厚重的色彩底子,畫面產生一種韻律感。創作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掌握各種適合自己用的揉紙技法,并進一步結合新畫材的使用[6]。

三、用筆骨法創新對于壁畫創作的價值意義

在中國現代繪畫與西方繪畫對比過程中,會發現二者不同,其中主要就是運用線來造型,這對于中國傳統壁畫所產生的影響較大。在“骨法”運用過程中,是注重骨干或骨骼運用的,如此所撐起的是整個畫面,最終歸結于“用筆”的正確技法。還以純陽殿壁畫為例,該壁畫在用筆方面表現豐富但十分簡練,在采用鐵線來調整描述方法過程中,其用筆基本呈現出線條莊重一面,用筆相對頓挫有力,整體建筑線條也非常筆直挺拔,建筑骨感也就此凸顯出來。另外看云朵方面,其線條相對曲折蜿蜒,柔軟飄揚之感也油然而生[7]。實際上,許多中國古代壁畫在創作手法上是令人驚艷的,其在亭臺樓閣線條畫面運用方面注重線條勾勒的結實挺拔感。就整體繪畫設計過程中,需要分析相關描法,結合結構嚴謹,分析人物線條莊重性,做到用筆頓挫有力,確保建筑線條始終處于筆直挺拔,在用筆方面相對頓挫有力。就云朵線條的曲折蜿蜒,分析其柔軟飄揚感覺。對于純陽殿建筑中筆直的線條,是用界畫的方法,在宋元時期是界畫發展的黃金階段,那么當時純陽殿壁畫中的建筑也可以說是現代界畫一個重要的參考物。追溯現代工筆重彩畫家黎墨,擅畫工筆界畫,在當代繪畫作品《若浮世如期》中,建筑的線條設計描繪簡潔,這也繼承了傳統的界畫線條技巧,每一根線都能感受到畫家精心的刻畫,正是有這些細致的畫家才造就了這些令人敬佩的作品[8]。

四、二次效果創新對于壁畫創作的價值意義

最后談二次效果創新,它對于壁畫創作的價值意義更為深遠。這里以新疆為例??藸栕伪诋?,其壁畫中的美術藝術內容大多是有關于佛教的本生及經變故事,人物形象雖然相對完整,但依然有破損,在這些受到破損的畫面當中,殘缺的墻面露出墻體的土色,墻上原有的畫面因為時代久遠而褪色,使得顏色更加和諧統一,少了剛畫時的鮮艷顏色,多了份朦朧的暖灰色調。裸露的土色與其他顏色重新構成統一而具有構成感的畫面,土色的斑駁和畫面的殘缺,穿插著“破壞感”的點和畫面顏色的面以及畫面中的線條,使人們看到的不再是佛教故事繪畫,而是極具現代構成感的“現代繪畫”風格。當然,考慮到克爾孜壁畫本身因為在內容上殘缺不全,所以人們在欣賞過程中并不能完全的看出本來面貌,因此會對畫面中的形象產生聯想與猜測,從而流連其中,在其中不僅可以感受到時代的氣息,還可以欣賞到如此現代的繪畫美,自然是會受到藝術家們的追捧。這種經過自然洗禮的殘缺破損壁畫再重新展示到人們的眼前時,已經不再是當時久遠的朝代所要表達的形象,而是增加了自然的痕跡和歷史的打磨從而以新型的畫面構成形式被我們所接受,因此這種效果被稱為繪畫的“二次效果”。就中國現代繪畫創作而言,它在追求創新發展方面表現出了極強的生命力,在合理運用各種線條組成結構表現過程中也希望運用到空間虛擬性內容,思考物象程式性,了解主體意向性,這說明當代繪畫的二次效果設計繪制是具有時代性特征的,它確保壁畫與現代繪畫融為一體。比如說在壁畫中是能夠發現其肌理內容的,當陽光灑落在斑駁的物體上,這些物體上有裂紋、也有各種其它自然紋路,這些要素都充分入畫。壁畫的“二次效果”運用到快速創新與發展的“現代繪畫”當中,才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在這期間,很多畫家都進行過嘗試,將壁畫因素帶入到中國畫當中,做舊和多材料應用,使得畫面呈現出殘破的美,如同在欣賞壁畫一樣在欣賞著它帶給人們的“年代感”。唐用力顯然是做到這件事情的第一人,他的“剝落法”吸取了壁畫中的殘缺美,在畫面中表達出了無限的空間與想象,巧妙地運用了壁畫中的斑駁效果,《敦煌之夢》是他運用“二次效果”的代表作。

總結

綜上所述,在本文中探討了現代繪畫形式創新對于壁畫創作過程中所體現的重要價值意義,其在多元化創作與實質性創作過程中也希望有效規避某些設計問題。換言之,要利用現代繪畫意識對壁畫創作進行深層次影響,確?,F代壁畫創作能夠得以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羅翔尹.現代繪畫形式創新對于壁畫創作的重要意義研究[J].大眾文藝,2019(4):62.

[2]任紅.現代繪畫形式創新對于壁畫創作的重要意義研究[J].精品,2019(5):116.

[3]伍璐璐.回歸繪畫藝術的源點—龜茲壁畫繪畫形式語言研究[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21(3):49-56.

[4]畢圣囡.克孜爾石窟壁畫語言的現代性轉換[J].魅力中國,2020(39):98-99.

[5]雷穎.敦煌壁畫銅版畫藝術的教學與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21(13):130-131.

[6]王玉冬.青綠大地的誕生—敦煌壁畫色彩演變探賾[J].文藝研究,2021(6):123-137.

[7]葉慶兵.從圖像到文本:《楚辭·天問》的文本生成及其特征[J].天府新論,2021(2):140-149.

[8]熊瑛子.石材鑲嵌藝術在中國當代壁畫創作中的運用[J].天工,2022(1):90-92.

作者:閆珂萱 闕阿靜